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大纲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大纲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考试大纲一、考试用途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专门为测量外国人等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种标准化考试,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设计的。

这种考试适用于测量下列人员的实际汉语水平:国外来华直接入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学习的留学生。

有一定汉语水平并希望获取《汉语水平证书》(初等证书和中等证书)的外国人和华侨子女。

国内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希望入高校学习或获取《汉语水平证书》的人员。

二、考试依据HSK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编制、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其词汇范围(等级)分为三级: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和丙级词(2202个),共5253个;汉字范围分为三级: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共2205个;语法范围与词汇、汉字范围相对应,也分为三级:甲级语法(133项)、乙级语法(249点)和丙级语法(207点),共589项、点。

三、试卷构成考试内容试题数量试题比重答题时间听力理解50题29.4% 约35分钟语法结构30题17.7% 20分钟阅读理解50题29.4% 60分钟综合填空40题23.5% 30分钟共计170题145分钟第一项:听力理解(50题,约35分钟)这一项试题由三部分试题组成:第一部分(15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根据这句话提一个问题,听完后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第二部分(20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两个人的简短对话,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提出一个问题,听完后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第三部分(15题):这部分试题,是几段较长的对话或讲话。

每段话之后,第二个人或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或讲话提若干个问题,每听完一个问题,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

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

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

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

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毛诗正义》2.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3.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4.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5.谓:用的时候,被解释的词不是放在“谓”的后面,而是放在“谓”的前面。

“谓”后面的话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

6.“读为”“读曰”: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7.}“读如”: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8.“读若”明假借字。

9.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10.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11.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

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12.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13.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介绍中国汉语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介绍中国汉语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介绍中国汉语HSK汉语水平考试试卷(高等)样题A注意事项1.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包括三项内容:(1)听力理解(40题,约25分钟)(2)阅读理解(40题,40分钟)(3)综合表达(40题,40分钟)全部考试时间约105分钟。

2.全部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1)多项选择题,每题都有四个供选择的答案,要求在答卷上划出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每题只能划一横道,多划作废。

如:,A,,B,,C,,D,请考生注意,高等HSK使用阅读机阅卷,横道一定要划得粗一些,重一些,否则阅读机难以识别。

(2)41,55题,答案请用汉字写在答卷的横线上。

(3)101,110题,每题有四个语句,请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段话。

(4)111,120题,请在答卷的空格中,各填写一个恰当的汉字。

3.注意看懂题目的说明,严格按照说明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

4.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听从主考人的指挥。

考试结束后,必须把试卷和答卷放在桌子上,等监考人员回收、清点后,才能离场。

中国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制一、听力理解(40题,约25分钟)第一部分说明:1,25题,在这部分试题中,你将听到几段讲话或对话。

每段话之后,你会听到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四个书面答案,请你从中选出惟一正确的答案。

