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肾输尿管结石中西医诊疗方案及优化

合集下载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输尿管结石是指在输尿管内形成的一种固体结构,这种结构通常由钙、磷酸盐、尿酸等物质形成。

输尿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尿频、尿急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输尿管梗阻、肾功能损伤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且术后复发率较高。

因此,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被广泛应用。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主要包括用药和针灸。

中药治疗主要针对降低尿酸、钙等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以减少结石的形成。

据研究,马鞭草、金钱草、木通、茯苓等中草药可以有效降低尿酸、钙等物质的浓度,缓解结石症状。

而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增强自身免疫力,缓解腰痛、尿急等症状。

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降低尿酸、钙等物质的浓度,以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加速结石的排出。

西药如复方橄榄酸、硝酸甘油口服液、抗生素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结石或在输尿管内植入支架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可以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可利用中药和针灸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西医可通过药物治疗加速结石排出。

同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也可以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

本研究针对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选取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和西医药物治疗组(50例)。

治疗期为3个月。

治疗组对症治疗,中医采用穴位针灸、中药口服等方法,西医采用药物治疗,主要用复方橄榄酸、硝酸甘油口服液、抗生素等。

同时,还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改变,以预防结石的复发。

疗效评估采用结石症状缓解率和结石排出率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结石症状缓解率和结石排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结石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预防复发效果明显。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矿物质盐类在尿液中过度沉淀而形成的。

临床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疼痛程度很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治疗输尿管结石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医结合方法因其疗效显著,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估。

中医认为,输尿管结石属于肾气不足,水湿内生的病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中药和西药的结合,调理肾脏,促进尿液中的矿物盐排出,同时舒经通络,缓解病患的疼痛症状,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1 中药治疗中药内服和外敷分别具有不同的疗效。

内服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

常用的中药有川贝、桑白皮、石菖蒲、苍术、白芍等。

这些中药可以促进尿液中的矿物盐排出,缓解疼痛症状,治疗输尿管结石。

西药可以分为止痛药、利尿剂、溶石药等。

止痛药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症状,以便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常用的止痛药有吗啡、丙氧酚等。

利尿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帮助矿物盐排出体外。

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溶石药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物盐溶解,使其易于排出。

常用的溶石药有醋酸铵、葡萄糖酸钙等。

2.3 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综合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点,达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效果。

中药可以治疗根本原因,西药可以控制症状和疼痛。

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三、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治疗方法,口服硝苯地平片(3次/d,10mg/次)+吲哚美辛肠溶片(3次/d,25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再加用口服自制尿通颗粒(3次/d,20g/次);两组都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7,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标签: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硝苯地平片;吲哚美辛肠溶片输尿管结石是泌尿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输尿管结石后使尿路不通,导致输尿管积水,甚至输尿管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引起肾盂肾炎或尿道炎。

有效的治疗输尿管才是杜绝其它并发症的最好途径。

目前临床上常用硝苯地平片加吲哚美辛肠溶片来治疗,但效果不佳。

我院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案[1],强调利尿通淋、排石的效果,研发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即硝苯地平片+吲哚美辛肠溶片+自制尿通顆粒,对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且可以防止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等症状。

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5.24±6.32)岁;输尿管结石大小约为0.42~1.74cm,平均大小(1.14±0.35)cm;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2例;单侧输尿管结石4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8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结石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和结石大小等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泌尿系结石中医诊治方案

