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原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翻译篇二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古文劝学的翻译注释】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的翻译注释】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的翻译注释】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一宣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0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解释方始是学正读书无疑者……的人•• •3.朱嘉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 有疑者,却要无疑” o (均用原文回答)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1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第五组智慧少年18、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带注释和配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古文21篇:原文+字词注释+短文译文+道理启发

小古文21篇:原文+字词注释+短文译文+道理启发

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秦青之技,自谓③/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④。

饯于郊衢⑤,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

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生/不敢言归。

字词释义:①学讴(ōu):学唱。

②穷:尽,完。

③自谓:自认为。

遂,于是,就。

④弗止:没有劝阻。

弗,不,没有。

⑤衢(qú):大路。

饯,设酒食送行。

⑥遏(è):阻止。

⑦谢:道歉。

⑧反,同“返”。

译文:薛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完了,于是便要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设酒食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行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去的事了。

感悟: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以身示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薛谭知错就改,也令人称赞。

启发:学无止境,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我们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2、会稽kuài jī美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选自《世说新语》字词释义:①会稽(kuài jī ):古郡名,今浙江绍兴。

②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画家、诗人。

③岩:雄伟的山峰。

④壑(hè ):深沟,借指溪流。

⑤蒙笼:葱茏茂密。

⑥云兴霞蔚:彩云兴起,绚烂美丽。

译文: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景色有多美。

顾长康回答:"那里群山俊秀,山间小溪纵横交错,草木葱茏,覆盖在山坡上,好像彩云兴起,霞光灿烂无比。

"3、苏堤春晓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①未散,杂花生树,飞英②蘸波③,纷披④掩映,如/列锦⑤铺绣。

览胜⑥者/咸谓⑦/四时皆宜,而/春晓最胜⑧。

选自《西湖志》字词释义:①宿雾:夜雾。

②英:花。

③蘸(zhàn )波:拟人手法,指花瓣在水中蘸一下又浮上来。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一百篇(1-10)第一组 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r ǔ前行,我后行。

2、乡 村乡间农家,竹篱l í茅m áo 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 ū,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 èn 捷ji é。

3、芦 花水滨b īn 多芦l ú荻d 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ɡěn ɡ直立。

荷叶形圆。

茎j īn ɡ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du àn 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 ì。

其瓣b àn 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 ě、或红。

种类繁f án 多。

性耐寒,严霜既j ì降,百花零落,惟w éi 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 天的魔m ó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w ù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s àn,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 í漫m àn 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w èi 暮m ù归林。

古文《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古文《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古文《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译文《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课文同步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异,惊异,诧异。

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高一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高一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高一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注释1.原文篇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译文篇二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一百篇(1-10)第一组 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r ǔ前行,我后行。

2、乡 村乡间农家,竹篱l í茅m áo 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 ū,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 èn 捷ji é。

3、芦 花水滨b īn 多芦l ú荻d 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ɡěn ɡ直立。

荷叶形圆。

茎j īn ɡ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du àn 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 ì。

其瓣b àn 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 ě、或红。

种类繁f án 多。

性耐寒,严霜既j ì降,百花零落,惟w éi 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 天的魔m ó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w ù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s àn,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 í漫m àn 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w èi 暮m ù归林。

古文注释

古文注释

古文注释原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的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明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幸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单字解释:遇:遇见,遇到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患:灾难子:你易:改变容:神色,脸色敏:聪明谓:叫做,称作施:布施益:越乎:吗恶:怨恨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病:患苦。

诸:‚之乎‛的和音。

启示:告诉我们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要冷静小心。

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译文: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却也不能达到分辨好坏。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01»(y∂)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0)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握: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冏)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KI)②契(qι)③其舟,日:“是吾(WU)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ang)相争蚌方①出曝(P€1)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仁者爱人小古文注释及译文

仁者爱人小古文注释及译文

仁者爱人小古文注释及译文一、【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道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禽兽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二、【注释】①横逆:蛮横无礼。

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

奚宜:怎么应当。

③由:通“犹”。

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犹”。

④择:区别。

⑤难:责难。

(6)法:楷模。

三、【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

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

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

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了。

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一、 劝学/荀子二、 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 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故不积直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鲍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下注释】① 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 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②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 可提取靛青。

