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

合集下载

黄河变清调查

黄河变清调查

黄河变清调查——每年泥沙减少7亿吨洪水几率增加2017年09月25日09:18瞭望大河“清流”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92亿吨减少83.6%。

虽然同期黄河径流量较天然时期年均值减少46%,但黄河含沙量却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

历史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天。

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古老的黄河首次得到系统性治理,彻底扭转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险恶局面,实现了70年安澜。

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近20多年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卓著,正发生着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局部良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黄河来沙这一新变化,不仅影响下游“悬河”河道冲淤发展趋势,更关系到未来治黄战略的制定,和已有治黄重大规划的实施。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多个课题组研析成因、预判黄河来沙情况,但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未能就这一变化属于趋势性还是周期性作出判断。

目前,黄河泥沙锐减之后,一种乐观论调抬头,认为黄河泥沙问题基本解决,黄河已成为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河流。

但采访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一些治黄专家认为,在黄河下游“悬河”局面未变、黄土高原泥沙无限供给状况未变的硬条件下,黄河洪水“悬剑”依然高悬于黄淮海平原头顶。

被水土保持措施拦住的泥沙,只是在沉睡,一旦被超强降雨唤醒,会以惊人的量级入河,高含沙大洪水就会袭来。

7月26日,位于陕北的黄河支流无定河发生超历史洪水,4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挟沙量高达980公斤每立方米。

当灌入绥德县城的洪水退去后,人们发现,部分路段淤沙竟厚达1米。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

水资源量分析以反映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km2(包括黄河内流区4.2万km2,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

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龙库以上16.5%龙库~兰11.5%兰~头19.2%龙~三24.0%头~龙15.4%三~花5.2%内流区5.3%花以下2.9%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2005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31.0mm ,折合降水总量3426.70亿m 3,比上年降水量增大2.2%;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1.0%;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3.6%,总体上属平水年。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7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MWR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薛松贵翟家瑞刘晓燕杨含侠安新代张金良时明立成员:谷源泽袁东良毕东升赵卫民王玲陈连军姜乃迁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陈永奇王怀柏潘启民要紧完成人:潘启民赵淑饶胡跃斌张丽娜许珂艳胡玉荣牛占陈永奇刘炜林来照李东马志瑾郭宝群王兵范世雄陶海鸿慕明清刘社强黄先玲李存才薛建国邢芳李旭东张玮林志宁白莉东王小玲吉俊峰王玉明张春岚蒋秀华仝春莲李中有罗君毛利强袁华张小军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阻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

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7)》(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重点河段及要紧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泥沙指标及其转变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转变,黄河的重要泥沙事件,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爱惜研究提供宏观大体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要紧河段反映今年度(水沙情形为日历年、冲淤转变为施测时刻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连年统计资料的对照,同时发布重要泥沙事件。

本《公报》的连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纳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以来的阻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

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进程中,取得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忙,在此一并表示感激。

目录前言一、概述 (1)二、径流量与输沙量 (4)三、重要水库冲淤转变 (13)四、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冲淤状况 (20)五、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河道冲淤状况 (26)六、重要泥沙事件 (29)一、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11个重要操纵水文站和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1个重要来水来沙支流操纵水文站(见图1,黄河流域重要操纵水文站散布图)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数据,以反映黄河流域要紧水系产沙输沙的大体情形。

2015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黄河专业知识点

2015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黄河专业知识点

一、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黄河专业知识点(三)2015-01-26 15:17 河南人事考试网/文章来源:未知黄委会备考群:221526442 25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江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规划是《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

根据这一规划报告,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批准并由全体代表举手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从此揭开了人民治黄事业的新篇章。

