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针刺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注射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注射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发生原因】
取穴姿势不当,刺入角度、深度有误。

【临床表现】
1、局部有触电感、疼痛;
2、触觉、痛觉减退;
3、后期神经所支配区域肌肉
萎缩。

【预防处理】
1、在穴位注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感染;
2、进针时注意针头切口方向,避免针头横断神经,尽量避开血管、神经进行注射;
3、避免在同一穴位连续多次注射,可采用多穴交替注射的方式;
4、慎用高危穴位(如:环跳、内关等);
5、注射时触电感立即退针,调整方向再进针;
6、理疗,热敷;
7、遵医嘱用药;
8、功能锻炼。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医针刺技术的操作过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操作准备2.1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并具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2.2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评估是否适合接受针刺治疗。

2.3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操作步骤3.1 洗手,穿戴好手套,使用无菌器具。

3.2 确认针刺穴位,并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3 采用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插刺、旋刺、捻刺等。

3.4 控制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3.5 确保针刺时稳定握持针具,避免滑动或抖动。

3.6 针刺后,通过扎针转动手法或提拉针头,尽量产生刺激效应。

3.7 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3.8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器具,处理废弃物,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

4.注意事项4.1 针具必须为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4.2 针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无损坏。

4.3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针刺。

4.4 针刺过程中,注意避免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

4.5 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过敏症状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及时停止针刺。

4.6 每次使用后的器具都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结束语本规程是针对中医针刺技术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指导,操作人员在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不断学习和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标准化和规范化针灸针刺法的操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针灸针刺法操作的评分标准:
1. 技术准备
- 医生或针灸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 针灸器械必须符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并保持清洁和完好无损的状态。

2. 病人准备
- 病人的身体状况必须由医生或针灸师进行评估,并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 病人必须处于合适的位置和状态,以便进行针灸针刺法的操作。

- 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过敏史必须被医生或针灸师详细记录。

3. 操作过程
- 医生或针灸师必须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卫生要求。

- 针具必须采用一次性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消毒。

- 针具插入时必须准确无误,并确保不会损伤到关键组织和器官。

- 操作过程中必须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操作方法。

4. 操作技巧
- 医生或针灸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手法和操作技巧,以确保针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医生或针灸师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穴位。

5. 安全和卫生
- 操作现场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

- 针具使用后必须进行正确的处置,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措施。

以上是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的主要内容。

评分标准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遵守评分标准
的要求,可以提高针灸针刺法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评分标准表1:艾条灸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2:艾柱灸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3:拔火罐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4:刮痧疗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5:针刺疗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6:温针灸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7:穴位注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8:皮肤针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9:穴位按摩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10: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标准
表11:中药保留灌肠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标准
表12:热熨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标准
表13:耳穴压豆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标准。

针刺疗法操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针刺疗法操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针刺疗法操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针刺疗法操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1. 引言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正逐渐走进现代医疗的视野。

随着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针刺疗法操作的考核和评分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针刺疗法操作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和操作质量。

2. 针刺疗法操作考核内容2.1 理论知识考核针刺疗法操作的首要基础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考核内容应包括针刺的基本原理、穴位的选取和刺激方法、针刺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

考核以问答形式进行,旨在评估从业人员对针刺疗法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

2.2 操作技术考核针刺疗法操作的技术要求高,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对实践效果至关重要。

考核内容可包括穴位的定位准确度、刺入深度的掌握、刺针的插拔方法等。

考核可以采用实操形式进行,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练、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

2.3 病例分析考核针刺疗法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因此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操作要求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从业人员对于特定病例如何选择穴位和治疗方法的能力等。

考核形式可以是书面分析或口头讨论,目的是评估从业人员在实际应用中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 针刺疗法操作评分标准3.1 理论知识评分标准理论知识的评分标准应包括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度。

从业人员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了如指掌,能够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同时还要能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3.2 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操作技术的评分标准可包括穴位定位准确度、刺入深度掌握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稳定性等方面。

从业人员需要能够熟练地完成各项操作,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病例分析评分标准病例分析的评分标准应包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治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判断能力等方面。

从业人员需要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准确的病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刺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操作时需要严格把握各项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皮内针法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皮内针法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皮内针法皮内针法又称“埋针”,它是将特制的图钉型或麦粒型针具刺入皮内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肤一定的刺激,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范围】遵医嘱选择穴位和确定埋针时间,对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达到减轻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禁忌症】局部皮肤有炎症,外伤或有出血倾向及水肿的患者。

【操作方法】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

2、告知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好解释。

3、协助患者松解衣着,选定穴位,注意保暖。

4、遵医嘱选择腧穴,消毒皮肤后实施埋针。

5、留针期间,每隔4小时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部位,加强刺激,增进疗效。

6、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局部应作常规消毒,以防出血。

7、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9、再查对洗手10、记录:穴位(部位),方法,时间,疗效,签名【护理及注意事项】同毫针法。

