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的说课稿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4篇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d89f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d.png)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4篇幼儿园科学课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科学探索兴趣的重要环节。
如何有效编写一份科学说课稿,让幼儿在课堂中愉快学习、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呢?下面我将介绍四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科学说课稿,助力教师们开展优质科学教育。
第一篇:水与冰的变化本节课以“水与冰的变化”为主题,通过实例引导幼儿认识水的形态转变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块,再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
引导幼儿描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并向幼儿解释冰与水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置幼儿互动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拿着冰块,用手轻轻握住看是否有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幼儿可以亲自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理解水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
第二篇: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本节课以“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为主题,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及其生活方式,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参观动物园,在园中观察大象、狮子、长颈鹿等不同动物,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们发现动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以观察、思考和判断为主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动物的特征,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和发现动物世界的奥秘。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本节课以“植物的生长”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种植花草,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几盆小花,先引导幼儿观察花苗的样子,再将花苗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亲手培养和照料。
在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记录每一天的观察结果,让幼儿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养分和阳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比较在阳光下和阴暗处种植的花草生长差异。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篇:天气的变化本节课以“天气的变化”为主题,通过观察、描述和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幼儿对天气的敏感性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例如阴天、晴天、雨天等。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a451891eb91a37f0115cce.png)
The cool breeze blows the maple leaves red, cold words make the strong matur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1一、设计意图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
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
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
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
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
![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6df1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b.png)
小班科学说课稿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说课稿1活动名称: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
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
而且喜欢摆弄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
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
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中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
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区角分组活动及本次正式活动来组成主题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教案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案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幼儿园教案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一、辨别声音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幻灯片:听声音并以图片验证是否正确)2、幼儿猜声音。
二、初步感知声音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2、幼儿操作。
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
你们听见了什么?4、为什么会有声音?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
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
2024年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3篇
![2024年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59f1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3.png)
2024年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3篇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篇1“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
”这个目标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
《纲要》中提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生活、熟悉,可见我们选择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应该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幼儿所熟悉的。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选择了“手机”,因为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机打过电话、拍过照片、玩过游戏、听过音乐,他们对手机有一定感性认识,教师把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难点: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
(解决重点目标)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
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
(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范文汇编五篇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范文汇编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aa5f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e.png)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范文汇编五篇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篇1一、说教材1、说活动设计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六篇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fd06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5.png)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六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六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奇妙的石头碰碰响一、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络幼儿的实际生活进展,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于生活。
石头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比方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去捡石头玩,用石头在地面上、墙面上、花坛边等各地方敲一敲,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叫同伴一起过来听石头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碰碰响》,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究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开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说目的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的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的:1、感知石头的根本特性,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尝试自由探究,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那么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
三、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探究,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那么没有声音。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探究比拟法来解决难点,通过两次探究比拟让幼儿发现这一特性。
