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为贵

合集下载

三、民为贵 知识点

三、民为贵 知识点

三、民为贵知识点词语1.社稷次之,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是故:因此。

丘民:指庶民,众民。

3.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变置:重新设立。

4.牺牲既成,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既:已经。

5.粢盛既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6.汤放桀,放:流放。

7.武王伐纣,伐:讨伐。

8.有诸?兼词,之乎,这件事吗。

9.于传有之:传,指传记10.臣弑其君,弑:臣杀君,子杀父,下杀上。

11.贼仁者谓之贼,贼:害。

12.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13.得天下有道,道:方法,途径。

14.斯得天下矣,斯,则。

15.所欲与之聚之,与:为,替。

聚:积聚。

16.尔也。

尔:如此,这样。

17.犹水之就下,就:接近靠近。

18.虽欲无王,虽:即使。

王,成就王业。

19.苟为不畜,苟:如果。

畜:通“蓄”,积聚。

20.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淑:善。

载:语助词。

胥:皆。

21.尧以天下与舜,与:给,给予。

22.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23.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与:和。

示:显示。

24.昔者:从前。

25.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显。

26.敢:冒昧27.使之主祭,主:主持,管理。

28.天与之,人与之,与:亲附,帮助。

29.舜相尧二十有八载,相:辅佐,帮助。

有:又。

30.崩:指帝王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做比喻,称之为崩。

31.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之1:动词,到。

之2:结构助词,的。

之3:动词,到。

而:却。

32.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

33.是篡也,篡:用强力夺取,劫夺,也特指臣子夺取君位。

句式1.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

2.贼仁者谓之贼,判断句3.贼义者谓之残。

判断句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判断句5.故为渊驱鱼者,獭也;判断句6.为丛驱爵者,鹯也;判断句7.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

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

有关民本思想的名言和名人

有关民本思想的名言和名人

有关民本思想的名言和名人民本思想,又称民本主义、百姓至上、本之为民等,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

中国古代对社会本质的解释。

包括:人民立场、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等。

民生为本是民本思想,包括政府、民众、社会和国家三个方面:社会和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关于政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名言和名人吧一、民之所欲,天之所助也。

(《孟子·告子上》)【译文】人民所欲,上天所助也。

这是孟子的话。

老百姓的希望是好的,上天也会帮助他们,是上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

【名人】孟子(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27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代表著作:《孟子正义》等。

1、政之所兴也,在顺民心;事之所行也,在顺民心;人臣所愿也,在顺民心;政令所行也,在顺民心;兵民所欲也,在顺民心。

是故天命不以德而待有行有不举可也:非其所之所欲而动也,不知其所以然也。

【注释】顺民心:顺应人民的意愿及要求,改变不合理的法令规定及行为准则。

民本思想为孟子对仁政之道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他认为仁政应该是一种思想、政策及行为准则。

2、上医治下,在顺民心;下劳苦,在解劳怨;下民志,在济民;下刑罚,在惩恶;下情上暖,在安民心。

上医治下,在顺民心;下刑罚,在除祸患;下刑罚,在济百姓;下刑罚,在惩恶端;下刑罚,在解劳怨;下刑罚,在治其心;下刑罚,在救其身;下刑罚,在惩恶端;下刑罚,在和民心;下刑罚,在济民苦;下刑罚,在惩恶端;下刑罚,在济民苦;下刑罚,在救百姓;下刑罚,在罚恶端;下刑罚,在济民痛;下刑罚,在济民苦;下刑罚,在救百姓;下刑罚,在济民意;下刑罚,在减民苦;下刑罚,在救民困;+刑罚,在解怨忧;+刑罚,在济百姓。