泌尿系结石中医诊治方案
栀子9g
生大黄12g(后下)
滑石15g
甘草6g
灯心花。
敷贴
鲜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元寸1克。诸药混合,捣融如膏,取药膏如枣大1块,放于胶布中间贴敷神阙、膀胱俞、肾俞穴,每穴1张,每日换药1次。
电针
(一)取穴
肾结石
主穴:肾俞(阴极)、关元、阴陵泉(阳极)。
辨证论治
内服法
外治法
针法
开单
穴位贴敷;
每次2穴,14元/穴,每日一次,3-5天一疗程
(穴位:神阙、膀胱俞、肾俞等)
电针:
81元/6穴,每日一次,3-5次一疗程
穴位如下
湿热蕴结
腰痛,少腹急满,小便频数短赤,溺时涩痛难忍,淋漓不爽,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八正散
车前子15g
木通10g
瞿麦10g
扁蓄12g
配穴:京门、膀胱俞、照海、天枢。
输尿管结石
主穴:中上段:肾俞(阴极)、膀胱俞(阳极);下段:肾俞(阳极)、水道(阴极)。
配穴:中上段:气海、三焦俞;下段:次、中极。
膀胱尿道结石
主穴:关元、中极(阴极)、水道、三阴交(阳极)。
配穴:交信、腹结、内关。
气滞血瘀
腰腹酸胀或隐痛,时而绞痛,局部有压痛或叩击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
熟地黄15g
山茱萸8g(制)
牡丹皮12g
山药20g
茯苓12g
泽泻8g
肉桂5g
附子10g(制)牛膝12g
车前子15g
大便溏薄,加补骨脂、白扁豆;阳痿早泄,加锁阳、巴戟天;神气怯弱、少腹坠胀者,加黄芪、人参;水肿明显者,加干姜、白术。
金铃子散合石苇
金铃子20克、玄胡各20克.通草20克、石苇15克、王不留行10克、滑石10克、甘草(炙)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瞿麦10克、芍药10克、葵子10克。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资料与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1~65岁,病程2天~5年,多数在3个月~2年。

其中突然绞痛者6例,反复发作性钝痛者14例。

结石直径0.4~1.0cm 18例,1.1~1.5cm 2例,尿常规检查,治疗前11例有血尿,7例尿白细胞阳性,2例尿蛋白(+)。

全部病例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结合相应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了肾及输尿管先天畸形、肿瘤、狭窄、息肉、肾结核等。

治療方法:采用自拟排石汤内服。

方药:金钱草50g,海金砂(包煎)20g,鸡内金20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15g,冬葵子15g,牛膝20g,续断30g,玄参15g,石韦15g,茯苓15g,路路通10g。

有血尿者,续断改用续断炭,加黄柏炭10g,小蓟炭10g,以凉血止血;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蒲公英20g,木通10g,萹蓄15g,瞿麦10g,白芍20g,以利尿通淋止痛;腹痛重者加白芍30g,甘草15g,延胡索10g,以缓急止痛;时间长,结石久不排出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穿山甲10g,泽兰15g,以行气化瘀;气虚者加黄芪20g,党参20g,以补气;阴虚者加熟地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以滋肾养阴。

每剂煎3次,每次煎至200ml左右,3次药液混匀,1日内分3次服完,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辅助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2次/日,20mg/次,同时大量饮水(每日3000ml以上),多做跳跃运动,促进结石排出。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砂石排出,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阴影消失;②好转: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明显缩小或结石下移;③无效:临床症状缓解,B超检查结石无明显改变。

结果20例中,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3例。

在无效病例中结石体积大(直径>1.0cm)的患者所占比例大。

其中1个疗程内(包括1个疗程)10例;2~3个疗程内6例,4个以上疗程者4例,总有效率为85%。

中医内科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属于中医“砂淋”、“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

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熬,而致结成砂石。

病久可以导致肾虚。

【诊断】1结石固定在肾内不移动又无感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轻度腰部酸胀不适感。

2.结石移动而嵌顿于输尿管时,可突然发生肾绞痛,并沿该侧输尿管向膀胱、会阴及大腿内侧放射,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绞痛后可出现血尿。

3.肾区或肋脊角区有叩击痛者,提示肾孟及输尿管结石;见排尿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或伴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者,提示为膀胱结石。

4.尿中可能排出结石。

5.尿常规检查常有大量红细胞、脓细胞。

6.可作X射线腹部平片检查,以显示结石;对结石不显影者,可作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以协助诊断,并明确结石的大小、数目及其部位。

