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

鲍姆嘉登被誉为“美学之父”,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不仅与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而且也和诸多其他人文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苏格拉底,伯拉图,孔子等人都强调了美与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孔子也提出了“里仁为美”的重要观点。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美的。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研究的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美学学科的性质(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因为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美学与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蜂鸟会把自己的巢装饰得十分鲜艳,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具美的羽毛,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而不是有审美能力。

动物界是没有审美现象的。

(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连,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是由于人类的主体力量尚不能充分认识自然、驾驭自然。

所以,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山川河流出现于绘画中的时间在周秦以后。

在魏晋时代,画家们开始创作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

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说“只有天赋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并强调“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柏拉图也认为“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

美学原理PPP文档(最全版)

美学原理PPP文档(最全版)

▪ 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 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 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 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 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 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 方法、实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 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 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
方法,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理论与实践 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鱼纹。 3、 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相统一、 与逻辑相统一。 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
“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
▪ 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 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 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 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 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 但是,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 六、几种具体的美学研究方法
1、西方现代主要的美学流派。 其中,前两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讨审美问题,区分了“趣味判断”与“目的判断”的不同,进一步加强了 美学对象的独立性,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建设。 3、 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六、几种具体的美学研究方法
▪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来自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美学原理(一至十章)

美学原理(一至十章)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什么是美学关于“什么是美学”这一问题的追问,本身就是一个元美学的问题。

正如我们追问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元哲学问题一样。

对于这类元问题,我们的确无法像定义一个物理概念一样,给出一个人人都同意的答案。

下面的几点,不过是给出几条线索,以为大家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一点基础的背景知识。

一七○五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第一卷,被视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鲍姆嘉通本人,亦被视为“美学之父”。

在鲍姆嘉通那里,美学与逻辑学并列,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因此,在美学(Aesthetik)诞生之初,美学是认识论的一部分。

Aesthetik一词,日本学者中江兆民将其翻译为“美学”,在清末时传入中国。

由此可以说,美学是一门洋学问。

最早对美学有贡献的中国学者,主要有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

后来有朱光潜、宗白华、高尔泰、李泽厚、吕荧、蒋孔阳、王朝闻、蔡仪等。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场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讨论,但这主要是意识形态之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文化热的一部分,出现“美学热”。

不读美学,等于没文化。

推荐一篇文章,胡继华的《不该如此远去的背影——追思高尔泰及其美学时代》。

推荐一本书,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四、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费希纳:美学研究的“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五、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

(叶朗:《美学原理》)教材观点: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页9)。

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教材观点:1 时代的需要;2 创造艺术、发展文艺的需要;3 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我的看法:提升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

