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内容提要】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由中古向近古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夏金元(916年-1368年)积极学习中原汉人的经济方式、制度与文化,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建立本民族政权,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
这一时期的华夏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最终源于漠北的蒙古族迅速崛起,半个世纪内先后灭掉西夏与金,之后建立元朝,再次实现中国统一。
为巩固统一,政治上中央与地方分别实施中书省与行省制度;经济上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民族关系上设立专门机构宣政院处理宗教与西藏事务;元朝成为一个版图辽阔、民族众多、边疆稳定的大一统国家。
【知识体系】一、辽与西夏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一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
先后依附于唐时期的大贺氏联盟、后突厥、回纥。
(2)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
耶律德光统治时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辽。
(3)巩固措施:A.阿保机提倡农业,垦艺荒田,接受农耕生活;B.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接受汉族封建文化;C.政治上采取“藩汉分治”制度,设置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事务。
2.辽宋的和战:(1)“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军南征逼近东京,宋真宗到达澶州后士气大振,辽宋议和。
和议内容有: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兵。
(2)意义: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贸易兴旺;加强民族友好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1)建国: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党项族为羌族的一支,唐中以来活跃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唐末形成藩镇割据。
(2)采取措施:A.政治:仿照唐宋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同时保留一套蕃号官称;B.选官: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C.文化:仿照汉文楷书,创制西夏文字;D.对外关系:,名义上先后向北宋、金称臣,实际上保持事实独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入主中原后采用“汉法”及遇到的困难。
2.时空观念掌握辽夏金元的统治时间和政权存在顺序,引导学生梳理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发展的基本线索。
3.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4.历史解释明确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北方地区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辽夏金元时期,华夏文明不断向四周扩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政权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元朝行省制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元朝行省制度时空思维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框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问题解析(一)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如何认识此制度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忙,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认识: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易造成宰相专权。
(二)思考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不同:①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②唐朝中书省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负责草拟政令,是决策机构。
(三)元朝行省制度的含义,特点,影响含义:元朝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特点: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高,但受制于中央。
影响: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④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四)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表现1.民族关系的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年)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以“统”、“治”二字为例,理解本课主要侧重于制度建设层面分析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2.以地图为例说明辽夏金元政权在经济形态上游牧与农耕并存。
通过分析历史地图,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
以趣味地理知识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制度建设1.辽夏金政权的制度建设辽:南北面官制度、四时捺钵制度西夏:仿照汉制,一制两称金:政治制度沿袭唐宋;猛安谋克制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在学习制度创设的过程中感受到辽夏金政权制度建设上的共性是依据经济形态适应国情。
以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注重归纳总结,渗透学生以历史学科学法指导。
二、地方治理以《元朝形势图》(1330年)引入,思考元朝如何统治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域。
在学习元朝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明确元朝在边疆治理上的有效创举,肯定元朝在对原有羁縻州县的地域治理的一体化趋势。
阅读史料和相关历史地图,讨论元朝在实行地方治理上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制度建设理解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所作出的有效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民族关系通过说明元朝民族关系上的歧视政策和客观上长期形成的回族的前身回回,说明元朝在统治政策上具有民族歧视和压迫色彩,但客观上各民族交融的趋势仍然存在。
学生思考元朝统治政策的差异和民族交融现象之间的联系,思考元朝统治的正反经验给予在国家治理上的启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在现有学习的基础上提升示。
学生思维深度,以具体历史情境理解史实。
课堂小结教学反思1.本课在立意上视野放窄,仅针对这一时期的制度建设展开学习,对教学深度仍需可续把握。
2.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活动设计上仍有欠缺,需要构建合作、讨论和探究设计。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探究】辽朝的官制设 ◆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置特点是什么?
