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战略及战略性产业 功能,划定了产业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分市管产业功能区 和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市管产业功能区是承载成都 战略性产业功能的主要功能区,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 成都共划定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成都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 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 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走廊”则 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 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 出的全新的规划。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 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4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 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确定为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分别是天府新城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区, 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 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 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 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 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1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3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5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功能区 7 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9 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1 石化产业功能区 意图 13 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2 金融总部商务区 4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6 “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 8 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10 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2 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示
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
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一主、三化、三加强:九届四次全会确立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实现路径,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城两带三基地:“一城”:即城市片区,包括郫筒、犀浦、红光、德源、安靖“198”“五大组团”。
“两带”:即沙西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带和IT大道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带,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是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城乡统筹示范带。
“三基地”:即文化休闲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川菜产业化基地。
“九化”导则:指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提出的规划建设理念:产业高端化、布局组团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配套标准化、交通网络化。
“四性”原则:指成都在灾后重建中总结形成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即产业支撑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安靖“198”:指成都“198”区域中的郫县部分,以安靖为主,东临新都大丰“198”区域,北以绕城路外侧500m生态绿带为界、西到沙西线、南靠金牛区“198”区域。
城西新区:指“成都力宝村”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范围位于郫县郫筒镇、友爱镇,规划区范围东至红杨路、西至太清路、南临郫花路,北到国道317 线。
新农村综合体:是提出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指在主导产业连片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支撑的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其他个体、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者为成员,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的地域空间形态,是一种大规模、多功能、现代化、高效率、开放性的农村新型社区。
具有设施的配套性、要素的系统性、功能的'复合性、产业的规模性、人口的聚居性、城乡的融合性、发展的现代性等七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成规管142号附加文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编制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081126)院长:胡滨(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潘振(高级工程师)项目名称: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项目编号:2010AQTCDXXXX308项目主管: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何旻(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唐鹏(规划师)杨萧(规划师)王勇(高级工程师)薛爽(规划师)陈茜(规划师)王天佑(助理规划师)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依据 (2)1.4研究对象 (2)1.5适用范围 (2)1.6应用原则 (2)2.分级分类 (3)2.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3)2.2公建配套设施分类 (4)3.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4)3.1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5)3.2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11)3.3商业街 (16)3.4项目配建 (17)4.附则 (18)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塑造成都市宜居、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划导则,以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公建配套设施体系。
1.2编制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提升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现“五个优化”。
1.2.1 优化功能根据新的形势以及居民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如提升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职能等等。
1.2.2 优化标准整合提升各类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形成统一的公建配套设施标准体系和统筹的配置方式。
1.2.3 优化布局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分析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分析作者:阚逸群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8期【摘要】 2009年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长远发展目标。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的提出对借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借鉴,同时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本文将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行分析,提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分析19世纪末的欧洲面临着由工业化带来的城乡严重对立、城市拥挤和环境恶化、乡村发展停滞等严重的城市问题。
