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奇人冯梦龙 冯梦龙与戏曲不得不说的故事
冯梦龙是明代有影响的灯谜传播者
冯梦龙是明代有影响的灯谜传播者
展开全文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灯谜传播家。
57岁补贡生,曾任福建寿宁知县。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编著有《新列国志》《平妖传》《广笑府》《智囊》《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尤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影响最大最广,创造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新高度。
冯梦龙所编著的大部分著作中都能见到灯谜,为灯谜传播也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其中,《山中一夕话》第三册中有《谜语》一类,汇编谜语100多条;《黄山谜》中有《谜语》篇,刊谜77条;《山中一夕话·谜语》和《黄山谜》被谜界视为谜语类书。
《广笑府》附录“隐语”39篇;《古今谭概》之巧言部、谈资部、微词部、口碑部、灵迹部中有隐语谜语20余篇;《智囊全集》捷智部敏悟卷中汇编谜语故事10余个,汇编含谜成分的拆字占筮故事20余个;《挂枝儿》评语中录谜语10余条;《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东周列国志》《情史类略》等书中都有灯谜内容。
《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有则苏小妹以猜诗谜难秦少游的故事,故事所涉“化缘道人”四字,出谜巧,答谜妙,非常具有文人生活的雅趣。
故事说:。
降“虎”唯有情与智——读赖玲珠《寿宁知县冯梦龙》
祸乱社会 , 三 是人 的心 中之 “ 虎” 戕 害女 婴 。 于是 驱 除 “ 虎患” 成 了
撰写的《 祭 虎文》 , 猛 虎感 念 猎 人 的 不 杀 之 恩 , 举 家 迁 回深 山 之
中。 这 是 作 者灵 光 一 现 的奇 思 妙 想 , 这 一 虚 构 进一 步 表 达 了冯 梦
龙 的仁 爱 之心 。 也 使 周 半 岭 的 内 心“ 虎患 ” 彻底 被 清 除 . 禽 兽 尚且
琴》 等 都 注 重 于对 当下 现 实 的 思考 。 或在 探 索 人 性 的 深 度 上下 功
撰 文 / 雪 翔
道要根除溺婴之弊犹如要驱除人的心中“ 虎患” . 不是 靠 在 公 堂
断案 能 够 解 决 的 , 走 访 民情 , 找 出 心 病 之 因 才 是 当务 之 急 . 于 是 接 着 开 始 了第 二 场戏 “ 询疑 ” 和 第 三 场戏 “ 访察” 。 通 过 这 两 场戏 , 剧作 建 立起 了 自身 的基 本 情 节 框架 。 即通 过 猎 人 周 半 岭 的弃 婴 、 当地 恶 霸 白虎 进 对 周半 岭 一 家 的 迫 害 、冯 梦 龙 与 周半 岭 相 约 打 虎 的情 节 设 置 。 将 三种“ 虎患” 的危 害 集 中凝 结 在 周半 岭一 家 人 身上 , 给 冯 梦龙 综 合 治 理 虎 患提 供 了可 能 性 。接 下 来 的 “ 斗虎” 、 “ 擒霸” 两场 。 冯 梦 龙 制 服 了 人 间之 “ 虎” 白虎进 . “ 践诺” 一 场 冯 梦 龙用 “ 活人 参 ” ( 即弃 婴 )医 治 了周 半 岭 一 家 的 心疾 ( 心 中 的 虎 患) , 同 时周 半 岭也 驱除 了 山中 之 虎 。制 服 人 间 之 “ 虎” 冯 梦 龙 用 的是 智 慧 。 医 治心 疾 冯 梦龙 用 的 是情 感 。 最 神 奇 的是 周 半岭 驱 除 山 中之 虎用 的居 然是 感 化 的 办 法 :周 半 岭 对 着 猛 虎念 由冯 梦 龙
“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
“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徐永斌[内容摘要]冯梦龙的一些著述是凌濛初编纂“二拍”所依据的重要蓝本,“二拍”中来源于冯梦龙著述的作品有许多。
经过详细地勘对,发现“二拍”中有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情史》、《智囊》,在冯梦龙的这些著述中共有十九则故事被引入“二拍”,涉及到“二拍”十六篇作品,其中入话十则,正话九则。
至于与“二拍”有相似或近似的故事尚有许多,可见“二拍”受冯梦龙著述影响之大。
[关键词]“二拍”冯梦龙勘对直接取材影响凌濛初的“二拍”的编纂在很大程度上曾受到了冯梦龙的影响,如《拍案惊奇序》云:“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
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
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
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就目前来看,凌濛初在“二拍”中来源于冯梦龙著述的作品有许多,前辈学者曾对凌濛初“二拍”的本事进行了爬梳和考证[1],钩稽出大量的“二拍”作品中故事所关联的文献,但对凌濛初的“二拍”中最终取材于冯梦龙的哪些具体作品并未作出进一步的论断。
笔者就此依据前辈学者所钩稽出的文献资料经过详细地勘对,发现“二拍”中有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情史》、《智囊》[2],发现在冯梦龙的这些著述中共有十九则故事被引入“二拍”,涉及到“二拍”十六篇作品,其中入话十则,正话九则。
至于与“二拍”有相似或近似的故事尚有许多,可见“二拍”受冯梦龙著述影响之大。
今将取材于冯梦龙著述的有关“二拍”作品分述如下:1、《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抱怨》入话所记狄氏事见于[明]陶宗仪《说郛》卷十一《清尊录•狄氏》、《情史》卷三《狄氏》,后二者除了极个别字词有差异外,内容全同。
《拍案惊奇》卷六入话所记狄氏事的故事情节及诸多细节与其极为一致。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中文名:冯梦龙别名: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国籍:明朝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出生日期: 1574年逝世日期: 1646年职业:作家代表作品:三言,新列国志,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目录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展开三言二拍编辑本段生平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三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三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是宋元以来负心汉类型故事中流传很广的一篇,收入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
朱买臣故事在小说戏曲中的嬗变