第16课 三、 赤壁赋/苏轼四、 登泰山记/姚鼐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棘】同“燦”,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带注释和配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 清香四溢, 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 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 当严霜降临的时候, 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原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原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原文、注释、翻译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的原文、注释和翻译。

第一部分:古文学原文以下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中所包含的古文学原文:1. 〈饮酒〉- 李白2. 〈静夜思〉- 李白3. 〈春怨〉- 李白4. 〈秋夕〉- 杜牧5. 〈登鹳雀楼〉- 王之涣6. 〈江雪〉- 柳宗元7. 〈游子吟〉- 孟郊第二部分:古文学注释下面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中原文的注释:1. 〈饮酒〉- 李白:该诗描述了作者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 〈静夜思〉- 李白: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自然题材的诗歌,描述了作者在静夜思考的状态。

3. 〈春怨〉-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离别情感的述说。

4. 〈秋夕〉- 杜牧: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秋天的行为。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情景,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6. 〈江雪〉- 柳宗元:这首诗写道了江雪时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之情。

7. 〈游子吟〉- 孟郊:这首诗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心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古文学翻译以下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中古文学原文的翻译:1. 〈饮酒〉- 李白:我举起杯子,喝掉它。

喝了几杯,我感到兴奋,忧愁全无。

2. 〈静夜思〉- 李白:我独自一人深夜思考,明月高悬天空。

3. 〈春怨〉- 李白:春天来了,花儿盛开,可我却痛苦不已,思念别离之情难平。

4. 〈秋夕〉- 杜牧:秋夜佳节,月明星稀,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我登上鹳雀楼,远眺山河美景,真是壮丽非凡。

6. 〈江雪〉- 柳宗元:江上飞雪,凝结成片,美丽壮观,令人陶醉。

7. 〈游子吟〉- 孟郊:我是一个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无法平息。

以上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部分的原文、注释和翻译。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情感、对自然的赞美和表达对社会万象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注释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注释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小古文《大雨》全文及翻译小古文《大雨》全文《大雨》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①。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④。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首叙久旱而雨。

)《搜神记》:“万物焦枯,百姓嗷嗷。

”《诗》:“上天同云。

”江逌诗:“茂草思朱夏。

”赵曰:郁陶,出《尚书》,盖陶窑之气郁结,此形容夏云也。

《秋兴赋》:“屏轻絺,释纤絺。

”注:“纤絺,细葛也。

”缊袍,见《论语》。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①。

流恶邑里清②,..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③。

(此志雨后之景。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

”《水经注》:成都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

”《宋史》:初李冰开二渠,一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谓之外江;一由永康过郫入成都,谓之内江。

”《左传》:“有汾浍以流其恶。

”赵曰:大雨所荡,流出秽恶也。

《晁错传》:“邑里相救。

”《演繁露》:几与案自是两物。

几,坐具也,曲木附身以自捧也。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垅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此记喜雨之情。

向以肺病聚药,今雨凉神爽,不烦进饮之劳,因知造化润物,施及不毛者,各有生意也。

劝耕、操耒,结出同庆甘霖意。

此章三段,各八句。

)小古文《冬》文言文翻译什么意思这也是佳话啊!至于像骑着骏马在平原上打猎,坐着孤独的小船在浅水的沙石滩上钓鱼;既有豪华的享受,也有寂寞的独欢,各自有不同的情趣小古文《冬》,原文为: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在尾兔毫,彩笺觅句;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冬天虽然严寒侵袭身体,可是梅花雪白,所喝的浊酒形成了绿色;带着狐和貂的毛皮做的裘衣帽子。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小古文一百篇(1-10)第一组 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r ǔ前行,我后行。

2、乡 村乡间农家,竹篱l í茅m áo 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 ū,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 èn 捷ji é。

3、芦 花水滨b īn 多芦l ú荻d 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ɡěn ɡ直立。

荷叶形圆。

茎j īn ɡ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du àn 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 ì。

其瓣b àn 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 ě、或红。

种类繁f án 多。

性耐寒,严霜既j ì降,百花零落,惟w éi 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 天的魔m ó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w ù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s àn,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 í漫m àn 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w èi 暮m ù归林。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注释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注释篇二[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3.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4.相谓:互相商议。

5.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6.遂:于是;就。

7.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8.亡:丢失,失去。

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
1 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须臾:一会儿。

4 诞:虚妄,荒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