254、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其中黄河流域独占13座。

255、目前,黄河上最长的铁路桥是新(乡)菏(泽)黄河铁路大桥,全长10.5公里。

最长的公路桥是郑州黄河二桥(京珠高速黄河桥),全长9.85公里。

256、黄河地区有胜利、中原、延长和长庆四大油田。

胜利油田是我国仅次于大庆油田的第二大油田。

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横跨黄河两岸。

257、黄河洪水来源:黄河的上、中、下游都有洪水,除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的洪水来源外,黄河中游的三个地区是黄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区,它们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

258、黄河在一年内的四个季节里都有汛期,分别叫桃汛、伏汛、秋汛、凌汛。

现在“桃汛”由于洪量不大,又有三门峡等水库调节,且下游堤防标准加大,已构不成威胁,而伏秋大汛和凌汛则威胁较大。

259、根据最新的《黄河水资源综合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647亿m3,其中地表水535亿m3,地表与地下不重复量112亿m3。

黄河水资源有三大特点:1.水少沙多;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3.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

260、建国后,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是:三门峡水利枢纽(1957年开工)。

三门峡水利枢纽也是黄河上唯一一座动过两次“大手术”的水利枢纽。

261、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20公里。

黄河基础知识大全

黄河基础知识大全

最全黄委考试资料+试题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2、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5、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

(三门峡站,1977年)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沙棘生态项目减沙效果分析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沙棘生态项目减沙效果分析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沙棘生态项目减沙效果分析王俊峰【摘要】自1985年将沙棘作为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北部砒砂岩地区大规模开展了沙棘资源建设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水利部1998年以来相继在国家立项实施了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和晋陕蒙砒砂岩区窟野河流域生态减沙工程,形成了更大规模的治理效益。

总结了3个沙棘治理项目的完成情况,分析了其建设效益和减沙效果。

3个项目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累计保存沙棘面积22.679万hm2,平均每年减沙2414.6万t。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沙棘;减沙效果;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作者】王俊峰【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433;S793.5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总面积1.88万km2,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右岸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等9条主要支流流域,涉及陕西和内蒙古两省区的府谷、神木、榆阳、佳县、米脂、绥德、子洲、横山、靖边、清涧、安塞、子长、达拉特、伊金霍洛、准格尔等15个县旗。

据统计,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已完工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有沙棘资源建设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1985—2000年)、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1998—2010年)、晋陕蒙砒砂岩区窟野河流域生态减沙工程(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2008—2012年)。

砒砂岩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植被稀疏,裸露砒砂岩区植被覆盖度多在5%以下,生态环境极端脆弱,是黄土高原剧烈侵蚀中心和粗泥沙主要来源区,极难治理。

从1985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沙棘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砒砂岩裸露区组织进行沙棘种植试验3年,取得了成功,1988年后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砒砂岩地区进行了试种推广试验,证明种植沙棘是治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治黄基础知识

治黄基础知识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47、标准化堤防建设,就是通过对黄河堤防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使下游堤防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标准化堤防。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58、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 年。

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59、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200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

水资源量分析以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

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2008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深,下同)为433.1mm,折合降水总量3443.06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0.5%,比1987~2000年均值偏多1.5%,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3.1%。

2008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除贵德站增多2.1%外其余站减少,其中利津站减少达28.6%;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兰州、贵德、利津、下河沿和头道拐站偏多,其余站偏少;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各站全部偏少,其中利津站偏少达53.8%。

2019年黄河泥沙公报呈签稿共38页文档

2019年黄河泥沙公报呈签稿共38页文档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8(呈签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MWR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

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8)》(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水、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水沙情况为日历年、冲淤变化为施测时间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多年统计资料的对比。

本《公报》的多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用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以来河道边界条件及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

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薛松贵翟家瑞刘晓燕杨含峡安新代王震宇时明立成员:谷源泽袁东良毕东升赵卫民王玲陈连军姜乃迁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陈永奇王怀柏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赵淑饶胡跃斌陈永奇张丽娜马志瑾许珂艳李东胡玉荣刘炜李中有林来照郭宝群王兵拓自亮范世雄陶海鸿慕明清刘社强李有才李存才曲耀宗王世钧白莉东薛建国邢芳李旭东张玮吉俊峰王玉明张春岚蒋秀华仝春莲罗君毛利强袁华目录前言一、概述 (1)二、径流量与输沙量 (4)三、重要水库冲淤变化 (16)四、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冲淤状况 (24)五、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河道冲淤状况 (29)一、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11个重要控制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1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见图1)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数据,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基本情况。