朱买臣故事在小说戏曲中的嬗变2OO8年第6期No.6,2008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总第126期SumNo.126朱买臣故事在小说戏曲中的嬗变邓大情(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朱买臣故事以其生动的故事性及丰富的文化含蕴,深受后世喜爱,在戏曲小说中一再对它进行改编.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一故事在不同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关键词:朱买臣故事;小说戏曲;嬗变研究中图分类号:1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08)06--0064--04朱买臣的故事从汉代行世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后世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久传不衰,其中尤以改编的小说,戏曲影响最大.戏曲的代表作有: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明末清初传奇《烂柯山》以及清代《马前泼说》.小说则有宋代乐史《广卓异记》中的《衣锦还乡》,明代《国色天香?客夜琼谈?买臣记》,《万锦情林》,《燕居笔记》所收之《羞墓亭记》,<<fi-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之入话,清代《醉醒石》卷十四《等不得重新羞墓,穷不了连掇巍科》.后世对朱买臣的故事一再加以改造,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文人在改编时心态各异,其笔下的故事在人物形象,结局设计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此前已有学者从朱买臣离婚故事的演变,戏曲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及创作经验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对这一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则还缺乏整体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一故事的嬗变轨迹,进而探究其变化的社会原因.朱买臣的故事源出班固《汉书》卷六十四上.其大意为:朱买臣家贫,常斫柴卖钱为食.好读书,不治产业,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又难耐贫贱,终弃之另嫁.买臣穷困潦倒,随掌计簿的官吏为卒入长安,遇同乡严助,推荐入朝廷,说《春秋》,《楚辞》,帝甚悦,拜为中大夫.时东越多次反叛,朱买臣向皇帝献平定东越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后衣锦还乡,戏其素轻己者,而于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悉召见皆报复焉.会稽发民除道以迎太守,买臣见其故妻,妻夫治道,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至唐宋时期,朱买臣故事已成为诗文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借助朱买臣功名之路的坎坷来寻求安慰或是借此激励自己,如高适《送蔡山人》,李白《笑歌行》皆此类.其二,评论朱买臣的婚姻关系.如李白的《南陵~1]JL童入京》就直斥买臣妻为"会稽愚妇轻买臣",其他如自居易,罗隐,梅圣俞,欧阳修等都对其婚姻有相关评论.在小说方面,宋代乐史的文言小说集《广卓异记》卷二十《衣锦还乡》记朱买臣事迹.但内容较为简略,基本沿袭《汉书》中的故事.大量改编朱买臣故事是从元代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晚清.元代是戏曲创作繁荣的时代,创作者本有从史家取材的习惯,朱买臣故事生动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作品有《南词叙录》着录的宋元戏文《朱买臣休妻记》,《寒山堂曲谱》引作《朱买臣泼水出妻记》,现只存佚曲四支,分别为:《仙吕过曲?木,r头》,《正宫过曲醉太平》,《中吕过曲?石榴花》,《仙吕过曲?解三醒》.内容为买臣宽慰自己,挽留其妻之意.元人庾天锡的《会稽山买臣负薪》杂剧,《录鬼簿》着录,可惜今亦不存.现存完整的只有无名氏的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所以我们也主要以它来论述朱买臣故事在元剧中的嬗变情况.归纳来说,这一故事在元代的嬗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门第观念淡薄,女性地位提高.到了元代,传统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经济因素在婚姻中的作收稿日期:20o8一o9—28作者简介:邓大情(1978一),男,湖南桂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用越发明显.富人倚仗财势,往往嫌弃穷人门户低微.这一点在《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中得到验证.朱买臣穷困潦倒,无奈入赘刘家.与《汉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此时的他早已少了那种自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反观其妻,地位则有了较大的提高.她原来并无姓名,在元杂剧中则称其为刘二公之女玉天仙.她在家中处于强势地位,经常挖苦训斥买臣,其性格也有了变化,突出其泼辣的特点.如剧中既有借王安道之口的侧面烘托:"孝先兄弟,你家中借一担柴与你哥哥将的家去,争奈媳妇儿有些不贤惠, 免得她又要吵闹",更多的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语言来彰显性格:"你要打我那?你要打,这边打,那边打,我舒与你个脸,你打,你打!我的儿,只怕你有心没胆,敢打我也","甚么福?是是是,前一幅后一幅,五军都督府,你老子卖豆腐,你奶奶当轿夫.可是甚么福?"玉天仙连珠炮似地数落丈夫,泼辣本色跃然纸上.(2)宣扬大团圆的故事结局.元杂剧中改变了买臣妻自经死的情节,又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展开故事,让他夫妻最终大团圆.创作者巧妙经营,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剧中写刘二公恨买臣虽诗书满腹却不肯进取功名,有意安排其女玉天仙向买臣讨要休书,又借王安道之手,暗地资助买臣上朝应考,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买臣科场高中,托张撇古带话给其故妻,刘二父女来相认,被买臣拒绝,结局如何充满悬念.最后王安道说出真相,终得夫妻再合.在这出戏里,可以说,刘二公与王安道的出场已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这样的巧妙设计正符合后来李渔所强调的结构理论:"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1]这也说明创作者对结局的安排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了.朱买臣故事在元剧中为何出现这些变化?要回答此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元代的社会现状来谈.