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金子》主要讲了彼得· 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
离去时,发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给人深刻的启示。
【目标预设】
1、学生自学生字,同时让学生明白生字还可从生活中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自然段。
3、学生能运用重点词语归纳段意,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
4、学习课文第6、7 自然段,让学生感悟“真金”。
5、抓住教材空白,让学生想象彼得培育花苗的情景。【教学难
点】抓住教材空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教学资源。
【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畅谈梦想导入课文
1、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比如张老师从小梦想做一位人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梦想实现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吗?(板书: 梦想)
2、同学们的梦想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梦想有关的文章。(板书:22 金子)
3、齐读课题。
(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文本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畅谈梦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走进文本铺设了通道。)
二、学生自学展示成果
1、自学要求: 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生字新词; 读通课文,给读得不流利的句子做记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展示成果: 拼读生字,且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你是否见过这
些生字词; 还有哪些句子读得不流利。
(反思: 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基础中的基础。案例中,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的识字氛围
中,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实现了学生从“学会生字” 到“会学生字”的过渡。)
三、运用词语巧归段意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谁能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用已给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 甘心落空、埋头苦干; 没有、谋生; 倾盆大雨、发现; 若有所悟、装扮; 培育、不久; 梦想、真金; 总结段意。
( 反思: 淡化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课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称其为语文课。此环节既锻炼了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又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灵活运用词语,达到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
四、串联段意感知文本1、谁能把上面七个自然段的段意连起来说一段通顺的话?
2、课文先写了( ) ,接着写了六个月后( ) ,在即将离去的晚上( ) ,再接着写他留下来( ) ,最后写( ) 。
(反思: 此环节采用完形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潜心研读感悟“真金”
1、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一开始实现了吗?最终实现了吗?
从哪看出来?
(板: 实现)
2、研读句子“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 我是唯一
找到真金的人! 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
多元理解“骄傲”。并有感情地读此句。
“不无骄傲”连起来怎么解释?再有感情地读此句。这里的
“真金”指什么?
(反思: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以文章的结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真金”,即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六、放飞想象感悟“勤劳”
1、他通过哪件事获得了真金?(板: 培育花苗)
2、指读相应的自然段。(读课文第6 自然段)
3、彼得是怎样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
4、想象训练: 彼得留了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给花苗。[ 点拨: 培育花苗要干哪些事?比如浇水、施肥……你能说具体些吗?]
5、有感情地读,从中你体会到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 勤劳)
(反思: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可抓
住文本的留白资源,立足文本、超越文本,适时对学生
进行想象训练,在训练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对“真金”的进一步领悟。)
七、质疑问难设置悬念
1、课文还有一处也是写彼得勤劳的,请你们找出来。
2、学生质疑: 同样是勤劳,为什么第一个勤劳使他一无所获?
而第二个勤劳却让他找到了真金?
(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此环节教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对话中生成问题,并提出问题,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22 金子
培育花苗
梦想 --- 实现
勤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