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业与科技的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
论中国房价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房价就逐渐的开始了增长的步伐,纵观房价的增长趋势、以及当时的情况,还是有迹可循。
一、目前的房价走势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在此之间,房价虽然在涨,但是仍然属于是健康的增长水平,在这前后,我搜集了一些数据:2001年前11个月,北京商品房均价为4787元/平方米,商品住宅均价为4633元/平方米。
广州商品房价格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
深圳、北京、广州形成了商品房价格超过4000元/平方米的三个极点。
上海商品房价格2001年11月上升到3548元/平方米,商品住宅价格3413元/平方米,成为唯一商品房平均价格在3000-4000元/平方米之间的城市。
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厦门、杭州、南京、沈阳、大连、天津、哈尔滨、昆明、福州、海口等地商品房价格在2000-3000元/平方米之间;其他有21个城市商品房价格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
从这些数据看来,加入了WTO正是房价上涨的起始点。
自2001年以后,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开始了或多或少的涨价,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失调,住房闲置,而城市住房问题却变得迫在眉睫。
而且近年来,房地产在人们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赚钱的捷径,目前,囤房、炒房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住房被抓在很少的一部分人手中,而占人口最大比例的的普通居民手中,却是几乎没有可以居住的房产,一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利用手中的资产,大肆囤房,炒价增值,这是房价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原因,国家整顿房地产的措施迟迟不能出台,在2008年左右我国经济好转,正是整顿房地产的大好时机,可是此时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这次危机以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正式拉开序幕,相继着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接著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的AIG也面临流动性危机,不过被美国联准会解救。
这些危机才是真正的拉开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些小国已经宣布破产。
形势与政策论文:心系“三农”解民生之多艰
为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农业形势和”三农”问题的实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与其它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差距大,农民负担重,农村矛盾多等经济社会问题进一步突显了出来。有人把”三农”问题形象地概括为三句话: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心中不禁有一种沉重感,但是,我们不会丧失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信心,我们会带着感情去体验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之艰难,更会从理性的高度强化责任,激发热情,不断坚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典型: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改革很快就从农村开始了。根据专家调研,中国长三角农村已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对迅速,城乡一体化景象初露端倪。比如: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经济实力雄厚,公司企业拥有国内外一流设备,热电,线材,面料,服装,化纤,烟,酒等主导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存款,小汽车,中央空调,摄象机等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全村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被人们誉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第一村”!又如浙江省绍兴市新风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施旧村改造,分别建成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住宅园区,休闲娱乐园区,加强村庄绿化,农民公园,活动中心,义务教育,医疗服务和宽带网络等一应俱全,堪称”乡村田园,城市新区”,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还有不少传统农业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跌爬滚打,积累了发展经验,走出了又好发展的新路,比如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不失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增强信心,正视”三农”现实问题,深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改革,不断加强农业,建设农村,支持和扶助农民,那么,建设小康社会,城乡更加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和对策浅谈论文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的浅谈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现状的阐述,对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国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现状与成因新体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
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发展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崭新突破。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制定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一、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
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把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
而相比较而言,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徘徊不觚,发展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损耗、提高效益、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提高科技的研发速度,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引言概述: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振兴的形势与政策。
一、农业产业升级1.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1.3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升级的目标。
政府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具和农产品储运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二、农村经济多元化2.1 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3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农民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性和交通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
3.2 完善农村水电供应农村水电供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水电供应的改善力度,提高农村供水和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形势与政策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
形势与政策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形势与政策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落后与贫困也日渐严重。
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一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形势与政策谱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一、分析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增加农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培养农村新兴产业等方面。
但是,在当前锅中,乡村振兴依然面临严峻的问题。
首先,农业单一化仍然是乡村振兴的短板。
由于长时间坚持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导致农业产业连续多年亏损,农民收入不高。
其次,乡村治理能力弱化也是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
乡村的人口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导致人才流失、资源浪费、产业萎缩等一系列负面问题。
最后,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足,也是乡村发展的问题。
现代农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但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缺乏数字化硬件设施,难以进行信息化农业。
二、政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在当前阶段,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政策引领。
为此,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推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在政府的政策引领下,农业产业从过去的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利用科技,拓宽农业产业链,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让农民参与其中,减少农村贫困现象,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在的乡村全面振兴更注重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专业性农民合作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
通过组织农民合作,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劳动力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3.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了解决乡村治理能力弱的问题,政府部门从加强村级自我管理、减少检查摸排的频率等多个方面推进治理工作。
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加强组织、管理及服务能力,充分释放农民的创造力。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走向。
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GDP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发展需求的转型升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着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措施,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外贸方面,中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坚持开放合作原则。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着力推进农村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外交形势与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在地区安全方面,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多边机制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
中国是东亚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未来发展走向与政策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成果。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农村循环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在重视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有关政策、法规建设,通过财税支持、技术创新及提高农民素质等多方面途径进一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问题。
