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期中考试
大学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际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国际法,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A. 自卫权B. 管辖权C. 独立权D. 所有上述权利答案:D2. 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A.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B.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外交C.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经济D.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文化答案:A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不包括:A. 中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C4. 根据国际法,国家领土的构成不包括:A. 陆地B. 河流C. 领空D. 领海答案:B5.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不包括:A. 解决国际争端B. 提供法律咨询C. 制定国际法D. 监督国际法的执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国际法的渊源?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际组织的决议答案:A, B, C2.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国际犯罪?A. 侵略他国B. 种族灭绝C. 非法使用武力D. 贩卖毒品答案:A, B, C3.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包括:A. 国家行为的责任B. 国家官员行为的责任C. 国家对非国家行为者的责任D. 国家对国际组织的义务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国际法上的“人权”?A. 生命权B. 财产权C. 言论自由D. 宗教自由答案:A, C, D5. 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包括:A. 政治独立B. 经济自主C. 文化自由D. 军事自卫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
答案: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而国内法是调整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规则。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而国内法的主体包括个人、法人和国家。
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更多依赖于国家间的协议和共识,而国内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机关执行。
2. 什么是国际法上的“国家承认”?答案:国际法上的“国家承认”是指一个或多个国家对新成立的国家或政府的法律人格和主权的正式认可。
国际法考试题

国际法作业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国际法课程考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领海2、外层空间3、领空4、斡旋5、民族自决原则或民族自决权二、简答题(40分)1、简述双重国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2、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3、简述国际不当行为的构成要件4、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特征和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意义。
5、什么是人权的国际保护?目前国际社会有哪些国际保护机构以及国际人权保护实施制度三、论述题(四选二,40分)1、试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战争权或称为“诉诸战争权”是从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绝对的固有权利。
随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获得普遍接受,“诉诸战争权”逐渐受到了限制。
3、论述为什么国家主权不能延伸到外层空间。
4、1983年,卓长仁等6名罪犯把我国一架民航客机劫持到韩国的春川军用机场。
飞机降落后,罪犯们又控制飞机和机上人员长达8小时之久。
最后向韩国当局缴械并受到拘留。
事发后,韩国有关当局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并迅速将情况通知中国政府及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
中国外交部收到通知后,向韩国提出请求按照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立即将被劫持的航空器及机组人员和乘客交给中国民航当局,并将劫机罪犯引渡给中国处理。
经协商,中韩签署了一份关于交还乘客、机组人员和飞机问题的备忘录。
按备忘录规定,被劫持的飞机上的乘客除三名日本人回日本外,其余中国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先后返回中国,被劫持的飞机经技术检修后归还给了中国。
对于劫机罪犯,韩国拒绝了中国的引渡请求,而坚持其自行审讯并实施法律制裁。
1983年6月1日,韩国汉城地方检察院以违反韩国《航空安全法》、《移民管制法》和《武器及爆炸物品管制法》对六名劫机犯提起诉讼。
7月18日,汉城地方刑事法审判。
经审理后做出判决,分别判处卓长仁等六名罪犯以6年、4年和2年有期徒刑。
在刑期未满时,将罪犯驱逐出境。
(1)卓长仁等6名罪犯所犯何罪?(2)对于6名罪犯,中韩两国哪国有管辖权?为什么(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的依据是什么?韩国拒绝引渡是否违反国际法?(4)什么是“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确立这样的原则的意义是什么?韩国的起诉及审判正确吗?。
国际法期中考试

12法二孙立2012221827国际法期中考试一、简答题(一)简述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是适应国际社会需要形成的,又是国家社会通过一定的方式确立的。
所以国际法的渊源定义为: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法律形式。
.国际法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国际组织决议。
国际条约:具有缔结能力的国际法主体间以国际法为准而缔结的确立其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
国际习惯:各国在其实践中通过重复类似的行为而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国际习惯必须包含通例和法律确信这两个要素。
通例是指各国重复的类似行为,即长期实践,反复的采用。
法律确信是指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
一般法律原则是补充渊源,必须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组织的决定或决议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定或决议。
(二)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元论,二元论和联系论。
一元论:国内法优先说:国际法从属于国内法,是次一级的法律。
这种说法不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普遍实践。
国际法优先说:国内法从属于国际法,国内法在效力上依靠国际法。
否认了制定国内法的国家主权这一客观事实,不符合国际社会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普遍实践。
二元论:主张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种绝对不同的法律体系,完全分离,不想逾越,也无冲突可能。
联系论:国际法与国内法这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密切关联的:1.国家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的纽带。
2.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的基础。
3.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联系是其实现自身职能的需要。