“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在审美中获得心灵的自由。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copyright©2013
诲人不倦
3
[Codeless-Space Studio]
流行乐风导向,让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享受。
无码空间工作室
审美现象不仅来自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普遍必然地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邓丽君正是利 用音乐灵魂的美去感染人、打动人,利用歌迷们对自己歌声的特殊审美来吸引广大听众。在《我不再迷 惘》 、 《想你想断肠》 等一系列缠绵悱恻的思念恋人的歌曲中, 邓丽君反复运用歌词和曲调所营造的意境, 再加上自己对歌曲独特的理解,抒发出思妇们的愁绪和忧伤。邓丽君的歌曲完全符合审美关系的特点: 1.是感性关系;2.是人与对象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由关系,没有将自己的审美强加于观众;3.是自己与对 象之间的情感关系。在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歌曲环境下,邓丽君音乐的灵魂更加散发出光芒。这些歌曲有 一种意境感,她将歌曲通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传达到听众心里,引起共鸣,让人久久回味。 她把人们想表达的情感融进自己的歌声,将大众心理投射到音乐上来,并加以音乐的修饰,反映人们的 心灵独白,从而给大众以美的享受。邓丽君是美的化身,她婉约青春的外貌、缭绕甜美的歌声与飘逸的 形象结合起来,成为华人文化圈中的雅典娜。她总是在用自己歌声里最美的东西去融进听者的内心。 3.舞蹈: 《大梦敦煌》 (1)有意味的形式:形神兼备的敦煌舞姿美 “在一件具体艺术作品中,是由美的形式直接引起欣赏者的美感” ,形式美具有独立性,且具有单 独的审美价值。敦煌舞的形式美在于它符合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舞姿、形态、线条、服装等表现出来能够 让人产生美感的审美特性。之所以说敦煌舞剧系列是有意味的形式,就集中体现在它形神兼备的舞姿之 上。敦煌舞之美在于形式之美,但美不仅是形式,更是神韵、意味。敦煌舞剧以情造舞、以剧带舞“表 现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世界,像丰富细腻的感情、深层的精神思想和鲜明的 性格特征” 。 《大梦敦煌》月牙第一次见到莫高用鞭抽并令他交出画稿但又同情给他水袋的那几个“抽、 挑、指、夺、抛”的连续动作,将月牙将军之女的高傲霸气同时又善良的双重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真 可谓舞姿之美不著一字、一言而尽得风流。在继承敦煌舞的基础上融入双人舞、现代舞、西方舞蹈,更 是兼收并蓄、精美绝伦,莫高与月牙扮演者共同演绎的三段双人舞更是舞剧舞蹈的佳作。在第二幕中, 莫高敞开胸怀,具有一个舞者的健美,而月牙也不失其柔美,月牙和莫高在山窟自由的舞动,月牙的肌 体动作就有如嫩柳随风飘动,优美的双人舞姿中包裹着二人内心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优美而有意味的舞 蹈将舞姿形式与传神的情感配合的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有舞台上方挥洒长绸飘飞天形象,自由自在、 浪漫飘逸,使观众通身愉悦,尽情徜徉在真挚的佛教情绪。由此看出,敦煌舞蹈的形式美是观念的程式、 超绝的技巧、惟肖的模态中显现的独特形式美风格,同时形神兼备的审美形式激起人们在纯形式背后隐 藏的审美情感,继而是饱含意味,富有深刻内涵的形式美。从叙事和审美情感来说,敦煌舞剧是有意味 的情感形式。舞蹈编创者复活敦煌壁画舞姿,以唐代舞蹈为典范,吸收异域舞蹈创造出的敦煌舞,堪称 “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融合西方及现代舞蹈词汇,更加注重舞蹈所传达的 神韵及思想内涵,感性形式融入的是理性的内涵,形神兼备的有意味的情感形式成就敦煌舞剧舞姿之绝 美。 (2)与乐共舞:舞剧音乐的节奏韵律美 《大梦敦煌》第一幕琴弦乍响,接着舒缓的音乐汩汩流出,莫高在洞窟中心驰神往,遐想作画;第 二幕处在艺术爱情之中的莫高,不知大兵压境,与月牙生死离别,轰鸣的号角与叮叮咚咚的古筝相互切 换,柔情与杀戮衔接,给人陷入绝境之感。最令人称奇的是静场手法的运用,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 不通声暂歇”之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带给观众非同一般的震撼效果。如此等等,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二、康德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哲学探讨 1.康德认为审美是主观的,是一种趣味判断或 鉴赏判断。趣味判断以情感为内容,它不同 于单纯的快感,也不同于逻辑判断。 2.康德认为,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 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在趣味判断中所呈现 的事物的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认识功能, 即想象力与理解力,并引起它们的和谐的自 由的运动。
.ppt
华多的《舟发西苔岛》描绘一群情侣依依惜别地离开神 话中的爱情之岛,树立了纤弱苗条的女性典型形象。
第四节
马克思对美的看法
一、美的规律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 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 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 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 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一)人能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
四、博克(1727—1797;英) 1.他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 “我们所谓的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 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2.事物的美的性质具有以下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 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 分(变化的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 融成一片;
第五,身材较弱…… ;第六, 颜 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如果有 刺眼颜色,也要配上其他颜色, 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这些就 是美所依存的性质”
第一章 西方美学史上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一节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
一、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哲学探讨 1.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美本 身)。 2.对柏拉图美的理式的批判认识 (1)对艺术情感性的压制 (2)终极追问的困境
3.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研究的两 点价值 a.区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 是美”这两个概念 b.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
结论: 美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由审美主体 来决定。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方美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标志(彬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而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一、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二、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一、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二、个性特征与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心境。