四、说准备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假设干件硬的物品〔木头积木,塑料积木,金属勺子〕;假设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毛绒玩具,毛线团〕;厚垫子,桌子等。
2、经历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五、说过程我通过三个环节“感知特性——探究比拟——拓展经历”来到达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细细的沙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细细的沙子》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387a5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3.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细细的沙子》含反思一、选题依据《细细的沙子》是我在幼儿园实习期间选取的科学主题。
选择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幼儿探究沙子的性质、来源、用途以及与河流、河流生物的关联,同时深化幼儿对大自然的认得,唤起幼儿对四周环境的爱好,启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通过讨论沙子,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察看感知、思考和发觉真相。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1.教学内容(1)察看和感受沙子的性质。
(2)探究沙子的来源和用途。
(3)认得河流与沙子的关系并了解河流生物。
2.教学目标(1)幼儿能够通过察看和感受沙子的性质来对沙子有一个基本的认得。
(2)幼儿能够通过察看视频、听取老师讲解以及合作探究沙子的来源和用途。
(3)幼儿能够通过认得河流与沙子的关系了解河流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爱好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察看法通过察看沙子,引导幼儿感知和认得沙子的性质。
2.探究法通过幼儿自主学习、察看视频、听取老师讲解和合作探究沙子的来源和用途。
3.游戏法通过游戏,帮忙幼儿感知河流与沙子的生物关联。
四、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1)通过呈现一张海滩、岸边或河流的图片引出话题。
(2)打开视频让幼儿观看沙滩上的人们、岸边的风景以及河流中的水生生物。
2.探究沙子(20分钟)(1)让幼儿感觉沙子,看沙子是否细腻、软坚硬等。
(2)了解沙子的功能和工具。
(3)让幼儿自主探究沙子的来源和用途。
(4)通过模拟试验或活动使幼儿理解沙子的性质。
3.游戏(10分钟)(1)通过制作一张河流的图纸和河流生物的卡片,让幼儿通过游戏认得河流中的生物和沙子的关系。
(2)比赛时间:15分钟,确定胜利者并予以嘉奖。
4.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表达个人感受,参加到活动中来。
也可以给每个幼儿准备小礼品以嘉奖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使用的教学资料(1)幼儿感知组合玩具(2)河流的图纸和河流生物的卡片(3)沙具和沙子(4)引导老师(5)予以幼儿的小礼品,以嘉奖他们的学习成果六、心得感悟在这次实习当中,我发觉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力及其强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438a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d.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学主题:探索颜色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认识和理解基本的颜色(红、黄、蓝)。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颜色:红、黄、蓝。
2. 实验活动:颜色混合实验。
三、教学准备:1.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
2. 透明塑料杯若干。
3. 毛笔或棉签。
4. 白色画纸或卡片。
5. 清水和毛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物品,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 讲解环节:教师讲解这三种颜色是基本颜色,可以混合出其他更多的颜色。
3.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如何用毛笔或棉签将两种颜色混合在透明塑料杯中,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每组幼儿分别混合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
4.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混合出的新颜色在白色画纸上自由创作。
5. 分享环节: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作品。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并指出各种颜色,比如衣服、食物、玩具等,让他们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教学总结:本次科学活动,我们学习了基本颜色红、黄、蓝,并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颜色混合的秘密。
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欣赏身边的各种颜色。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颜色混合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作品,评估他们对颜色变化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识别和描述各种颜色。
小班科学《认识香蕉》说课稿
![小班科学《认识香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6e84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e.png)
小班科学《认识香蕉》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小班科学活动《认识香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香蕉》是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生活常见且富有教育价值的水果——香蕉作为教学载体,旨在通过实物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香蕉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使幼儿能够准确识别香蕉,了解香蕉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通过触摸、嗅闻、品尝等活动方式,锻炼幼儿的感官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珍惜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说重难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认识香蕉的外形特征和口感特点;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香蕉的特性,并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四、说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演示法、互动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如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对比、故事引入等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香蕉的特点。
同时鼓励幼儿亲手剥香蕉、尝香蕉,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五、说活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新鲜香蕉若干,香蕉图片或挂图,以及相关的科普绘本或视频资源。
同时,创设一个舒适、安全的探究环境,以便幼儿进行自由观察和实践操作。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以谜语或者故事的形式引出香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2. 观察环节: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等方式全方位地认识香蕉的外观及质地;3. 实践环节:指导幼儿动手剥香蕉皮,切开香蕉观察内部结构,并品尝香蕉的味道;4. 总结分享环节: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蕉的特点,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七、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比如画香蕉、制作香蕉手工、讲述香蕉成长的故事等,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幼儿对香蕉的认识。
八、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认识香蕉》的活动,不仅让幼儿全面了解了香蕉这一水果的基本特征,更在实践中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588c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一、说教材1、教材的选择: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本次活动目标定为:(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小班科学《糖果王国》说课稿
![小班科学《糖果王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9b51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4.png)
小班科学《糖果王国》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小班科学活动《糖果王国》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糖果王国》是小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主题,它以孩子们熟悉且喜爱的糖果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探索、分类、比较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糖果的种类、颜色、形状等特性,同时融入健康饮食的观念,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使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常见糖果的名称和特征,理解糖果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等基本探究能力,以及表达与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幼儿形成珍惜食物、适量吃糖、爱护牙齿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糖果的分类方法,理解和感知糖果的颜色、形状多样性;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糖果消费观,即适量吃糖,注意口腔卫生。
四、说教法与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糖果王国”的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实践操作法,鼓励幼儿亲手触摸、观察、分类糖果;互动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法则强调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
五、说活动准备:活动前需准备各类糖果实物、糖果图片、展示盘、分类盒等材料,同时准备有关糖果制作、健康吃糖等内容的视频或图画书。
六、说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讲述糖果王国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2. 探究环节:让幼儿自由观察、触摸不同类型的糖果,并尝试对其进行分类。