例如:第8,9题,你听到:女:李玉田的对象怎么样?男:论人品,没的挑;论长相,不敢恭维。

女:他不是非要找个漂亮的吗?男:这你就不懂了,这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啊! 第三个人根据这段对话提出两个问题:8.李玉田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你会在试卷上看到四个答案: A.人品好的B.长相好的C.不爱挑毛病的D.喜欢恭维人的根据对话,第8题惟一正确的答案是B,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8,在字母B 上划一横道:8,A,,?,,C,,D,你又听到:9.男的认为李玉田的对象长得怎么样?你会在试卷上看到四个答案: A.比较漂亮B.胜过西施C.不太漂亮D.不敢公开根据对话,第9题惟一正确的答案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9,在字母C 上划一横道:9,A,,B,,?,,D,11.A.巴黎国际舞蹈比赛B.国际钢琴比赛C.中国舞大奖赛D.通俗歌曲比赛2.A.现代特色 B.古典特色东方特色 C.D.西方特色3.A.11个B.15个C.50个D.25个4.A.孩子B.大人C.亲戚D.朋友5.A.元旦B.春节C.端午节D.中秋节6.A.坚决反对 B.不大赞成 C.认为无害 D.认为有益7.A.字典B.工具C.服装D.糖果8.A.经理B.市长C.校长D.厂长9.A.宴会祝酒 B.施政演说 C.工作总结 D.形势报告10.A.国家设立的B.社会赞助的C.工厂组织的D.自发形成的11.A.经济困难B.常常生病C.难与子女相处2D.生活无人照顾12.A.锻炼身体B.寻找娱乐C.摆脱孤独D.学习知识13.A.田老B.老黄C.小陈D.伯乐14.A.很称职B.太年轻C.表现一般表现不好 D.15.A.夫妻B.同学C.同事D.朋友16.A.十分支持B.不大同意C.毫不关心D.尊重本人意见17.A.嫌卖服装赚钱少B.不愿意当个体户C.丢弃专业很苦闷D.嫉妒同学的成就18.A.曹操B.老李C.老罗D.没人回来19.A.同意调动B.拿不定主意C.决定不调动D.听朋友的意见20.A.粗心B.急躁C.爱吵架D.懒惰21.A.架子上B.桌子上C.沙发上D.衣柜里22.A.商量3B.建议C.讽刺D.厌烦23.A.开会B.等人C.散步采访 D.24.A.王老先生的赴约时间B.男的很了解父亲C.男的劝女的放弃采访D.女的应该采访什么人25.A.听其自然B.坚持采访C.听从男的劝告D.改变采访对象第二部分说明:26,40题,请你听几段采访的实况录音。

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大纲

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大纲

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大纲阅读是语文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书和阅读的兴趣,并建立积极的阅读态度。

2.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识字训练- 学生通过课堂和课外阅读,扩展词汇量。

-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拼音和字母知识,并能正确拼读生词。

- 组织识字比赛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技巧培养- 学会使用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使用标点符号和段落标记来辅助理解文章结构。

- 组织学生读报、读故事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阅读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细节把握的能力。

- 教授学生如何从文章中寻找关键信息,回答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归纳总结,提高表达能力。

4. 扩展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各类图书,丰富阅读材料。

- 鼓励学生参与读书分享会,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论的能力。

- 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阅读材料和教学内容。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阅读,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

四、教学评价1. 定期阅读测试:通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提高计划。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大纲(3篇)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本大纲旨在指导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一定汉语交际能力的外国学生。

本大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进行基本的交流。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

3.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内容1. 语音:教授汉语拼音、声调、声母、韵母、声韵拼读、声调变化等基本语音知识。

2. 词汇:讲解词汇的意义、用法、搭配等,注重词汇的实用性。

3. 语法:讲解基本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句型、时态、语态、否定句等。

4. 听力:通过听力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大意、辨别细节的能力。

5. 口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口语对话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阅读:通过阅读教材、文章、故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反馈与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口语测试、写作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文读写》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读写》课程教学大纲
6.能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写作难度的叙述性文章;
7.能掌握写作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畅的论说文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对应课程目标& &CourseObjectives
章节
教学内容(要点)
学时
教学形式
作业及考核要求
课程思政融入点
对应课程目标
以下各项内容为相互穿插讲解并练习。
1
基本语法讲解介词、副词、代词、关联词、固定格式、句型、修辞分析
3.intensive reading speed of intermediate reading materials will be 150-180 words per minute with over 90% comprehension;their scanning speed will be 400 words with over 80% comprehension;
*课程简介(英文)(Description)
(英文300-500字)
This course of the intermediate series will focus on non-native speakers language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The instructor will systematically lecture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including written language,vocabulary,grammar,rhetoric,idioms and proverbs,combining practice in reading and writing of various topics and genres.