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

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

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治黄科技信息2016年第6期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2016年10月下旬,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外正式发布了《2〇15年黄河泥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为了准确及时地报告2015年黄河流域水沙特征指标和重要水库、河道冲淤变化状况,黄委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河流泥沙公报编制规程(SI474 —210)》和黄委《〈黄河泥沙公报〉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开展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公报》,经过反复修改完善、黄委专题办公会审查后完成。

《公报》发布了 215年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石嘴山、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等12个重要控制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2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反映了黄河流域主要水系来水来沙的基本情况。

同时发布了该年度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的冲淤情况,黄河下游河段和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断面法测算的冲淤量和黄河重要泥沙事件。

2015年汛期,黄河流域未出现大的洪水过程。

受降雨影响,仅在黄河河源区、兰托区间红柳沟、山陕区间漱水河出现几次中小洪水过程。

2015年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和艾山站均出现建站以来最小年输沙量,小浪底站首次出现实测年输沙量为零。

2015年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站实测年输沙量为零。

2015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径流量197. 2亿m3,较多年均值偏小41%,较1987 ~ 2015年均值偏小19% ;实测年输沙量0.55 亿t,较多年均值偏小94%,较1987 ~2015 年均值偏小89%。

2015年头道拐、花园口、利津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分别为142亿m3、247. 6亿m3、133. 6亿m3。

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和1987 ~ 2015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增大,其余站减小。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HYDROLOGY BUREAU,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

《黄河泥沙公报(2001)》(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重点河段及主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泥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黄河的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为了解与研究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黄河泥沙状况,同时也列出多年统计资料以资对比,一些重要泥沙事件也同时发布。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概述一、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量与沙量∙∙∙∙∙∙∙∙∙∙∙∙∙∙∙∙∙∙∙∙∙∙∙∙∙∙∙∙∙∙∙∙∙∙∙∙∙∙∙∙∙∙∙∙∙∙∙∙∙1二、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7三、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8四、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12五、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14六、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17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陈效国牛玉国胡一三薛松贵孙广生李良年成员:乔西现陈永奇牛占王玲袁东良徐建华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主要完成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王丙轩徐建华胡跃斌张学成赵淑饶杨汉颖庞慧张培德张玮司凤林孙郑琴韦淑莉蒋秀华金双彦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9个水文站和洮河红旗、大夏河折桥、黄甫川黄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等12个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见黄河流域重要控制水文站分布图)的实测径流和实测悬移质输沙量数据,用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概况。

2015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间

2015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间

篇一:《1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场面震撼引人关注》1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场面震撼引人关注6月29日,2015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正式开始。

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将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时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

篇二:《4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场面震撼引人关注》4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场面震撼引人关注6月29日,2015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正式开始。

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将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时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

篇三:《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摘要:本文利用插值拟合的方法通过Matlab工具模拟出了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并且求出了总排沙量为亿吨。

整个模型简单且方便计算,其中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为分段函数。

关键词:调水调沙 Matlab 插值拟合一、问题重述{2015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间}.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立方米,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亿吨.这次调水调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下面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表1: 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 / 秒,含沙量为公斤 / 立方米(1) 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 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完整word版)黄河水利委员会人劳知识竞赛-黄河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黄河水利委员会人劳知识竞赛-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9。

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4。

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2、面对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以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治水新思路为指导,在2004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3、调控洪水方略:上拦下排,两岸分滞。

4、处理泥沙方略:拦、调、排、放、挖.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6、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先粗后细、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排细、干流骨干工程拦沙拦粗泄细。

