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
合集下载
相见欢 朱敦儒优秀课件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难、靖康耻。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开封), 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 后宫妃嫔与贵卿、 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 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 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 满江红》中提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主旨
• (1)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 的愿望
• (2)对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
练习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 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 景写哀情。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 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 具感染力。
• 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是感叹国家生 死存亡的命运。
诗词理解:
•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一象征南宋国势日渐衰微; 二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理解:
• 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简要 分析
• 下片是点睛之笔,前面直抒胸臆,表 达亡国之痛,后面用拟人的手法,表 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相见欢(词牌名)
宋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zān yīng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走近作者
朱敦儒,字希真,宋代著名词人。他常以 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 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 物的词作。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 学官而不出任。
赏析:
• “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这一 句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 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 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 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 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 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 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诗词赏析
•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的表达效果。
•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 夕阳中。
•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 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诗词赏析
•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
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
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背诵诗词
•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诗词理解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 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 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 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朱敦儒
作者简介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 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 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 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 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 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 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诗词赏析
•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的表达效果。
•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 夕阳中。
•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 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诗词赏析
•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
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
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背诵诗词
•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诗词理解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 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 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 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统编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课件
疏通词义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 扬州前线。
上阙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景,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夕阳、大地、长江,视 野宽大,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dūn rú zān yīng qìng
敦 儒 簪缨
倩
词语释义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 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 乱。 ⑥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文学评价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 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苏轼作为新词风的开拓者, 虽然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还没有将自我 完整的人生历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写进词中(另一半写在他的诗里),诗词 的表现功能还有所区分--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李清照也恪守这 种惯例。朱敦儒则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 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 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 “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 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 风神相似。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
much you're worth.别让那些不懂珍惜你的人来衡量你的价值。21、I turned out liking you a lot more than I originally planned. 我变得比我原本打算的更加喜欢你。22、Be strong now because things will get better. It may be stormy now, but it can't rain forever. 现在,坚强一点,因为事情总会变得更好。现在也许还是暴风雨,但雨不会一直下下
开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事。
13、Life is a dream for the wise , a game for the fool , a comedy for the rich ,a tragedy for the poor . 生活对智者而言是一个梦想,对愚者而言是一场游戏,对富者而言是一场 喜剧,对贫者而言是一场悲剧。14、Sometimes it is easier and better for us to love someone from a safe distance. 有时候,在安全距离爱一个人,更简单,更好。 15、When we first met, I had no idea that you would be so important to me. 当我们第一次相见,我并没想到你对我如此重要16、Sometimes the best thing to say is nothing. 有时候,什 么也不说是最好的。17、Truth is, everybody is going to hurt you; you just gotta find the ones worth suffering for. 真相是每个人都将会伤害你,你只是需要找到让你甘之如饴的 人。18、People might change but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you can't change them. Their name, and the memories you've had with them. 人也许会变,但有两件事是你无法 改变的。他们的名字,还有你与之共享的回忆。 19、apply to get into your life. ~~~我申请,加入你的人生。20、Don't let someone who doesn't know your value tell you how
开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事。
13、Life is a dream for the wise , a game for the fool , a comedy for the rich ,a tragedy for the poor . 生活对智者而言是一个梦想,对愚者而言是一场游戏,对富者而言是一场 喜剧,对贫者而言是一场悲剧。14、Sometimes it is easier and better for us to love someone from a safe distance. 有时候,在安全距离爱一个人,更简单,更好。 15、When we first met, I had no idea that you would be so important to me. 当我们第一次相见,我并没想到你对我如此重要16、Sometimes the best thing to say is nothing. 有时候,什 么也不说是最好的。17、Truth is, everybody is going to hurt you; you just gotta find the ones worth suffering for. 真相是每个人都将会伤害你,你只是需要找到让你甘之如饴的 人。18、People might change but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you can't change them. Their name, and the memories you've had with them. 人也许会变,但有两件事是你无法 改变的。他们的名字,还有你与之共享的回忆。 19、apply to get into your life. ~~~我申请,加入你的人生。20、Don't let someone who doesn't know your value tell you how
《相见欢》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x课件(14页)
读准字音 金陵lí ng城 倚yǐ清秋 夕阳垂chuí 地 中原乱 luàn 簪zān缨yīng散sàn 试倩qiàn
读准节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1】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 城楼。 【2】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3】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 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 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 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3、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请作分析。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 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 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4、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 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 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 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 国忧民的情感。
导入新课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 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豪 放 , 爱 国 , 怀 念
朱 敦 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朱敦儒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4、背诵、默写全词。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 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 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 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 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 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PPT精品课件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 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 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 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 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品读感悟艺术美
6、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 分析。
(2)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 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中考链接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1)借代;代指达官显贵。 (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 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 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 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 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 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 民的情感。
品读感悟艺术美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 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抒发了对 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 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 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 (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 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品读感悟艺术美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 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 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 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品读感悟艺术美
6、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 分析。
(2)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 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中考链接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1)借代;代指达官显贵。 (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 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 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 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 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 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 民的情感。
品读感悟艺术美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 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抒发了对 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 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 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 (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 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品读感悟艺术美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 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 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 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相见欢》PPT-完美版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
2、理解重点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
趣味语文
•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
2、学生自读。指名读。
•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 得好?