《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汉语阅读》教学大纲(第二册)总学时数:36课时,周学时: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每一课的内容,抓住主要思想,带着问题读课文。

在获得汉语知识的同时提高汉语阅读能力和技巧,同时还要复习、巩固《汉语阅读》中学过的词语、语法知识。

最后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论据,理清逻辑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汉语阅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学生浏览、扫读、跳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学生阅读可以扎实扩大词汇量,更好地理解课文。

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如下能力:1、速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扫读,跳读的能力和习惯,使之能够跨越词语障碍,迅速把握捕捉并获取所需的信息。

2、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细节的局限和制约,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以便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大意。

3、推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根据字里行间活言外之意加以推断的能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倾向。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通过一学期教学,要求达到1、能阅读400—800字的文章,词汇以HSK大纲规定的甲级词为基础,突出训练乙级和丙级词,吸收少量丁级词,难度从HSK的初级水平,逐渐达到中级。

2、通过单项选择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或文章内容,猜测推断生词的意义的能力。

3、通过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等的练习,提高对文章的多角度理解,如:句意的再现、段意的总结、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作者的态度、知识的理解等等。

4、初步具有运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本教材在内容上以18-25岁左右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汉语学习者的视角选择阅读材料,把握叙述态度,突出年轻、时尚、探索的特色。

本教材以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阅读课文,展示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等等。

小学一年级阅读学习大纲

小学一年级阅读学习大纲

小学一年级阅读学习大纲一、学习目标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掌握基础技能:掌握字母的发音和书写,认识常见的高频词汇;3. 提升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课文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4. 培养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字母与拼音学生将学习26个字母及其发音,并掌握常用的拼音组合,如ba, be, bi, bo, bu等。

老师可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字母的兴趣。

2. 高频词汇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的高频词汇,如人物名称、动物名称、日常用语等。

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词汇教学,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3. 课文阅读学生将接触一些简短的课文,包括简单的故事、科普知识等。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绘本阅读绘本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重要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绘本,了解故事情节,培养细致观察力,同时提高对图画的理解能力。

5. 课外阅读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起每天阅读的习惯。

老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并通过问答、读后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1. 多听多读通过听故事、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听觉理解和储存能力。

2. 注重理解在进行阅读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提问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3. 培养表达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小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 分层读物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避免过难或过简的材料,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自我评价,提供自己的阅读感受,包括喜欢的故事情节、新学到的知识等。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10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一、考试对象: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一定数量的文选,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3.1文选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文字:通假字:寤牾厥掘锡赐无毋古今字:辟避厌餍舍捨大太异体字:佗他词汇:都国毙鄙完乘克亟严雉堪请图至于厚黄泉封人遗施纯语法:双宾句2.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文字:古今字:大太女汝共供通假字:女汝伯霸词汇:与及虞涉夹辅至于缩酒次如不榖徼绥语法:双宾句宾语前置句“之”的取独用法“其”作副词表祈使语气3.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文字:古今字:说悦知智词汇:贰军缒执事越鄙陪舍东道主行李乏困版肆封阙微敝与语法: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状语后置作补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双宾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以”的用法:1.以其无礼于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逺,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文字:通假字:阙缺诒贻古今字:孰熟竟境反返词汇:入畚莫稽首靡衮骤患盛服假寐饮趋死之食之橐亡书法5.《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文字:异体字:鞌鞍词汇:陈御右屦病合殷吾子殿集事擐兵即援逸败绩周语法:若之何6.《叔向贺贫》文字:通假字:离罹词汇:实卒宫越怀疚以免(凭此免除)骄泰艺假贷居贿宜亡吊嘉语法:宾语前置:1.吾是以忧。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一、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

为了推动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目标、内容安排和评价标准。

二、目标设定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汉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的商务对话;2. 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阅读简单的文章和书籍,并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3. 培养学生的汉语翻译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译和笔译工作;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在中文环境中适应生活和工作。

三、课程内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汉语语音与拼音:学习汉语的基本发音和拼音规则,能正确地发音和拼写汉语拼音;2. 汉字与词汇:学习常用汉字和词汇,能够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汉字和词汇;3. 口语能力: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4. 阅读能力:学习阅读简单的文章和材料,能够获取基本的信息和理解文章的主旨;5. 写作能力:学习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写作任务;6. 翻译能力:学习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译和笔译工作;7. 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情况,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一定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方法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标准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一年级阅读教学大纲

