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概要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概要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一、专业建设改革目标①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用人市场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等,使我系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③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育人环境建设,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④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新型的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的建设、改革规划(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以下一些转变: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主上来;从强调工程设计、研究能力转到强调技术应用能力上来,把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从过去按照学科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转到按工程的综合性和技术应用性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上来。

摆脱学科教育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从死记硬背和技术操练转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从注重专业教学转到注重基本素质教育上来。

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把过去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方向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首先要求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专业建设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定并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的方案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参考内容。

一、背景和目标背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总体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 遵循市场需求,强调实用性3. 深化创新教育,鼓励跨学科发展4. 强化质量保障,加强评估和监督三、改革内容和措施1. 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a. 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b.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导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培养的适应性。

2. 强化专业格局,培养特色专业a. 综合整合相似专业,避免重复建设,提升专业质量。

b.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特色专业,提供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服务。

3. 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a.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b. 引入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多领域的知识学习和探索,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

4.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产学研结合a. 扩大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b.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专业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更加贴近。

5. 强化实施层面支持a. 将专业建设放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并确保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执行。

b. 建立相关指导和评估机制,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评估。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4.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尊敬的读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措施非常重视。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教师更是教育的基石。

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设计更优质的课程以及实施教学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强调的是,专业建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还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与协作能力,培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教学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积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要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积极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您再次和我联系。

祝好,(您的文章写手尊称)尊敬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一直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今天,我想和您一起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希望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再次强调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专业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更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需要。

技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建议

技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建议

技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建议技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提高技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以下是为技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专业群体建设:1.提高教师水平: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培养技术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加入技校教育。

2.建立行业导师制度:与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实习导师,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双向沟通的机制,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将企业需求纳入到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优化专业设置:1.依托行业需求设立专业: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合理设置技术专业,确保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

同时,建立与行业的信息互通渠道,及时了解行业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加强技术与工艺专业学习:增加技术性专业的学时和实践环节,加强对技术与工艺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推进跨学科专业发展:开设跨学科的专业,如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领域的知识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1.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和管理,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施项目制学习:引入项目制学习,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施设计、推广和营销等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3.推行学分制度:制定学分制度,明确规定课程设置、学习要求和学分分配,提升学生对学业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1.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和行业,并提供就业信息资源。

2.双向选择: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方面,涉及到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学生评估以及与行业需求的对接等。

以下是一些涉及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常见举措和观点:
1.课程更新与多样性: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行业相关性,使之更符合当今社
会和产业的需求。

同时,提供多样性的课程选项,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2.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性教学等,
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和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鼓励专业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和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和跨界能力。

4.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
见,并据此进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5.教师培训和发展:提供教师教育培训,鼓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与
行业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知识。

6.实习与实践机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7.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结合信息技术,开设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更灵
活的学习选择,并增加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8.与行业合作与沟通:建立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了解行业需求,帮助调整和改
进专业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

以上举措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中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中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实施。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一、专业建设总目标我院将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

培养“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计划在几年内,把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势力的优秀专业,力争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施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领域面向商业、IT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培养既熟悉商务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开发、网络管理、网站开发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职业岗位(群)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1)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2)企业电子商务的咨询和运作岗位;(3)电子政务、旅游电子商务和企业商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岗位;(4)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电子汇兑、电子支付岗位;(5)网络营销岗位;(6)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财务成本分析、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管理岗位。

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建立商贸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建立商贸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行业、企业成为高职专业的“婆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经济贸易系成立商贸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王文成同志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笑浪,成员由教学副院长戴旻同志、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时小侬、信管系党支书刘东久、电教中心主任唐永军、湖南工学院教授陈国生、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副厂长刘东华、湖南工学院陈杰、衡阳市生源商业拓展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政芳组成。

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近年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就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背景与意义现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

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

专业课程的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还能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需求分析在制定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之前,需要对所设专业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与相关企业或行业的合作,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以此来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方向。

三、目标设定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中,需要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这些目标应当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具备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中,需要明确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应当紧密围绕专业要求和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教学形式,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互动式教学。

五、课程评估与反馈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还需要明确课程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等。

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反馈,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师培养与发展教师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中坚力量。

学校应注重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学术交流、教育研讨等方式,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七、学生参与与反馈学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校可以设置学生代表,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并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答:(1)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和工程化的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凝炼办学特色,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努力将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2)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①围绕定位,明确目标。

