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0001

合集下载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和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和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主要土壤类型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就是最大的大陆。

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与荒漠土分别占16%与15%,黑钙土与栗钙土占13%。

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

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在灰化土与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

半荒漠与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

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二、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

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

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

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三、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

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就是南北向排列与延伸的,自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四、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与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后两者占29%。

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就是砖红壤—红壤—红棕壤与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与棕壤。

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

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与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

《土壤的种类》PPT

《土壤的种类》PPT

按照土壤肥力分类
高肥力土壤
养分含量高,有机质丰富,适合种植需肥量大的作物。
中肥力土壤
养分含量中等,有机质适中,适合种植一般作物。
低肥力土壤
养分含量低,有机质贫乏,需要改良或采取节约用肥措施。
03
常见的土壤类型
黄土
总结词
黄土是一种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土壤,富含钙质和粘土矿物。
详细描述
黄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中国的黄土高 原。其质地细腻、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养分保持 能力。黄土富含钙质,通常呈碱性,适合种植耐旱、适应性 强的植物。
02
土壤的分类标准
按照形成因素分类
自然土壤
由自然力量形成的土壤,如风化、侵 蚀、火山活动等。
人为土壤
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土壤,如耕作、采 矿、建筑等。
按照土壤质地分类
1 2
3
砂质土
砂粒含量较高,土壤松散,保水能力差。
黏质土
黏粒含量较高,土壤紧实,保水能力强。
壤质土
砂粒和黏粒含量适中,土壤松软,保水能力中等。
红壤
总结词
红壤是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酸性土壤,富含铁氧化物。
详细描述
红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的南方地区。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 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中等。由于其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气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柑橘等需水较多的植物。
砂壤
总结词
砂壤是一种质地疏松、透水性好的砂质土壤。
详细描述
砂壤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其特点是砂粒含量高、粘土 矿物少。砂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好,但养分含量较低。适合种植对水分需求较高 的植物,如水稻、芦苇等。
《土壤的种类》
$number {01}

六色土(必看)!

六色土(必看)!

六色土(必看)!
黑土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黑土地十分肥沃,除了我国东北之外,世界上还有两片大的黑土分布区,一个在乌克兰,一个在美国。

黄土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黄土高原有“风成说”和“水成说”,植被破坏之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相对也较低,土壤肥沃程度不如黑土。

红土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分解彻底。

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灰蓝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蓝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紫红土四川盆地素有“紫色盆地”之称,因为这里的土是紫红色的。

这是由中生代形成的紫红色砂页岩风化而成的土,四川盆地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土壤肥沃。

土壤的种类ppt课件

土壤的种类ppt课件
2.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主要与
_土_壤_中_三_种_土_壤___颗_粒_比_例 有关。
8
总结
三种土壤的性质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 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 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 渗水、保水性、透气性均居中。
9
给土壤分类
瓶上,在三个漏斗里分别放
上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
壤土。同时向三个漏斗中倒
入同样多的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下的水最多,黏质土渗下的水最少。壤土渗
下的水居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保水性能最差,黏质土保水性能最好壤土保
水性能居中。
实验提示: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 6 以便对比
3
观察各种土壤 我的观察记录表
采集的地点 观察标准 观察方法 土壤特点 备注
(描述土壤不同的特点:水分多少、含沙 量多少、黏土多少、腐殖质多少、颜色等。)
4
土壤的粘性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黏质土能搓成条状,壤土有可能搓成 条状,砂质土不能。
5
土壤的保水性
实验器材:广口瓶、漏斗、土壤、烧杯等。
实验步骤: 1.将三个漏斗分别放在三个广口
17
有些土壤含沙多, 有些土壤颗粒比 有些含黏土多。 较粗,有些比较
细。
有些容易握成团, 有些不能握成团。
2
给土壤分类
你能根据观察结果,给土壤分类吗?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 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 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砂质土
黏质土