一年级阅读教学大纲

成吉思汗伊赫扎撒克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专业一年级汉语阅读课教学大纲仇晴郑先华编写乌兰巴托市2012年10月1.汉语阅读课程说明1.1.汉语阅读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个人其具备了阅读能力,就可以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正成倍增长。

人类的知识的大部分来自视觉,主要是通过阅读。

本课程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够自觉独立的读懂简单的汉语文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对汉语阅读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2.汉语阅读课程作用和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是从识读汉字开始的。

“要阅读,首先要识字。

”汉字是汉语书面语的文字符号,学习汉语一定要学习汉字。

对学生来说,识记汉字是非常困难的,一次在每节课的第一部分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汉字让学生认读。

在讲授汉字的同时,读音、意思也一并讲授,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汉字形—音—义的联系。

词是由字组成的,词与词构成词组,词、词组时构成句子的单位。

培养、训练学生认读词、词组的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词、词组的认读也要形—音—义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词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练习。

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在于对汉字字形的特点、汉字的构成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汉字的知识,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部件以及汉字的结构等等,这样对于促进学生了解汉字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快速识记汉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读字、词和句子是为阅读课文(语段或语篇)打基础的。

因此,从十九课开始,每一课在“字---词---词组---句子”一项中安排了“字词句扩展练习”。

其中的句子大部分是常用句,而且多是由本课的词组扩展而成的,有的还将在下面的对话或短文中再次出现,这样做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扩大视距,为今后的阅读做准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课程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及宏观指导下的汉语基本要素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探讨国内外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中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阶段有效教学行为的研讨,以此规范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重视知识讲授和理论阐述,又注重结合教学案例对学习者实际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各主要教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关系;(3)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律;(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等;(3)汉语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汉语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由如下方面的内容组成: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基础、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等。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等与教学法的关系和国内外主要的汉语教学模式。

3.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纠错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和管理技能等。

(完整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完整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1.1读:掌握汉语的基本阅读技能,会细读、略读、浏览读、检索读,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能够达到两个层面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A、普通阅读:能阅读生词不超过2%,无新语法点的语言材料,阅读速度为120-140/分钟,理解正确率为90%以上。

B、快速阅读:能阅读生词不超过4%,新语法点不超过2%的一般性语言材料,阅读速度为140-160/分钟,理解正确率为80%以上。

能借助词典认读部分汉语水平大纲的丙级词。

1.2写:听写速度达到15-18个汉字/分钟,抄写速度达到18_20个汉字/分钟,能写一般应用文,能把70%以上的授课内容整理成笔记。

一百分钟内能写出400字以上,句子通顺、意思完整、语法错误低于2%,汉字错误低于3%的记叙短文。

2、交际技能方面:有适应各种一般性交际场合的能力。

能够较快、较正确地听懂、领会交际对象的意图,能选择相应的词汇和语法形式较准确地表达自已的意思。

(二)阶段要求初级汉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教学阶段:1、语音阶段掌握汉语声母、韵母的发音和声调,语流中的变调基本正确。

能正确地拼写、标调并读出,正确率为90%以上。

掌握儿化韵、词重音、句重音、语调、语气,能进行简单的会话。

能正确地辨音辨调,听懂简单的对话及少量课堂用语。

能认读200左右汉字,书写时笔顺、笔画基本正确。

2、第二阶段2.1语言知识方面:2.1.1语音:掌握词重音、句重音、儿化韵,字、词、句发音基本准确,语调、语气基本正确。

2.1.2词汇:学习《词汇大纲》规定的1级词(1000个),掌握常用义项和用法,掌握95%以上。

2.1.3语法:学习《语法大纲》规定应学的语法项目。

掌握95%以上。

2.1.4汉字:会认会写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所规定的甲级字(800个),初步掌握其中90%以上汉字的偏旁部首,会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2.2语言技能方面:2.2.1听:能听懂没有新语法现象,语速为140_160个/分钟,新词语不超过1%的语言材料,2.2.2说: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会话,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词重音、句重音及停顿准确。

初级汉语阅读大纲

初级汉语阅读大纲

初级汉语阅读大纲1. 引言本文档为初级汉语阅读大纲,旨在帮助学习者系统学习和提高对汉语阅读的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

