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基础、墙体及变形缝构造

合集下载

变形缝的基本构造ppt课件

变形缝的基本构造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沉降缝的设置位置
☉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大小相差悬 殊及结构形式变化之处,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时; ☉当建筑物各部分相邻基础的形式、宽度及埋置深度相差 较大,造成基础底部压力有很大差异,易形成不均匀沉降 时(图14-8);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于保证均匀沉降时; ☉建筑物体形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目录
一、变形缝的概念和分类 二、不同种类变形缝的基本要求 三、变形缝的比较 四、变形缝的细节构造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出问题
一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来克服这些破坏应力,避免 产生破坏; 二是预先将这些变形敏感部 位的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缝 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有 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会造成 建筑物的破损。

建筑构造:变形缝

建筑构造:变形缝

30
20
1.2.2 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 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隙称为 沉降缝。
(1) (2)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

(4)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 关,地基越软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 沉降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沉降缝的宽 设置原因:土质不均匀、高低组合悬殊 度见表.3
.2.2 楼地层变形缝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 变形缝一致。 变形缝一般贯通楼地面各层,缝内采 用具有弹性的油膏、金属调节片、沥青麻 丝等材料做嵌缝处理,面层和顶棚应加设 不妨碍构件之间变形需要的盖缝板,盖缝 板的形式和色彩应和室内装修协调 (图.5)。
图.5 楼地面、顶棚变形缝构造
图.8 高低屋面变形缝
.2.3.2 刚性防水屋顶变形缝

刚性防水屋面变形缝的构造与柔性防水 屋面的做法基本相同,只是防水材料不同 (图.9)。
图.9 刚性防水屋顶变形缝构造
(a)不上人屋面变形缝;(b)上人屋面变形缝;(c)高低跨屋面变形缝
.2.4 基础变形缝
基础沉降缝的构造处理方案有双墙式 (图.10)、挑梁式(图.11)和交叉式 (图.12)三种。 双墙式处理方案施工简单,造价低, 但易出现两墙之间间距较大或基础偏心受 压的情况,因此常用于基础荷载较小的房 屋。 挑梁式处理方案是将沉降缝一侧的墙 和基础按一般构造做法处理,而另一侧则 采用挑梁支承基础梁,基础梁上支承轻质 墙的做法。
外墙伸缩缝内应填塞具有防水、保温和防腐性能的弹性 材料,如沥青麻丝、泡沫塑料条、橡胶条、油膏等。如图.2 (a)所示。内侧缝口通常用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木质盖缝条、 金属片或塑料片遮盖,仅一边固定在墙上,如图.2(b)所示。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构造
建筑识图与构造
变形缝构造
1.1 伸缩缝
1)墙体伸缩缝的构造 根据墙体的厚度和所用材料不同,伸缩缝可做成平缝、 高低缝和企口缝等形式,如 图6-20所示。伸缩缝的宽度一 般为20~30 mm。为减少外界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 及考虑建筑立面处理的要求,需对伸缩缝进行嵌缝和盖缝处 理,
变形缝构造
缝内一般填沥青麻丝、油膏、泡沫塑料等材料,当缝口 较宽时,还应用镀锌铁皮、彩色钢板、铝皮等金属调节片覆 盖。一般外侧缝口用镀锌薄钢板或铝合金片盖缝,内侧缝口 用木盖缝条盖缝。
变形缝构造
1.3 防震缝
1)防震缝的设置
防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缝的两侧应布 置墙或柱,形成双墙、双柱或一墙一柱,以使各 部分封闭,增加刚度,如图6-24所示。由于建筑 物的底部受地震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基础不设 防震缝。当防震缝与沉降缝合并设置时,基础也 应设缝断开。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构造
2)防震缝的构造 由于防震缝的宽度较大,因此在构造上应充 分考虑盖缝条的牢固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做好 防水、防风措施。防震缝处应用双墙使缝两侧的 结构封闭,其构造要求与伸缩缝相同,但不应做 错口缝和企口缝,缝内不填任何材料。由于防震 缝的宽度较大,构造上更应注意盖缝的牢固、防 风沙、防水和保温等问题。
变形缝构造变形缝构造2)Fra bibliotek体沉降缝的构造
墙体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构造基本相同,只是调节片 或盖缝板在构造上需要保证两侧结构在竖向相对变位不受约 束,如图6-22所示。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构造
3)屋顶沉降缝的构造
屋顶沉降缝处泛水金属铁皮或其他构件应满足沉降变形
的要求,并有维修余地,
6-23