...说明孟子与统治者关系密切。

...3、民心所向,则百业兴;民心所向,则民之事成;民心所向,则民之事丰。

其政之由以为始,其政之本以为终。

(王阳明,号阳明居士)《孟子》第三十篇《王阳明全书》中载:“自心而悟道耳里之事,无他;自求其知者无他,自作事者无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选修五个系列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四.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五.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16.《中国民俗文化》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选修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精读:《天狗》/郭沫若略读:《井》/杜运燮《春》/穆旦《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思考与探究一走进诗的世界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毛泽东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秋歌——给暖暖》/痖弦《妈妈》/江非思考与探究诗的发现第三单元爱的心语精读:《蛇》/冯至略读:《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思考与探究三诗的意象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精读:《河床》/昌耀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思考与探究四诗的语言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略读:《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雪白的墙》/梁小斌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略读:《汉家寨》/张承志《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思考与探究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精读:《新纪元》/李大钊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思考与探究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精读:《都江堰》/余秋雨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思考与探究三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略读:《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思考与探究四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思考与探究五现代散文的疏与密选修3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导言讲读: 1、《老虎》 2、《秋歌》 3、《三棵树》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导言讲读:1、《故乡》 2、《西风颂》 3、《当你老了》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 2、《石榴》 3、《雪夜林边驻脚》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导言讲读:1、《应和》 2、《刘彻》 3、《窗前晨景》散文欣赏思考与探究第五单元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 2、《带着蛙鱼去旅游》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导言讲读:1、《自画像》 2、《贝多芬百年祭》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 2、《寂寞》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导言讲读:1、《奴性》 2、《懒惰哲学趣话》思考与探究选修4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西游记》《聊斋志异》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三言》《红楼梦》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白鹿原》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呼兰河传》《长恨歌》第七单元情系乡土《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第八单元人在都市《子夜》《骆驼祥子》第九单元烽火岁月《红旗谱》《红高粱》选修5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阅读:《炮兽》/(法国)雨果☆《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场景的功能☆风景的意义☆现代小说的场景观思考与实践第三单元阅读:《丹柯》/(苏联)高尔基☆《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的演变思考与实践第四单元阅读:《娜塔莎》/(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素芭》/(印度)泰戈尔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第五单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在桥边》/(德国)伯尔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情节运行的动力思考与实践第六单元阅读:《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话题:结构谋篇布局结构的“常”与“变”思考与实践第七单元阅读:《山羊兹拉特》/(美国)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情感的处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思考与实践第八单元阅读:《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虚构使我们富有☆事实与真实的区别思考与实践注:“阅读”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文章,标有☆的是略读文章;“话题”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标有☆的是延展话题。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3民为贵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3民为贵

-12-
-5-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判断句 (2)祭祀以时 介宾短语后置 (3)天子能荐人于天 介宾短语后置 6.积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6-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是最轻的。 点评:这句话是孟子民本思想最典型、最明确的体现。孟子强 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为民造福是 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百姓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 活条件。他所倡导的国家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 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国家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特别是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 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11-
三、民为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2.汪洋恣肆,极其雄辩。 孟子一亮出“民为贵”的观点,顿时使君王黯然失色;对于“臣弑其 君,可乎”的提问,他只拈出“仁”“义”二字,就剥除了国君所把持的特 权,使不仁不义的国君陷于被人民堂堂正正诛杀的境地;他评论夏 桀、商纣两大暴君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突然直指现实,横扫 天下诸侯,认为他们不过是给有德之君驱民的桀、纣之流。孟子的 议论真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9-
三、民为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14
长于譬喻
3、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 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 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 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地指出 了不长期坚持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汉 赵岐
安危、存亡,要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
位,国君放在第三位。“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
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5
6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
3
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 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 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 稷。”
译文: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
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 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 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祭祀的 谷物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未错过或漏掉,这样但是 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 社稷。”
4
★问题思考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1)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百姓是不 可以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 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 张仁政,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孟子》三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三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三章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

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对照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21-22版:三、民为贵(步步高)

21-22版:三、民为贵(步步高)

三、民为贵释文题“民为贵”语出《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

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说这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

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

孟子坚决反对愚忠,反对盲从。

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

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臣下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

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明主旨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

在这五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为丛驱爵.者,鹯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苟为不畜.,终身不得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雀鸟雀②蓄积聚①危⎩⎪⎨⎪⎧ 诸侯危.社稷: 危.乎高哉: 正襟危.坐: 其君之危.,犹累卵也:②相⎩⎪⎨⎪⎧ xiān ɡ⎩⎪⎨⎪⎧ 苟富贵,无相.忘: 及时相.遣归: xiàn ɡ⎩⎪⎨⎪⎧ 伯乐相.马,顾玩所见: 儿已薄禄相.: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 ①危害/高/正、端正/危险 ②相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视具体情况译作“我、你、他(她)”等/观察,鉴别/相貌,容貌/辅助,帮助/官名(3)古今异义①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医生。

《金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三、民为贵

《金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三、民为贵
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7.民者,万世之本也。 ——贾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9.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贾谊
10.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黄石公《三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研读 1.如何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 答:
提示:这句话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可结合其 含义分析其进步意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这句话是说庶民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
位,国君是不重要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著名主张。他认 为,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存亡和天下的 得失,应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位,国君放在 第三位。首先,国君轻于民。这是因为获得民心,才能 成为天子;失去民心,就不能成为天子。所以,民是国 家的根本。君与民相比,君轻于民。其次,国君还轻于 社稷,这是因为,诸侯无道,危害国家利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而且,这个效应并非一时可得,而是有待于日常的 积累蓄存,这就好比是医治积年老病的“三年之艾”,如 不事先积攒就一辈子也得不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 述的。在这些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 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 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一、jì sì tǎ jié zhūn zī chénɡ zhān ōu kuànɡ jìn sònɡ xū 二、“爵”通“雀”,鸟雀。 三、1.①动词,给予 ②动词,亲附 ③动词,赞许 2.① 动词,危害 ②形容词,高 ③形容词,正、端正 ④名词,危险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七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1)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七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1)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七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 )的礼器。