◆行营——国家政治中心。
胡汉分治,因俗而治
一、辽与西夏 党项族-西夏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 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一官二称 ◆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 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张帆
辽夏金元 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的统治
一、辽与西夏 契丹族-辽
契丹人 汉人
耶律阿保机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与北宋长期对峙。
一、辽与西夏 契丹族-辽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 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 人……北面治宫帐、部族、 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 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得其宜矣。
铁木真(成吉思汗)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206年蒙古统一
1218年,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吐蕃依附蒙古
(1247)
1234年,灭金
灭大理国 (1253)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 为元,是为元世祖。 ◆1276年,攻陷南宋都城 临安。 ◆ 1279年,崖山海战,消 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 慰司管辖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2024年)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二)教学难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教师行为】展示《契丹人引马图》图片【教师提问】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教师讲述】这幅壁画反映了辽夏宋金时期的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获取有关信息: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畜牧业发达等。
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一课时的时代特征,引出本课主题;核心问题的设置贯穿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一)多民族的政权并立讲授【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梳理辽、西夏、金政权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观察地图,对比与传统游牧民族,找出辽、西夏、金的管理区域?【教师归纳】分界线为地理学科“胡焕庸线”,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游牧经济和农耕政权的分界线,这也决定了辽、西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填写表格。
观察地图,对比辽、西夏、金的管理范围。
加强学生对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等基本信息,掌握这时期政权更迭和对峙的时序脉络,培养梳理史实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地图中了解辽、西夏、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辽、夏、金的政权建设的“二元性”,培育唯物史夏、金的政权建设具有“二元性”。
【教师行为】引用宋神宗、北宋宰相富弼对辽和西夏的评价,提问二人有此评价的原因。
学生回答效法中原后追问“辽和西夏的制度建设只是单纯效法中原吗?”【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辽朝什么官职的制度?有何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效法中原,学习中原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34张PPT)
◆加强内部联系:西征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包括横跨欧亚的四大汗国。 总体上看,元朝行省主要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
些室韦部落西迁,渡过呼伦湖,来到了水草
(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公元十一、二世纪,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4)对外关系:持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探究:金朝的统治者 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迁 至中都?
①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 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 主汉化改革。
②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 居东北,不便于统治。
③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 更恶劣。
……
二、金朝入主中原
观看“【历史地图】女真的崛起与金灭辽、北宋”
(3)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并鼓励国内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注:上图为“【历史地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地方上,最初设立十道宣抚使统辖州县,后来统一设置行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区。 (3)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教师也可使用“辽宋夏金元时期特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点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建炎之后,中国非宋所有,宜为《南宋史》。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大约10里、15里、20里设一急递铺。 ——《辽史·百官志一》 公元十一、二世纪,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许多蒙古部落,这些大部落又各自分为若干小部落,遍布呼伦贝尔大草原。 (3)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材料二 辽自唐末保有北方,又非篡夺,复承晋统,加之世数、名位远兼五季,与宋相次,而终当为《北史》。 其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末,宜麻谷。 ①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图统一华夏; (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2) 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1) 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族融合又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宋夏金时期也是中国分裂时期,但各王朝都不自外于中国,争抢“中国”名义,并以“德运”之说维护自己的正统。
宋受周禅,为火德。
辽朝统治者在接受华夏文明后,“中国”意识逐步产生。
辽兴宗重熙年间开始以北朝自称,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称辽为轩辕后”,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明确认同。
辽承石晋的金德,称本朝为水德。
西夏景宗立国称帝时向宋朝所上表章即蕴含正统意识,如“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
西夏也遵循“德运”之说,定为金德。
金朝自熙宗改制后,汉化更趋明显。
至海陵王时代,以华夏正统自居。
金朝也持德运之说,原定金德,后更定为土德。
辽宋夏金各朝自诩中国正统,德运分别为水、火、金、土,证明当时各朝虽主体民族不同,但都认同中国的帝统。
宋与辽、金互称南北朝,实际上都承认是中国。
西夏称东部的宋朝为“东汉”,称西部的吐蕃为“西羌”,也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各政权同属中国的思想。
这一时期虽是各朝分立,但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
故据上述设计本节课时牢牢围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和“统一”中成长的“交融”展开设计:1.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存,概括此时期几个重要少数民族权的发展有何共同特点(“分裂”中孕育的“融合”)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统一”中成长的“交融”)三、学情分析:我们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历史教育时受到历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教育的所占比例较少,专业历史教师较为缺少,这也导致学生初中阶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感悟能力的培养较少,层次也不高,学生们会提出头绪太多、内容偏深的、单调枯燥等问题,这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25张PPT)
(1)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2)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每10或15、25里设一铺,传递速度规定一昼夜400里,
急件500里。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25张PPT)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94—195页
金朝建立后,采取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制度:沿袭唐宋制度,保留猛安谋克制度; 影响:巩固北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民族 融合加强,人民群众拥护。
辽、西夏、金建立政权后,他们的统治 措施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反映了辽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具体含义是什么?
