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朱元璋阻挡不了真理的存在, 民本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思想源头之一,科学发展观,特 别强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民本思想成了中国特 色的治国理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养民以惠:物质层面。
二是教民以德:精神层面。
三是与民同乐:和谐层面
民本思想
祖国唯一,人民至上
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即可温和平静 ,也能掀起滔天骇浪——《雨果传》
凡是来自人民,来自人民伟大的劳动及其痛苦的 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大事都要向人民请教—— 巴尔扎克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如此)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
走圹(原野)也。故
爵(通雀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即
使)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在殷周时代就有所发展,夏桀商纣等灭国 让统治者总结出经验:重视民众、厚待民众, 才能保民而王,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间经 历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强化,到了孟子那 里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民 定格在君主之上,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 国理念,把民本思想推向了高峰......
民本思想是儒学道德理想王国里最闪耀的 明珠
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 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 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 稷之神换一换。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子》三章(共33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子》三章(共33张PPT)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 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显露、流露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准则,标准
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 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课件苏教版选修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课件苏教版选修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 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 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 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 化常识的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25.孟子对齐宣王说道:“您有一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 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的臣子,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 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 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宣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若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 呢?”宣王环顾左右四处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武王伐纣动词,征讨、攻打 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4)伐醉 钲而 人不 伐出 鼓,动是词谓,伐敲德击动 词,损害、败坏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夸耀 且旌君伐名词,战功、功绩
3.词类活用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威服) (3)王曰:“已.之。”(使动用法,使……停止,撤职) 4.古今异义
2.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 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 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3.切。将文言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使 用文言翻译的八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 义连缀成句。
孟子的理想社会
孟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 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思想的精华就是以人为本,要施 仁政,尊贤使能,社会和谐。 社会是一群人活动的空间, 人创造社会,而社会影响着人。社会可以透析这个空间的人 或者这个民族的前景。社会是人的道德,文明的演变过程,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和谐了,就是人类文明了。 社会文明了,就是人类和谐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要施 仁政,尊贤使能。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深入剖析孟子的思想内涵,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好 地掌握孟子的理论
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小组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孟子等角色,深入理解经典内容 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建议
孟子思想
孟子著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作品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立身处世之道、伦理 道德思想及教育思想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 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国 学经典孟子》的基 本内容和思想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孟子的思想内涵和 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 高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热 爱,增强文化自信
适用人群
大学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学爱好者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学经典孟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 念等。
学习目标设定
掌握《国学经典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 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 了解孟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 反复阅读,加深印象 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学习时间安排
每天至少学习30分钟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时间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

《民为贵》ppt课件(36页)

《民为贵》ppt课件(36页)
强迫天把天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 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 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这人.从前,尧向 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 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 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 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载胥及溺’,此之谓 也。”
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 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译文】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不可得已。今之欲王 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
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 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
终身不得。苟不志于 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
仁,终
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
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
《诗》云‘其何能淑, ‘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
社稷( jì ) 放桀( jié ) 弑君( shì) 獭 ( tă ) 鹯 (zhān) 胥 ( xū )
谆谆( zhūn) 朝觐( Cháo j ìn)
讴歌( ōu )
粢盛( zīchéng ) 伐纣(zhòu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讲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讲课课件
《孟子》选读 淮南四中 程玉侯
一、检查预习
(一)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如下基 础知识。
Zx````xk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稷_____ 粢乘_____ 桀____ 獭___ 圹_____ 谆_____ 朝觐____
(提示:jì、zī ché ng、jié 、tǎ、 kuàng、zhūn、jìn)
,天必从之”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选章中阐述了“得民心”的正确做
法是