变形缝构造

建筑构造变形缝

建筑构造变形缝

设计要点
伸缩缝应设置在建筑物的 敏感区域,如屋顶、墙体 和基础等,以减少温度变 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沉降缝
定义
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因地基 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破坏,从而
在建筑物中设置的水平缝隙。
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建筑物 荷载差异较大的区域。
设计要点
沉降缝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敏感区域 ,如屋顶、墙体和基础等,以减少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温度缝、沉降缝、伸缩缝。
按设置位置分类
外墙变形缝、内墙变形缝、楼地面变形缝、屋顶变形缝。
变形缝的作用
01
适应材料变形
由于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不同材料的
连接处容易产生变形,设置变形缝可以避免因变形引起的破坏。
02 03
防止不均匀沉降
建筑物各部分所受荷载不同或由于地质条件差异,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设置变形缝可以将建筑物分成独立的部分,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 造成破坏。
建筑构造变形缝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变形缝概述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种类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处理方法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案例分析
01
变形缝概述
变形缝的定义
变形缝
在建筑物中为了适应材料变形、 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因 素,在构造上所设置的缝。
变形缝的作用
防止因变形引起的破坏,保证建 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某住宅小区的沉降缝处理
沉降缝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在不同基础 条件下,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问 题。在某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沉降缝 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以减少 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设 防震缝: •(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多层 70~100mm
高层 100~15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建筑高度/地震烈度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 建筑物因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使结构构件内 部产生附加应力而变形。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 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1)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长度; (2)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3)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时,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表:沉降缝的宽度
建筑物高度 H<5m H=5m~10m H=10m~15m 2~3层 4~5层 5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mm 30 50 70 50~80 80~120 >120 ≥30~70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强烈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或损坏是极大的,因此在 地震区建造房屋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我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通常可从设置防震缝和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两方面考虑。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 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 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加强整体刚度。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变形缝房屋建筑学全集

变形缝房屋建筑学全集
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旳区别在于:
伸缩缝只需确保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旳自由伸缩变形,而沉降缝主 要应满足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旳自由沉降变形。
三、防震缝
(一)设置 针对地震时轻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引 起建筑物构造断裂,发生破坏旳部位
基础不一定断开 设置情况:建筑物高差在6m以上;建筑物有 错层且错层楼板高度较大时;建筑物相邻部分旳 构造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步。
第10章 变形缝
• 目旳与要求:
了解变形缝旳类型; 熟悉变形缝旳构造。
1、建筑变形缝:在建筑物因昼夜温差、不均匀沉降 以及地震而可能引起构造破坏旳变形旳敏感部位 或其他必要旳部位,预先设缝将整个建筑物沿全 高断开,令断开后建筑物旳各部提成为独立旳单 元,或者是划分为简朴、规则、均一旳段,并令 各段之间旳缝到达一定旳宽度,以能够适应变形 旳需要
二、沉降缝设置
(一)设置条件 凡属下列情况时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旳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大小相差悬殊, 或构造形式变化较大,易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时;
(2)当建筑物相邻部分旳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大小相差悬殊, 或构造形式变化较大,易造成地基沉降不均降时; (4)建筑物体型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单薄时; (5)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相毗连时
二、楼地板层伸缩缝
其位置、缝宽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内常用可 压缩变形旳材料(如油膏、沥青麻丝、橡胶或塑料调整片 等)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塑地板等地面材料
,以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滑、防水及防尘等功能。
三、屋面变形缝处旳盖缝构造做法。
其中旳盖缝和塞缝材料能够另行选择,但防水构造必 须同步满足屋面防水规范旳要求。
(二)要求
抗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抗震缝,但在抗震缝处应加 强上部构造和基础旳连接。