7、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

8、黄河流域防洪区分为三个区域: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滩区)。

9、我国防汛抗洪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10、1998开始实施的《防洪法》第38条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11、观测水位的设备有:水尺和水位计。

12、2008年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淤体系。

13、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

14、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三门峡以上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上大洪水",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下大洪水”,“上大洪水”与“下大洪水”不遭遇。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16、《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治黄基础知识

治黄基础知识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47、标准化堤防建设,就是通过对黄河堤防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使下游堤防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标准化堤防。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58、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 年。

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59、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 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2009年黄河泥沙公报

2009年黄河泥沙公报

前 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

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9)》(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水、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水沙情况为日历年、冲淤变化为施测时间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多年统计资料的对比。

本《公报》的多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用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以来的影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

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泥沙公报目 录前 言一、概述 (1)二、实测径流量与输沙量 (3)三、重要水库冲淤变化 (11)四、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冲淤状况 (19)五、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河道冲淤状况 (24)领 导 小 组组 长: 廖义伟副 组长: 薛松贵 翟家瑞 杨含峡 王震宇 安新代 时明立成 员: 马永来 刘晓岩 袁东良 赵卫民 魏 军 姜乃迁项目组项目负责人: 王 玲 王怀柏 潘启民 李胜阳主要完成人: 潘启民 赵淑饶 胡跃斌 马志瑾 李胜阳 张素平 张丽娜 许珂艳 李 东 李中有 祝 杰 张乐天 王 兵 拓自亮张 玮 袁 华 刘志勇 王世钧 李桃英 王玉明 张春岚仝春莲 李存才 蔡世林 刘都喜 陶海虹 杨利忠 李州英黄河泥沙公报一、概 述本《公报》发布2009年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石嘴山、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等12个重要控制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头、渭河咸阳和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2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见图1)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数据,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基本情况。

2009年黄河泥沙公报

2009年黄河泥沙公报

前 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

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9)》(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水、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水沙情况为日历年、冲淤变化为施测时间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多年统计资料的对比。

本《公报》的多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用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以来的影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

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泥沙公报目 录前 言一、概述 (1)二、实测径流量与输沙量 (3)三、重要水库冲淤变化 (11)四、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冲淤状况 (19)五、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河道冲淤状况 (24)领 导 小 组组 长: 廖义伟副 组长: 薛松贵 翟家瑞 杨含峡 王震宇 安新代 时明立成 员: 马永来 刘晓岩 袁东良 赵卫民 魏 军 姜乃迁项目组项目负责人: 王 玲 王怀柏 潘启民 李胜阳主要完成人: 潘启民 赵淑饶 胡跃斌 马志瑾 李胜阳 张素平 张丽娜 许珂艳 李 东 李中有 祝 杰 张乐天 王 兵 拓自亮张 玮 袁 华 刘志勇 王世钧 李桃英 王玉明 张春岚仝春莲 李存才 蔡世林 刘都喜 陶海虹 杨利忠 李州英黄河泥沙公报一、概 述本《公报》发布2009年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石嘴山、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等12个重要控制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头、渭河咸阳和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2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见图1)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数据,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基本情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
徐建华;吕光圻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0(000)012
【摘要】三门峡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淤积物是粒径d≥0.05mm的粗泥沙。

黄河中游多沙区有11.92万km^2,粗沙区7.86万km^2,两者套绘在一起的多少粗沙区面积7.86km^2。

重点治理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关键。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徐建华;吕光圻
【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52
【相关文献】
1.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 [J], 李雪梅;杨汉颖
2.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地层侵蚀产沙对黄河粗泥沙的影响 [J], 张胜利;康玲玲
3.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J], 周鸿文;龙虎;乔永杰;徐建华
4.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粗泥沙输沙模数区域分布及产沙量分析 [J], 李雪梅;宋瑞鹏;仝春莲;林银平
5.黄河粗泥沙界限与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研究 [J], 徐建华;李雪梅;张培德;林银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黄河入海泥沙通量为0.3亿吨...