第六章常见土壤类型简介ppt课件

第六章常见土壤类型简介ppt课件

5.2形成过程
(1)淋溶与粘化
在湿润气候下,易溶盐类均被淋失, 土体已无游离碳酸盐,胶体表面有 部分氢铝离子,酸性至微酸性。
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次生铝硅酸盐粘 粒随土壤渗漏水下移并在心土层淀 积成粘化层,粘粒含量与表层之比 大于1.2,棕壤的粘化层是残积粘化 和淋溶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粘粒形成和粘粒悬移中,铁锰 氧化物也发生微弱下移,使心 土层呈鲜艳棕色。
(2)与砖红壤的区别:砖红壤是 热带铁铝土,富铝化作用比红 壤强,风化度和酸性更强。
(3)与黄壤的区别: 黄壤比红 壤年平均气温低而潮湿,故水 化氧化铁和铁活化度高,黄色 或橙黄色,黏土矿物风化度低, 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 次之,有较多的针铁矿、褐铁 矿,且有机质含量也较高。
3 黄壤
黄壤是亚热带暧热阴湿常绿阔叶林 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氧化 铁高度水化的土壤,黄化过程明 显,富铝化过程相对较弱,具有 枯枝落时层、暗色腐殖层和鲜黄 色富铁铝B铝层的湿暖铁铝土。
棕 壤 剖 面
5.4 基本理化性质
(1)土壤机械组成:片岩、花岗岩残积 物发育的质地粗,表层砂壤或壤质砂 土,中部为壤土;洪积物或黄土状母 质发育的表层为壤土,中部为粘壤土 或更粘,总之,淀积层比表层粘重。
(2)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处于硅铝化脱 钾阶段,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 主,半生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 北部水云母多些,南部棕壤高岭石多 些。
第一节 几种地带性土类简介
1 砖红壤
1.1 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 下,发生强度富铝化和生物富集 过程,具有枯枝落叶层暗棕色表 层和砖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 性铁铝土。
1.2 地理分布
水平分布在北纬22o以南热带北缘, 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广西、 云南和台湾南部的部分地区。

土壤都是什么类型?你知道么?

土壤都是什么类型?你知道么?

土壤都是什么类型?你知道么?一、土壤分类土壤可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国际上按照土壤质地分为以下几种:二、不同类土壤介绍1、砂质土(1)介绍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质地的基本类别之一。

根据国际制的规定,砂土含砂粒可达85-100%,而细土粒仅占0-15%。

中国规定,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

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养分含量少,土温变化较快,但通气透水性较好,并易于耕种。

(2)特点具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方便,不易板结开裂和春季升温快的特点。

但保水保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

水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

在水肥不足,地下水位过低的地方表现更为严重,应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和含腐殖酸类肥料,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肥料流失。

此类土壤适于耐旱的瓜类,根菜类蔬菜和早熟的茄果类蔬菜。

2、黏质土(1)介绍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

是颗粒非常小的(<2µm)可塑的硅酸铝盐。

除了铝外,黏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岩石和土壤中,可用于制造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

黏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2)特点土质细密,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栽培蔬菜的成熟期较晚:保水保肥力强,但排水不良,浇水后易干裂,不便耕作;播种后缓苗比较困难,植株根部吸收难度大,发育比较迟缓。

这类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丰产潜力。

适于晚熟栽培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卷心菜)等大型叶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的栽培。

各种质地的土壤,对于蔬菜栽培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栽培上,除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种类种植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使其得到改良,以更适于各种蔬菜的栽培等。

土壤类型与地域分布

土壤类型与地域分布

土响
• 地形条件影响土壤的沉积:如地形影响 河流的流向和速度,影响土壤的沉积 • 地形条件影响土壤的风化:如地形影响 风力和风向,影响土壤的风化 • 地形条件影响土壤的侵蚀:如地形影响 土壤侵蚀的方向和速度
02
土壤类型对地形的影响
• 土壤类型影响地形的稳定性:如土壤的 质地和结构影响地形的稳定性 • 土壤类型影响地形的发育:如土壤的肥 力和水分影响地形的发育
土壤分类标准
• 土壤形成过程: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风化、沉积和成土作用的特点进行分类 •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中砂、黏、壤的比例进行分类 • 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进行分类 • 土壤温度状况:根据土壤中的温度变化和特点进行分类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土壤物理特性
• 土壤质地:土壤中砂、黏、壤的 比例 • 土壤结构:土壤中颗粒的大小、 形状和排列方式 • 土壤孔隙度:土壤中空气和水的 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比例 • 土壤渗透性:土壤中水分渗透的 能力
• 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不同, 影响作物的品质 • 不同土壤类型的酸碱度不同,影 响作物的品质
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措施的影响
土壤类型影响农业生产措施的选择
•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不同,需要选择 不同的农业生产措施 • 不同土壤类型的结构不同,需要选择 不同的农业生产措施
土壤类型影响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
•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不同,需要采取 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 不同土壤类型的侵蚀程度不同,需要 采取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06
土壤保护与改良措施
土壤退化及其原因
01
土壤退化的表现
• 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的有机质、氮、 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 • 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中的颗粒结构破坏, 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作用增强,影 响土壤的厚度和稳定性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的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