先天因素-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一。

6. 审美的心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方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心理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心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乙”)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版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美(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 )第五、当前的看法: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许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经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而研究各样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盛情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项选择、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何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看法、意识;思想)从人类模糊的审雅看法、审盛情识看:几乎与人类自己同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商讨研究看:追忆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青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青学科:鲍姆嘉通、 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实质商讨1、西方美学史上研究美的实质主要经过哪些门路?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研究美的本源柏拉图:“美的实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好是主观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展现”,自然不可以展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足地展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研究美的本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自己,主假如在事物的“次序、均匀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失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表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能够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整成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率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门路: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研究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研究美;⑶从主观的情意状态中找寻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商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自己研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文档

美学原理文档

美学原理1 1 大学时美学与科学的结合康德舒本华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宗白华-中西美学融合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诗论》(诗歌的意象)译文《黑格尔美学》《文艺对话论》维科的<<新科学>>宗白华的著作《美学散步》22第一次美学讨论文革时候(主客方面),第二次改革开放时(文化热);《天人之际》《进入澄明之境》《哲学导论》40-50年代《生活与美学》《傅雷家书》(教导,境界与灵魂)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活动。

33美学学科的性质1:是一门人文学科,用来教化人性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紧密的联系;美学与每个民族的文化有紧密联系。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3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心理学,艺术有关系,(人类学的著作格鲁塞的《艺术的起源》《原始思维》弗雷泽的《金枝》)《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生活》44为什么要学习美学:1人生修养审美经验与纯理论的思考审美是一种人性的超越审美可与做到2 理论修养(纯理论的思考)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人类最高的幸福在于纯理论”“处于最深刻的理由,人是一种理论性的生物”大学生应有哲学和美学知识的兴趣,主要目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和理论修养,戏剧中的写意不等于写实55怎样学好美学:1学习前人的哲学,2熟读玩味,3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知识系统,5扩大自己的知识面6开放自己的心态,及时的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美”是什么?首先是客观还是主观即是美产时刻美感,还是美感产生了美。

蔡仪认为是客观的---美是物体典型性的表现;吕莹高尔泰则认为是主观的;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是物体的形象,这里的物是社会物,即美在意象,说明艺术美与自然美(现实美)的统一,自然美是艺术美的雏形,第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改革开放后)王朝文的《美学概论》李泽厚---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柳宗元:美不自美,迎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1,美不是天然存在的,象,即物色、景色。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美学原理一、选择题(A)卷1、鲍姆嘉通被称作美学之父,1735年第一次在《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称诗的哲学为感性学,标志着学科美学思想的成立。

2、以下不属于美学的是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3、最早的史前壁画拉斯科岩洞壁画4、谎诞5、我国第一个正式将美育定为教育内容的提倡者蔡元培6、美感心理形式中地位最突出的一种是情感7、崇高8、漫画、相声……………………喜剧的艺术表现形式9、不属于自然美代表模式的是天然模式10、提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是儒家的孔子二、填空1、社会美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以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2、审美经验模式有审美体验、审美注意、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完形心理3、德国美学家本泽通过三种特性将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做了区分,这三种特性是固有性、预期性和确定性一、选择题B卷1、19世纪末页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取代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形而上学思辨。

2、在论述人格美时孟子提出了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句话中的美指崇高优美3、人的本质力量化又指……………………马克思4、酷5、第一个提出寓教于乐的是贺拉斯6、春风又绿江南岸感觉7、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接触桥梁是艺术品8、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是对称与均衡9、古希腊悲剧…………命运悲剧10、梁启超认为美育是趣味教育二、填空题1、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形、声、质、味2、审美领域的基本特点情感性、非概念化与感知性、趋向无限性、直觉性3、18世纪后期出现了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美的艺术专指音乐、诗歌、绘画和舞蹈以引起心灵快感为目的,实用技术是指农业和纺织,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

二、名称解释1、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在审美经验中占有基础地位和奠基性作用,它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对艺术的本质的探讨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主要有哪些种类,这些的艺术说法有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等问题,我们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探索过。

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第一、“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显然,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是基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就是美学1、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的本质?美学又称感性学,美学的本义。

2、美学的研究对象:感性的世界(现象的世界,表象的世界),不就是科学的世界,不就是说理化,而就是感性世界的完善,或者说关于一个感觉对象如何完善。

感性世界就是主客观同意的结果美学的核心:人类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美学艺术就是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审美:审视关照瞧一个对象好不好,感性世界的完善就是一个美感生成的问题。