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把握发展机遇,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②特色立校,创新发展。

注重分析和研究国家和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趋势和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创造发展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制定发展的措施。

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立足省情、地情和校情,做到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次建设学科专业。

④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又要注重相关学科专业群建设,以点带群,以群撑点,适时调整,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措施

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措施

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措施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推动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加强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关键力量,只有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保障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优化教师选拔机制。

制定和完善教师选拔的标准和程序,充分发挥教师岗位竞争机制的作用,确保选拔出合适的教师。

要注重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水平、辅导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尽可能多地选拔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2. 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提高机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要紧密与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相结合,既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又注重教师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深化。

要推动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声誉。

3.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投入专业建设教学工作。

通过设立教师评优,发放奖励,提供晋升机制等方式优化教师的发展环境,使其在专业建设教学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是提高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才能够提高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的质量。

1. 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室、教学场所等教学设施。

同时,加强设施的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用。

2. 创新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实验设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起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通过共享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为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计划

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计划

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计划
本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
1. 组织教师参加学科教学研究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2. 建立定期的教师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科知识更新等内容。

二、注重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 建立教学观摩和反思机制,让教师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实践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
1.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机制,包括同行评课、学生评教等,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2. 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反馈,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完善。

四、营造浓厚的专业化建设氛围
1.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教学心得。

2. 设立专业化建设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化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加强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的建设
1.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2. 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机制,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

六、监督和评估专业化建设工作的效果
1. 建立专门的专业化建设工作督导组,定期对专业化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专业化建设工作的举措和方法,保证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我们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计划,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一、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关乎孩子们的未来,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石。

我们的方案,就是希望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真正的教育。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我们要关注教育的全面性,我们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素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只有一技之长的“工匠”。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为此我们需要构建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要共同努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教育教学背景分析如今我们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能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们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他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

我们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成不变。

孩子们需要更灵活、更有趣、更实用的学习方式。

同时社会也在呼唤更多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仅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务实的态度去面对和推进这项改革。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限 800 字以内) 1、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本专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
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2、结合社会热门应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结合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 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更新传统课程,以主干课 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双师型”的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 容,深化了“校企合作+双师型”的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加强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网页设计实验室、 移动应用实验室等,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内实验需求;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目前共与 7 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多处,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 本专业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 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 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专业内各研究方向之间和教师之间的 交流和合作研究。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 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 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讲授的深度进行探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 与教学方法

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1.主要思路1.1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划,保证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实施与监控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实现课堂教学实训和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提高专业理论课程考试难度、深度和广度,增强专业实践课程作业和考试的实践性。

·课程作业内容与课程目标对标,作业形式与幼儿园需求对接,作业难度体现课程特点,作业要素指向学生毕业论文。

·完成二级专业认证。

1.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青年教师“驻园”制度、“双师制”,巩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校外培训与校内学习相结合,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1.3幼儿园保教实践类课程建设,强化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与联系基于培养目标,厘清教育类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教育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之间的横向链接,强调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突出保教融合。

1.4重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育·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

·建设“学前领域教育”“学前游戏指导”等高水平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

·培育建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前舞蹈技能”“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等省级以上“金课”。

1.5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学院教师与基地幼儿园教师研究共同体。

互派教师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良性互动,拓展基地合作新模式。

·充分利用实践、实训、实验功能室。

·引进“幼儿园教师教育评价技能训练”交互平台。

·以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为主阵地,促成学生学习成果与幼儿园需求的有效对接。

2.举措2.1制度保障。

出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具体措施、发展目标与产出成果。

2.2经费保障。

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学院经费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经费。

2.3政策保障。

对有利于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有培育前景的项目或教师予以教科研方面的政策扶持。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综合改革, 提出建议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综合改革, 提出建议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综合改革, 提出建议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综合改革,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专业建设:应关注市场的最新需求,定期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审查和更新。

同时,加强与业界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 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应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实施综合改革:这包括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的改革。

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的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和数字化工具,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 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应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5. 强化实践教学:对于一些专业,实践教学是关键。

应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同时,应与企业和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6. 完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教材、设备和其他学习资源可以使用。

定期审查和更新教学资源,以确保其与行业的最新发展保持一致。

7.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8.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学生、教师和行业提供反馈,以便了解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做法需要改进。