在元朝统治下,民众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导致民族矛盾尖锐,而且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如剧中所写的:一边是穷者"一会家受饥寒便似活地狱",~边却是富者"他向那红炉的这暖阁,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一壁厢有各刺刺象板敲,听波,韵悠悠佳人唱,醉了后还只待笑吟吟酒美沽".而在元代,文人儒士多为贫者,身价一落千丈,乃至"小夫贱吏,亦以儒为嗤诋".(《青阳先生文集?贡泰父文集序》)当时民谣即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谢枋得《叠山集?送方伯载归三山序》对此感叹道:"嗟乎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朱买臣身为一介贫儒,生活无疑陷入极度困顿窘迫之中. 《曲海总目提要》分析说;"玉天仙与夫喧嚷,竟至离婚,曲尽贫家反目光景.,,[.]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买臣入赘刘家之情节.据王晓清的《元代社会婚姻形态》一书的观点, 入赘在元代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L3]而自古以来,男子入赘也就意味着在家中地位的低落,司马贞曾形象地说:"赘婿,女之夫也,比如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也."[4]所以在戏剧中,朱买臣入赘者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在家中的弱势地位.而反观其妻,地位则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剧中将她由无名氏变为玉天仙,正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标志.地位的变化同时带来性格上的变化,加之元代女性受理学思想的束缚较少,所以玉天仙性格上泼辣甚至带有一些未被驯服的野性,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大团圆的结局,同样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统观元代戏剧我们会发现,许多戏剧都是仕婚双全的结局,这实际只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梦想.据史料,元代从第一次太宗九年(1237年)的"戊戌考试"到仁宗延祜二年(1315年)正式施行科举考试,中间整整间隔了七十八年.而且科举取士在很大程度上是徒有虚名,汉族儒士在录取时仍然受到民族歧视,录取人数又少得可怜,致使大多书生沉于下僚.读书人既不能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很多人就借戏曲创作来抒写怀抱,促进了它的繁荣.这一点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考》中有精辟的论述:"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却为杂剧发达之因.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5]既然是下层文士抒怀之作,剧作中必然也倾注了一一代文人的理想与辛酸,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于是他们在元杂剧'寻梦',借助于状元及第,仕婚两全的士子形象的塑造寄托自己的理想,弥补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L到了明清时期,朱买臣故事的嬗变包括戏曲,小说两个方面.先说戏曲方面,据《明清传奇综录》: "明代顾瑾有《佩印记》传奇,已佚.单本有《露绶记》传奇,仅存残曲.阙名有《负薪记》传奇,明人戏曲选集《万壑清音》,《怡春锦》中收录散出,中有《认妻重聚》一出,显系叙买臣夫妻团圆事,与宋元戏文及《烂柯山》不同,而本于元杂剧."[7]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收录《负薪记》在佚文目录.明代现存剧本完整而影响广泛的,是《烂柯山》传奇.《曲海总目提要》卷三十收录此本,不题着者,共2卷27出.清代近世京剧,湘剧,秦腔,河北梆子,滇剧,徽剧的《马前泼水》,都是根据《烂柯山》改编移植的.所以在戏曲方面主要以明代的《烂柯山》及清代《马前泼水》为- 例.《烂柯山》,一名《烂柯记》,剧中插入逢仙于烂柯山事,故名此.其妻在此剧云崔氏,后天为张石匠(又作木匠).铁广庵唐道姑与张石匠有私,崔氏受唐道姑挑唆离开买臣改嫁张石匠.这些皆为添出,《曲海总目提要》说道:"汉时无所谓道姑也."[8]崔两次逼休后如愿讨取休书,但张是个无赖,后又瘸一腿,崔氏未与为婚,寄居邻居王媪家.买臣率兵讨夷,诛杀附贼的唐道姑与张石匠,后又被窦夫人招为女婿.崔氏求重新和好,买臣以覆水难收拒之,羞愧难当的崔氏投河而死,买臣为筑羞墓,题诗立碑为记.清代有《马前泼水》剧本,崔氏在索取休书后另嫁泥水匠张三,而又增加徐大嫂,和尚等几个人物,从中穿针引线,其主要情节内容与《烂柯山》一致.小说方面,明代初刻于万历十五年的小说合刻集《国色天香》卷七《客琼夜谈》有《朱买臣》一文.写朱买臣与同邑严照垂髫相善,结为吻颈之交.买臣妻离去后另嫁杉青吏人.买臣后得严照与寿王推荐,始显贵.其妻求破镜重圆不得,含羞自尽,买臣葬之于亭湾,名为"羞墓".余象斗的《万锦情林》,何大抡《燕居笔记》中都有《羞墓亭记》,内容与之同.拟话本小说方面,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卷二十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采用朱买臣故事作为"头回".买臣在妻子离他另嫁后题目:"嫁犬随犬,嫁鸡随鸡.妻自弃我,我不弃妻."当其富贵,故妻又称愿降为婢妾服侍终身.买臣拒之,仅判后园隙地与其夫妻以自给.出府后被人讥笑为"新太守夫人",于后园投河而死.《醉醒石》是明木清初拟话本小说集,其创作时代虽在清初,但绝大多数都写明代故事.第十四回《等不得重新羞墓,穷不了连掇巍科》正是模仿朱买臣故事而作.苏秀才入赘莫家,莫翁有意日后多与几亩田产,奈忽然中风,家产被另两个女儿抢空.妻子莫氏才貌双全,起先一心一意支持丈夫苏秀才读书中举,但苦熬九年丈夫仍然连科不中,终于"闹穷"弃夫而去,嫁了酒家郎.三年后苏秀才考取功名,喜迎娇妻,莫氏受人嘲笑后含羞自尽.明清时期朱买臣故事的嬗变情况,最突出的就是封建教化观念的强化.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谈: (1)人物形象卫道色彩渐浓如写朱买臣,无论是明代传奇还是小说,在故事的结尾部分皆有买臣故妻请求复合被其拒绝的情节.此处买臣非但不像元杂剧那样破镜重圆,反而是严词训斥:"抚今追昔,扬水不能收矣.何乃冒方湃之颜,出重赧之色以求见我哉?羞死宜甘,强辞宜补."其妻羞愧自尽后, 买臣还要题名日"羞墓",对其进行羞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朱买臣见其故妻,请其后夫相见,并当面大笑嘲讽其妻:"此人未见得强似我朱买臣也", 夫妻之情已是分毫不存.至于买臣妻,有学者认为:"经过不断地渲染,虚构,'移植,,本来和简单也颇平淡的朱买臣离婚故事,不断地膨胀,变形,朱买臣的形象越变越高大,朱妻的形象则越变越丑恶."[9说朱买臣的形象越变越高大未必属实,但对买臣妻的批判色彩确实更加浓厚.如传奇《烂柯山》中《痴梦》一折,就讽刺挖苦她是痴人说梦.崔氏避居王媪家,正懊悔之际,恰在此时得知朱买臣做得会稽太守,不禁直呼:"崔氏,崔氏,你如今悔之晚矣!"想去见他,又觉"我形龌龊,身邋遢,衣衫蓝缕,把人吓杀".