对此,霍华德提出了建设建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理念的核心在于:无污染、田野与城市交融;社会机遇平等、就业充分;城城市和乡村互动发展、相互融合。
2009年12月,成都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将城市建设为一个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却又有自身新的内涵所在。
本文将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进行分析。
1.对于田园城市的认知1.1田园城市的构想是理想城市的最佳表现途径之一:田园城市是由中心城区与周边乡村共同构建的开放系统,城市周边具有较强的环境调节能力和优美的田园景观。
它既包含和谐的自然环境,也包含合理的人文环境,为居住者提供公正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田园城市既有居住区和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又有为居民提供就业的产业区。
城市周边是大面积的绿地、农田、水体,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2田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构想,正值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的时期。
当时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得城市拥挤,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极大破坏。
同时大批的农村人口、低收入人群被排挤在城市之外。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是大规模的城市化,如果不能以前瞻性的思维、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那么我们遇到的城乡问题将比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17•【字号】成府发[2010]37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10〕3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夯实乡村规划工作基础,提高农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基层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求的规划体系,现就在全市逐步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的总体要求2012年底前,分期分批建立覆盖全域的乡村规划师制度。
全市223个乡镇,除纳入各级城市规划区的27个乡镇外,其余196个乡镇均设立乡村规划师。
根据“全域成都”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要求确定的105个重点乡镇,每个乡镇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其他建设规模较小的91个一般乡镇,每2-3个乡镇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全市共配备乡村规划师约150名。
二、乡村规划师的定位和职责乡村规划师是区(市)县政府按照统一标准招聘、征选、选调和选派并任命的乡镇专职规划负责人。
涉及乡村规划问题,所负责的乡村规划师必须有明确意见。
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乡村规划师的意见。
其具体职责是:(一)负责就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及实施措施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乡镇党委、政府涉及规划建设事务的研究决策。
(二)负责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乡村规划,提出具体的规划编制要求,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查把关并签字认可后,按程序报批。
(三)负责代表乡镇政府对政府投资性项目进行规划把关并签字认可后,按程序报批。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副市长刘仆接受记者专访,详解成都建设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
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
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
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
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
“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
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刘仆:我先介绍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
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
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
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成都的旅游经济区。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1.30•【字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2012年10月19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12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控制和土地利用管理第三章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城生态区保护,规范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环城生态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其监督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环城生态区,是指由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五百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其具体范围由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确定。
第四条环城生态区的保护,应当遵循生态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确保生态环境资源永续存在,实现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优美化城市生态相结合,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城生态区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各类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规划、土地、林业园林、环境保护、水务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及监督检查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环城生态区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城生态区保护工作。
第六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城生态区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土地用途管理等工作。
成规管142号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编制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081126)院长:胡滨(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潘振(高级工程师)项目名称: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项目编号:2010AQTCDXXXX308项目主管: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何旻(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唐鹏(规划师)杨萧(规划师)王勇(高级工程师)薛爽(规划师)陈茜(规划师)王天佑(助理规划师)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依据 (2)1.4研究对象 (2)1.5适用范围 (2)1.6应用原则 (2)2.分级分类 (3)2.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3)2.2公建配套设施分类 (4)3.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4)3.1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5)3.2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11)3.3商业街 (16)3.4项目配建 (17)4.附则 (18)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塑造成都市宜居、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划导则,以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公建配套设施体系。