北南面官制
材料三 作为北方民族政权,辽朝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并非匈奴、突 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 游牧半农耕国家,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两种形态在国家 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致相当。
——宋德金:《辽朝的“因俗而治”与中国社会》,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8年第2期)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从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简要评析辽朝 “因 俗而治”的北南面官制。
时代背景:契丹地理环境、两种相当的比 重的经济形态、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既重视 利用又疏远抵制。 历史影响: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统治 ;辽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因 俗而治的理念被后世沿用
我们应当了解他所处的 历史条件,其行动的时代意 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不能离 开了历史条件来看待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0张PPT)
“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
“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
“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 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 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8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
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变 成了“大中国”。元朝之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2.衰亡 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
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探究:制度建设 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地方: 中央派出机构 10个行省管地方
中央: 中书省
台湾: 澎湖巡检司
韩山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
仿照中原统治制度, 官分文武,由蕃、汉 人担任;还设有限于 蕃人才能充任的“专 授蕃职”。基本用意 在于既保持党项贵族 在政府里的主导地位, 又适应汉族地主建功 立业的要求,从而实 行有效率的统治。
(1)建立:1114 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次年称皇帝,建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2)迁都燕京: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 潢,……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金史·梁襄传》
思考:怎样理解辽金时期政治中心北移的影响?
猛安谋克制
(4)金朝的兴衰
1.盛世——“大定之治” 时间:12世纪后期 人物:金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特点: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核心素养落实 二、金朝入主中原 2、猛安谋克制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 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
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 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 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猛安谋克 军事单位 社会组织 基层制度
• 中书省模仿唐宋旧制。行省则按照燕京、别失八里和 阿姆河三“断事官”模式建立。元代行省权力较重,
军国大事无所不辖。行省职能上主要为中央收权,兼 替地方元分代留统部一分推权动中力华,文行明省多所元握一权体力格大局而的不专。行省 区划以扩中展央,军奠事定控“大制中为国目”的之,文人明为基地础造。成犬牙交错和 以北制南。……行省制下几乎没有大的反叛。
金帝完颜②亮加言速:了“北国京家地吉区凶的,建在设德发不展在,地为。此使后桀王纣朝居定之都,北虽京卜奠善定地基何础益。?使尧舜 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 风。” (金—朝—迁摘都自中《都大即金燕国京志,》是等北京城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原因:①上京地处偏僻,统治不便; ②燕京易守难攻,为战略要地; ③燕京经济发达,文明程度较高; ④经略天下,对抗南方的宋室; ⑤摆脱女真旧势力的羁绊,进行改革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汉人农耕—事—务—《辽史.百官志一》
胡汉分治,因俗而治 有利于各民族和平共处,维持辽国的长期稳定
因俗而治:根据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 状况依据旧有的风俗习惯实 施统治或者管理的措施
原因:各民族间的差异(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核心素养落实 一、辽与西夏 ②四时捺钵,迁徙渔猎——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因俗而治基础上保留了本民族特色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陆上:修建了以大 都为中心的四通八 达的驿道,并且利 用急递铺制度保障 了物资运输和政令 传达。 海上:贯通了大都 到杭州的大运河和 海运路线。
①既能够统合南北,又能够汇通全国,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巩固统一。 ②交通建设构建起了多元文明融汇一体的流动性网络,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及发展。
(一)制度建设——辽
2.四时捺钵制度:流动的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 春捺钵
夏捺钵 秋捺钵 冬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长春州鱼儿泺炭山
四月中旬-七 月中旬
避暑、议政
庆州付虎林 七月中旬
射鹿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特点:仍保留草原习俗
二、交融与发展
(一)制度建设——西夏
吏户礼 兵 刑工 部部部 部 部部 误区警示: 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 草诏令 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 政机构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中书省
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 理地方事务,后形成常 设机构,称行中书省。
行省具有中央派 出机构和地方官 府的二元性质
二、交融与发展
(二)社会发展:元朝的统一与发展
2.重构大一统 ▲行省的权力如何?该制度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 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犬牙交错 防止割据
行省权力 大而不独
行省 “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
思考:西夏制度有何特点?