正是抱着一丝"一夜夫妻百日恩"的幻想,崔氏进入幻境,梦见买臣遣人亚请旧夫人,戴山凤冠,穿上霞帔,可就在上轿之际,后夫张木匠手持利斧闯入,惊醒一帘美梦.这一连串的演出将崔氏痴心却又忧心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清代《马前泼水》中则把她塑造成好吃懒做之泼妇,崔氏整日挖苦丈夫"你是柳木官,门插管,河里水判官,庙里泥判官,我看你这穷倒运,终久不过冻饿而死".她让买臣去砍樵,自己却当掉裤子,簪子去换钱打麻雀,后来嫁给张三后仍不改过,最终闹个"自由离婚".明小说中同样对买臣妻饱加批判.如在《买臣记》及《羞墓亭记》中,崔氏先前极力挖苦:"若复执迷而不改图,吾恐力尽计穷,沟壑有日,何得志之可望耶!"但在买臣发达后,则日:"贱妾某氏也,事尊官有年矣,一念迫于饥寒,遂至分手,然心实未尝昧也.伏望沧海容流,泰山让土,追思花烛微情,不以妾为大罪,俾得破镜重圆,断弦再续,则妾万幸,万幸."小说中还深入地分析人物的心理.《等不得重新羞墓,穷不了连掇巍科》中,莫氏索取休书另嫁,叔叔莫南轩劝她:"亏你说得出!丢了一个丈夫,又嫁个丈夫,人也须笑你.你不见戏文里搬的朱买臣?"莫氏道:"会稽太守,料他做不来.那没志向妇人!我,他富杀,我不再向他;我穷亲,也不再向他."后苏秀才果中进士,二人见面,莫氏想着前言,只得打着脸道:"你做你的官,我卖我的酒."作者有一段话来讽刺莫氏心里无尽的后悔:"我想莫氏之心岂能无动?但做了这绝情绝义的事,便做到满面欢容, 欣然相接,讨不得个喜而复合;更做到含悲饮泣,牵衣自咎,料讨不得今怜而复收.倒不如硬着,一束两开,倒也干净.他那心里,未尝不悔当时造次,总是无可奈何."(2)大量增加宣扬封建教化的议论明清许多小说中好发议论且多训诫,强化封建教化观念,鲁迅先生曾评价《醉醒石》说:"文笔颇刻露,然以过于简练,故平话习气,时复逼人:至于垂教诫,好评议,则尤甚于《西湖二集》."[]在《等不得重新羞墓,穷不了连掇巍科》中正是以这些议论来宣传封建教化思想:"若论妇人,读文字,达道理甚少,如何能有大见解,大矜持!况且或至饥寒相逼,彼此相形,旁观嘲笑难堪,亲族炎凉难耐.抓不来榜上一个名字,洒不去身上一件蓝皮,激不起一个惯淹蹇不遭际的夫婿,尽堪痛哭.如何叫他不要怨嗟? 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眼睁睁这个穷秀才尚活在,更去抱了一人,难道没有旦夕恩情?忒杀蔑去伦理!这朱买臣妻所以贻笑千古."批评莫氏"至于弃夫,尤是奇事,是朱买臣妻子之后一人.却也生前遗讥,死后贻臭,敢以告读书人宅眷."小说中还通过大量诗歌来抒发议论,内容多为对买臣妻的辛辣讽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有两首,其一:"漂母尚知怜饿士,亲妻忍得弃贫儒.早知覆水难收取,悔不当初任读书",其二:"尽看成败说高低,谁识蛟龙在污泥.莫怪妇人无法眼,普天几个负羁妻".《买臣记》附有方孝儒的诗:"芳草池边一故丘,千年埋骨不埋羞.叮咛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另有署名宋人梅尧臣的诗.《羞墓亭记》在两首诗外更增加了宋郡守周颁的诗:"当年一弃会稽侯,大漠烟雾锁别愁.惆帐不逢锦衣郎,至今粉骨尚含羞."朱买臣故事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同样有他的时代原因,它是与统治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密切相关的.在明代,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定下了教化,善俗,致治的治国方略,着重于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尤其是礼法道德秩序,在永乐年间又进一步强化.如《大明律》对戏曲内容有明文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盅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历代节妇数目比较表容令妆扮者与同罪"1-11],但同时又鼓励那些歌颂天子圣明,颂扬天下欢乐,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戏曲,所以才有《五伦全备录》,《五伦香囊记》,《琵琶记》之类大行其道.清代统治者亦着意大力提倡,宣扬贞节.顺治年间就提出把"守贞殉节"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倡导,雍正亦说过:"朝廷每遇覃恩,诏颖内必有旌表孝义贞节之条,实系钜典.,,L统治者加强程朱理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他要求知识分子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而对于妇女则大大强化贞节思想.理学家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理想的道德原则,要求妇女在丈夫死后寡居守节,不得改嫁再嫁,"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巩成为不许妇女再嫁的金科玉律.在明清两代,因朝廷和官府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吹,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宗族和礼法规范的约束限制,贞节观念也从上层社会逐渐深入民间,失节的行为受到社会普遍的鄙视.官府有意识地推行一系列旌表制度,对守节妇女加以表彰.既有物质上的,如明洪武元年的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1]而更多的还是精神奖励,政府给那些节烈孝妇树立牌坊,赐立名号或是记入史册的奖励.比如从《后汉书》开始立有《列女传》,但其中为守节者列传只占少数,但到了明清时期数量已是登峰造极,董家遵先生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了从东周至清前期的节妇,烈女数量的变化,清楚地反映了这种趋势,见下表[】引: 时代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兀明清数目612229322l52359271419482历代烈女数目比较表时代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兀明清数目719352951222838386882841至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在改编买臣故事时,都对买臣妻弃夫另嫁的行为加以辛辣的讽刺与批评,它的实质正是两个朝代贞节观念不断强化的真实反映.参考文献:[1]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M].[2]曲海总目提要(卷三十四)[M].(清)黄文呖撰,董康辑补.人民文学出版社,1584,1418.1-3]~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M].武汉出版社,2005, l41一l42.[4]史记会注考证.卷126((滑稽列传》[M].[5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考.元剧之时地[M].[6]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I-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249.[7]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08.[9]于召玉.封建贞操观念演化的一面镜子一一简析朱买臣离婚故事的不断变形[isI.,渤海学刊,1987(2).1-1o]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一篇"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1]大明律.卷二十六FM].1-12]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4,雍正元年条),中华书局, 1987.[13]程颐,程颗.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4]申时行.明会典.卷79(A)元明史料从刊I-c],中华书局,1984.[15]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246.。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四阶段