7.注意有无梗阻并发肾盂积水、尿闭和尿毒症。

可定期作放射性核素肾图及X线摄片,或B超探查肾脏以观察其动态变化。

【治疗】一、辨证论治腰部一侧疼痛或有阵发性绞痛,并向小腹、大腿内侧放射,小便不爽,或频急涩痛难下、尿色黄浑,或见血尿,口苦而黏,苔黄腻,脉弦滑,此为湿热蕴结下焦的实证,治以清利湿热,化石通淋为主。

如久延而致肾的气阴受伤,实中有虚者,应配合养阴或补气药。

治法:清利湿热,化石通淋。

方药举例:泌尿排石汤金钱草30g,海金沙(包煎)24g,滑石24g,甘草梢10g,川木通10g,车前子(包煎)12g,篇蓄、炮山甲、牛膝、川楝子各10g,煎服。

粉剂:鱼脑石15g,元明粉12g,延胡索、木香各IOg,共研细末和匀,每次3g,1日3次。

煎药与粉剂同用。

加减:小便短赤、不利或尿痛者,加黄柏、瞿麦各10g。

尿血,酌加大小蓟各15g,血余炭10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

腰胁少腹痛较甚者,加续断、台乌药各10g。

剧烈肾绞痛,加乳香3g,没药3g;另用参三七粉15g,沉香粉1g,和匀分2次吞服;必要时可服苏合香丸1粒以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病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病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病50例2008年元月到2011年元月我用中西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病50列,现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尿路结石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年龄18岁至50岁之间,病程短者1天,长者1年以上,均经B超、腹部X平面确诊为肾、输尿管结石。

最大直径1.0cm以下,其中肾结石15例,输尿管35例。

2、治疗方法:中药以清热、利尿排石,活血化於为主。

方药组成:金钱草60g,车子钱25g,三林、莪术、鸡内金、桃仁、赤芍鳖甲各15g,瞿麦、萹蓄、滑石各20g、冬葵子、川牛膝各20、枳壳、王不留行各10g、用量可多支100g、但是应针对病情的酌减,若疼痛者加元胡、白芍各10g,血尿明显者加大节、小节、白茅根各15g、合并有尿路感染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肾虚者加杜仲、牛膝各15g。

1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0天为一疗程。

服药期间配合大量饮水,半小时后适当活动。

疼痛发作剧烈时,给予解痉止痛,如654-220mg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或肌注盐酸曲马多、啊托品、杜冷丁等,伴有感染者加抗感染治疗。

3、典型病例:陈某,男,54岁,1998年6月4日初诊。

近2个月内先后3次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腰痛等,入院后经B超证实为双肾结石,中度积水达18毫米;左肾结石0.5厘米x0.5厘米,右肾为0.6厘米x1.0厘米,西药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中药给服5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即见小便混浊,尿量增多,排出0.5厘米x0.3厘米的小结石2颗。

4、治疗结果:50例结石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在3天内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缓解。

其中35例在1疗程内排出结石,15例在2个疗程内排出结石,随访1~2年无1例复发。

5、感受体会:尿路结石近年来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内窥镜取石、激光碎石等方法治疗不太理想,应用本人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取石。

在基层医院,尤其是乡镇医院,对尿路小结石,直径≦1.0cm,病程短,梗阻轻,尤其是首次发作者均可保守治疗,此中药无副作用,取材方便、价廉,用法简单,患者易接受适合基层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一、资料1.概念结石病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这类虽然症状并不显著,但对人体的泌尿系统的危害却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首先要根据结石的位置分类法,按结石发病的部位可以分为四大类。

肾脏结石:这是一类以尿酸和钙化物沉积在肾脏内部形成的结石,患有肾结石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腰部剧烈病痛或者睡觉钝痛的感觉。

输尿管结石:这是一类以肾结石碎石、膀胱结石堆积输尿管形成的结石病,这类患以在排尿时整个下腹部出现放射性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膀胱结石:这是一类以尿酸、草酸和钙化结晶为沉积物堆结在膀胱内的结石病,这类患者通常在排的时侯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