《房屋建筑学》课件-变形缝

《房屋建筑学》课件-变形缝

内墙 外墙
屋顶 地面
二.变形缝构造图集
三.缝处防火、防水特说构造
四.“不设缝”与“后浇带”
1不设缝(有经验证明的可适当放宽约束条件) 2后浇带(不能替代温度缝)
2后浇带(自学)
谢谢大家!
1.墙体伸缩缝(含内外盖缝条) 形式:平缝、错口缝、企口缝
缝及盖缝板节点(外墙)
外墙(阴角处)
2.楼地层伸缩缝构造(含地面天棚盖缝条)
3.屋顶伸缩缝(含盖缝条)
屋面(平屋面)
屋顶(高低错落处)
屋顶(高低错落处)
第二节 沉降缝
一、沉降缝的设置 1.设置依据:
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 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3、伸缩缝的宽度:20~30mm
二、伸缩缝的构造 0.基础不设缝 1.墙体伸缩缝(含内外盖缝条)
形式:平缝、错口缝、企口缝 2.楼地层伸缩缝(含地面天棚盖缝条) 3.屋顶伸缩缝(含盖缝条)
0.基础不设缝(a,b,c方案)
二、防震缝的构造
在墙体、楼地层、屋顶等部位的构造与伸 缩缝、沉降缝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宽度较大, 故不再赘述。
第四节 其他
一.三缝比较: 1、伸缩缝主要考虑建筑物上部的变形,缝宽最小; 2、沉降缝主要考虑垂直方向的变形,但缝两侧建筑在
沉降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微量倾斜,因而缝较伸缩缝 宽,且宽度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大; 3、防震缝考虑地震时建筑物的摇摆,缝最宽且在抗震 设防地区,设缝的宽度均按防震缝设置。
a、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 间。
b、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 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c、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 深度 Nhomakorabea差悬殊时。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建筑工程构造-墙体构造2

建筑工程构造-墙体构造2

门窗过梁简称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的重量以及楼板等传来荷载的承重构件,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两端的窗间墙。

(1)位置:门窗洞口及其它洞口的上部。

(2)作用:支承并传递洞口上部荷载,装饰立面。

过梁承受洞口上方砌体三角形范围内的荷载。

(不承受集中荷载时)(四)门窗过梁(3)形式: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A.砖拱过梁—— 砖砌平拱、弧拱。

构造要求:砖≥MU7.5,砂浆≥M2.5;过梁跨度≤1.2m。

用竖砖砌筑而成,它利用灰缝上大下小,使砖向两边倾斜,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来承担荷载。

有平拱和弧拱两种。

平拱砖过梁的优点是钢筋、水泥用量少,缺点是施工速度慢。

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宽度应小于1.2m,有集中荷载或半砖墙不宜使用。

B.钢筋砖过梁—— 在砖砌体灰缝中埋设钢筋。

构造要求:砖≥MU7.5,砂浆≥M2.5;钢筋3¢6伸入墙体≥250并做60mm高的垂直弯钩;梁高≥5皮砖且≥L/5,梁跨2m左右。

由于钢筋砖过梁的跨度可达2m左右,而且施工比较简单,因此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有抗震设防要求、或可能产生不均与沉降、或存在较大震动荷载、集中荷载的建筑门窗过梁不宜设置砖过梁和钢筋砖过梁。

C.钢筋混凝土过梁——门窗洞口跨度超过2m或上部有集中荷载时。

构造要求:梁高为60mm倍数,支承长度≥240。

(a) 墙面有粉刷时 (b) 窗洞周边做窗套时(c) 窗顶做窗楣或遮阳板时 (d) 墙面不做粉刷时(五)圈梁与构造柱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设置位置:基础顶面;楼板、屋面板底部;门窗顶部。

设置数量:数量按建筑的高度、层数、地基情况和防震要求定。

单层建筑至少一道,多层建筑隔层设置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并在其中设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宽度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为墙厚的2/3。