(三)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特征及类型国际法的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是指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依国际法直接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国际法律人格者。
国际法的主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包括:A. 国家B. 国际组织C. 个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主权平等B. 不干涉内政C. 强制仲裁D. 和平解决争端答案:C3.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对国家主权的侵犯:A. 军事侵略B. 经济制裁C. 政治干预D. 自然灾害答案:D4. 国际法中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主要适用于:A. 国际争端B. 国内争端C. 个人权利保护D. 国际组织内部纠纷答案:C5. 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主要禁止:A.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B. 国家对其他国家内政的干预C. 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D. 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
答案: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的制定主体、适用范围、法律效力来源以及实施机制。
国际法由国家间通过条约或习惯法形成,适用于国家间的关系,其法律效力来源于国家间的共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
而国内法则由国家内部立法机构制定,适用于国家内部的个人和组织,其法律效力来源于国家的主权和法律体系。
7. 阐述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
答案: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上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内政自主权、领土完整权、平等权和自卫权。
内政自主权指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其国内事务,不受外来干涉;领土完整权指国家有权保护其领土不受侵犯;平等权指所有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平等;自卫权指国家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卫自己的安全。
8. 解释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
答案:不干涉原则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国家在其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这包括不通过武力、经济手段或其他方式干预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不干涉原则旨在维护国际秩序和各国的独立与尊严。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A国和B国因边界问题发生争端,A国单方面宣布对争议地区拥有主权,并派遣军队进入该地区。
国际法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的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
A. 个人B. 地区C. 跨国公司D. 非政府组织答案:A2.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项不是国家主权的体现?A. 领土完整B. 独立自主C. 内政不受干涉D. 强制管辖答案:D3.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
A. 国际宣言B. 国际组织决议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际法典答案:C4. 国际法院的判决对()具有约束力。
A. 所有国家B. 联合国成员国C. 当事国D. 国际法院成员国答案:C5.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项不是国家责任的形式?A. 赔偿B. 道歉C. 制裁D. 保证不再重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国家主权平等B. 不干涉内政C.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D. 禁止使用武力答案:ABCD2. 国际法的主体包括()。
A. 国家B. 国际组织C. 个人D. 跨国公司答案:AB3.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国际不法行为?A. 侵略行为B. 违反国际义务C. 违反国际条约D. 违反国际习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国际法的效力高于国内法。
()答案:错误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
()答案:正确3. 国际法只适用于国家之间,不适用于个人。
()答案:错误4.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答案:正确5.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国际法的渊源有哪些?答案: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权威学说。
2. 什么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答案: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指的是所有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无论其大小、强弱、贫富。
3. 国际法院的职能是什么?答案:国际法院的职能包括解决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提供咨询意见以及解释和执行国际条约。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哪个国际法原则主张各国应平等对待并遵守共同的国际义务?A. 联合国宪章B. 国际人权公约C. 主权平等原则D. 国际刑事法庭公约答案:C2. 以下哪个国际法案例建立了国际判例制度?A. 核试验裁决案B. 常规国际判例法C. 航行问题裁决案D. 国际人权法案答案:A3. 核不扩散条约的目的是:A. 防止核武器扩散B. 确保各国能够自由发展核能C. 建立全球核武器裁军计划D. 保护核武器拥有国的权益答案:A二、问答题1. 解释国际法主权平等原则的含义。
答:主权平等原则是指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根据这一原则,没有国家能够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或施加不平等的压力。
同时,主权平等原则也意味着各国有权利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和和平的外交关系,以及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
2. 解释国际人权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答:国际人权法是指通过国际公约、宣言和其他国际文件确立的人权保护准则和机制。
它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并促进全人类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但不限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平等权利、禁止酷刑等。
国际人权法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法律保护,也对国家的政策和行为提出了规范和约束。
它的实施和推广对于推动全球人权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论述题国际法的发展与应用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规范和调整各国之间的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
国际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初的国际习惯法,到后来的国际公约和条约,再到如今的国际法庭和判例制度的建立。
这些发展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法治的追求,也为国际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国际法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国际刑事法等。