本文将以地理学的角度,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热带雨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沼泽和泥炭土等。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红壤分布广泛,主要位于南美亚马逊、非洲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

黄壤常见于亚马逊流域和东南亚地区,其肥力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沼泽和泥炭土则是热带雨林地区湿地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亚岛屿。

二、草原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草原地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在土壤类型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黑土,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黑土富含有机质,能够保持土壤湿润。

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主要分为棕壤和红壤,其中棕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泛。

非洲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和风沙土,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肥料才能进行农业生产。

三、沙漠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和盐碱土。

沙质土壤的颗粒较大,通透性强,容易干燥。

盐碱土则是因为沙漠地区蒸发速度快、水分紧缺的原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堆积。

世界上较著名的沙漠地区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这些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

四、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高山地区的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山地棕土、山地黄土以及山地湿地等。

山地棕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山地黄土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地,气候干燥,有机物质贫乏,土壤肥力较低。

山地湿地包括高山湖泊周围的湿地和冰川沉积物,土壤类型多样,肥力较高。

综上所述,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受到地形、气候、植被和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分布和类型

土壤分布和类型

暗棕壤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

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

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棕壤。

土壤类型:暗棕壤PH值: 5.4-6.6有机质含量: 10.0-275.8全N含量: 1.49-13.19全P含量: 0.37-1.21全K含量: 15.7-19.3 (Dark brown forest soil)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中国建国后由棕色森林土划分出来的独立土类。

利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暗棕壤地区已不能继续进行单一的林业木材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暗棕壤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可能,在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对暗棕壤开发利用中须予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于下。

暗棕壤区具有发展林、农、工、商的巨大的潜在资源。

肥沃的暗棕壤不仅可提供木材,森林内还蕴藏着经济效益高于木材的各种经济植物,据调查森林中有常用中药100多种,草药300多种,食用野果、野菜、蘑菇多种。

因此认真保护森林,贯彻森林法可维护暗棕壤的天然肥力,还可以不断提供药材与绿色食品。

暗棕壤区有大面积可供放牧的天然草甸,为发展牧业的良好场地,同时林农产品的再加工品(如木材制品、酒、香料等)既可丰富市场,还可出口创汇。

过去曾有过片面追求完成出材指标,实行大面积皆伐,更新造林又不能即时完成,加上育苗、造林的质量不高,以改造的多,活的少,成林成材的更少。

地面裸露,或采取不恰当的造林整地方法,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应采育并重,采伐不能过量,营林必须加强,才能实现采育平衡,否则沃土流失,再次恢复森林是很困难的,其恶果不只影响林区,还会殃及水系下游的河流泛滥,发生洪涝灾害。

暗棕壤区的荒山荒地部分已垦为农田,由于耕作不合理,平地土壤肥力下降,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一般三年后即露出心土,被迫撂荒,甚至恢复草被亦非易事。

-土壤类型PPT课件

-土壤类型PPT课件

.
4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 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 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 用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杜鹃、杜香、越桔和各种藓类;局部有暗
针叶林,主要树种是云杉和冷杉;目前是
国家. 主要林区。
11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 代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
.
27
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 盐的河流冲积物,受地下潜水作用,经 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 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
上图为潮土剖面
潮土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光热条件, 兴建水利(排灌体系),建设稳产高 产田(吨粮田);发展商品粮生产; 基本农田保护。
.
28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 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 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 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 分布呈表聚型。
.
16
上图为棕钙土剖面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下,弱腐殖质 积累过程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呈碱性, 有机质积累很少。
土地利用:植被为临近干草原的荒漠 草原和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两个 亚地带;农业利用方向以牧为主,有 少量灌溉农业。