变形缝—变形缝构造(建筑构造)

变形缝—变形缝构造(建筑构造)

变形缝构造
楼地层变形缝的构造要方便行走、防火、防 尘,卫生间等有水环境还需防水。
楼地面变形缝做法
变形缝构造
三、顶棚部位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顶棚变形缝可用木板、金属板或其它吊顶材料覆盖,但构造上应注意不 能影响结构的变形;若是沉降缝,则应将盖板固定于沉降较大的一侧。
变形缝构造
四、屋顶部位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平缝
错口缝
企口缝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墙体外表面处理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墙体内表面处理
变形缝构造
二、楼地层部位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其构造特点 为方便行走、防火和防止灰尘下落,卫生间等有水环境还应考虑防 水处理。
楼地层的变形缝内常填塞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 或橡胶塑料类调节片。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金属板或 橡胶片等。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解决好防水、保温等问题。 缝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砼板覆盖。盖板的形式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 由变形的要求。
变形缝构造
等高上人屋面变形缝
变形缝构造
高低屋面变形缝
变形缝将基础断开,缝两侧一般 分可为双墙基础方案或单墙基础方案。
1、双墙基础方案 双墙双条形基础且地面以上独立的
变形缝构造
管线穿越变形缝处做法正确吗
变形缝构造
机电管线穿越变形缝做法
给水管道
电气管线
建筑变形缝的构造
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的构造做法要求
1、盖缝板的形式必须能够符合所属变形缝类别的变形需要; 2、盖缝板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必须能够符合变形缝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 需要,如防水、防火、美观等。
变形缝构造

华工网校--《房屋建筑学》作业2

华工网校--《房屋建筑学》作业2

2014年《房屋建筑学》作业1.什么是建筑物?什么是构筑物?答:建筑物: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

2.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地下室何时需做防潮处理?何时需做防水处理?答:地下室由于经常受到下渗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气和地下水的侵蚀。

因此,防潮、防水问题便成了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由于忽视防潮、防水工作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内墙面生霉,抹灰脱落,甚至危及地下室使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

因此应妥善处理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可能时,地下水不会直接浸入地下室。

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这时,一般只做防潮处理。

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水不仅可以浸入地下室,而且地下室外墙和底板还分别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和浮力。

水压力大小与地下水高出地下室地坪高度有关,高差愈大,压力愈大。

这时,对地下室必须采取防水处理。

4.当底层中间平台做通道而平台净空高度不满足要求时,常采用哪些办法解决?答:当在平行双跑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需设置通道时,为保证平台下净高满足通行要求,一般净距≥2000mm,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①在底层变作长短跑梯段。

起步第一跑设为长跑,以提高中间平台标高。

②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使其低于底层室内地坪标高±0.000,以满足净空高度要求。

③综合上两种方式,采取长短跑梯段的同时,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

④底层用直行单跑或直行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

5.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意义何在?何为建筑模数?答: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构配件、建筑制品等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基础的构造类型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形式、 荷载大小、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它所选用的 材料性能有关。 基础按其使用材料分有砖基础、毛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按构造 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整片基础 和桩基础等;按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 柔性基础。
2.1 条形基础
(4)Biblioteka 墙体材料分按墙体材料分有砖墙、石墙、混凝土墙、砌块墙、 板材墙等。

(5)按墙体构造方式分
按墙体构造方式分有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实 体墙是用一种材料所砌成的实心无孔洞墙体;空体 墙也叫空心墙,是用一种材料砌成的具有空腔的墙; 组合墙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墙。 墙的类型如图3.1所示。
——基础设计的要点:
1、类型选择: a、充分利用地基的承载能力 b、尽量就地取材,节约三材(水泥,钢 材,木材) c、结合当地条件,力求做到便于施 工,减少工作量 d、考虑对周围建筑的影响,优先 采用新技术