为此,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大胆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正文: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循环经济的观念缺乏。
农民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些地方领导对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还提出一些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口号和建议。
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舆论宣传缺乏力度,宣传渠道和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环境。
…这种观念的缺乏致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缺乏系统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虽然我国已颁布《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一系列促进企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
但我国的环保法律仍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于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还没有制定,不能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
(三)技术研发滞后。
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而且循环链越长,所需的技术就越复杂、越精细。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急需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已有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很不到位。
总体看,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推广应用效率低。
形势与政策论文2
二.请论述加快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理所当然地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就必然有着重大意义。
一.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在经济领域,农业占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推动农业发展的本质是在维护国家根本。
所谓“民以食为天”,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之一是提高粮食产量。
而提高了粮食产量,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社会的稳定打下了物质基础。
从另一方面说,农业的产出物是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
因此,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农业安全与独立,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而维护经济独立,最后为政治独立、外交独立提供有力保障。
“十一五计划”已近收官,“十二五计划”即将开始实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说,这是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人民对农业的需求的提高,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农业。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推动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平衡发展。
“十二五”计划中提到,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这更加突出了农业的重要地位。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手段,都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023年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3年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走好“民生棋”坚定信念,有“真抓实干”的保障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粮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实事。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从“不愁吃”里话小康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
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
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
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
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范文一:构建四大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
实现这个目标,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四大变化和四个转移:一是人世给我国农业带来深刻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资源密集型、以粮食为主的低品质农产品向劳动密集型、高品质农产品转移;二是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由简单量的需求向绿色无公害和营养保健转移;三是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建设需要带来新的变化,促使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型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牧区向农区转移,林业生产正在由林区向平原农区转移;四是城乡经济布局发生了变化,城市“菜篮子”基地正在由城市近郊向远郊和周边农村转移。
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从这一背景出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从衡水的情况看,基本市情是“三多一少一弱”,即:地多(人均耕地2. 15亩,人均非耕闲散荒地0. 5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多(人均占有粮食700多公斤,位居全省各市第一)、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一产占67% )、水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
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市情特点,扬长避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
根据市场需求和市情特点,今后一个时期衡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抓住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两大目标。
即: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抓好畜牧业、林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构建抗旱节水农业种植结构体系、农林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城乡结合、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关键字: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文:一、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发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把落实农村政策摆到突出位置:党的农村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每一次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拆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和高度计划、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农民从离社不离土、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解决了粮食短缺、商品短缺、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等难题。
农村政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
“一带一路”及其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天下担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形式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08应化080601107 陈志文浅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科技对农业的推动作用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都围绕市场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
这些调整和创新对中国农村的进步、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农产品供给走出短缺局面,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农村制度环境的变化,市场体制逐步深化和完善,农业由资源约束转向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农业国际化趋势的即将全面来临,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农业经济制度,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自身的缺陷、或过去改革的不彻底、或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率已趋于零,逐步成为了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以小农为本位的农业经营制度阻碍了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从理论上讲,制度效率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和阶段性。
一定的制度只能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发挥作用,且效率的高低是现阶段性,即制度设计运行前期效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递减,在制度完成任务后,其效率也就释放完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本位,在改革开放初释放的效率,推动了农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但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尽其最大的潜能(即达到制度效率的极限),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2.无法提供财产安全的农村财产制度抑制了农民财产积累的冲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财产主体的变迁使财产基本归位,财产主体基本到位;并向多元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是这种变迁毕竟是浅层次的,随着以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深入,浅层次的改革带来的经济冲动已不能维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一系列的问题难以在目前的财产制度下解决。
一是农村财产制度的定义和性质不清楚。
二是财产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分离。
三是农村财产组织形式和实现形式不明确。
四是私人积累的财产究竟在不在法律保护之列不清楚。
因为农民的财产多了、资产多了,但是如果辛辛苦苦赚的钱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农民也不敢露富,更不敢扩大再生产。