需特别注意一下几点。

1、告知内容应增加:1)埋针部位可有疼痛感,埋针部位不可着水,以免感染。

2)不定时地刺激“埋针”部位,能够加强治疗的作用。

2、留针时间视病情及季节不同而定,出汗较多时,不宜留置时间太长,感觉疼痛严重或肢体活动受限时,应立即起针。

3、关节附近不宜埋针,避免活动时引起疼痛。

胸腹部不宜埋针。

4、凡使用过的针具等物,需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检查、修理,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附:皮内针法操作流程图附:皮内针法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程序评分等级A B C仪表2分仪表端庄,服装整洁符合职业要求 2 1.6 1.2 评估3分1、患者年龄、体质、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 0.8 0.6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1 0.8 0.6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对该操作的知晓程度。

1 0.8 0.6操作1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 2 1.6 1.22、用物:治疗盘、针盒(皮内针)、皮肤消毒液、棉签、 4 3.22.4前 准 备 镊子、 胶布、弯盘等。

中医科护理操作规程

中医科护理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的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 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者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者俯卧位。

(3) 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者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 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浮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 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合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

角刺入,称横刺合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普通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者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者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 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针刺法(水针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针刺法(水针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针刺法(水针法)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针刺法(水针法)水针法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将针刺和药物结合起来,利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常用于关节痛、胃痛、高热、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鼻炎、斑秃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遵医嘱备药、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签、棉球。

常用药物和剂量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

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

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

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疗程:急症患者1~2次/日,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为一个疗程。

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

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操作程序① 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

②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③ 根据病情选穴、选择体位,暴露局部皮肤。

④ 再次核对,确定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⑤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产生得气感应后,如无回血,推注药物。

⑥ 推注药液时,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

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一、前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规程1.1 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1.2 使用中医护理器械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3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杜绝不规范操作和违章操作。

2. 技术操作规程2.1 按照中医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技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2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观察和处理。

3. 沟通协调规程3.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协助患者合理安排护理。

3.2 与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4. 知识技能规程4.1 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4.2 遵守中医护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规范,严守护患尊严。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1 操作准确性:技术操作是否符合中医护理操作标准和规范。

1.2 操作熟练度:对操作仪器和器材是否熟练掌握和运用。

1.3 操作效果:操作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2. 沟通协调评分标准2.1 与患者沟通:是否能有效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2.2 与医疗团队协调:是否能与医疗团队有效沟通协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安全操作评分标准3.1 操作安全性: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细节,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2 事故处理:遇到突发情况时,是否能迅速、果断地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对于中医护理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个人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和评分标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以便对针灸从业者的操作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

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准确性:评估针灸针刺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2. 针刺深度:评估针灸针刺的深度是否适当,以确保针刺的效果。

3. 手法协调性:评估针灸针刺操作的手法是否流畅、协调,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4. 卫生操作:评估针灸从业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消毒措施是否符合标准。

5. 安全技巧:评估针灸从业者在针刺操作中的安全技巧,以避免患者受伤。

评分细则每个方面的评分细则如下:1. 技术准确性:- 优秀:针刺位置准确,无偏差;- 良好:针刺位置基本准确,有少许偏差;- 一般:针刺位置有明显偏差;- 不合格:明显错误的针刺位置。

2. 针刺深度:- 合适:针刺深度适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过深:针刺深度过深,可能导致不适或损伤;- 过浅:针刺深度过浅,效果不明显。

3. 手法协调性:- 流畅协调:手法流畅、协调,操作过程优雅;- 基本协调:手法基本流畅,有轻微不协调之处;- 不协调:手法不协调,操作过程有明显不流畅之处。

4. 卫生操作:- 符合标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卫生和消毒标准;- 基本符合:操作过程中有些许不符合卫生和消毒标准;- 不符合:操作过程中明显不符合卫生和消毒标准。

5. 安全技巧:- 安全可靠:能够运用安全技巧,避免患者受伤;- 部分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有些许安全问题;- 不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安全问题。

结论通过制定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比较针灸从业者的操作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针灸针刺操作的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针灸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的文档内容。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2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2

目录(二)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1.1 毫针法1.2 电针法1.3 皮内针法1.4 水针法1.5 皮肤针法1.6 耳针法2.灸法2.1 艾条灸2.2 艾炷灸2.3 温针灸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附表1.体温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2.长期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3.临时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4.长期医嘱执行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5.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6.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7.手术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附表8.入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9.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10.出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2.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2.6 主管护师职责2.7 护师职责2.8 护士职责3.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