2、常用刚性基础的设计深度:
a、基础埋置深度愈浅愈经济,但不能过浅, 基础暴露地面以上容易风化。一般H(埋置深 度)> 0.5m。 b、考虑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按荷载大小,结构性质选 择可靠的持力层。 地下水位条件:最好在最低水位地以下 200(图1) ,或尽量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图2)。
P
P
q
Q
P=
q
桩基
P=Q
端承桩(插入持力层) a.
摩擦桩 b.
2.5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

受刚性角控制的基础————刚性基础,不同 材料基础的刚性角不同,其大小取决于材 料本身的性能。
a.基础受力在刚性角范围以内
b.基础宽度超过刚性角的范围而破坏

不受刚性角控制的基础——柔性基础
由于钢筋混凝土具有很 好的抗弯能力可以满足 上部荷载对基础的要求


(3)按墙体受力情况分 墙体按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指承受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的墙;非承重 墙指不承受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的墙。 非承重墙又可分为自承重墙、隔墙、填充 墙和幕墙等。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荷载而不承 受外来荷载;隔墙主要用作分隔内部空间而不 承受外力;填充墙是用作框架结构中的墙体; 悬挂在骨架外部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为幕墙。
图2.4 钢筋混凝土基础
2.2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一般用于柱子下面,每根柱子一 个基础,往往单独存在,所以称为独立基 础,也称单独基础。形式有台阶式、锥形等。
2.3 整片基础


整片基础包括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 可选用整片筏式基础,以减少基底压力, 降低地基沉降。 整片筏式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结构和 梁板式结构两类,如图2.5(a)、(b)所 示。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埋深很大,为了加 强建筑物的刚度,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有 底板、顶板和四壁的箱形基础。箱形基础 内部可用作地下室,如图2.5(c)所示。
基础和地下室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土层:地基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基础 直接能承受荷载的土层:持力层 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下卧层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a、强度:地基的承载能力能满足上部结构 的要求。 b、稳定:地基在受力后的变形应在规范允 许的范围内。 c、经济:地基处理的费用应做到经济合理。

图3.1 墙的类型
1—纵向承重外墙;2—纵向承重内墙;3—横向承重内墙; 4—横向自承重外墙(山墙);5—隔墙
3.2 墙体的承重方案


(1)横墙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 荷载由横墙承受,纵墙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此种承重方案楼板跨度小、房屋空间刚度大、 整体性好,但建筑空间组合划分不够灵活,适 用于小开间的建筑,如图3.2(a)所示。 (2)纵墙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内外纵 墙上,荷载由纵墙承受。此种方案空间划分灵 活,能分割出较大的房间,构件规格少,但门 窗洞口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刚度较差,适 用于需要较大房间的建筑,如图3.2(b)所示。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体承重时,基础常采 用连续的条形基础。 (1)砖基础(刚性基础) 砖砌条形基础由垫层、砖砌大放脚、防潮层和 基础墙四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基础垫层一般有灰土垫层、碎砖三合土垫层和 混凝土垫层等。 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为1∶1.5,如图2.3所示。 砖砌条形基础一般多用于地基土质好、五层以 下的房屋。
地基分类:


a、天然地基: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 良或加固便可作为建筑地基者。如:一般岩石, 岩石风化后的土层(有一定厚度)。 b、人工地基: 当上部荷载较大或土壤的承载能力较低,缺乏 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时,必须对土壤进行人 工处理,才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者。
地基处理:
3.4 砖墙及其细部构造




砖墙按构造分,有实心砖墙、空斗墙、空 心砖墙和复合墙等几种类型。 实心砖墙由普通粘土砖或其他实心砖 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砌而成。 空斗墙是由实心砖侧砌或平砌与侧砌 结合砌成,墙体内部形成较大的空洞。 空心砖墙是由空心砖砌筑的墙体。 复合墙是指由砖或其他高效保温材料 组合形成的墙体。
3 墙体的类型、承重方案及构造

3.1 墙的类型 (1)按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分
墙体按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分,有外墙、内 墙、窗间墙、窗下墙、女儿墙等。 (2)按墙体方向分