9. 持续关注政策变化:教育政策可能会影响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因此,应持续关注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学校的策略。

10. 强化学校文化:通过学校活动、学生社团等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满意度。

通过以上建议,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

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

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目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各级教育部门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首先,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强调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学改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化教学、课外活动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另外,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教学改革应注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培训中,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各类教师培训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案例,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针对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各级教育部门通过组织各类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其次,加大对教学常规的督导力度。

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等方式,监督和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

最后,鼓励推广教学创新经验。

各级教育部门通过组织教师交流和展示活动等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19.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9.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或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促进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量化考评体系,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实施岗位聘任制;完善梯队结构,以保证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大高水平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措施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校外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管理,确保实习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安排一定数量的高年级同学参与基地管理、生产等工作,由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和科研活动,探索了开放生物工程实验室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利用原版教材,尝试了蛋白质工程的双语教学;毕业设计课题紧密结合实际,真实课题比率在50%以上。

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大程度上保证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这一专业特色;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在课程体系上,调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把专业课进行合并与重组,缩减专业课的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扩充任意选修课范围,着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体系建设;实施“名师施教”。

力争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三、教学管理目标、思路与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重视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开展教学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组建评估队伍。

评估内容包括评教、评管、评学和单项评估。

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方案

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方案

环境艺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一、环境艺术专业建设(1)、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1.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8月.国家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环艺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环艺设计及艺术设计的发展由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环艺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这意味着创新人才不再是单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工作.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识范畴已远远超出艺术设计师个人能力控制及管理的范围。

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设计教育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储备人才.特别是高端的领军设计人才。

2.设计教育的大众化制约未来领军设计人才的培养尽管与其他学科相比.环艺设计作为设计行业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但是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当下.以设计技能主导的传统的大众化设计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培养未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领军设计应用型人才。

(2)、环境艺术专业简介合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合川的城市建设和文化艺术是紧密相连的。

这些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的条件是我院环境艺术专业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也是我院选择在合川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

并且.我院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缺乏理工科知识的特点.采取了环境艺术专业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些课程,摸索出了一种符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建筑学、设计学、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以及素描、色彩、图案、透视、制图等学科,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扩大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加强动手能力,我们在加强本专业主课的同时,认真研究环境艺术品设计、模型、透视、制图等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专业规划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专业规划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专业规划建设旳现实状况、目旳、思绪和措施1、专业建设旳整体目旳与思绪(1)完善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构造,塑造高素质、高水平、稳定旳教学科研团体。

结合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用三年旳时间,使教师队伍基本上到达:既有工程师旳经历,又高度博士化,“海归”学者和特聘专家成为师资补充旳重要来源。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形成在院内、省内有影响力、有特色旳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以培养目旳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

(3) 充足发挥教学科研基地多、试验条件好旳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旳学生不仅具有扎实旳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强旳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旳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旳发展需要),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旳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2、既有旳人才培养方案实行状况、效果与深入修改调整旳打算及理由该专业数年来严格认真执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分别于2023、2023年度结合学校总体布署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旳改革重要调整了基础理论课程课时,实行“分文理招生”;2023年旳方案对应第一种“大文大理”循环旳结束,结合市场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目前正在进行2023级培养方案旳修订,重要是结合产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及贯彻学校“分专业招生”旳规定。

目前本专业已经有八届毕业生,共培养了800余名毕业生,毕业生旳知识和能力得到广大企业旳承认,这阐明该专业培养计划旳制定是合理可行旳,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是切实有效旳。

目前正在修订旳新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旳、教学计划、课程与学分构造、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考核评价体系等。

新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识、素质、能力全方位一体化育人,以高素质人才为主线目旳,实现教育功能旳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艺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一、环境艺术专业建设(1)、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1.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8月,国家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环艺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环艺设计及艺术设计的发展由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环艺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这意味着创新人才不再是单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工作,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识范畴已远远超出艺术设计师个人能力控制及管理的范围。

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设计教育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储备人才,特别是高端的领军设计人才。

2.设计教育的大众化制约未来领军设计人才的培养尽管与其他学科相比,环艺设计作为设计行业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但是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当下,以设计技能主导的传统的大众化设计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培养未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领军设计应用型人才。