自中书令、宰相、枢使、 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 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上》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讲述辽宋夏金多民族XX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1.5 辽宋夏金多民族××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立意是讲述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让学生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包括“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目内容。
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辽一直讲到元朝,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所以教学应注意内容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宋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及意义。
(二)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全面、客观地认识辽、夏、金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及产生影响、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元朝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培养在辽夏金元时期这一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辽夏金元四个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以及和两宋政权的关系,比较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异同以及行省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基本的了解。但在本章节中,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更迭、民族关系以及统治政策等方面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列举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者及其主要统治措施。
(2)简述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其历史贡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统治措施、民族关系及其历史贡献。这些民族政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融合,共同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2)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民族关系和统治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
2.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简化复杂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重难点
1.重点: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统治措施、民族关系及其历史贡献。
2.难点: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各朝代统治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夏
思考2:结合教材说说党项族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起源 古羌人分支
唐末 边疆藩镇
宋初 半独立
以和为主
二、西夏的制度建设
① 材料二: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
学 府……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
——《宋史·夏国传上》
制
番号(音译) 汉号
②
兀卒
皇帝
返
乌尼
太后
胡
令令
大王
俗
领卢
枢密
因俗而治 胡汉分治
一、辽的制度建设
四时捺钵 制度
保持草原习俗,居处无常,四时转徙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炭山
四月上旬至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避寒、议政、猎虎
特点:在因俗而治的基础上,保留民族特色。
三、金的制度建设
材料三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 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 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
材料四 “与汉人错居......农作 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勉励) 之道也。 --《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
——《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
2.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金)赵秉文《淦水集》卷20
3.他能遵行尧舜之道。 认同与被认同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材料一 元代行省幅员过于辽阔,即使小省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之巨,而且行省长官
握有军、民、财政大权,加之行政区划层次既多又复杂,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 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 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 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不同:从山川形便为主到犬牙交错为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宋、元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并概 括元朝地方划分原则与前朝的明显不同?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的利与弊?
利: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弊:不利于地方的长治久安、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管理层次等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2100多万平方公里
清:1200多万平方公里
地方:行省制
中书省包括 山东、山西 和河北等地 区
结合教材说 明“就全国 而言,行省 并未覆盖全 部路府州县” 宣政院管理西藏和
全国佛教事务
地方基础设施完善:驿道、驿站、急递铺
十个行省分别 是岭北、辽阳、 河南、陕西、 四川、甘肃、 云南、江浙、 江西、湖广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辽(契丹)和西夏(党项)后裔族谱
宋可以代表中国吗?跟宋并存的还有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和党项建立的西夏,他们都是切实的存在,却常常被忽略,……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 而忽略了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和元、清这样的统一王朝及其拥有的国土。 材料反映: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8、12月(魏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 ……只有恢复游牧社会历史与中原历史互动的空间性中,对其历史延续性加以重视,才有可能如实反映“西北”在中国史与欧亚整体史中的中心意义,理解中华民族共同性。 西汉:550多万平方公里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夏宋 金 关 系
(1)夏宋战争 时间:1044年
(2)夏 内容: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 宋和议 称臣;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
(3)夏向金称臣
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
(1)社会进程相同。
兴起之初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相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由秦汉时的东胡 族一支发展而来。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 伦河)一带,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渔猎生活,逐渐发展为八个 部落。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接受唐朝的统辖。 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发展起来。