1.2编制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提升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现“五个优化”。
1.2.1 优化功能根据新的形势以及居民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如提升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职能等等。
1.2.2 优化标准整合提升各类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形成统一的公建配套设施标准体系和统筹的配置方式。
1.2.3 优化布局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浅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建设
浅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建设前言2009年底,成都在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目标直指“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崭新的发展定位,令世界再次为之侧目;面对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成都全市上下深受鼓舞!“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成为从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到市民百姓的全民话题,各种会议、研讨会、专家观点频频见诸媒体和网络,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
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当前包括理论界、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各自如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各自的建设任务是什么、建设途径是什么等问题,还存在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简单形式化、片面调强化的现象——这是对“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认知的不够深入,还是我们的理论还有可以更完美之处?显然,“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体实施的规划还未制定,限制了社会各界对“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的认知深度。
而基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成都特色的崭新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介于科学系统、严谨完善的上层理论,是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提,因此,在全域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即将全面制定之际,进一步深入探讨、诠释、丰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进一步统一认识,显得非常必要。
下面,让我们从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进一步诠释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途径。
一.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基础(地利)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经济,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三大地利要素,共同构成了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宜居之城”的三大支撑。
角度支撑要素内容核心地利发展基础(三大支柱)自然地理成都,美丽富庶的天府之国宜居历史人文成都,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社会经济成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一)自然地理从“天府之国”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努力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现综合竞争力中西部领先。
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导则,深化完善全域成都规划,规范空间开发,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以市域生态本底及现实条件为依据,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二节构建田园城市生态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生态体系。
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
结合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场镇改造等,努力将北新干道示范线、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等11条示范线,温江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4个整县推进示范县和龙泉驿区同安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等24个整镇推进示范镇(乡、街道),打造成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实样板。
专栏7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线路1.北新干道示范线,建成北部现代商贸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建成国际物流及现代制造业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建成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综合示范线。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意见-地方规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意见有关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川委办〔2013〕16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成委发〔2014〕12号)和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16〕17号)精神,在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以下简称:“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川西民居风貌为特色,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在引导农民梯度转移的基础上,成片成带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努力展现村落民居的优美形态、产村融合的田园风光、发展改革的成果运用、农村生活的现代风貌。
到2020年,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400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500个以上。
二、建设原则(一)科学选址。
要避让地灾和生态敏感资源,选择背山、面水、近林盘、靠河谷的位置,确保安全;要尊重自然,顺应地形,做到不填塘、不毁林、不夹道、不占基本农田、少挖山、少改渠、少改路,突出自然地貌特征。
(二)小规模集中。
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控制新村建设规模,坝区以50户至300户为宜,山、丘区因地制宜;内部每个小组团控制在20至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
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至70平方米。
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建筑层数控制在1至3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
成都市村镇建设规划导则汇报
中心城
中等城市 (县城)
小城市 (重点镇)
小城镇 (一般镇)
农村聚居点 (农村新型 社区)
3. 规范我市村镇规划编制成果
规范对成果形式界定相对模糊,成果差异较大;
(1)深度差异较大; (2)成果表达的形式多样;
原有村镇规划成果表达形式多样;
z 顺治10年(1653年)特别规定,“四川无主荒地听凭百姓垦 种,永占为业,并免田赋5年”。雍正6年(1728年)三月,户部下 令“入川人民众多,酌量安排,以一夫一妇为一户,给水田三十 亩或旱地五十亩”。
z 从1661年至1812年的150余年间,四川地区人口由50万增加 到2070万。
影响农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
¾ 规划未能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充分结合;没有找准村镇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等原因,规划缺乏量身定做的特色。
1、规划针对性不强,缺乏特色
¾ 与村镇自身资源、周边环境结合不够。 a、与农村地区衔接不够;一般按照方格网形式布局。 b、与山体、河流的相互融合不够;显山露水不够。 c、与原有城镇机理融合不够,城镇规模贪大。
“自上而下”的 规划与“自下而 上”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