审美与人类感官功能:眼——视觉功能耳——听觉嘴——味觉嗅——触觉触感鲍姆嘉通:美学的研究对象就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审美样的感性对象从审美上瞧就是好的。

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就是艺术,就是美的艺术(人的作品,心灵的作品)(不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自然美就是艺术的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现实生活的美丑,生活由人构成的,人的生活,探讨什么样的人就是美的——审美价值美式生活:美的生活应该怎样的生活?3、审美实践问题: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把美学瞧作艺术哲学的分支:满足自己的审美思考美学给予的知识技能,由此系统出发生发实践技能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作为哲学分支,把美瞧作艺术哲学:满足自己的审美思考,求知欲美学家不就是要给艺术家开方剂。

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西方:一种从主观精神方向出发考察,一种从事物客观本身找美,美的根源柏拉图:美就是理式,理念。

理念即理想,希望,寄托,就是万物之母。

理念论:柏拉图哲学上的第一个功劳就是将共相与殊象区分。

美的一般与美的具体表现。

柏拉图的审美解读模式:理式暗含模式四因说:物质追求形式,形式按照理念,理念不灭。

爱就是个理念审美区分:美就是共相,美的一般与美的具体表现的区分中国艺术思想史上的表现:康德:美就是鉴赏判断:美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判断,即鉴赏判断,也叫情感判断,趣味判断。

离不开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向科学思维方式趣味判断包含的要点:之一:审美就是一种情感判断,不就是科学判断,指出一个试试,科学判断客观事实,审美判断:心理主观事实,主观情感生发愉悦关系。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六、几个名词的定义
1、美感:是人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灵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和评价。
2、审美对象: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指各种美的对象,包括现实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也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形态 。
美学原理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第一节 美学的内涵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恶就产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不善也就产生了。这是说,美和善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3、西方古代美学的起源 西方美学理论比较完善,起点高,发展快,理论系统。比如苏格拉底的观点,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大希庀阿斯篇》,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等,都对美学有很系统地论述。
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
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
4、理论表述: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曾谈过美,他们首先是从伦理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美的,把美和善联系在一起,注重政治伦理的内容,而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谈美的。

美学原理(尔雅)

美学原理(尔雅)

《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是美学·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1735年,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

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关于美的研究对象问题: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感性认识的完善:a、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b、意象的明晰生动。

他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他认为一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也就愈明晰,因而也就愈完善,愈美。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艺术美。

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

4、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

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美学原理1 6章

美学原理1 6章

美学原理1 6章美学原理1-6章《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绪论:什么就是美学aesthetic:鲍姆加通1750年首次提出柏拉图就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探讨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塔塔科维奇: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

一、美学历史西方美学发展阶段中国美学发展阶段希腊罗马美学先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魏晋南北朝17-18世纪美学唐、五代、宋元时期德国古典美学清代前期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近现代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1、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美学就是所指在古希腊时期构成的以质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注重特征:一就是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备优先地位;二就是主张本质问题存有于一切美学问题中,就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就是西方美学的出现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就是指欧洲17世纪出现“认识论转为”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认识为中心的美学。

它注重理性思索的关键意义,指出美可以凭理性予以重新认识。

认识论美学五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以休谟为代表;理性主义美学,以笛卡尔、鲍姆加登为代表;德国古典美学,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科学美学,以费希纳为代表;生命美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

3、语言论美学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英美分折哲学把哲学与美学归为语言批判,他们从对语言的清洗入手,来消解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

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大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从“存活”抓起转变思想范式,他们指出科学与科学知识都不是万能的,科学与科学知识水解着人的生活,真正的人的生活又在何处?人除了什么?这变成大陆哲学与美学关心的问题。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先秦魏晋南北朝清代前期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个黄金时代总结时期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儒家、道家、禅宗美学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体系唐、五代、宋元时期继续发展1、儒家――审美价值层面儒家美学观的最大特点是把审美活动同社会政治生活、道德修养活动密切结合,强调美1的伦理性、功利性。