土壤类型代码说明

土壤类型代码说明

土壤类型代码说明Class MainType SubType11 石质土干石质土21 风沙土原始风沙土22 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23 风沙土固定风沙土31 灌淤土暗灌淤土32 灌淤土淡灌淤土41 菜园土暗菜园土51 灰棕漠土粘化灰棕漠土52 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53 灰棕漠土盐化灰棕漠土54 灰棕漠土沙化灰棕漠土55 灰棕漠土龟裂状灰棕漠土56 灰棕漠土灌耕灰棕漠土61 灰漠土粘化灰漠土62 灰漠土灌耕灰漠土71 龟裂土龟裂性土72 龟裂土灌溉龟裂性土91 灰钙土典型灰钙土92 灰钙土淡灰钙土93 灰钙土灌耕灰钙土101 寒漠土典型寒漠土111 寒冻毡土(高山草甸土)饱合寒冻毡土121 寒毡土(亚高山草甸土)饱合寒毡土122 寒毡土(亚高山草甸土)泥炭土型寒毡土123 寒毡土(亚高山草甸土)旱耕寒毡土131 寒冻钙土(高山草原土)典型寒冻钙土132 寒冻钙土(高山草原土)石灰性寒冻钙土141 寒钙土(高山草原土)石灰性寒钙土151 黑钙土典型黑钙土153 黑钙土旱耕黑钙土161 栗钙土典型栗钙土163 栗钙土淡栗钙土164 栗钙土旱耕栗钙土165 栗钙土灌耕栗钙土171 灰褐土典型灰褐土172 灰褐土淋溶灰褐土181 盐土典型盐土182 盐土潮盐土183 盐土潜育盐土191 干盐土残余干盐土201 潜育土(沼泽土)典型潜育土202 潜育土(沼泽土)潮潜育土204 潜育土(沼泽土)灌耕潮潜育土211 潮土(草甸土)淡潮土212 潮土(草甸土)潜育潮土213 潮土(草甸土)盐化潮土214 潮土(草甸土)干潮土215 潮土(草甸土)钙盘潮土221 灌淤潮土淡灌淤潮土222 灌淤潮土盐化灌淤潮土231 叶垫潮土(荒漠森林草甸土)淡叶垫潮土232 叶垫潮土(荒漠森林草甸土)干叶垫潮土233 叶垫潮土(荒漠森林草甸土)盐化叶垫潮土10000 其它冰川雪被10001 其它砾石干河床10002 其它河流10003 其它沙漠。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剖面图
(二)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
在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变种、 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
土壤分布的微域性是指在小地形或人为耕种利用差 异的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壤的中、低级分类单元依 次更替、重复出现的现象,通常又称为土壤复域,或 称土壤组合。显然,土壤复域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 是人为耕种引起的。 苏南的土壤分布 1.马干土 4.黄泥土 6.淤泥土 11.乌山土 36.黄棕壤
(二)中国的土壤分类
1.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以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基 础。 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7级,以土类和土种为基 本分类单元,共分12土纲,27亚纲,60土类, 234亚类。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以定 量化、标准化为特点
第三节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一 土壤分类
(一)国外土壤分类 1. 前苏联 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 类的理论基础,以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土壤形 态、土壤物理、土壤化学、矿物及生物等)作为 土壤分类的依据。 土壤分类系统中由高到低分为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等8级。
欧亚大陆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性的 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 高,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 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 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至南 依次为:灰土(灰化土)—淋溶 土(暗棕壤—棕壤—黄棕 壤)—铁铝土(红、黄壤—砖 红壤性红壤)。内陆型土壤纬 度地带的特点是土壤地带谱 主要由草原土壤系列和荒漠 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 陆内部由北向南土壤依次为 弱淋溶土(灰色森林土)—潮 湿土(黑土)—钙积干旱土(黑 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 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国际土壤分类标准,也称为“世界土壤分类系统”(World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是由国际土壤科学协会(IUSS)制定的标准,以统一全球范围内土壤分类的命名和描述方式。

该分类标准是基于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特性的体系,旨在对不同地理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进行系统和一致的分类。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基于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属性以及土壤功能等方面的一系列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与国际土壤分类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1. 都罗斯土壤分类系统(Dokuchaev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这个分类系统是国际土壤分类标准的前身,它是由俄罗斯土壤学家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都罗斯于19世纪末提出的。