3. 分享环节: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对糖果特性的理解。
4. 教育环节:播放关于糖果制作和健康饮食的视频,引导幼儿认识适量吃糖的重要性。
5. 总结环节:回顾活动内容,强化认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
七、活动延伸:课后可以布置亲子任务,如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设计一款健康的糖果食谱,或者共同绘制一本“糖果王国”的故事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猜猜它是谁》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猜猜它是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2c5b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5.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猜猜它是谁》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幼儿园小班的科学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堂《猜猜它是谁》的科学课。
一、导入环节我们知道,在幼儿园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动物。
今天我们就让孩子们来猜猜,我手里的这个物体是什么呢?(拿出一个玩具,张开肩膀,等待学生回答)二、目标和意义今天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探究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提高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环保意识。
三、过程讲解1.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手里这个玩具是什么动物?此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2.让孩子们通过感官认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动物玩具,让孩子们猜测并用手摸出它的毛发质地等特征,并以此猜测它是什么动物)3.通过图片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动物(展示一组图片或PPT,介绍图中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让孩子们猜测这个动物是什么)4.生动有趣的动物游戏(选择一些游戏活动,如卡片配对、滚动游戏等)五、总结通过这堂《猜猜它是谁》的科学课,我们让孩子们对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通过游戏和活动,不仅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环保意识。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热爱自然,保护动物,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四、实际操作1.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玩具,并询问孩子们这个玩具是什么动物。
另外,我们也会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种类。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开始对动物的认知,了解到自然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准备接下来的学习。
2.让孩子们通过感官认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触觉材料,如不同种类的动物玩具或图书,并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感官来猜测这是哪种动物,并从感觉中了解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不同质地的材料,如毛发、刺绣等。
通过感觉,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表面特征,如其毛发的质量和形状,它们的皮肤外观等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来做早餐》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来做早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b1ef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f.png)
小班科学活动:我来做早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来做早餐》这是一次科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对事物的观察中主要是以直观事物为主的,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
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早餐食物的形状,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
从早餐开始,孩子们就拉开了美好一天的序幕,能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吃完早餐以后上幼儿园,一天都会好心情。
(二)活动目标:《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早餐“食物”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讲述出自己制作的“早餐”中有哪些形状3、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认识早餐“食物”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1、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小熊的早餐这一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20da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a.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说课稿《小鸡和小鸭》含反思!一、设计意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领域活动《小鸡和小鸭》。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
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行动思维发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小鸡小鸭作为这次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在幼儿对小鸡小鸭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让幼儿了解其生活习性,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从而促进我班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标: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认识新词:脚蹼。
三、重难点:本次活动教学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根据新《纲要》目标,结合本活动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白板课件2、经验准备:幼儿对小鸡小鸭有初步的基础认知。
五、说教法: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视听讲结合法和提问法。
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是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说明引导的。
在幼儿观察情况下,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有不一样的作用,同时在刺激幼儿的各方面感官后,采用正确的提问,描述性提问,思考性提问,层层递进,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其科学观察的技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e78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2.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阶段,因此科学教学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次活动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大瓶水,小瓶水各一瓶2.色素或食用色彩3.盆4.毛巾四、教学活动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瓶子,一个大瓶水,一个小瓶水,请幼儿观察两个瓶子中水的颜色和量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环节1.将大瓶水中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2.将小瓶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与大瓶水的差异比较。
3.让幼儿做一个小实验,猜测加入色素后水的颜色会变成什么颜色。
3. 总结与展示让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小组评论和提问。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实验的规律性,总结水的性质和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参与度和表现。
2.收集幼儿对实验的回答和解释,看是否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评价小组展示的结果和幼儿的互动表现。
六、延伸活动1.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和水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利用教室内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实验,引导幼儿探究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控制,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下次可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的设计,希朝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2cd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课教学,下面将介绍五篇小班科学课说课稿。
第一篇:《水是什么颜色的?》引语:水是一种常见而神奇的物质,几乎包围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水的颜色。
一、目标:1.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
2.理解水的无色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幼儿介绍水的颜色多样性。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水源,如自来水管、玻璃杯中的水等,并让他们描述水的颜色。
3.通过观察和实验,鼓励幼儿亲身体验水的无色特性。
4.引导幼儿绘制观察结果,并与他们分享彩色水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1.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
2.理解水的无色特性。
四、教学辅助材料:1.相关视频或图片。
2.玻璃杯、自来水管等。
第二篇:《感受磁性力量》引语:磁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力量。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磁性的奇妙之处。
一、目标:1.了解磁性现象。
2.探究磁性力量并观察其作用。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观察和讨论,向幼儿介绍磁性的基本概念。
