好电影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电影观后感
不象今天的年轻观众坐在舒适豪华的电影院里边吃爆米花边看唐山大地震,我们那个时候总是在食堂吃过晚饭后,拿着小马扎或者板凳去场子上抢个好位置。
仔细想来,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大部分电影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了,不过那时候有一种温暖自然的气氛,在满天的星斗下和小伙伴追逐玩耍,倒也别有一翻乐趣。
我的母亲是个喜欢样板戏的人,在宿舍的墙壁上贴满了杜鹃山的剧照,抽屉里有全套的样板戏唱本,而我最喜欢的是闪闪的红星,买了两本同名电影的连环画。
每到星期天和母亲一起去县城的商店,买上一根冰棍和一本电影小人书,就是最大的享受。
一个人的经历总会对他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早年。
作为一个工厂大院长大的孩子,对工人群体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正是所谓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此就我个人来说,我不认为文-革时期的电影有多么的荒唐可笑,尽管这个时期的电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倾向,人物的过分理想化和夸张的戏剧冲突,但是在至少在两方面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是讲故事的才能。
当今中国电影界深受西方电影思想影响,过度的强调所
谓的作者的主观意识,忽视叙事方法,追求镜头的美感。我认为,这种方法与西方艺术理论中那种强调个人体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传统有关系,而中国的美学传统是强调整体的和-谐与叙事的连贯性,人物个性的塑造是由外及里的。因此,当今中国电影界的多数导演不会讲故事,只会照般西方现代电影那种表面上追求自然,实际上却反自然的形式主义,把一些摇晃的镜头粗糙的组合,完全是一堆图片的堆积,不会使用古典的剪辑手法,演员以不做或者干脆不会表演为荣,只是一些摄影模特,以让观众莫名其妙和难以理解而自豪。
然后以安东尼奥尼与塔可夫斯基的继承者自居。
而文-革时期的电影,是将中国与西方,特别是西方古典电影手法结合的非常之巧妙的作品。比如样板戏这种土洋结合的产物,就是最好的证明,将西洋交响乐与中国戏曲配乐结合,唱腔既有传统的高亢也有西方的旋律,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胆又有天才的创举。
文-革电影,强调阶级矛盾,以激烈的戏剧冲突表现路线的斗争,在刻画人物方面,固然以传统的忠奸分明的脸谱化为中心,但是也吸取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电影中那种正义与邪-恶较量,最后正义得胜的结构,因此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观赏性。这个时期的电影,我以为是将传统与西方结合的非常经典的时代。假如抛弃掉那些过于激进的意识形态宣传的话。
第二点,就是电影为谁而拍的问题。
勃郎宁夫人说过,不带感情的观察就是一种折磨。
当今中国电影,倒也不乏所谓的揭露时弊,表现下层人生活的作品,问题是拍摄者究竟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表现。象《盲山》那样作品,固然真实,固然严峻,固然富有批判意义,但是只是忘记了一点--究竟是以怎样的角度去表现人,表现农民。是高高在上的以知识精英的傲慢与偏见,还是以同等的人的视角。总的来说,中国的知识阶层在表现群众的时候是怒的有余哀的不够。文-革时期的文艺作品固然有美化某群体的形象,丑化某个群体的倾向,但是把普通劳动者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还是值得称赞,毕竟中国文化是有鲜明等级意识的文化。这个时期的电影,最可称道的就是这种追求平等的意识,向下寻求真善美的姿态。
以本片为例,其中的主角是普通工人,英雄人物,而那个工程师是摇摆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