这个系统主要依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特性进行分类,将土壤分为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壤”和贫瘠的“灰土壤”等不同类型。

2. FAO土壤分类系统(FAO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国际土壤分类标准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土壤分类系统是一致的。

FAO土壤分类系统是一种综合考虑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属性和土壤用途的分类系统。

它将土壤分为12个主要类型,每个类型又根据其土壤特性被进一步细分。

3. 土壤纲(Soil Order):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纲,每个纲代表一类具有相似土壤特性的土壤类型。

常见的土壤纲包括“半湿地土壤纲”、“棕壤纲”、“灰土壤纲”、“黄壤纲”等。

4. 土壤属(Soil Suborder):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在纲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属,每个属代表一类土壤的细分类型。

例如,在“半湿地土壤纲”中有“冻土淤泥属”、“冻土泥炭属”等。

5. 土壤组(Soil Group):土壤组是国际土壤分类标准中的更细致的分类单位。

在不同的土壤属中,根据土壤特性和用途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土壤组。

例如,在“黄壤纲”中有“黄棕壤组”、“黄石壤组”等。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

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

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高中地理教材土壤归纳

高中地理教材土壤归纳

土壤1、紫色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深受母岩影响,成土年龄较短,其母岩是中、新生代沉积的紫色页岩或砂页岩,岩体松软,极易风化破碎,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因而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

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

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

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

石灰(岩)土发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

成为富含有机质的天然磷肥资源。

2、盐碱土中国土壤中含可溶盐较高的盐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以内蒙古、宁夏、甘肃、清海和新疆为多。

华北平原和汾、渭谷地也有零星分布。

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含盐地下水接近地表是盐土形成的主要条件。

盐分累积的形态通常是地表出现白色盐霜,作斑块状分布。

含盐量高的盐土可出现盐结皮厚度(小于3厘米)或盐结壳(大于3厘米),在结皮或结壳以下为疏松的盐与土的混合层,可由几厘米到30~50厘米;甚或可见盐结盘层。

盐分累积的特点是表聚性很强,逐渐向下盐分递减。

沿海地带盐分累积特点是整层土体均含较高盐分。

盐土的改良应采取灌排、生物及耕作等综合措施;种稻洗盐也是改良盐土的有效措施。

碱土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干时收缩板结,通透性与耕性均极差。

过高的碱度可以毒害植物根系,过多的交换性钠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

碱土的改良除上述水利及农业措施外,尚需采取施用石膏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措施。

稻土系列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

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

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

(完整版)世界主要土壤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土壤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土壤类型归纳及表格引言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推动农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归纳和概述,并提供一个表格供读者参考。

1.黄壤黄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土高原地区等地。

黄壤呈黄色,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然而,黄壤具有排水性差、干旱易结皮、肥力容易流失等问题。

2.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___和东南亚地区。

红壤呈红色或红黄色,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

红壤对养分的保持能力较黄壤较好,但排水性较差,易发生水土流失。

红壤适合种植柑橘、茶叶等作物。

3.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欧洲俄罗斯大草原地区。

黑土呈黑色,含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

黑土的蓄水保水性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黑土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潜力,被誉为“黄金农田”。

4.沼泽土沼泽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湿地和沼泽地。

沼泽土是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湿润土壤。

沼泽土养分丰富,但排水性差。

沼泽土在环境保护,特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5.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中东、亚洲中部。

盐渍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超出了作物耐盐范围的土壤。

盐渍土对作物生长具有严重的限制,需要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

6.泥土泥土分布广泛,包括粘土、壤土等。

泥土的质地细粒,保水能力强,适合植物根系生长。

泥土常用于园艺、盆栽和造景等领域。

表格土壤类型 | 分布区域 | 特点黄壤 | 长江流域,黄土高原 | 肥沃,富有机质和养分,排水性差,易结皮红壤 | 中国南方,东南亚 | 含铁铝氧化物,酸性,保持养分能力好,排水性差黑土 | 东北地区,欧洲大草原 | 含有机质丰富,肥力高,蓄水保水性好沼泽土 | 世界各地湿地沼泽地 | 含有机质丰富,养分丰富,排水性差盐渍土 | 干旱地区,中东,亚洲中部 | 盐分超标,限制作物生长,需要治理泥土 | 分布广泛 | 细粒质地,保水能力强,适用于园艺和盆栽结论土壤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学各类土壤特征