• 结为兄弟
• 钟子期精彩的乐理独白和擅长听音知心,让俞伯 牙佩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庆幸自己确确实实地 遇到了知音,以致促膝交谈,情感交流越来越深, 因而抛弃了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别,二人结为兄弟, 成为真正的知音。并相约来 年再聚首,巩固知音, 保持知音的延续不绝。 • 二人通过初始、验证和升华,步步深入地完成了 知音的精神交流——相互交融。
•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赠道士参寥》-- 孟 浩 然
•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问题五
• 你对本文中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人之 间知音关系的看法?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P99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者:冯梦龙 作品体裁:话本 出自:《警世通言》 年代:明朝
作者简介
•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 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 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 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 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 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 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 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文章主旨
• 人生在世,能够称得上朋友的人本就 不多,而能够当得“相知”的,更是 寥寥,于是想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多少的沧桑和寂寞, 同时又是多么的满足和安慰。 • 由此对知音的故事有更多的理解和回 味。
浅谈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传播[权威资料]
浅谈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传播[权威资料] 浅谈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传播摘要:红拂女的故事因唐末杜光庭所作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而渐为人熟知,至明清之际不少作家以此撰写传奇和杂剧。
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研究,浅析红拂女故事在明代传播的情况,并试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红拂记;北红拂;女丈夫;传播K203,1005-5312(2011)03-0085-01红拂女故事始见于唐末杜光庭所作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至明清之际不少作家以此撰写传奇和杂剧。
明代较为著名的改编本有张凤翼的《红拂记》传奇,凡三十四出;凌,鞒醯脑泳纭昂旆魅,传”之《识英雄红拂莽择配》(又称《北红拂》) 杂剧;冯梦龙揉合张凤翼、刘晋充及凌氏作品,改定为《墨憨斋重定女丈夫传奇》,此外张太和、“近斋外翰”也有改编本,今已轶。
红拂本姓张,名初尘,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伎,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被人称为红拂伎、红拂女。
红拂是一位貌美的女性,《虬髯客传》称“一妓有姝色”“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用“窥户者无停履”反衬出其美貌惊人,就大英雄虬髯客也“取枕欹卧,看张梳头”,自古绝色红颜的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这也是红拂女故事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曾作《五美吟》,此“五美”即指古代西施、虞姬、昭君、绿珠和红拂这五个著名的美人。
红拂不仅貌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侠义风范,她既有识人慧眼,又能遇事机警沉着,作为“风尘三侠”中唯一的女性形象,其性格内涵更是在后来的传奇作品中得到充实和完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明代张凤翼的《红拂记》是最早将红拂故事敷演为戏曲者,在其戏曲作品中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一部,“演习之者遍国中”。
此剧是他19岁时新婚伴房之作,正是其英姿勃发、踌躇满志之时。
《红拂记》改变了《虬髯客传》的重心和结构,让李靖、红拂伎成为主角,并据唐人孟,ぁ侗臼率,》补入陈、隋之际乐昌公主及徐德言离合聚散、西京兵变、红拂避难、李靖统兵征讨高丽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开阔了红拂的生活舞台,使红拂的生活经历显得迭宕起伏,但在形象塑造上,红拂更多的是被描绘成了一位多情美丽又有灵气的风尘闺秀,成为封建士子心仪的红粉知己。
冯梦龙知音故事缺失补证
性霸主,但晋、楚实力最强,是第一梯队的争霸 者;齐、秦实力次之,是第二梯队的争霸者。