(2)、环境艺术专业简介合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合川的城市建设和文化艺术是紧密相连的。

这些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的条件是我院环境艺术专业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也是我院选择在合川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

并且,我院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缺乏理工科知识的特点,采取了环境艺术专业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些课程,摸索出了一种符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建筑学、设计学、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以及素描、色彩、图案、透视、制图等学科,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扩大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加强动手能力,我们在加强本专业主课的同时,认真研究环境艺术品设计、模型、透视、制图等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体内涵是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及再创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

专业内容广泛,涵括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环境雕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设计。

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专业。

也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专业。

环境艺术专业按照学院的要求,以“工作室制”为载体,以“大基础平台,小专门方向”的专业教学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了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艺术设计的高级技术的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概论、室内空间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建筑外观改造、植物学、生态与环境保护、城镇区域规划与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园林游憩系统规划、滨水景观设计、度假村规划与设计、设计考察、草图大师软件方案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在有限的课时内,以多样、实用的教学内容充实课程。

(3)、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

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

但随着时代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

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

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

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院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

建筑类院校发展这一专业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和前途。

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系统中的一部分。

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家庭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

鉴于以上特点并结合其它专业特点,建设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高职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

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

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适应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

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社会的需求就是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

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

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4)、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为室内设计装饰、建筑装饰工程、建筑模型制作、展示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城市雕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公司。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有序的开展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互动式教学并举与各种专业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考试等多形式、多渠道结合的教学活动,就能实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的双证式或多证式培养模式。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个性化,具有高级设计师和各行业专业设计知识技能的高素质设计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建设目标。

以满足社会就业市场不同层次需要、能适应就业市场多行业的需求,这个思路适应杜会用人的价值取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1.通过新方案的实施,实现“一个适应、一个转变、一个结合、一个拓宽”,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宽厚的人文知识、较强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技能和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围绕与国际接轨的培养要求,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英语教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深度,增加前沿领域和前沿知识。

利用学科优势,以科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在教学领域里大胆改革创新,争取出一批高水平、获奖层次高的教学成果。

(5)、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是一个涉及多种艺术及科学、技术门类的学科,具有专业知识多样性及指向性兼具的特点,其涵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建筑学、设计学、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以及素描、色彩、图案、透视、制图等学科学,毫无疑问都成为必备的专业素质。

同时,除上述必修课之外,还有应用文写作、模型制作、素描风景、装饰色彩风景写生、漆画、扎染、艺术作品展示、摄影技巧、雕塑设计等课程。

(6)、专业主要技能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根据客户心理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能力;具备快速绘制创意草图的能力;具备空间审美能力及对室内外空间的装饰设计处理能力;具备 AUTOCAD 、3DMAX 和 PHOTOSHOP 等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具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能力。

(7)、就业前景通过前几年的就业情况,以及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本专业具有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具有就业面广、就业率高的特点。

一般分散在设计公司、土建劳务公司、房地产公司、行政事业单位、设计师事务所等就业,这表明课程分模块设置,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近几年从我院设计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反馈的意见来看,学生在实习单位获得充分肯定,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实习能力的评价90% 以上为“强”或“较强”。

从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一些用人单位(重庆市几家设计师事务所、银行业、农村信用社、园林景观公司等)了解到的情况看,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基础知识扎实,一专多能,设计专业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1)、创新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一套实用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框架。

在夯实设计理论、方法和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深度上向涵盖高级设计师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从广度上向覆盖设计、工程、管理、法规、艺术、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各行业专业设计技能拓展。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核心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办学的社会适应性特色。

2.对原有办学模式的改革是: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立了新“2+2”设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原来实行的设计大类招生,学生到第二学年再自主选择室内设计或新农村方向培养,这一办学模式满足了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2)、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精品课程为标准建构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经过研究与探索,我们把专业课程构建为3个模块:基础知识、设计教育、应用技术。

新方案在强调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对后继课程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化了设计教育类课程,增设了应用性课程。

保证了我们的毕业生既具有娴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设计操作能力和工程类的施工管理技术。

(3)、改革教学方式,强化能力培养我们高度重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作用,精品课程开设网上教学交流平台;开设景观建筑课程,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辟了更广泛的空间;通过名师学术讲座、师生学术沙龙、专业见习、实习班主任工作等途径,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结题、答辩等程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