土壤学各类土壤特征
植被:
针阔混交林,多为喜湿性种类,常见的木本植物有兴安落叶松、水曲柳和白桦,红松、落叶松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苔草和小叶樟。
母质:
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质地粘重,一般为轻粘土
形成过程:
1粘粒机械淋溶
2潴育淋溶
3腐殖质化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机械组成:白浆土质地比较粘重,表层Ah及E多为重壤土,个别可达轻粘土,Bt层以下多为轻粘土,有些可达中粘土和重粘土。
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母质:复杂,主要是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页岩、千枚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的残、坡积物,第四纪晚更新世下蜀系黄土
形成过程:
1、有机质积累过程
2、弱富铝化过程:钾矿物的快速风化,SiO2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2∶1∶1或1∶1型的粘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
褐土以残积粘化为主碳酸盐母质
上述两大特点,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棕壤化过程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棕壤无石灰反应
褐土有石灰反应
棕壤
分布地域: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最为集中
分布地形:山地、丘陵
形成条件:
气候:
暖温带湿润气候和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年均气温约5~15℃,≥10℃积温2700~4500℃,降水量为500~1200mm,干燥度在0.5~1.4之间。具有明显的季风影响,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夏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
母质:以黄土为主,其次是残积物及坡积物,多为各种碳酸盐母质,地下水位深(4-6m),为地带性土壤。
形成过程:褐土形成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和钙化过程
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
碳酸盐淋溶和淀积

土壤类型与分布:全球土壤概览

土壤类型与分布:全球土壤概览

04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与农业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
• 土壤肥力: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
• 土壤酸碱度:影响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壤类型与农业土地利用的适应性
• 肥沃土壤: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种植
• 中等肥力土壤:适用于粮草轮作、农牧结合和林业发展
高山土壤


⌛️
土壤特点
土壤分布
土壤利用
• 气候多变,有机质丰富,土壤肥
• 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原地区
• 主要用于高山生态保护和林草业
力较高
• 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 部分地区可用于旅游和水电开发
• 土壤层深厚,因成土母质和气候
阿尔卑斯山脉等
而异
• 土壤生物活性高,微生物和动物
丰富
湿地土壤
• 丘陵地:山地土壤、黄土等
03
世界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热带雨林土壤
土壤特点
土壤分布 -主要分布
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
土壤利用
• 高温多湿,有机质丰富,土壤肥
• 如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东南
• 主要用于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和
力高
亚雨林等
可持续利用
• 土壤层深厚,红色或黄色,缺乏
• 部分地区可用于橡胶、茶叶、可
• 部分地区可用于旱作农业和林业发展
沙漠土壤
01
土壤特点
• 低温干燥,有机质贫乏,土壤肥力低
• 土壤层薄,砂质或石质,缺乏水分和养

• 土壤生物活性低,微生物和动物较少
02
土壤分布
•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
主要土壤类型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山地土壤
占1/3 ,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

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

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
红、黄壤—砖红壤。

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

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

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 。

由于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 W 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
灰化土—棕壤—红、黄壤。

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

南美洲砖红壤、砖红
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
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土壤类型逐渐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

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和延伸的,自北向
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
后两者占29% 。

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
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
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

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

在砖红壤带
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
分布有盐渍土。

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
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

土壤分布呈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
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
特征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C,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
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
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
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C,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
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
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
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C,年降
水量1500 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
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
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
气温为15〜18 C,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
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
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
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
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
5〜14C,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
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
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
淀积。

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
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
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
气温-1〜5C,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
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
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
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5 C,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

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1 14C,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
冬季干旱。

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

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
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3〜3C,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
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
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
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
均气温-2〜6C,年降水量250〜350毫米。

草场为典型的干
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
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

土层
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

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
强。

年平均气温2 7C,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

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棕钙土内蒙古高原
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8〜10C,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
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由黄土
母质形成。

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
为农田。

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
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
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内蒙古、
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

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
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
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青
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C左右,年降水量400 毫米左右。

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
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

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
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
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
气温-10 C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 C,年降水低于100
毫米。

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
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您可能也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