战争频繁,受害最深的是小国人民。宋国位于 今河南省商丘一带,郑国位于今河南省新郑一带, 其位置皆处于东西、南北之要冲,不但在军事上具 有重要战略价值,在经济上也是会通之地。楚国的 扩张无法绕开中原腹心之地宋国和郑国 ,争夺宋、 郑二国成了晋楚争霸的关键。晋文公之后,宋国一 共经历了 91次战争,其中54次与晋楚争霸直接相 关,占战争总数的59%;郑国一共经历了 133次战 争,其中92次与晋楚争霸直接相关,占战争总数 的69%。⑤宋、郑二国,一会儿投靠晋国而与楚国 为敌, 一会儿投靠楚国而与晋国为敌, 两不讨好, 苦不堪言。对此,《左传》有很多记载。《左传• 襄公九年》载郑国公子鲱哀叹:“天祸郑国,使介 居二大国之间。”《左传•襄公十九年》载郑国子家 说:“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 若弗图,无所逃命。”《左传•文公三年》记鲁国的 季武子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 焉”;庄叔说:“小国受命于大国……抑小国之乐, 大国之惠也。”《左传•宣公十四年》记孟献子说: “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而献物,于是有庭实 旅百;朝而献功,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 加货,谋其不免也。”道出了小国的心声。
当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向往回到天 下一统, 面对自然灾害, 一国诸侯有难, 他国相互 帮助、救济,共享太平。周成王时的太史史佚说 过:“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 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⑥史佚之 言,说明共济思想在春秋时已经形成传统。许多诸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推荐下载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中文名:冯梦龙别名: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国籍:明朝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出生日期: 1574年逝世日期: 1646年职业:作家代表作品:三言,新列国志,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目录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 “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展开 三言二拍编辑本段生平 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试论宋元戏曲小说中的负心型故事及其影响
试论宋元戏曲小说中的负心型故事及其影响作者:童晓云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童晓云(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宋元戏曲小说中的负心型故事,指的是贫苦的读书人,得志后攀附高门遗妻杀妻的故事。
这类文艺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一向受到学者文人的重视。
论文以此为话题,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本身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来论述这些负心型故事的成因及演变。
关键词:宋元戏曲;负心故事;南戏北曲;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83-02作者简介:童晓云(1981-),女(汉族),河北张北人,张家口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在宋元戏曲里,以“书生负心型”为题材的故事内容对两类人进行了谴责,一类是写贫贱夫妻,丈夫得官后弃妻另娶或者杀妻,另一类是写读书人得妓女帮助而得中高官,后来负心。
我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负心型的故事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所记载了。
比如诗经中的《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想当年青春貌美时,信誓旦旦长相厮守,到如今,鬓发皆白反目成仇”。
女主人公被无情抛弃,过去指天赌誓,画地为牢,到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男子的负心无情,可谓显矣。
另外还有《谷风》、《上山采靡芜》等,这些作品是最早的对负心故事的文字记载。
文学史发展到宋元戏曲和明清小说阶段时,关于这类故事的叙述开始流行起来。
如南曲[刷子序·集古传奇名]: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
北曲[寨儿令·无题]:鸳帐里,梦初回,见狞神几尊恶象仪。
手执金锤,鬼使跟随。
打着面独脚皂纛旗。
犯由牌写得精细:劈先里拿了王魁,省会了陈殿直,李勉那厮也听者:“奉帝敕,来斩你这负心贼。
”宋元时代的负心型故事有:《醉翁谈录》,主要叙说王魁负桂英,桂英到海神庙自杀,鬼魂活捉王魁。
部编版小学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5篇(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父子性刚 (2)一人性缓 (4)杨布打狗 (7)杨氏之子 (10)狐假虎威 (13)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作者出处选自《广笑府》,文言谐谑小说,明代冯梦龙纂辑。
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
字词注解1.俱:都。
2.遣:派。
3.市:买。
4.将:将要。
5.值:适逢,恰好碰上。
6.遂:于是。
7.良久:很久。
8.之:代词,指这种情形。
9.谓:对……说。
10.汝:(rǔ)你。
译文展台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别人。
有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
儿子提着肉回家,刚要出城门,遇到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各自都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
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吃饭,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思考空间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遣子入城市肉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3.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结合本文,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
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
走到一半,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
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很不喜欢歌德的诗,趁此机会羞辱歌德。
歌德却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对方走了过去。