尿道结石:尿道结石比较类似于输尿管结石,也是肾脏和膀胱结石形成的小碎石堵塞在尿道内形成的结石病,这类疾病通常以患者排尿时尿道出现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症状。

泌尿系结石中医称为淋证,分型为石淋,石淋之病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此后《诸病源候论》对石淋有反复的论述,“石淋”又有“沙石”、“沙石淋”、“沙淋”等不同称谓,大致出现于唐宋时期,实际上均指石淋,可谓同出而异名,早期沙、石并提而无区分,至南宋杨士羸认为:“沙淋凝脂而易散,石淋结块而难消”,清代沈金鳌更为直接地指明:“轻则为沙,重则为石”,一般来说,“沙淋”为石淋之别名,主要症状是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引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2、证侯分析石淋是湿热蕴蒸下焦,煎熬尿液,聚结成石,若砂石不能随尿排出,则小便滞涩不畅,窘迫刺痛,若砂石阻塞尿道,则排尿突然中断,砂石阻滞气滞不通,则少腹拘急,甚则腰腹绞痛,结石伤络,则尿中带血,舌质红,苔薄黄,脉难弦或带数。

3、治疗方法(1)检查用药前必须先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确定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肾输尿管、膀胱情况。

(2)方药:石苇散加减金钱草60g 扁蓄20g 滑石(包煎))30g 鸡内金(研细兑服)30g 瞿麦20g 黄柏20g 海金沙30g 石苇20g 冬葵子20g 皂夹刺20 g腰腹绞痛难忍者,可加白芍、甘草、玄胡以缓急止痛。

分析中西医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对比

分析中西医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对比

分析中西医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对比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三种。

近年虽然膀胱结石有所减少,但肾和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治疗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努力探索结石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手段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1 中药治疗尿路结石1.1 病例:40例患者均有发作性腹痛或腰部不疼程度的疼痛,并向大腿内侧或阴部放射,有发作性肉血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腹部相应部位有压痛或肾区有明显叩击痛。

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肾、输尿管、膀胱(KUB)平片,或CT,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

40例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6-67岁,平均32+_8岁,其中16-30岁10例,31-40岁15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5例;肾结石12例,输卵管结石28例;发作时肉眼血尿29例,井镜下血尿12例;尿中白细胞增高者7例。

结石直径0.5cm以下31例,0.5-0.9cm9例。

结石大于1.0cm不作为本组治疗对象。

经非手术无效者,应改为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自拟基本方药:金钱草60g、海金沙30g、鸡内金30g(研末吞服)、石韦30g、滑石30g、冬葵子20g、车前子20g、扁蓄15g,瞿麦15g、关木通15g、枳壳20g、白芍20g、甘草6g。

疼痛甚者加延胡索20g、蒲黄15g;呕吐甚者加姜半夏15g、代赭石3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腹胀纳差者加神曲15g、木香15g、砂仁10g;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30g、小蓟30g;气虚者加黄芪40g;发热者加柴胡15g、银花15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5g、黄柏15g。

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温服,10日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

每日3000ml以上,同时根据身体健康状况适当做跳跃运动。

若剧痛难忍者可配合西医解痉止痛(如山莨菪碱、度冷丁等)。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完全排除;好转:症状消失一月以上,结石缩小或部分排除;无效:症状未减轻,结石大小无变化(经B超和X线摄片证实)1.4 治疗结果:治愈27例(其中1-2个疗程13例,3-4个疗程11例,5-6个疗程5例),好转10例。

肾结石的中医治疗

肾结石的中医治疗

肾结石的中医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尿结石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结石直径小于1。

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2)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3)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

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尿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

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不超过90克为宜;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

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值保持在6、2~6、5的范围内。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

有报道,每日服用10~24克脱脂米糠,连服4周~2个月,并把钙摄入量限制在每天700毫克以内,可利用米糠中含植酸的磷酸盐与钙相结合,使钙的摄入减少。

草酸结石发病率占尿石症中的绝大多数,要求限制摄入高草酸、高乙醇酸及高钙食物。

如:菠菜、土豆、甜菜、芦笋、油菜、榨菜、雪里红、核桃、榛子、李子、草莓、橘子、胡萝卜、豆角、芹菜、黄瓜、巧克力、浓茶(红茶)、海带、虾米、带鱼、糖等是高草酸食物。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治疗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能耐受手术。