A. 商朝B. 周朝C. 春秋时期D. 唐朝2.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河姆渡人3. “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

”这首诗歌颂的人物是( )A. 黄帝B. 尧C. 舜D. 禹4.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打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 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 晋文公B. 秦穆公C. 楚庄王D. 齐桓公6.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木石工具B. 铁制农具和牛耕C. 青铜器D. 铜7.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8.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的反叛B. 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 “国人暴动”D. 牧野之战的影响9. 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C.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0.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2022年4月5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人民大2024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版)PPT第三章

人民大2024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版)PPT第三章
• 这一系列重民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的发展和 演进,也呈现了中国式的人本主义传统的根本所在。
三、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 要思想。这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 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根据自 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纵览中国 的历史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影响制约着政 治,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儒学思想看, 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的意义。
一、重伦理、倡道德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 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 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 家族乃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 的重要基础。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 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的观念渗透到中 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是形成中
袁耀:巫峡秋涛图
天人合一观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 化。日月正常运行时,说明人世间的一切都正常,君明、臣贤、百姓勤 耕和睦;而当人事出了问题,君昏、臣奸、百姓反时,那么日月也会用反 常予以警告。也就是说,人之善将得到天之更大的善,人之恶将得到天 之更大的恶。可见,天人合一具有宗教神学的性质。
张大千:并蒂图
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理性和人文教养的特点,首 先表现在中国文化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具 有超宗教的情感和功能。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出现了 “重民轻神”的思想。西周统治者的信条是“敬天 保民”,“明德慎罚”,“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已经孕育了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更是破壳 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以此确定了它们在士文 化中的统治地位。士文化的活动领域和研究对象集 中在人文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而 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

刘邦笼络人心的三句话

刘邦笼络人心的三句话

刘邦笼络人心的三句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段和言辞,成功地笼络了人心,使得自己能够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以下是刘邦笼络人心的三句话。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刘邦以此言表明他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是建立在人民的利益之上的。

他强调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自私自利。

这一观点深得百姓们的共鸣,使得他们对刘邦产生了信任和支持。

2.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刘邦非常重视恩威并施的原则,他不仅慷慨地赏赐忠诚的臣子,还对叛逆者采取严厉的惩罚。

他强调要以德报怨,对于对自己忠诚的人要予以奖赏和优待;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人,则要以直报怨,果断地予以惩罚。

通过这一原则,刘邦既能笼络忠诚的臣子,又能震慑敌对势力,使得他的统治得以巩固。

3. "百姓苦于负重税赋,我将减轻负担":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发现百姓们承受着沉重的税赋负担,生活艰难。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免税赋、改革土地制度等,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

这些举措深得百姓的欢心,使得他们对刘邦抱有感恩和赞许之情,进而支持他的统治。

4. "重用人才,任人唯贤":刘邦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他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不论出身贫寒还是名门望族,只要有才华和能力,他都会给予重用。

他坚持以贤者为官,不以身世地位为准则,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以施展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用人唯贤的政策赢得了人才们的支持和拥护。

5. "行寡欲,以身作则":刘邦在治国理政中,以自己为榜样,要求自己行为廉洁,不贪图享受,以身作则。

他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从不奢华浪费,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深得百姓的喜爱和敬佩。

百姓们看到刘邦的榜样,也纷纷效仿,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国家的政治环境更加清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民为贵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文言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文言文。

2、借鉴很学习文章的说理艺术。

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书面完成预习自测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社稷()粢盛()()汤放桀()伐纣()
弑君()走圹()獭()驱爵()
鹯()谆谆()然于传()有之朝觐()
讼狱()讴歌()篡()舜相尧()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5)汤放桀()
(6)于传有之()
(7)贼仁者谓之贼()
(8)得天下有道()
(9)所恶勿施,尔也()
(10)谆谆然命之乎()
(11)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12)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3、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为丛驱爵者,鸇也()
(2)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3)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4、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牺牲既成(古义今义)
(2)以陷于死亡(古义今义)
(3)夫然后之中国(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4)贼仁者谓之贼(古义今义)
5、归纳积累一词多义。

危:
诸侯危社稷()危乎高哉()
正襟危坐()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相:
善恶之相()伯乐学相马()形影相吊()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及时相遣归()
6、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2)祭祀以时()
(3)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4)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7、名句填空。

民为贵,君为轻,()
(),贼义者谓之残。

天不言,()。

善政得民财,()。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8、翻译句子。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6)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7)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8)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探究案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3、《孟子•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4、《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5、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孟子》行文的特点。

6、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诛一夫\"的思想,是具有其重大进步意义的,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里能否实现,为什么?
7、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