本大纲将介绍初级汉语阅读的根本要求和培养方法,希望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有效的阅读策略。

2. 初级汉语阅读的根本要求初级汉语阅读的根本要求如下:2.1 词汇量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以便能够理解和运用在阅读中出现的词汇。

2.2 语法知识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根底语法知识,能够理解句子的根本结构和语法规那么。

2.3 阅读技巧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根本的阅读技巧,例如预测词义、猜想上下文等,以便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3. 初级汉语阅读的培养方法3.1 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学习者应该选择与自己语言水平匹配的阅读材料,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困难。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新闻报道、短文和对话作为阅读材料。

3.2 建立词汇库学习者应该逐渐积累词汇,可以建立一个词汇库,将新学的词汇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反复复习和应用,逐渐扩大词汇量。

3.3 注重语法学习学习者应该注重语法的学习,了解句子的根本结构和语法规那么。

可以通过学习语法书籍、参加语法课程等方式来提高语法水平。

3.4 训练阅读技巧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如先读整体,再读局部,通过上下文猜想词义等。

3.5 多方位阅读学习者不仅可以阅读课本上的文章,还可以积极拓展阅读领域,如阅读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汉语阅读材料,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4. 结语初级汉语阅读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方法进行系统训练,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希望本大纲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正确、有效的初级汉语阅读策略,取得更好的阅读成果。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初中语文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现代汉语(一)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基本概念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音节、汉字、造字法、语素、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基本原理主要有: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2.声母的发音,韵母的发音,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与声母的搭配),音节的拼写规则(Y与W的使用、隔音符号的用法、音节连写),变调(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3.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

4.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5.词义的性质(词义的模糊性和民族性)6.成语的特征、来源和运用。

7.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义的演变)等。

(三)现代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有:1.同义词的辨析(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的差异)。

2.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复杂句子。

3.短语的常见结构类型分析(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

4.复句逻辑关系分析(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5.词语的锤炼(声音的锤炼,包括平仄、韵脚、叠音)。

6.句式的选择(整句和散句的选择、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7.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仿拟、排比、反复等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

二、古代汉语(一)理解基本概念,了解重要典籍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本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类活用反切注音法四声平仄古书的注释术语(传笺疏等)《说文解字》等(二)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及特殊现象主要有:1.常用汉字所一、使用的造字方法的准确判别。

2.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3.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4.常见副词的用法特点(程度副词"少、颇",范围副词"皆、悉但、特仅"情态动词"且固盖岂"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5.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等)。

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

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

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序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在全球的影响日益增强,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提高汉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的目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背景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是由中国国家汉办(Hanban)联合中国教育部、国家汉办海外中心共同起草并发布的。

它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化、统一的教学参考,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指导,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目的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教学框架,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能够具备一致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它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扎实的汉语基础,培养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提升交流能力和语言素养。

三、框架结构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和应用汉语的各个方面。

2. 教学内容:对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文化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和说明。

3. 教学方法:介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互动式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等,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明确评价学习者的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测试、作业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主要内容在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音和发音:涵盖拼音系统和声调的学习,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连贯性。

2. 词汇和语法:以常用词汇和语法为主线,逐级进行教学,注重词汇的运用和语法的应用。

3. 听力和口语:通过听力材料和口语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流利的交流能力。

4. 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提升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 文化和交际: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背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

汉语教学大纲_Microsoft_Word_文档

汉语教学大纲_Microsoft_Word_文档

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一、教学的性质汉语课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原则、规律和特点有不同于母语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之一,它又是整个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

二、教学的对象汉语课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民族的、正在用本民族语学习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标准也不相同。

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般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的能力,使他们能较自由地用汉语交流信息。

同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由于各地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入学前汉语的能力不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

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如下:小学阶段A、基本要求小学毕业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初等一级标准。

具体要求为:话题内容: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有限的学习活动和简单的社会交际。

语言范围: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级汉字800个;复用式掌握甲级词1000个,领会式掌握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