墙体按方向分,有纵墙和横墙。纵墙指与 房屋长轴方向一致的墙,而横墙则是与房屋短 轴方向一致的墙。外横墙习惯上称为山墙。
图3.3 勒脚的构造
(a)抹水泥砂浆或水刷石;(b)加厚墙身并抹灰;(c)镶砌石材;(d)用石材砌筑
3.4.2 散水与排水沟


(1)散水是将雨水散开到离房屋较远的室外 地面上去,是自由排水的形式。散水的构造做 法有砖散水、三合土散水、块石散水、混凝土 散水、季节性冰冻地区散水等,如图3.4所示。 散水的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3%~ 5%,并应比屋顶檐口宽出100~200mm。 (2)排水沟是将雨水集中排入下水道系统中 去,属有组织的排水形式。排水沟的构造做法 有混凝土排水沟、砖砌排水沟和石砌排水沟等。
图3.4 散水构造
(a)砖散水;(b)三合土散水;(c)块石散水; (d)混凝土散水;(e)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散水
20厚1:2.5水泥砂浆 60厚细石混凝土 室外地面 墙体
120砖墙
明沟做法示意图
散水
明沟
明沟改为暗沟
3.4.3 防潮层
图3.2 墙体的承重方案
(a)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c)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框架柱混合承重
3.3 墙体的构造要求



(1)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墙体的强度取 决于砌体的材料,其厚度应按计算确定。墙的 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和厚度有关。 (2)满足热工、隔声、防火、防潮要求。 (3)满足减轻自重、降低造价、不断采用新 材料和新工艺的要求。 墙体除以上基本要求外,对特殊建筑或房 间还应满足特殊要求,如防火、防腐蚀、防射 线等。
图2.5 整片基础
(a)板式;(b)梁板式(井格式);(c)箱形

浅基础小结:
2.4 桩基础(深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 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时,可采 用桩基础,一般深度在十几米 至几十米。 桩基础按其受力性能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 种。端承桩是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端传给坚 硬土层,而摩擦桩是通过桩侧表面与周围土壤 的摩擦力传给地基。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钢筋混 凝土桩,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上海是 冲积平原,高层建筑基本上是采用磨擦桩) 。


基础承受着房屋的全部荷载,因此基础应具有 足够的强度,才能稳定地把荷载传给地基,同 时基础应满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础先于上部 结构破坏,检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难,而且还会 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做基础 的埋置深度。图2.1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 的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费工、费料。 基础的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省工、 省料、造价低。但太浅时基础暴露室外易受损, 一般地表腐殖土有一定厚度,所以H ≮ 0.5m。
图2.1 基础的埋置深度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建筑物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及基础的形式 及构造等。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和地基土的湿陷地基土冻 胀时,会使基础隆起,冰冻消失又会使基础下陷, 久而久之,基础就会被破坏。基础最好深埋在冰冻 线以下200mm。湿陷性黄土性地基遇水会使基础下 沉,因此基础应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湿。 (5)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最好小于原有建筑的基 础埋深。当基础深于原有建筑基础时,则新旧基础 间的净距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3)纵横墙承重方案 纵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布置在纵横墙上, 荷载由纵横墙承受。此种方案平面布置灵活, 空间刚度好,但楼板类型较多,适用于开间和 进深尺寸较大、平面复杂的建筑,如图3.2(c) 所示。 (4)半框架承重方案 半框架承重方案是在建筑内部采用梁、柱 组成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体承重,楼板的荷 载由梁、柱或墙共同承担。此种方案平面划分 灵活,室内空间较大,空间刚度好,适用于内 部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图3.2(d)所示。

3.4.1 勒脚

勒脚是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 勒脚经常受到地面水、檐口滴水的浸溅, 同时容易受碰撞,如不采取措施加以防护, 就会影响房屋的坚固、耐久和美观。常见 的构造做法是在勒脚部位将墙体适当加厚 或用石材砌筑,还可在外侧抹水泥砂浆、 水刷石等面层,或贴天然石材。勒脚的高 度一般距室外地坪500mm以上或考虑造型 的要求与窗台平齐,如图3.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