美学原理第一章 美是什么

美学原理第一章 美是什么
• “对于那些远离家园的人们,杜鹃的啼血往往带有特别的 魅力。‘一叫一回肠一断’,‘一闻一叹一沾衣’。因为 这种悲哀的声音,带着浓厚的人的色调。其所以带着浓厚 的人的色调,是因为它通过主体的心理感受(例如移情,或 者自由联想……)被人化了。如果不被人化,它不会感动 听者。”
• “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不可能把它们割裂 开来。”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 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二、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 讨论的中心问题:
“美是什么”
→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在物还是在心”
“在感觉过程中人化的对象是美的对象。”
高尔太:《论美》
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 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 寻找一些吃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由,“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搏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实际上,纯洁,冷静,深远,高傲,自由……等等,与星星,与老鹰无关,因 为这是人的概念。星星和老鹰自身原始地存在着,无所谓冷静,纯洁,深远, 高傲,自由。它们是无情的,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它们是自然。
• 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 上。
• “物”(“物甲”)vs “物的形象”(“物乙”) • “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物的形象是
‘美’这一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 “美在意象”
“对于‘主观’的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艺术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简答论述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或为什么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审美关系为核心)答: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 1)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

(2)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

( 3)由于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其出发点。

( 4)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会使得美学的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什么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由艺术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所决定的。

(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 2)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

( 3)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 4)通过艺术可以直接研究以及人们的舍命没观念及其演变。

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何以反对给美下定义?答:首先,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1)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结果是艺术家们不再感到与社会截然对立。

(2)现代西主艺术的发展摧毁了传统上关于艺术与艺术品的观念,它从根本上混乱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3) 1986 年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危机,现当代艺术以更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模糊,美学家给“艺术”下定义很困难,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可能再用以往的那种统一的“美”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艺术。

其次,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定义的做法。

3、美和美感的关系?答:( 1)美的本质的界定是: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和美在创造中。

( 2)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 3)美感和美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的存在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的,完全属于人们内心的精神活动。

4、美和美的东西的关系?答:( 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某种美的东西。

(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美与美的东西之间的这些差异,印证了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5、为什么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时间的产物?答: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1)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是自然的产物,是从动物发展而来的,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具有自然属性,都是在自然的动物性的本能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2)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这种心理地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3)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

正是这种人的本质的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

所以说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禀赋,而是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7、欣赏者如何实现艺术重建?答: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靠再生成的,而非直接传递的。

它需由接受主体意识运动所生成。

因为艺术家心中的意象不能直接为接受者所感知、体验和欣赏,接受者必须借艺术品为中介来接受艺术意象。

例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观赏者须借于“文”“辞”符号的诱导才能进入“情”——艺术的意象世界。

可见,艺术中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与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和物态化。

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靠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艺术创造者不同的是,接受者的意象生成的契机来源于艺术品,艺术品的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导致了一个对符号的解读过程。

接受者解读形式符号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来重建意象。

所以,接受主体所感受的意象,是不同于创造者具体所创造的意象,它是接受者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重建的意象。

因此,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节手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自然界梅花,它是植物,是非艺术品;国画梅花,它是人工制品,是艺术品)。

(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国画梅花,是画家借梅咏其怀的作品,体现了画家的精神境界,是艺术品)。

(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联系:(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品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中,那块丑石在自然中默默无闻,甚至是遭人嫌弃的,不论其质地还是其形态,均无美感,但贾平凹却用象征的手法,赋予它新的含义,使这块丑石从浩茫的大自然中突现出来,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展艺术品的领域,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9、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答: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体客体交融、物我两忘得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体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

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他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谵谵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在艺术品中,“有我”和“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第一章1、 1750 年德国理性主哲学家、美学家姆嘉登的《美学》一出版,志着美学作一独立的学科正式出。

姆嘉登被称“美学之父”,它人的心理活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美学》( 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也就是今天人所的美学。

2、最早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一”的点;古希腊的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与比例”的美学理;古希腊的柏拉和里士多德徒提出了多美学点,美的本、的本、作、美活的特点等一系列美学都曾行了系的研究。

孔子提出了“里仁美”的重要点。

希腊期-中世 -文复期 -18 世 -20 世,由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向得到一步展,“由下而上”的重科学、主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的“有上而下”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方法。

3、美学学科的性:首先,美学是一人文学科。

哲学研究的是人客世界和主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客世界,研究各种方法;文学研究人的文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象;理学研究人的理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