那个人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未恼怒,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同时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惩戒。
中国历史故事-“吴下三冯”冯梦龙简介 冯梦龙和侯慧卿的故事 他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吴下三冯”冯梦龙简介冯梦龙和侯慧卿的故事他是怎么死的?冯梦龙,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苏州府吴县长洲人。
明代著名戏曲家、通俗文学家,与其兄冯梦桂、其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兄长冯梦桂是著名画家,弟弟冯梦熊是著名诗人,三兄弟中,冯梦龙的成就最大,因此又有“吴下三冯,仲者为最”的说法。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三言”,也就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出身书香门第世家,少时聪颖,好读书。
和许多人一样,年轻时候的冯梦龙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入仕上,他在《发凡》中这样写到: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
王挺也曾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
”就是这样一个满腹才华,博学多闻,号称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的人,在科举上的道路却实在坎坷。
多次科举不中,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61时岁被派到福建寿宁做一个小小的知县。
冯梦龙的不幸,造就了后世人的大幸。
正是因为科举的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下的冯梦龙才蛰居家中,潜心著书,这才有了闻名后世的“三言”,以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
明末时,文人士子竞相追求自我解放,那个时候纵情饮酒,声色犬马是文人的常态。
而追求名妓,一掷千金,为博一笑更是士子间受到追捧的风流韵事。
那个时候的文人,无一不竞相结交名妓。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中,冯梦龙和侯慧卿,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苏州名妓,他们之间若是没有一丝的情感纠结,也实在对不起那个时代了。
冯梦龙在“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时遇到了当时艳名远播的侯慧卿,从此对这位苏州名妓动了真情。
因为她,留下了多少情爱名句,因为她,又留下了多少佳作。
若说这两人,一句话最是适合,那就是不见卿卿,不误终身。
侯慧卿不仅是一个色艺双绝的女子,更难得的是在那个时代,她还很有主见,也就不怪在冯梦龙一生那么多女子中,对她用情最深。
冯梦龙民间传说
冯梦龙民间传说从远古走到今天,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闪耀着美丽。
那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讲冯梦龙民间传说——明断诬陷案。
冯梦龙民间传说——明断诬陷案有一天,冯知县正坐堂。
一个满脸血污、自称姜廷盛的汉子拖着个浑身是血、半死不活的人上堂来,他们身后跟着两个慌里慌张的村人。
姜廷盛说自己是青竹岭的里长,早上和胞弟征粮到三望洋村,有个叫刘世童的刁民抢着一把宰猪刀来打劫,凶狠地砍伤了他的弟弟。
说着,姜某推出战战兢兢躲在后边的两个村人:“这就是见证人!”证人偷看一下姜某的眼色后,一口咬定,姜某没半句假话,他们确实亲眼看见刘某舞刀伤人的。
冯知县亲自下堂验伤。
果然,姜某的弟弟额上一处刀伤又深又大,血流不住,使人看了头皮发麻。
冯知县先让人帮姜某弟弟止了血,包扎了伤口。
一会儿,刘世童赶来了。
他叉手向前,分辩说,姜廷盛是自己砍了他弟弟一刀,他是想讹诈,陷害于人。
冯知县心里就嘀咕了:照天理人情,哪有哥哥砍伤自己弟弟的道理呢?再说大天白日砍人,怎么能讹诈得了人?看那廷盛满脸杀气,蓬头垢面,活像一个大蜘蛛,而刘世童衣冠整洁,对答从容,一点不像曾经打过架的样子。
沉吟了片刻,冯知县下令将他们各自着保人带了去。
第二天晌午,冯知县坐了轿子出衙门,对所有人都说是去拜客。
等到出了西门,他直奔三望洋,向老人小孩一一打听。
家家都说是姜延盛自己砍伤弟弟。
一个老头说,吵闹的时候姜某的亲姨妈吴氏还跑过来劝解过。
吴氏就住在附近,冯知县找来一问,老太太支支吾吾,只说那是失手误伤的。
有个小孩叫姜正传,是廷盛的本家,他说看见姜、刘吵架,是他跑去叫廷盛姨妈来的,他也说是姜廷盛伤了弟弟。
冯知县细细打听,才弄清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姜廷盛曾经因为里中役事,狠狠敲过刘世童的竹杠,刘世童不忿,曾告到县上。
姜廷盛因此对他恨之入骨。
姜廷盛弟弟有个没治的恶疾,终日病歪歪的,只会吃不会做,廷盛很讨厌。
这会征粮,他便带了弟弟找到刘世童家去闹事,想一扭打起来,病得只剩一口气的弟弟准死,那时再好好地收拾姓刘的。
灌园叟晚逢仙女
西南民族大学 汉语言文学1103班 檀林
明代小说
明代小说的类型: 文言小说、拟话本、章回小说
文言小说:
延续唐传奇的发展,以“传奇”作为文言小说的特定类型。 文体变化: 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开始融合,先前的文言小说被改编成白 话小说。 白话小说的兴起导致文言小说在篇幅、体制上的重要变异。 明代成化年前后出现了大批篇幅较长的文言小说。
《灌园叟晚逢仙女》正是在晚明这种主情崇癖的社会 思潮中诞生的一篇颂扬痴情, 讴歌花痴的作品。其倾力塑造 的花痴秋先, 也便是一位能得痴趣的文学形象。这一形象, 显然寄托了作者崇尚真情、赞美痴癖人格的精神理想。
《情史·情报类》中说: “情而无报, 天下谁劝于 情哉! ”秋先对花的痴情也得到了回报, 首先, 如作品所 写, 在秋先的苦心经营下,其园圃繁花似锦, 百花争艳, 实为美之极致!其次, 在花圃遭到摧残, 秋先被诬受难之 际, 先由花神医花, 妙手回春, 让落花返枝, 风光依旧; 次由神道报应, 大尹头晕不能终审,恶少及其帮凶受惩毕 命; 三为秋先出狱, 得花神指授修道之法, 终于得道飞升, 被上帝封为护花使者。情而有报, 虽人花异类, 其报不爽, 这也是冯梦龙情教观的具体衍绎。
在冯梦龙看来, 天地生万物, 万物环环相生, 生生不 灭, 均在于情; 宇宙之大, 其地水火风都为幻相, 惟情不虚; 情能使疏者亲近, 使子孝父、臣忠君; 能联缀万物; 能消弥 贼盗奸宄。失却情, 天地也将浑沌不分。缘此, 冯梦龙提出 欲立情教, 教诲众生。其对情的鼓吹,可谓至于极矣。由推崇 真情, 追求个性, 倡导率性而行,其极致, 便是对痴、癖、颠、 狂人格的宣扬。在晚明士人中, 这一追求也几乎成为一种时 尚。
章回小说的特点: 篇幅比讲史话本更长,主要供读者阅览。 故事内容以“卷”划分,每“卷”又分为若干“节”。
【历史故事】戏曲奇人冯梦龙 冯梦龙与戏曲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故事】戏曲奇人冯梦龙冯梦龙与戏曲不得不说的故事戏曲奇才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署龙子犹,别号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