2.行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

2.心电图、胸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给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为入院≤2天。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泌尿系彩超。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3.中医中药治疗(1)下焦湿热: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方:三金排石汤加减(2)肾气亏虚:治则:补肾益气,通淋排石;主方:济生肾气丸加减(3)中医适宜技术,如穴位贴敷、耳穴埋豆。

(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

2.复查尿常规无红细胞,腹部B超双肾、输尿管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结石病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输尿管结石是其中的一种,常常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该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材料与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46例。

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药煎剂和西药配合治疗,西药治疗组只用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采用随访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满意度。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西药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尿路梗阻时间和结石排出时间中西医结合组均显著短于西药治疗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排石明显。

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差异不大。

随访问卷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疼痛和尿路梗阻,促进结石排出,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本文将根据文献综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主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手术取石以及内窥镜碎石等方法。

ESWL是一种无创的,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颗粒后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手术取石则是通过手术切口将结石取出,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治疗方法。

内窥镜碎石是通过腹腔镜或膀胱镜将结石碎成小颗粒后排出体外。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主要从疏通输尿道、消除瘀血、化解痰瘀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有左石散、千金藤等。

中医还注重改善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结石再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机体,改善体质,减少结石再生的可能性。

西医则可以通过无创治疗方法,将结石迅速粉碎并排出体外。

许多临床研究已经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30名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后结石消失率为94.6%,疼痛缓解率为86.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输尿管结石有显著的疗效。

另一项研究纳入了80名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ESWL和中药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结石完全碎裂和排出的患者占总数的95%以上,治疗后输尿管结石的再生率显著降低。

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结石大小、位置、患者年龄和体质等,但综合多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机体、改善体质来减少结石再生的可能性,而西医治疗则可以快速将结石粉碎并排出体外。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疗效。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标准)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标准)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标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泌尿系结石是指一些晶体物(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泌尿系的异常聚积。

结石大多位于肾盏或肾盂,随着结石下移,可停留在输尿管和膀胱。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解释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4]。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血尿存在。

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①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②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终末血尿。

③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超、尿路平片(KUB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

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5]。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

舌暗红或有瘀斑。

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输尿管结石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综合利用中医的药物和针灸疗法以及西医的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中医药治疗输尿管结石主要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消除结石的形成和增大的原因。

中医认为输尿管结石的形成与湿气、瘀血、痰瘀等有关,因此可以运用中医药物来改善体质,消除湿气、瘀血和痰瘀等因素。

常用的中药有川贝、木贼、车前子、苍术等,这些中药可以改善体内湿气,消除结石的形成的原因。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输尿管结石的形成与肾脏、膀胱和脾胃等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调理这些器官的功能,消除结石的形成的原因。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关元、足三里、气海等,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肾脏、膀胱和脾胃的功能,促进结石的排出。

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碱化尿液、利尿剂和解痉药等药物来促进结石的排出。

手术治疗主要通过使用腔镜技术或者开腹手术来进行结石的摘除。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结石,但是对于复发性结石较为无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综合利用中医的药物和针灸疗法以及西医的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中医药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体质,消除结石的形成的原因;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结石。

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来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介绍尿路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的原理和方法。

一、尿路结石的病因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

一般来说,尿路结石主要是由尿中的溶解物质浓缩、结晶形成,随后逐渐聚集形成。

当结石大小超过了输尿管内径时,就可能引起尿路梗阻,从而导致疼痛和肾功能受损。

尿路结石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饮食因素。

高蛋白、高脂肪、高盐、低钙、低水分饮食容易导致尿路结石的形成。

2、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长时间憋尿、不及时排尿等都会导致尿路结石的形成。

3、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尿路结石的形成。

4、疾病因素。

代谢性疾病(如痛风、高尿酸血症等)、泌尿系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尿路结石的形成。