3.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地权制度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非农化的需要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单一的产权结构。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农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具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篇一《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要]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土地;发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业是属于原料产业,它是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始于农业,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了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甚至才有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土地,狭义的来讲指的就是地球上的陆地,它是人们生活、发展以及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虽然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共同需要的条件,但是对于不用的生产部门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比如,在工业和其他的非农业部门中,土地并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但在农业部门中,土地则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因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没有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二、现行农业土地使用现状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而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它包括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等等。
(一)我国农业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首先,土地开发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位的土地资源,但我国土地使用现实则是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高坡等地带耕地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则土地使用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因而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为了生存就采取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方式。
形式与政策期末论文
形式与政策期末论文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分析法语系2013级一班龚志芳 0131105052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农业是一个具有弱质性,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在现代经济与环境的大背景之下,作为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之一的农业保险对于防范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大作用。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利弊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巨大。
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农业承受着多种风险,如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等的威胁,这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且我国农业风险机制的脆弱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种状况客观需要创建一种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由此现代农业保险应运而生。
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农业保险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5%。
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因而农业保险在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间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成果不遭受意外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目前农村的自然灾害补救渠道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商业保险补救占比非常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商业保险尚未涉及。
自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就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保险业蓬勃发展,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即日渐凸显。
1992-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8.17亿元下降到3.96亿元,到2004年,人均保费还不足0.5元。
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是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因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瓶颈。
而乡村振兴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存与发展。
此文将会探讨当前乡村振兴的形势和政策措施。
一、现状分析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之一。
过去,因为建设大型城市,大量的农民外迁到城市工作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
这不仅导致城市的人口膨胀,而且也导致农村的萎靡不振。
除了劳动力的流失,还有土地资源的破损,农业机械化不够,农产品价格低等因素使得农民收入不高。
而这些问题全面导致了乡村的经济不景气。
现在,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乡村振兴计划,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包括加强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激励乡村企业发展等等,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政策措施乡村振兴计划是现在称为“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中,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1.资金投入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
据报道显示,2018年中国政府全年扶持农村发展的投入总额达到2.1万亿元,在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和民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推进。
2.农村基础设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的供水系统、电力、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立将会使这些地区更容易获得和吸引发展机会。
各级政府已经投入资金,用于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服务范围,并建设农村物流渠道,方便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政府还在发展农村金融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建设,并发展农村金融、保险等。
3.农业科技推广中国对于农业技术的发展、科研投入也越来越重视。
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眼下,数量庞大的农民将获得更加有用的信息和培训。
这将有效地协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增加收入。
形式与政策论文-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院******************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成绩 _________________年月 ****年*月班级: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文摘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刻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动力。
而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发生了改变,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广大农民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对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同时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我们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入农村,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为我们的新农村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关键字: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增收;科学发展;大学生1.农业发展趋势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常态。
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克服罕见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蕴含着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规律性变化。
1.探索基因农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DNA重组技术、克隆技术、新的尖端生物加工法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憧憬。
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基因的界间转移,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
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
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农业必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小则带来食品安全,既转基因作物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则带来物种和生态危机,所以,这方面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十分小心。
农业技术发展论文(3篇)-农业技术论文-农业论文
农业技术发展论文(3篇)-农业技术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分析摘要: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不断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改革。
农业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着十三亿人口,面对着吃饭问题,就要不断地运用科技的手段,满足当前的状态。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技术创新非常的明显,对于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针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了一步步的技术扩散,取得成绩是必然,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农业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长期以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步入了近代,我们在工业、商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显得非常的一般,发展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面对于这样的情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更多的融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这篇文章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启示。
1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
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
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1.2持续时间长。
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1.3传递需求信息不畅。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交稿日期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学工部(处)制农村与科技的关系摘要:中国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发展的血脉。
如何让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不能逃避的难题。
近些年来,科技带给农业的进步已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农业与科技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发现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体系中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成绩、认真对待差距。