镇政府:
本镇的发展是第一要 务、增加收入、发展致 富,降级发展门槛吸引 投资。——产业政策、 土地指标。
¾ 规划强调空间布局,轻产业谋划; ¾ 规划(部门)不能解决制约城镇发展的主要矛盾,不能呼应镇政府千方百计谋发展的愿望。 ¾ 不能呼应建设主体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有限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
¾ 大小林盘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座,平均每 座林盘用地7.2亩,居住人口约32人。农村聚点建 设占地较大,人均可达155平方米。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九原则”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九化”原则一、布局组团化。
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从全域成都讲,总体布局的组团化不只是14个县级城市(副中心或分中心)的布局,还包括34个小城市、151个小市镇、上千个农村聚集点的布局也要组团化,就是要体现“城在田中”。
二、产业高端化。
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高附加值,二是高技术,三是从事工作的员工要中高收入。
三、建设集约化。
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方面:资源。
资源的短缺、不可再生、价格的高昂,都要求必须集约化。
那么,要怎样用呢?首先要集约节约用;其次是必须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把原来农村低效率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腾出来用作城市建设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第三是水资源稀缺。
四、功能复合化。
即不能把新城、副中心、分中心、卫星城只建成单一功能的城区或社区。
五、空间人性化。
空间尺度、功能、设施的三方面人性化。
六、环境田园化。
环境田园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两带保护好、建设好,核心是保护好生态林。
七、风貌多样化。
包括轮廓多样化、建筑风格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打造地方标志四个方面。
八、交通网络化。
强化枢纽建设,建成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以及亚洲最大的集装箱枢纽,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
九、配套标准化。
首先要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分别把社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全部配套完毕。
其次是副中心、分中心、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农村集中居住区都要按照标准把教育系统配套建设完毕,而且要同步,甚至提前。
三是医疗系统要配套建设完毕,还有体育设施系统、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等。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路径选择
但是 , 华德 的 田园城 市理 论毕 竟带有 浓厚 的乌托 邦 霍 式 的理 想主义 色彩 。发达 国家的大城 市进入逆城 市化 的新
中图分类 号 :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 8 5 4(00( 0 2 — 2 G13 A 10 — 9 72 1 )卜 0 9 0 ) )
新城 , 改建 旧城 , 以至大城 市向城 郊疏散扩展 的过程产 生 了 重 要影响。综 合发达 国家新城 建设经验 , 城市 发展 的 自然
构既 符 人类 居的 性, 人 过共 的 会生 — .= 要 合 聚 天 便于 们 同 社 活,— . = =
烟尘的城市群” 。霍华德认为, 新城应该是一种新型城市 ,
即一种把城 市生活 的优 点 同乡村 的美好环 境和谐地 结合起 来 的 田园城 市 。这种 城 市 的增 长 要遵循 有助 于城 市 的发 展、 美化 和方便 。当城市人 口增长达 到一定 规模时 , 要建 就
四大新城 的建设 力度 , 要通过从 全域成都 的角度 对新城建 设进行统筹 的规 划布局 , 要明确各新城 的职 能定 位、 发展 方 向和重点 , 促进城 市群 落化发展整 体效 益的提高 。: m新 lb i 城要成 为商贸城 , 大力推 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发展 , 要 建
区域的城市群落, 群落内按城市功能分工进行产业与人
来》 一书 中对 “ 有机疏散 ” 论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城市结一
感受到城市的脉搏 , 而又不脱离自然。有机疏散的城市发
展 方式能使人们 居住在一 个兼具城 乡优 点 的环境 中。沙里 宁认 为 , 应该按 照城市 的功能要 求 , 把城市 的人 口和 就业 岗 位 分散 到可供 合理 发展 的离开 中心的地 域。有机 疏散 ” “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布局组团化1.1 总体布局组团化1.2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2、产业高端化2.1 高心技术产业与现代化制造业2.2 现代服务业2.3 现代农业3、建设集约化3.1 资源利用集约化3.2 城镇建设集约化3.3 产业发展集约化3.4 农村发展集约化4、功能复合化4.1 城市功能布局复合4.2 建设项目功能复合4.3 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4.4 强化中心5、空间人性化5.1 空间尺度人性化5.2 功能人性化5.3 设施人性化6、环境田园化6.1 保护生态屏障6.2 体现“城在田中”606.3 体现“园在城中”6.4 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环境田园化6.5 道路及河流两侧体现田园风光6.6 保护林盘7、风貌多样化7.1 天际轮廓多样化7.2 建筑风格多样化7.3 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7.4 打造标志8、交通网络化8.1 强化枢纽8.2 构件全域综合交通网络9、配套标准化9.1 分级配置标准9.2 分类配置标准1.布局组团化60布局组团化包括总体布局组团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
1.1总体布局组团化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摊大饼”和连片发展,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60图 1.1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概念图1.2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建设项目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形成疏密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图 1.2.1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示意图(“198”地区建设项目)60图 1.2.2农村新型社区布局组团化示意图(双流县永安镇三新村)2 .产业高端化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602.1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等现代制造业。
图 2.1高新技术产业(成都英特尔研发基地)2.2现代服务业60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6060图 2.2现代服务业(上:成都新会展中心;下:青羊绿舟项目创意总部)2.3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成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
图 2.3现代农业示意图(左:生态农业;右:观光农业)3.建设集约化60重点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三个方面的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城镇、产业、农村的集约化建设。
3.1资源利用集约化3.1.1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三个集中”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集约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节约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和鼓励再生水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3.1.3节约利用能源集中集约发展城镇和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3.2城镇建设集约化60城市和城镇采用集中集约的建设方式。
中心城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0平方米;外围组团(新城)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5平方米;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95平方米。
3.3产业发展集约化大幅度提高产业用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指标,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从业人员收入达到中高水平。
空间上应在产业布局集中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等三个方面体现。
3.3.1产业布局集中化进一步提高工业集中度,产业向园区集中。