二、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和尿路梗阻的程度。

一般来说,尿路结石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1、腰痛:尿路结石常常引起腰痛,疼痛部位通常在患侧的肾区,也可以放射到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

2、尿路刺痛:尿路结石刺激尿路黏膜,会引起尿路刺痛、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

3、血尿:尿路结石在通过输尿管时,可能会损伤输尿管或膀胱黏膜,导致血尿等症状。

4、恶心、呕吐:尿路结石可能会刺激膜层,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5、发热、寒战:当尿路结石导致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的原理中医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史、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尿路结石的目的。

西医则采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尿路结石进行治疗,如利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内窥镜下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等手段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结石所致的绞痛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3:1。

发病原因比拟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以腰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有时结石可以从尿道排出,故中医有“石淋〞、“沙淋〞、“血淋〞之称。

治疗方案很多,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

一、中医病因病机:根本病因为肾虚和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

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与膀胱。

湿热蕴结,煎熬日久,形成沙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那么痛;热伤血络那么出现血尿。

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根本病理变化。

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失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那么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那么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

二、疾病诊断〔1〕病症、体征诊断:1、尿中夹砂石,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小腹拘急隐痛,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那么牵引外阴,尿中带血。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2〕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可见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查到脓细胞,PH对判断结石成分有积极意义,如感染性结石呈强碱性,尿酸结石呈强酸性,草酸钙结石、可在正常范围。

2、尿培养:合并感染时,可确定致病菌。

3、血、尿生化:测定血与尿中的钙、磷、尿素氮及肌酐去除率等,如有异常时,有助于分析形成的原因,并了解结石对肾功能的影响。

4、结石形成分析:将已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类型,可为以后的防治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1、B型超声波检查〔BUS〕:有助于阴性结石的诊断,同时可了解结石的个数、大小及肾脏积水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和输尿管结石通称为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诊断标准:1.疼痛和血尿:肾盂内大结石及肾盏结石可无明显症状。

巨大结石或继发梗阻、肾积水可有腰部钝痛、胀痛。

较小结石如在肾盂内活动,或嵌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刺激输尿管壁引起强烈蠕动或痉挛,可出现绞痛和血尿。

2.肾区叩击痛及压痛:在绞痛发作时病侧脊肋角可有压痛和叩击痛。

肾绞痛发作静止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或肾区有轻度叩击痛。

3.并发感染:可有尿频、尿痛、脓尿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4.无尿:常由双侧输尿管结石造成完全性梗阻性肾积水,或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所致,膀胱呈空虚状态,并
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5.尿常规:大多数患者可见到红细胞,伴感染时可见到脓细胞。

6.尿菌培养:伴感染时应作尿细菌培养。

7.24 h尿定量分析:测定钙、磷、尿酸、草酸等含量有助于结石成因的分析。

8.血液检测:血清钙、磷、尿酸、尿素氮、肌酐等,必要时测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9.泌尿系X线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90%以上的患者X线平片上显示结石阴影,纯尿酸结石不显影。

10.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了解结石位置、肾盏肾盂形态、有无肾积水及对侧肾功能状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X线平片上阴性结石在显影的肾盂内可表现为充盈缺损。

显影欠佳时,可采用双倍剂量或大剂量造影剂及延缓造影。

血肌酐超过正常值1倍则不能做。

11.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m,RPG):逆行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但经KUB、IVU不能确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者,可插入输尿管导管做X 线腹部平片,并可了解结石以下输尿管有无狭窄及通畅程度。

12.B超检查:可作为肾结石的筛选检查方法。

能显示2 mm以上X线阳性及阴性结石,了解肾实质情况和集合系统形态,积水状况。

对没有声影的“强回声团”,X线平片也不能确认时,不能判定为结石。

13.CT:一般不宜作为结石的首选检查,但发现结石的敏感性比KUB、IVU高,尤其对肾绞痛患者诊断,可作为重要补充,因而对X线检查阴性结石或者怀疑合并肾肿瘤者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4.肾图:可了解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提示有无梗阻。