从我国实际国情和需求出发,选择正确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也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技一、农业农村(一)农业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但仍不能改变中国是农业大国的事实。
从农业在中国发展开始,一直就在支撑着整个中华儿女的生命进程。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农村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的进步。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很难解决的。
更有甚者已经荒废了自己的土地而选择进城务工,更甚者通过减少毛东哲来达到一些虚伪的目的。
虽然国家已发布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想到了很多解决的方法,但这种农业滞后的现状仍得不到一定的解决,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要讲农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需要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
发现农业目前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并能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要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制度改革。
如果还像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中国的农业必将越来越荒废下去。
总之,中国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农业面临的问题中国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农业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以下问题:小农经营模式、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只顾生产不参与经营。
[1]虽然,至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农业生产仍改变不了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为主题的经营方式。
在中国长时间的发展中,不可否认,小农经济这种传统的模式对在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农经济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已不能满足现在人民的需要。
其产品形式单一、结构不稳定等,盲目的大量生产,只会进入一种不正常的怪圈。
如果再长时间的使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只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管是哪里的农产品的生产,都不能达到年年丰收的现象。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来说很多时候是要收到当年天气的影响。
如果能达到风调雨顺,则此年的收成会很好,但如果不好,收成必然遭殃。
但我们都知道风调雨顺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小农经济已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不仅其在技术上落后,在生产率、生产质量上也非常的落后。
特别是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农业水平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基本不能相提并论,这也是我国农业存在一大难题。
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只顾生产不参与经营。
即使农产品的产量很好、生产质量很高,但绝大数的生产者只知道盲目的生产,而不懂得参与到后来的销售中去。
生产者不会很好的了解到市场经营的信息,产品的滞销很是严重,这样即使收成好也不是个办法,必须找到方法解决它。
对于农业上存在的问题很是繁琐,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能解决。
二、中国科技现代化(一)科技发展现状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资源大国、经济大国。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科技水平也上升了很多个台阶。
在最近的十年、二十年中,中国科技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无论是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特别是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超级育稻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
[2]国外也有不少的学者提到中国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科技的主导。
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强国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中国也正在成为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核心。
从不少的研究成果、科技部的数据来看,中国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越来越多、在科技上的研究人员数量也急速上升。
但是,中国科技在发展中也有不足产生。
虽然在上面所说的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健康与环境、教育等方面做得很差。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我国最近的取得的科技成果如果出于我们的人数平均一下就会发现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虽然数量多,但是人口也多。
对于科技发展仍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二)科技发展方向及趋势科技的发展已让我们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相比,我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在健康、医疗条件、生态环境、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大力发展,实现我国在这些落后领域的跨越式进步。
20世纪的主导科学是物理学,21世纪的主导科学就可以认为是生命科学。
从人类基因组取得重大的成就开始,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始。
转基因技术引起了一场农业革命。
转基因领域的进步,已经是深入到各个方面。
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研制出转基因大豆,这种大都能抗病毒,蛋白质含量高达48%,产量也比一般品种高12%;以研制出抗黄花叶病的大麦素;已毕较好地完成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
发现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体系中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成绩、认真对待差距。
从我国实际国情和需求出发,选择正确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农业与科技现代化的关系(一)科技现代化在农业中的体现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此过程中,通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等应用到农业中,是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科技在农业中的利用,已达到提高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
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体现的重要内容是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
虽然取得成效很好,但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
科技在其他方面还体现在农业信息化等。
(二)科技发展对农业的意义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
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科学理论是实践变革的指导。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现代化这个思想在20实际就已提出,十九世纪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
美国率先在农业上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事实证明一切,很多国家开始纷纷效仿。
现代农业在产生奇迹般增加产品与效益的同时,由于曾对资源环境的忽视而带来某些负面效应。
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对环境与食品安全构成威胁,这些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近来已将资源环境良化纳入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于是,便出现了自然农业的潮流。
在哲理上提倡还朴归真,与自然和谐一致,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主张低投入;在技术内容上强调传统农业技术,提倡堆肥、轮作、豆科作物、生物防治等,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人工合成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饲料添加剂)与生物工程技术;在管理上主张小型,自给自足,强调农户(场)内闭合式物质循环而排斥农户外的投入。
它崇尚自然,但又极端地强调自然而走向否定人的能动作用,企图返回古代式传统技术而否定现代科学。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下去而被可持续农业思潮所代替。
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
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可持续性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赞同。
近些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开始了一种绿色革命。
可惜,绿色革命在七十年代后遭到厄运。
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专家批评绿色革命造成了农村两极分化,贫苦农民困无力购置新品种种子、化肥、农药等而难以从绿色革命中得到好处。
随后自然农业、可持续农业思潮又接踵而起,这样,绿色革命思潮就沉寂了下来。
但是,这一思潮指导下的行动却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开花结果。
其中,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绿色革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并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采取相应的政策与科技进步并增加投入。
科技给农业带来的进步不是任何人能取代的,科技让农业腾飞。
(三)中国农业的科技现代化之路建国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村生态环境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与改善。
但是目前农业生产与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怎样养活养好十多亿中国人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尽管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不再将这口号作为他们的目标,因而国际学术界农业现代化的声音已甚为微弱,西方已将现代农业称之为常规农业,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有待于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规模小的特点,必须强调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相结合。
将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与作物结构,增加高价值动物与作物的比重,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就地加工与其它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的小康与富裕化。
在保护资源环境基础上,强调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结合,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抗逆能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促进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
认识中国国情,走出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正确的将科技应用于农业中,将会给中国带来无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1]中国农业现状/view/257e98d1b14e852458fb57b7.html[2]形势与政策讲座——中国科技现状/view/c2ff6775f46527d3240ce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