2、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行得通吗?为什么?
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但后世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 性。朱元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其中 许多精华部分被删除。
中国煤矿工人
z```xxk
山西黑砖窑窑工
农村留守儿童 失学儿童
农业税减免就是好!
(提示:(1)本指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2)传记(3) 残害(4)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5)为、替(6)如 此、这样(7)善(8)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9)显 (10)治理得好)
4、注意古今异义词。 (1)牺牲 今义是__古义是__ (2)中国 今义是__ 古义是__
(提示:(1)今义是"为正义事 业舍弃生命",古义是"祭祀所用 的生畜"。(2)今义是指一个国 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是 指"中原")
拓展联系:
名言名句
1、“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学习 理解 赏析
【练一练】: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
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 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B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民 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 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 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 洁,祭祖以时,然 而早干水溢,则变 置社稷。
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 圆润的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 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学习与理解孔孟?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 释,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
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 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重点研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 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王顾左右而 言他。
【译文】: 孟子说:“如果您的司
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撤他的职!”孟子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 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 到一边去了。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谓齐宣 王曰:“王之臣有 托其妻子于其友, 而之楚游者。比其 反也,则冻馁其妻 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如
果大王您有个臣子把妻子儿 女托付他的朋友照顾,自己 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 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 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和他绝交!”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修养与教育
孟子强调通过后天的修养 和教育,使人保持并发扬 其善性。
仁政思想
以仁为本
孟子主张政治应以仁爱为基础, 君主应关心百姓疾苦,实行仁政。
民贵君轻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观点,强调民众的重要性。
批判暴政
孟子对当时的暴政进行了严厉的批 判,呼吁君主实行仁政以得民心。
民本思想
重民思想
孟子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朴实无华又 充满力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意蕴深厚, 含义隽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06
学习方法与建议
注重文本阅读和背诵
仔细阅读《孟子》原 文,理解每句话的含 义和逻辑关系。
尝试背诵重要段落和 语句,锻炼记忆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多遍重复阅读,加深 记忆和理解。
05
《孟子》三章的艺术特色
雄辩滔滔,气势磅礴
孟子在论辩中善于运用逻辑推 理和事实论证,以无可辩驳的 力量说服对手。
他的言辞犀利,咄咄逼人,常 常以磅礴的气势压倒对方,展 现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孟子的论辩风格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深 受震撼。
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孟子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 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目录
• 引言 • 孟子思想核心 • 《孟子》三章解读 • 孟子思想与现代价值 • 《孟子》三章的艺术特色 • 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引言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强调了人心向背对于战争 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孟子——民本思想PPT课件

孟子——民本思想PPT课件







































目录 本 来菩 无提 一本 物无 ,树 何, 处明 惹镜 尘亦 埃非 ?台 。
二 孟子的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个理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三个具体方面
养民以惠
明君制民之 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 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 之也轻。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 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 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二 孟子的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个理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
思 想


一 孟子为什么大力宣扬民本思想?



二 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三 如何评价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 孟子为什么大力宣扬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来源有二:
一是周代的“敬德保民”的思想 二是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
来自孟子现实的思考
“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 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古人有云“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我们也常用“大丈夫”来褒扬男子,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子就可以称 “大丈夫”呢?
作品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 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 向专题性论文(《庄子》)过渡的一种文学形 式。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相当于今天的 议论文。
以/天 下 之 所 顺,攻/亲 戚 之 所 畔。
故/君 子 有 不 战,战 /必 胜 矣。
聆听式朗读
诵读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 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guǎ]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往之女家 ( rǔ )
富贵不能淫( yín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3《孟子》三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富贵不能淫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字词,把握文章的观点

2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3 增强文化自信,积累《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并学会恰当运用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亲□戚□畔□之”。 2.本文论证逐层推进,孟子首先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 ” 、
“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性,得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攻打“小城”的例子证明 “天□时□不□如□地□利□”;用弃城而逃的例子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进一步 进行类推,由战争推想治国,指出“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 ,并运用 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两个不同的结局来再次强 调中心论点。
书中名句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解释红色字词。
得道多助 寡助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夫环而攻之 是天时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 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人们定居下来而不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 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 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 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 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金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三、民为贵