阿
保
机
雕
907年,契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一)蒙古汗国
1.地域:蒙古高原 2.统一蒙古草原 (必要性——争战不已、苦难 人物——铁木真)
3.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 是一个国家否? 否。不稳固的政治军事联盟,无共同的经 济基础。 4.蒙古汗国的征战
征战的方向 取胜的原因 征战的影响
• • …… • • • • • •
作用:①肯定保护汉封建文明②促契向封建制过渡 ③利融合和经 济发展。 ④(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 )但在少数民族区域实行 旧制则不利社会进步。
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画面上的契丹人,圆 脸,短发,髡(kūn)发, 额前左右各留一绺头发垂 在耳前。他身穿圆领窄袖 长袍,束腰带,腰间配一 把精致的腰刀。脚穿黑色 长筒高靴,这是典型的契 丹人形象和装束。
1.元朝的建立 (1271年) 时间、人物、都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从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简要评析辽朝 “因 俗而治”的北南面官制。
时代背景:契丹地理环境、两种相当的比 重的经济形态、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既重视 利用又疏远抵制。 历史影响: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统治 ;辽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因 俗而治的理念被后世沿用
我们应当了解他所处的 历史条件,其行动的时代意 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不能离 开了历史条件来看待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
材料七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 “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 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6月 15日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10页
材料四 在历史上将北部中国的一部分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 朝是第一次。……而北部地区的开发,也是与辽统治者的措施分不开的。 宋朝的余靖曾说,燕蓟之地陷入胡虏多年,民忘南顾之心。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上),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71页
1.加快信息传递
(1)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2)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每10或15、25里设一铺,传递速度规定一昼夜400里,
急件500里。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假如我们去看一下中国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 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纯粹的中原王朝,从来 没有一个可持续地同时统治过长城南北,能够可持 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从来都是草原王朝。而且 草原王朝都很有特点,都是从东北那边过来的。
——施展:《何谓中国?为什么纯正的汉人王朝,只能在长城以南?》
问题:从东北那边过来的, 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 的草原王朝有哪些?
如何理解元朝开启的“大中国”时代? 版图辽阔;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么辽阔的疆域, 该如何治理呢?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
_君__主___专__制__的__中___央__集__权___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事求是、注重国情
西夏“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宋史·夏国传下》
二、与南宋并立的金、西夏统治
建立时间:1114
女 真 (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金 ) 都城:会宁、中都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
都城:兴庆
南
建立时间: 1127年
建立者:赵构
宋
都城:临安
材料六 金朝建立后,(猛安谋克)变成为带有氏族制特 色的军事与行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后来把这些猛安 谋克迁到华北及中原地区,成为与汉地州县制并行且不相统 属的地方机构。熙宗即位,……实行唐宋官制,在中央设三 省,……完颜亮即位后,……设枢密院主管军事。废除门下 、中书二省,只保留尚书省,……。金朝政治制度的改革, 历经熙宗、完颜亮、世宗三朝全部完成,对于维护金朝统治 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五 辽朝“因俗而治”制度对后世特别是金、元、清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金太祖)在燕云地区设置汉官以统治聚居的汉人。在地方上, 金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统治方式:在汉族和渤海地区,设置州县;在 女真族地区,保留猛安谋克官制。……忽必烈采纳一些汉族士人的建议在 汉族地区行汉法……对其他一些民族地区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雍正帝曾强调对边疆地区民族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94—195页
金朝建立后,采取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制度:沿袭唐宋制度,保留猛安谋克制度; 影响:巩固北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民族 融合加强,人民群众拥护。
辽、西夏、金建立政权后,他们的统治 措施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25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
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25张PPT)
共同点:都向更为发达的中原王朝学习治理国家, 促进了这些政权的封建化。说明:先进文化必然会 战胜落后文化;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 步。
三、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
1227灭西夏 1247吐蕃归顺
1254灭大理
1271建元朝 1234灭金
1276灭南宋 1279统一全国
就现实角度而言,元朝统一全国,具有明显的积 极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天详的 抗元和牺牲?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反映了辽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具体含义是什么?
北南面官制
材料三 作为北方民族政权,辽朝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并非匈奴、突 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 游牧半农耕国家,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两种形态在国家 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致相当。
2.建立行省制度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中 央
皇帝
枢密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地 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 县和宣慰司
澎湖和琉球地区
辽、金、元、清
一、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统治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建立者:赵匡胤
宋
都城:汴京
材料二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 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 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