国际人权法通过确立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人类的尊严和平等。
《国际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法》试题班级__ 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国际法主要是调整_ 国家之间的法律 _关系的有拘束力的__法律原则__、___归责___和___制度___的总体。
2.普遍国际法是指适用于___普遍性___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区域国际法是指适用于___区域性___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3.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__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这种关系是以___国家___为主体发生的关系。
4.国际法主体的范围包括_____国家______、_____国际组织_____和__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__。
5. ___1907___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通过_____13_____个公约。
6.国家主要豁免是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___为一重要的罗马法原则引申出来的是国家平等的必然结果也完全是符合__国家主权平等原则___这一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6.国家主要豁免是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___为一重要的罗马法原则引申出来的是国家平等的必然结果也完全是符合__国家主权平等原则___这一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5分)1.普遍国际法:答:普遍国际法是指适用于普遍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2.区域国际法:答:区域国际法是指只适用于区域性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3.国际法效力的根据:答: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指的是国际法何以对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有拘束力,即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也称各国的协调意志。
4.国际法渊源:答:国际法渊源是国际法作为有效的规范,即国际法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
5.国际惯例:答:国际惯例也称国际习惯,是指“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答:国际习惯形成须具备的两个要素是:第一个要素是所谓的“物质要素”,即需要有一般的实践或通例存在。
国际法期中试题

国际法其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3 分)1.在国际法上,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下列哪一项?( B )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际法院判例2.表述和确认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文件是下列哪一个?(D )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B 《非洲统一组织章程》C 《国际联盟盟约》D 《联合国宪章》3.下列哪一个不是国际法的渊源?(D)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际司法判例和权威国际公法学家的学说4.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C)A 国家B 国际组织C 跨国公司D 政府间国际组织5.联合国负责编撰国际法的主要机构是( D)A 国际法院B 联合国大会C 联合国安理会D 国际法委员会6. ( D)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其他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都是从这项原则引申出来的。
A 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B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C 民族自决原则 D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7.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不具有以下特性( A )A 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其自身所固有的B 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其成员国通过协议赋予的C 国际组织的职权一般通过组织章程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具有有限性D 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8. 甲国商人杰克,因投资失败而对社会不满。
某日持枪向路人扫射。
甲国警察迅速赶到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并围捕杰克。
杰克因走投无路而饮弹自杀,但其疯狂的扫射已经造成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的文化参赞比尔。
对于比尔的死亡,根据国际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 甲国国家应该承担直接责任B 甲国国家应当承担间接责任C 甲国国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D 甲国国家不承担责任9.1979 年 11 月,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人在美国的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清政府 1911 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的本息,对于此项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应予继承?(A )A 不予继承,因为是恶债,恶债不予继承B 不予继承,因为是清政府的债务,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债务C 应当继承,因为清政府是前政府,则此债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继承D 不予继承,因为对前政府的债务一律不予继承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是下列哪一种?( A)A 对新政府的承认B 对新国家的承认C 对新国家和新政府的承认D 对新国家或对新政府的承认11.关于承认和建交需要强调的是(A )A 承认不等于建交C 承认后必须建交B 建交不必有承认D 承认和建交都是单方面的行为12. 国际法上的承认是一种法律行为,下列关于国际法上承认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D )A 国际法上的承认包括对新国家的承认和对新政府的承认B 既存国家在国际法上没有对新国家作出承认的义务C 对新政府的承认意味着对旧政府的承认的放弃D 承认是一种双方行为13. 国家对于外国人在其领域外侵害本国及本国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是(A ) A 保护性管辖 B 领域管辖 C 普遍管辖D 国籍管辖14.下列哪项是一国对另一国新政府表示承认的根据之一?( B)A 该国新政府必须得到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承认B 该国新政府必须对该国实行有效统治C 该国新政府必须实际控制该国一半以上的领土D 该国新政府必须是通过该国宪法程序依法成立15. 在国际法上,下列哪种现象将引起国家继承问题?(B )A 政府更迭B 国家分裂C 外交关系的建立D 条约或财产的变更16. 甲国公民阮某,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阮某还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造成丙国一公民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法二孙立2012221827
国际法期中考试
一、简答题
(一)简述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是适应国际社会需要形成的,又是国家社会通过一定的方式确立的。
所以国际法的渊源定义为: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法律形式。
.