2.让幼儿自由操作磁铁,并观察磁性力量对各种物体的作用。
3.鼓励幼儿探索磁性力量的影响区域,并进行记录。
4.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而一些物体不受吸引。
1.了解磁性现象。
2.探究磁性力量并观察其作用。
四、教学辅助材料:1.磁铁。
2.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物体的各种小道具。
第三篇:《追踪多云天气》引语:天气变化多端,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踪多云天气,观察云的变化。
一、目标:1.了解云的形态。
2.观察并记录云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活动步骤:1.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等。
2.鼓励幼儿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94e1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9.png)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锦集五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科学篇1设计意图: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科学领域有明确的定义: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在《落下来》这个活动中,我既结合着科学活动的核心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又结合着《纲要》的要求进行。
《纲要》中提出: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怎样对幼儿的探究欲望创设一个宽松、开放、和谐的气氛是设计科学活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物体的下落,对于孩子并不陌生,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所以给他们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气氛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创设了3个尝试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层层深入的感知物体下落的速度、形态、及落地后的样子的不同,以及与物体本身与外力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而设计的活动目标是: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西红柿》说课稿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西红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4e81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9.png)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西红柿》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简介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西红柿》,通过亲自观察、摸索,让小班幼儿从多个角度认识西红柿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对蔬菜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西红柿的外观、颜色和味道;•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它属于水果还是蔬菜;•提高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正确辨认西红柿,并了解它的基本特点;•难点:引导幼儿思考西红柿是水果还是蔬菜。
二、教学准备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1. 西红柿若干个; 2. 刀具,如水果刀; 3. 放大镜若干个; 4. 砧板若干块; 5. 秤具一把。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首先,给幼儿展示几个西红柿,让他们观察和摸索,问他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水果或蔬菜,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活动展开接着,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西红柿,让他们自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西红柿的外观,描述它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然后用刀具在砧板上切开西红柿,观察其内部结构,摸索其味道。
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前,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西红柿的认识和体会,再次强调西红柿属于水果的事实,并对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活动让小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西红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幼儿对西红柿的分类还存在困惑,下一次可以通过更生动的展示和互动方式来强化理解。
同时,在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西红柿》的说课稿,希望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果变变变》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果变变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73114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7.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水果变变变》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水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尤其在秋季丰收时节,各种水果琳琅满目。
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识别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和梨等常见水果,但他们对水果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不足。
因此,帮助幼儿建立对水果的正确理解,增强他们对水果的喜爱,激发他们食用水果的热情,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纲要》的指导,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且能够促进其发展的主题进行教学,既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也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
因此,本次活动的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实践。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归宿,对整个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我们确定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1)通过分类、制作果盘、榨果汁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水果及其营养,并理解这些水果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吃水果的热爱,享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水果的种类并进行分类。
难点则是让幼儿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我们将通过动手操作、分类和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克服这些难点。
3、活动准备:《纲要》强调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以便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探索。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1)学习材料准备:由幼儿收集并洗净的各种水果、水果刀、装饰果盘所用的辅助物品、榨汁机以及供幼儿操作的三张桌子。
(2)经验准备:确保幼儿对几种常见水果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教具准备:准备孙悟空角色以及关于制作果盘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遵循《纲要》的指导思想,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并在活动中推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实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主体性,通过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和共同构建的方式促进彼此的学习与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的说课稿
有趣的冰是幼儿园小班科学的说课稿之一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的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玩冰知道冰块的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为: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2、制作冰块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3、热水一盆各式颜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外还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尝试操作法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吃过冷饮?你知道有些好吃的冷饮”?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自由交流(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看看说说交流经验
老师出示一块彩色的冰块“这?冰块颜色的”?“你在里见过冰块?”请幼儿先自由的交流然后再小结(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能照顾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三)、摸摸玩玩尝试操作
1、给幼儿摸摸玩玩冰块“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摸了一会儿你的手心里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幼儿玩冰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变化
2、给幼儿品尝果汁冰块猜猜冰块的味道感觉冰块在嘴里发生了些变化
3、“怎样让冰块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将冰块放在热水里看看冰的变化
4、提供给幼儿各式制冰的器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起制作冰块
(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并
大胆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正如《纲要》所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教师小结从而突破重点有效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块再尝试一下还有些办法能
让冰块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