语言能力:具有初步的读、听、说、写能力。

(1)阅读能力能够认读和理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范围内的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及其所涉及的全部甲级汉字800个。

能够阅读简单的记叙文,其内容同课文类似,长度为300字左右,无关键性生词和新语法点,阅读速度不低于10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90%以上(即理解主要内容和细节);阅读含1%生词、无关键性新语法点的同类短文时,速度不低于8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汉语阅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课。

作为本科二年级外国留学生必修的课程,它在整个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重要的阅读技巧都需在本阶段习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增加语言图示(词汇、词义、语法等)、内容图示(文章主题、背景知识)、结构图示(文章结构、题材)等有关知识的积累,从而为高级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由字---词---句子层次的学习过渡到段落---篇章层次的学习,经逐步地学习和各种阅读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分析语篇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抓住文章中心,评论和推断作者观点。

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技能训练课,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吸收和理解语言知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

它既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课程,又对其他技能的培养有辅助作用。

本课是本课二年级的《汉语教程》的配套教材,因此,本课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第二学期中。

三、教学目的:
汉语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高效读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找出主要词语和关键词语的能力,断句分词的能力,理解长句、多重复句和段落的能力,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等等。

(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包括理解记忆字义的技巧,理解记忆词义的技巧,理解句义的技巧,理解篇章的技巧等。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通过学习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文章,从而了解中国社会和国情,积累更多有关阅读的图式知识,使他们的语言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知识相融合。

四、教学方法:
鉴于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的内容属于篇章阅读,讲解时以“自上而下”(篇章---段落---句子---词---字)的模式为主,从宏观到微观,同时以“自下而上”的模式为辅,既把知识系统化,把框架理清,又打好基础,更好地理解篇章。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两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约为36周,共计136学时(包括复习考试),共7学分。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明显提高,能够阅读汉语报刊、杂志、小说等。

本阶段阅读要求结合字、词、句、段落的训练,加强篇章理解的训练。

字词方面:能根据汉字形旁、构词法、上下文猜测其意义。

句子方面:能利用缩减法排除冗余,找出主要成分,抓住句子主干,了解汉语书面语特殊句子和表达习惯。

段落方面:能掌握文章主要观点和内容,找出文章主要观点的细节,概括大意。

篇章方面:能够理清文章脉络、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并快速查阅时间、地点、任命、数字等资料。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推断能力,根据语感和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加以推断,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方向。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语言技能训练课,考核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

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20%,综合考虑出勤、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占80%,为闭卷考试,其中有通读、略读、查读三种类型,通读主要训练学生的篇章理解技能,包括: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抓细节、寻找标志词、预测信息、提高阅读速度等。

略读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逻辑关系的了解程度,不要求掌握细节。

查读考查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网站:
(一)教材:
1、熊文 2002 《汉语阅读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张丽娜主编 1998 《汉语系列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周健、彭小川、张军 2004《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华语教学出版社
4、周小兵主编 2004 《阶梯汉语中级阅读》,华语教学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1、陈贤纯 1998 《外语阅读教学月心理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崔永华、杨寄洲 2002 《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鲁忠义、彭聃龄 2003 《语篇理解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4、徐子亮 2000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
5、周小兵、李海鸥主编 2005《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
6、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版
7、/
8、/
9、/model/english/pub/index.jsp
10、/cn_hanban/zyjc1_link_list.php?ithd=zxxx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学时
第一学期学时分配(68学时共16单元)
第二学期学时分配(68学时共16单元)
1、不但改变了他们以往满足于在校“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也(而且)使得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2、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校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自主择业的需要。

3、关键是在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辨真善美,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住自己。

1、不但改变了他们以往满足于在校“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也(而且)使得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2、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校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自主择业的需要。

3、关键是在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辨真善美,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住自己。

1、不但改变了他们以往满足于在校“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也(而且)使得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2、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校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自主择业的需要。

3、关键是在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辨真善美,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住自己。

1、不但改变了他们以往满足于在校“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也(而且)使得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2、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校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自主择业的需要。

3、关键是在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辨真善美,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住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