中医技能操作-针刺手法

中医技能操作-针刺手法
(55分)
1.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作捻转行针;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15分)。
2.捻转频率(120~160次/分)(15分)
3.捻转幅度(90°~360°)。(15分)
4.动作协调。(10分)
术后(后续)处理
(15分)
1.棉球按压穴旁皮肤、刺手捏持针柄,将针缓慢退至皮下,快速出皮肤(10分)。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模板
考核内容:捻转行针法(平补平泻)考生姓名: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号:
内容
评分细则
得分
扣分记录
术前准备或第一步
(30分)
1.操作者双手消毒、无菌操作(10分)
2.穴位消毒(5分)。
3.右手持针,将针身呈垂直角度快速刺入一定深度。(10分)
4.动作协调、流畅(5分)。
操作过程
2.按压针孔、医用垃圾处理(5分)。
得分
1、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2、现场不公布分数。
日期:评分专家签名: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海丰县中医医院)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海丰县中医医院)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针刺疗法护理操作规程(3篇)

针刺疗法护理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针刺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调整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确保针刺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护理操作规程。

二、操作前准备1.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含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针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毫针。

- 针刺辅助工具:如酒精灯、火罐、艾条等。

2. 环境准备:- 保持治疗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 确保治疗床、椅子等设施安全、舒适。

3. 人员准备:- 操作者应具备相应的中医护理知识,熟练掌握针刺操作技能。

- 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确保无菌操作。

三、操作步骤1. 评估:- 询问患者病情、过敏史、针刺部位等。

- 评估患者体质、病情、穴位位置等。

2. 选择体位:- 根据针刺穴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位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 消毒:- 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皮肤,范围以穴位为中心,直径约5cm。

4. 进针:- 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

- 若为长针(6.67~10cm以上),可采用双手进针法,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

5. 调整针尖方向:- 针尖方向应与穴位方向一致,以利于针刺得气。

6. 捻转、提插:- 捻转针柄,使针体在穴位内进行旋转运动,幅度约180°。

- 根据患者感觉和病情,适当进行提插,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7. 留针:- 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适当调整。

8. 起针:-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针孔周围,右手持针缓慢拔出。

- 拔针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四、注意事项1. 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滞针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耳针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耳针法)

⽿针法 ⽿针是采⽤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留⾏等)刺激⽿⽳上的⽳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的⼀种操作⽅法。

⽿⽳分布及适应范围 ①⽿⽳的分布 ⽿⽳是指分布在⽿郭上的⼀些特定区域,⼈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等反应,参考这些现象来诊断疾病,并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在⽿郭的分布有⼀定的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分布图看到:与头⾯相应的⽳位在⽿垂;与上肢相应的⽳位在⽿⾈;与躯⼲和下肢相应的⽳位在对⽿轮体部和对⽿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位集中在⽿甲。

②适应范围 ⽿⽳治病有⼴、廉、简、验、⽆副作⽤等特点,临床常⽤于: ◆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咳、菌痢、腮腺炎等。

◆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压、⼼律不齐、神经衰弱、荨⿇疹、哮喘、⿐炎、紫癜等。

◆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其他: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液、输⾎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防病保健等作⽤。

禁忌症与物品准备 ①禁忌症 ⽿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

②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或菜籽、消毒液、棉球、镊⼦、探棒、胶布、弯盘。

操作⽅法 ①备齐⽤物,携⾄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②核对医嘱,探查⽿⽳。

◆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郭的相应部位寻找充⾎、变⾊、丘疹、脱屑、凹陷处等。

◆按压法:⼀⼿持住患者⽿轮后上⽅,暴露疾病在⽿郭的相应部位,另⼀⼿⽤探棒(毫针柄或⽕柴梗)轻巧缓慢、⽤⼒均匀地按压,寻找⽿⽳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针治疗点。

◆电测定法:应⽤⽿⽳测定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即为针刺的部位。

③核对⽳位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视⽿郭⼤⼩⽽定。

中医毫针刺法评分标准

中医毫针刺法评分标准
(2)指切进针法: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腹及左手拇指。左手拇指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将针刺入皮肤。
(3)舒张进针法: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腹及左手拇指、食指。左手拇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将针从左手拇、食指的中间刺入。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中医毫针刺法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要点
分性、操作流程,了解患者疼痛耐受
程度等,取得患者理解
3
2.评估环境:整洁、安全。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
3.操作前准备: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技能操作相关器具准备齐全
10
操作过程(70分)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选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10
手法
1.根据患者病情、针刺部位选择正确针刺手法,定位准确合理
10
2.进针:消毒持针手指皮肤,选择相应的进针方法(任选2种方法分别操作一穴)
(1)单手进针法: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腹。
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或针身,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指食指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进皮肤。
5
2.清理用物、核对针数,归还原处,洗手、做好记录
5
评价(15分)
评估效果
1.患者体位合适、安全舒适,未出现针刺意外,症状改善
2
2.所选穴位与行针手法符合病情,定位准确,操作熟练、无菌措施
严格。针刺时间合理
5
3.医患沟通有效,符合临床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3
提问
专家就操作环节要点进行提问
5
总分
10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节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题目 针刺法
护理部文件 HL―GL―ZD 2013 01
修改-3
页 数 9页
一、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 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 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 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 四) 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 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 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 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病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在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 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 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部位,暴露腧穴,方便操 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 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 者宜弱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