2015年,黄河入海泥沙通量为0.3亿吨...

2015年,黄河入海泥沙通量为0.3亿吨... 2015年,黄河入海泥沙通量为0.3亿吨/年,仅为上世纪50年代的2%,约有121亿吨的泥沙被大坝截留在陆地上。

其实不单单是黄河,60年前,我国九大河流每年向中国海输送约19.5亿吨泥沙,占到全球入海泥沙总量的10%。

然而,近10年来,年均输沙量已下降至3亿吨,降幅高达85%。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作为曾经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曾给黄河流域的人民既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也带来了肆虐的洪水。

随着各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护工程的建成和实施,大量的泥沙在半路被截留下来,看似是个好的现象,背后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河道抬升和变窄,水库和航道淤塞,而清淤和疏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另一个后果体现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没有足够的泥沙补充,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和海岸面临严峻的侵蚀威胁。

而且作为营养最丰富的入海口,泥沙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入海口的养分下降,影响这个近海海洋生物育婴场中的各类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虽然还没有出现显著的影响,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缓慢冲击所带来的效应,我们如今还无法预料。

#我要上头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黄科技信息2016年第6期
黄委发布《2015年黄河泥沙公报》
2016年10月下旬,黄河水利委员会对 外正式发布了《2〇15年黄河泥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为了准确及时地报告2015年黄河流域 水沙特征指标和重要水库、河道冲淤变化状 况,黄委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河流泥沙公 报编制规程(SI474 —210)》和黄委《〈黄 河泥沙公报〉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开展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实地调 研、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的基础上,组织编 制了《公报》,经过反复修改完善、黄委专 题办公会审查后完成。

《公报》发布了 215年黄河干流唐乃 亥、兰州、石嘴山、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等12个重要控制 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 温家川、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2个 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 输沙量,反映了黄河流域主要水系来水来沙 的基本情况。

同时发布了该年度内蒙古河段 典型断面的冲淤情况,黄河下游河段和三门 峡、小浪底水库断面法测算的冲淤量和黄河 重要泥沙事件。

2015年汛期,黄河流域未出现大的洪 水过程。

受降雨影响,仅在黄河河源区、兰 托区间红柳沟、山陕区间漱水河出现几次中 小洪水过程。

2015年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 底、花园口、高村和艾山站均出现建站以来 最小年输沙量,小浪底站首次出现实测年输 沙量为零。

2015年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 陟站实测年输沙量为零。

2015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径流量197. 2亿m3,较多年均值偏小41%,较1987 ~ 2015年均值偏小19% ;实测年输沙量0.55 亿t,较多年均值偏小94%,较1987 ~2015 年均值偏小89%。

2015年头道拐、花园口、利津水文站 实测径流量分别为142亿m3、247. 6亿m3、133. 6亿m3。

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 径流量,与多年均值和1987 ~ 2015年均值 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小浪底、花 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增大,其余站减 小。

2015年实测年输沙量,与多年均值和 1987 ~2015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 度比较,龙门站和利津站增大,其余站减 小。

2015年黄河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 径流量,与多年均值和187 ~ 2015年均值 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除伊洛河黑 石关站增大外,其余站减小。

2015年实测 输沙量,与多年均值及187 ~ 2015年均值 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泾河张家山 和渭河咸阳站增大,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 白家川和渭河华县站基本持平,其余站减 少。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均表现为淤积;下游河道总体 表现为冲刷,总冲刷量0.793亿m3。

2015
年黄河下游全年引水量116.0亿m3,引沙 量1897万t;2015年汛后,黄河下游主河 槽最小平滩流量为4200m3/s。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三门峡 水库总体表现为淤积,总淤积量为0.215亿 m3;小浪底水库总体表现为淤积,总淤积 量为0.45亿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