15.结石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

以上有第(1)、(2)项阳性可拟诊本病,第(9)+(10)、(11)或(12)项阳性可确诊本病,第(13)项对阴性结石诊断时采用。

鉴别诊断:
注意与慢性阑尾炎,胆囊炎等鉴别。

中医证候分类:
1.湿热下注:腰腹绞痛,小便频急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2.气滞血瘀: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黄腻,脉弦或细涩。

3.肾气不足: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腹隐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治疗方案:
主要目的是去除结石,解除炎症梗阻,保护肾脏功能,尽可能找到并解除病因。

根据每个病人的全身情况、结石大小、结石成分、有无梗阻、感染、积水、肾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结石复发趋势等,制定方案。

中药医排石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0.6 c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

按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分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

(1)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于湿热下注型,相当于结石移动,或输尿管下段
结石及下尿路结石伴感染者。

金威排石汤加减;金钱草30g,穿破石15g,海金沙30g,内金10g,车前子15g,川木通6g,滑石15g,牛膝10g,甘草6g,党参15g,北芪15g,瞿麦15g,桑寄生12g,川仲10g。

(2)理气活血,通淋排石:用于气滞血瘀型,相当于结石久滞不下,频发肾绞痛或伴有肾积水。

方选石苇散+金铃子散加减:金铃子9g,玄胡9g,石韦15g,瞿麦9g,滑石15g,车前子15g,冬葵子9g。

(3)补肾益气、通淋排石:用于肾气亏虚型,病程日久,并发肾积水。

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10 g,山药15 g,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10,桂枝6g,炙附子4 g,牛膝g,车前子15g。

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体外震波碎石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以微创方法为主,即使用腔镜技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膀胱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治愈无残留结石,无尿路梗阻,肾功能恢复,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粉碎,大部分排出。

(残留物≤0.4 cm定义为无临床意义残余碎片,≥0.5 cm定义为残余结石)。

5.2 好转(1)肾积水减少,肾功能改善,有残留小结石(≥0.5cm)。

(2)ESWL或URL 后,结石被粉碎,尚待排出。

2.治疗方案膀胱结石的治疗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清除结石,二是纠正形成结石的
原因。

2.1 一般治疗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促进小结石排出。

清热利湿通淋治则:用金
威排石汤加减。

随症加减:如伴血尿可加白茅根、小蓟、蒲黄;伴发热可加败酱草、地丁等。

2.2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对原发性结石、结石直径<1.5 cm的可采用,但一般不为首选。

2.3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通过膀胱镜碎石钳,或超声、液电、激光和气压弹道碎石器等设备将膀胱结石击碎后,再用冲洗器吸出结石碎块。

2.4 手术疗法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或多发性的膀胱结石,方法较简便易行。

但术前必须查明病因,属继发性结石者要同时解决原发病才能防止结石再发。

3.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结石排出或取出,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消失,尿常规正常。

(2)好转:①结石消失,但仍有尿路感染征象;②残留小结石。

2.治疗方案(1)前尿道结石可在尿道注入麻药、石蜡油后挤出,或用钳子、镊子将结石夹出,或经尿道镜取出。

注意不能损伤尿道,否则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很高。

(2)后尿道嵌顿不久的结石,可用尿道金属探条或膀胱镜、尿道镜将结石推至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

(3)开放性手术取石:适用于结石过大,或嵌顿时间已久,经以上治疗失败,或伴有尿道狭窄、憩室,需手术一并处理者。

3.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结石排出或取出,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

(2)好转:尿道结石消失,但仍有尿路刺激征象。

优化:
以往均为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后5天以后予以金威排石汤口服,每天2次,每位患者服用3天,虽然让残余结石(指残留物≤0.4 cm)的大部分患者将残留物排除体外,但仍有少数欠满意。

随后将口服中药时间提前至术后3天,每位患者连续服用一周,经过随访,结果患者残余结石排除率进一步提高。

建议继续使用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