国际法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国际组织决议。
国际条约:具有缔结能力的国际法主体间以国际法为准而缔结的确立其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
国际习惯:各国在其实践中通过重复类似的行为而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国际习惯必须包含通例和法律确信这两个要素。
通例是指各国重复的类似行为,即长期实践,反复的采用。
法律确信是指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
一般法律原则是补充渊源,必须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组织的决定或决议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定或决议。
(二)简述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一元论,二元论和联系论。
一元论:
国内法优先说:国际法从属于国内法,是次一级的法律。
这种说法不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普遍实践。
国际法优先说:国内法从属于国际法,国内法在效力上依靠国际法。
否认了制定国内法的国家主权这一客观事实,不符合国际社会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普遍实践。
二元论:主张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种绝对不同的法律体系,完全分离,不想逾越,也无冲突可能。
联系论:国际法与国内法这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密切关联的:1.国家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的纽带。
2.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的基础。
3.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联系是其实现自身职能的需要。
(三)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国际法的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是指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依国际法直接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国际法律人格者。
国际法的主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
这种资格是一种权利能力。
所谓独立的参加国
际关系,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国际关系,自己与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关
系可以构成国际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二,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法权利、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国际法主体在国际法律关系中依附国际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三,国际法主体是依国际法确定的国际法律人格者。
国际法主体的性质和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国际法主体的类型包括:
1、国家
国家具有主权,可以自主参与和发展各类国际法律关系。
国家是国际法规范的基本对象。
国家既是制定和发展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又是遵守和实施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2、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各国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法律形式。
国际组织是国际法规范的重要对象。
国际组织既是参与制定和发展国际法的重要主体,又是遵守和实施国际法的重
要主体。
3、个人
个人是否可以作为国际法的主体还在争论中。
(四)简述国家管辖权
国家管辖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和权利,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
国家管辖权既关系到不同国家之间权力的分配,也关系到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之间权力的安排。
国家管辖权的表现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国家管辖权的主要原则
(一)领域原则
也称为属地管辖权原则,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人、物或行为,除国际
法公认豁免者外,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这一原则是各国关于管辖权的最
基本原则。
(二)国际原则
也称属人管辖权原则,是基于国家主权所具有的属人优越权这种主权权
力所产生的。
(三)保护原则
是指对于危害国家基本利益的犯罪行为,其基本利益受到危害的国家有
权进行管辖。
(四)普遍管辖原则
国际法上的普遍管辖权是专门针对国际犯罪的管辖权,是国家根据国际
法规定对国际罪行进行管辖的权利。
国际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1.规定优先管辖权:领土原则排第一,普遍管辖原则排在最后。
2.规定专属管辖权3.一事不再理规则的适用:一个人就同一犯罪不受二次处罚。
4.有关国家协商解决5.被请求国的自由裁量权6.司法解决:提交国际法院以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国际刑事法院。
(五)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免除
包括国际不当行为的免除和国际损害行为的免除。
国际不当行为的免除:1.同意:一国以有效方式对另一国的某一特定行为表示同意,并且该行为没有逾越该项同意的范围。
2.不可抗力:(1)有关行为必须是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无法预料的事件所造成的。
(2)该力量或事件超出了有关国家的控制范围。
(3)这种情况使该国实际上不可能履行义务。
3.危险和紧急情况:为保护基本利益,对抗某种严重迫切危险的唯一办法。
二、论述题
论述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法律性质是政治上的正义,是世所公认的公正不偏的权衡标准,是理性的体现,又是一个合同式的契约。
法律的性质包括:(1)公正性:法律梁吡尺顾侔该踌双穿晶是正义的体现,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变性,法律应该允许变革,当
然这咱变革须要慎重;(3)必须遵守性。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人都必须遵守它。
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因此它具有阶级性、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些一切法律所具有的共性。
但是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法律性和国际性。
法律性:
作为规范国际社会的法,国际法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而不是国际道德规范的论断。
有些人否定这一论断,对国际法进行历史分析,由于国内法形成在前,国际法形成在后,国际法在形成之初的阶段主要是国际习惯法,一些原则和规则并不明确。
其实,与各国的公民遵守的国内法相比,国家遵守国际法的情况要远远高于违反国际法的情况。
国际法之所以得到国家的普遍遵守,是因为主要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需要国际法,国际法的规则反映了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法得到普遍遵守的客观事实。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国际社会确实存在违反国际法的不法行为的发生。
国际性:
国际性是国际法区别于国内法的显著特征。
国际法的国际性的内涵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
第一:社会基础的国际性。
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国际社会。
第二:调整对象的国际性。
国际法是以国际关系为调整对象的。
第三:形成方式的国际性。
国际法是在国家之间交往中以习惯或条约等各国共同同意的方式形成的法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产物,不是一国单方行为。
并且国际法更注重于一下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1,国际正义。
正义既是法律追求的目标,于是法律的内含要素。
2,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国际法不应只关注和考虑个别国家的特殊利益,而应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3,国际法治。
确立实现国际法治的原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