3.3.2产业发展集群化突出一区一主业,强化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3.3.3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提高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标准厂房容积率达到 1.5以上,工业区(点)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应大于20米(通过该区域的城市主干道除外)。
60图 3.3产业发展集约化示意图(成都-阿坝工业区)3.4农村发展集约化农村新型社区相对集中、集约建设,人均综合用地不大于5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农村应规模化、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现代农业。
60图 3.4.1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示意图(邛崃南宝山乡)60图 3.4.2立体农业示意图4.功能复合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功能布局复合、建设项目功能复合、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和强化中心四个方面。
4.1城市功能布局复合60城市工作、居住、休憩与交通功能混合,防止过度分区、功能单一带来的活力缺乏、低效率与交通问题。
图 4.1城市功能布局复合示意图4.2建设项目功能复合由单一功能的建筑向复合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
60图 4.2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4.3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加大地下与地上空间的立体化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强化功能复合集成。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在地铁站点和枢纽进行高强度、立体化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
60图 4.3天府广场地下空间4.4强化中心60各级城镇在功能高度复合化的基础上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中心,防止城镇园区化、小区化、空心化。
图 4.4强化城镇中心示意图(新津花源镇)605.空间人性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尺度人性化、功能人性化与设施人性化。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城镇空间,形成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
5.1空间尺度人性化从适宜人的空间尺度出发,规划建设公共开敞空间,防止宽马路、大广场。
对于新规划建设的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规划人口大于50万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50米;规划人口小于50万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40米;镇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30米;农村新型社区不得超过16米。
对于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面积,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得超过2公顷,应结合绿地布置;镇政府所在地不得超过1公顷;农村新型社区原则上不设广场。
5.2功能人性化遵循方便生活、方便出行的原则,按照服务半径配置医疗、教育、卫生、文化、商业、娱乐等设施,形成人性化的功能布局。
6060图 5.2功能人性化示意图(左上:农贸市场;左下:商场;右上:医院;右下:市民健身设施)5.3设施人性化按照方便使用的原则,满足各类人群(残障人士、老人、儿童、等)对设施的需要。
60图 5.3人性化设施示意图(左:盲道;右上:街头饮水池;右下:公交信息牌)6.环境田园化60山、水、田、林构成成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环境,须“显山、亮水、露田、护林”,营造宜人的城乡环境,展现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
6.1保护生态屏障保护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好生态屏障。
6060图 6.1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屏障(下:远眺龙门山脉)6.2体现“城在田中”城乡形态应体现“城在田中”,农田既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又具有生态、景观和休憩功能。
图 6.2.1“城在田中”示意图60图 6.2.2农田的休憩功能6.3体现“园在城中”中心城、外围组团(新城)优化城区绿地布局、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园在城中”的空间格局。
60图 6.3“园在城中”示意图6.3.1打造“198”地区高品质田园风貌。
60图 6.3.1“198”地区鸟瞰示意图6.3.2按“服务半径500米、每处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原则建设城市公共绿地。
60图 6.3.2城市公共绿地606.3.3强化城市主次干道及河流两侧绿化,建设良好的自然环境。
图 6.3.3府南河河岸绿化6.4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环境田园化小城镇布局应顺应自然,与环境有机融合,以农田和林地作为环境绿化;农村新型社区的宅前屋后以农田、菜园或经济林木作为环境绿化,体现自然之美。
60图 6.4.1小城镇环境示意图(大邑安仁镇)60图 6.4.2农村新型社区环境示意图(彭州阳平村)6.5道路及河流两侧体现田园风光60城市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应顺应自然地形;非城镇段河流应尽量保留自然岸线或形成生态河堤,两岸充分展现田园风光。
图 6.5道路及河道绿化示意图6.6保护林盘川西林盘是我市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须充分保护和利用好现有川西林盘;农村新型社区选址可结合现有林盘,布局方式可借鉴林盘。
6060图 6.6川西林盘7.风貌多样化在天际轮廓、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标志性等方面展示城乡的多样化风貌,彰显个性和特色。
7.1天际轮廓多样化依托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6060图7.1天际轮廓多样化(上:巴黎拉德芳斯;下:香港维多利亚港湾)7.2建筑风格多样化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形成多样的建筑风格,体现丰富多彩的地方风貌,突出多样性。
6060图7.2建筑风格多样化(左上:花水湾北欧建筑风格;右上:人民南路现代建筑风格;下:锦都新川西建筑风格)7.3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市域内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构建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体系。
60图7.3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左:黄龙溪古镇;右:宽窄巷子)7.4打造标志城市应打造各具特色的标志,成为城市的名片和象征。
60图7.4各地不同特色标志(左上:巴黎埃菲尔铁塔;右上:北京鸟巢;左下;悉尼歌剧院;右下:上海陆家嘴)608.交通网络化构建辐射区域、覆盖全域、高效便捷、以“T O D”为导向的综合交通体系。
8.1强化枢纽建设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8.1.1航空枢纽规划形成覆盖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最终形成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
60图8.1.1成都: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8.1.2铁路枢纽60构建对接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的铁路网,打造成都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国家高速铁路枢纽。
60图8.1.2成都: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8.1.3公路枢纽打造对接欧洲、西亚、中亚以及南亚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增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提升成都在亚洲公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形成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20小时交通圈。
60图8.1.2成都:国际区域性公路枢纽8.2构建全域综合交通网络60依托轨道、高速路、快速路、城市干道,形成全域快速、便捷、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8.2.1轨道网络形成由城际铁路、轻轨、地铁有机衔接,连接中心城、外围组团(新城)、重要战略功能区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
依托轨道枢纽和节点形成“T O D”发展模式。
6060图8.1.2成都市轨道网络8.2.2道路网络形成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干路构成的多层次、网络化道路交通体系。
实现各组团之间高速路与快速路连接;组团与镇、镇与镇之间1-2条快速路连接;镇与村、村与村之间1-2条主干路连接。
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