•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 搜集此 类故事 ,与同 学们交 流。
《相见欢》PPT-完美版
《相见欢》PPT-完美版
《相见欢》PPT-完美版
鉴赏:
•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
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
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伤心
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
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
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
《相见欢》PPT-完美版
相见欢
朱敦儒
《相见欢》PPT-完美版
《相见欢》PPT-完美版
原文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创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 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 门城楼所写的。
兵破坏。 • 倩:请。
《相见欢》PPT-完美版
《相见欢》PPT-完美版
译文:
•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钦宗靖康二年(宋公元1127年)金人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相见欢课件共15张PPT
2.结合对《相见欢》写作背景的了解,组内归 纳本词所流露出的情感。
展示主题: 我爱学古诗 1.小组成员合作把词中上阙所描绘的景象用白 板画出来,并派代表对此进行解说。 2.分享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上阙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学习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宋 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 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有词三卷,
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 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 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 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5分)
修辞:借代;(1分)代指达官显贵(注:簪和缨是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1分)
展示主题: 我爱学古诗 1.小组成员合作把词中上阙所描绘的景象用白 板画出来,并派代表对此进行解说。 2.分享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上阙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学习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宋 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 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有词三卷,
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 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 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 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5分)
修辞:借代;(1分)代指达官显贵(注:簪和缨是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1分)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课件(20张PPT).ppt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目录
/CONTENTS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这一文学体裁以及词的分类,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品析手法,学会鉴赏词的一般方法,体会词的语言特色。
3
结合词人形象以及词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重点
难点
词,古代一种文体,产生于( ),兴盛于( )。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诗,所以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演化为一种与诗相对的文体,又被称为诗余;因为词的句式字数长短不一,所以也被叫做长短句。
上阕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者简介
三.艺术性。(一)朱词风格随人生历程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二)与辛弃疾二人,能比较完整地表现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三)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朱敦儒进一步发挥词体抒情言志功能,用词来抒发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给辛派词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朱敦儒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目录
/CONTENTS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这一文学体裁以及词的分类,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品析手法,学会鉴赏词的一般方法,体会词的语言特色。
3
结合词人形象以及词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重点
难点
词,古代一种文体,产生于( ),兴盛于( )。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诗,所以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演化为一种与诗相对的文体,又被称为诗余;因为词的句式字数长短不一,所以也被叫做长短句。
上阕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者简介
三.艺术性。(一)朱词风格随人生历程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二)与辛弃疾二人,能比较完整地表现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三)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朱敦儒进一步发挥词体抒情言志功能,用词来抒发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给辛派词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共25张课件+朗诵)
思考探究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1)借代;代指达官显贵。 (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 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 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思考探究
5、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
赏析:
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 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 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 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景物描 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 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 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 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诗歌鉴赏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赏析: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 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 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 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 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 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诗歌鉴赏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 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 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 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 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 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 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宋钦宗和宋徽宗两位皇帝 被俘,最终北宋灭亡。朱敦儒仓皇南逃至 金陵,才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首词 就是词人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的城 楼时所写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说课教学课件
诗词赏析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 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 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 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 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主旨点睛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 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 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 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 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 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
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
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
的胜地。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
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
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 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 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 象。
《相见欢》PPT优秀课件1
•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 中原的大乱。
•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 收:收复国土。 •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 兵破坏。 • 倩:请。
译文:
•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钦宗靖康二年(宋公元1127年)金人侵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 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 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 象。 •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 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 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鉴赏:
•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 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 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 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 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相见欢朱敦儒课件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 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散”,说他们北宋 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 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 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 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 苦欲绝。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宋 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 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有词三卷,
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
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 就是他客居金陵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 扬州前线。
上阙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诗歌主题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 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散”,说他们北宋 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 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 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 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 苦欲绝。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 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 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诗歌主题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上阙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学生朗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dūn 敦
rú
zān yīng 簪缨
qìng 倩
儒
词语释义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 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 乱。 ⑥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疏通词义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 扬州前线。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宋 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 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 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 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 称为“洛中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