原籍属今之苏州市。
冯梦龙生在这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
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
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
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
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同前)。
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
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文采斐然,案头场上,两擅其美。
冯梦龙正是在这种主张驱使之下,从事传奇更定工作的。
冯梦龙更定的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可考者有17种,其中颇有不少名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梦》,袁晋的《西楼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和《永团圆》,《占花魁》,以及《精忠旗》等。
在更定过程中,冯梦龙强调关目的真实自然,合乎情理,突出中心,反对枝蔓。
更定的《精忠旗》,便是以慷慨大节为主脑,突出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
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
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
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酒家序》)。
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
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风流梦小引》),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
《白蛇传》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
056世纪人物《白蛇传》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最近上映的高口碑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是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创作的故事。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外三个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2006年作为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改编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构成数代人的童年记忆,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也与这个传说联系密切。
白蛇与书生的故事,起初并没有那么缠绵悱恻。
关于这一题材,最早有唐代志怪小说集《博异志》中的《李黄》《李琯》,宋元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中也有《西湖三塔记》,它们的基本内容都是将白蛇描写成扮作美女吃人的妖怪用以警示劝人。
譬如《李黄》的故事就是这样讲的:唐代书生李黄在长安东市看到一位身着白衣的漂亮寡妇,这位美女自称姓袁,李黄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就跟着她回家了,跟她一起过日子,待了三天。
第四天李黄回了自己家,他一回家,仆人就闻到他身上有一股蛇腥味。
随后,李黄就一病不起,对妻子说“我起不来了”,随后身子化为脓水,只剩一颗人头。
家里人就去找那个姓袁的美女,结果到了她家所在,才发现那是个废园子。
在这类故事中,蛇化成的白衣娘子还延续着毒蛇心肠,丝毫没有后来那位我们广泛认识的白娘子的美好品质。
直到明朝天启年间出版的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才开始逐渐丰富起来,被赋予了爱情因素,讲述了一个白蛇和许宣(这个名字后来在流传中逐渐变成为我们熟悉的“许仙”)先相爱后被拆散的悲剧,结尾是白娘子被法海禅师压到了雷峰塔下,许宣出家,并没有白娘子生子、孩子还得了状元这些曲折的衍生情节。
但正如《警世通言》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冯梦龙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以色警人,警惕世人不要耽溺美色,即如许宣去世前留下诗句,“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世再生生。
预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戏曲奇人冯梦龙冯梦龙与戏曲不得不说的故事
戏曲奇才冯梦龙:冯梦龙,字犹龙,又署龙子犹,别号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
原籍属今之苏州市。
冯梦龙生在这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
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
,然,
团圆》
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
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
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
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
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
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
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着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
《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着名昆曲剧目,便有采用冯梦龙定本的地方。
冯梦龙更定传奇的工作,对于纠正创作脱离舞台的案头化偏向,繁荣明末戏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歌
”
、
究《春秋》的着作《麟经指月》。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
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明代唯冯梦龙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