《金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三、民为贵
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7.民者,万世之本也。 ——贾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9.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贾谊
10.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黄石公《三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研读 1.如何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 答:
提示:这句话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可结合其 含义分析其进步意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这句话是说庶民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
位,国君是不重要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著名主张。他认 为,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存亡和天下的 得失,应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位,国君放在 第三位。首先,国君轻于民。这是因为获得民心,才能 成为天子;失去民心,就不能成为天子。所以,民是国 家的根本。君与民相比,君轻于民。其次,国君还轻于 社稷,这是因为,诸侯无道,危害国家利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而且,这个效应并非一时可得,而是有待于日常的 积累蓄存,这就好比是医治积年老病的“三年之艾”,如 不事先积攒就一辈子也得不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 述的。在这些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 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 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一、jì sì tǎ jié zhūn zī chénɡ zhān ōu kuànɡ jìn sònɡ xū 二、“爵”通“雀”,鸟雀。 三、1.①动词,给予 ②动词,亲附 ③动词,赞许 2.① 动词,危害 ②形容词,高 ③形容词,正、端正 ④名词,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 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 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 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 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 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 杀君。”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原文】3孟子曰: 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 ‚桀纣之失天下也 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 失其民也;失其民 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 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 者,失其心也。得 句子与此相同。“之”,取消句子 天下有道:得其民, 独立性。 斯得天下矣;得其 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 民有道:得其心, 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 斯得民矣;得其心 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有道:所欲与之聚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之,所恶勿施,尔 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 代词,代“所欲”。全句 “(百姓 也。 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
【原文】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故为渊驱鱼者,獭 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 也。今天下之君有 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 驱矣。虽欲无王,不可 得已。今之欲王者,犹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 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 载胥及溺’,此之谓 也。‛
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后世 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性。朱元璋 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其中许多 精华部分被删除。 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根 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尽管尊崇儒学 ,但对其中不利于达到此目的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反 感,严加摒弃的。
5.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就,接近,靠近,趋向。此 处译为“流向”。两个“之”字 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6.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 介词,替、给。“爵”通雀,这 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 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 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7. 虽欲无王:“虽”,常译为“虽 然”和“即使”,全句假设时译为 “即使”,已成为事实译为“虽 然”。 “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 “即使不想称王”。
材料一
饿解 ,放 反前 内夕 战, ”国 大统 游区 行“ 。反 饥
说明:由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货币急剧贬值,再加上 战争期间的物资短缺,致使国统区大批民众陷了饥饿和死 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官僚资本家却疯狂掠夺财产,搜刮 金银,大发国难财。
材料二
解 放 区 土 地 改 革
说明:土地改革使许多赤贫的农民获得了生产 资料,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拥有土地的梦想。
对后世的影响: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 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2、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行得通吗?为什么?
三、整体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 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 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 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
1、
——————————————
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 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 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 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 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 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 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 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原文5】 孟子 曰:仁言不如仁 声之入人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 得民也。善政民 畏之,善教民爱 之,善政得财, 善教得民心。
1、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 深也:声,声望。 2、善政,民畏之:善, 好的。畏,畏服。
——————————————
【译文】:孟子说:“仁德的 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 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 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 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 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 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 赢得民心的拥护.”
———————————————
【译文】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 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 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 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 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 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 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 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 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 这种情况。”
送 儿 上 前 线
为了保住手里的土地,解放区 人民踊跃参军。
材料三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的 小推车推出来的 。
——粟裕
我们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是 被自己人打败的 。
——蒋介石
请对比这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孟子曰: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明确目标:学习本章要 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 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 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 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 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 涉及“民本思想”,分 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 义,此外结合前几章进 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 格,品味《孟子》善用 对比的语言特色。
【原文2】齐宣王问 曰:‚汤放桀,武 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 有之。‛ 曰:‚臣弑其君, 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 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
文意疏通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 当于“之乎”,有这回事 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 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一、给加红字注音 社稷( jì ) 放桀( jié ) 弑君( shì ) 獭 ( tă ) 鹯 (zhān) xū 胥 ( ) 谆谆( zhūn) n) 朝觐( Cháo j ì 讴歌( ōu )
zīché ng 粢盛( ) zhòu 伐纣( ) àng 走圹( ku) 驱爵( )è qu ài 三年之艾( ) 溺( ) nì p) ù 暴之于( sòng 讼狱( ) àn 篡( cu)
四、重点揣摩 1、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对于后世 的影响。
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 民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 第二,批判性。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 督导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理论上 证明了人具有先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势;提出 制约君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以利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 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 进步意义。 他的“以民为本”思想显示了其匡时济世、救民水火的抱负 胸襟和孜孜不倦、为民请命的使命感。
【原文】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 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 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 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 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 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 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 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 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 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 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 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原文1】孟子曰: 文意疏通 ‚民为贵,社稷 1、社稷:“社”是土地神, 次之,君为轻。 “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 是故得乎丘民而 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 为天子,得乎天 成了国家的代称。 子为诸侯,得乎 2、 是故:因此。 诸侯为大夫.诸侯 3、牺牲:供祭祀用的 危社稷,则变置。 牛、羊、猪等祭品。 牺牲既成,粢盛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 既洁,祭祀以时, 来祭祀的谷物。 然而旱干水溢, 4、 祭祀以时:介宾 则变置社稷。‛ 结构后置句,“以时”, 按时,译为“按时祭祀”。
———————————,给。 2.谆谆然命之乎: 谆谆然,耐心引 导、恳切教诲的 样子。然, 形容词尾,…… 的样子 3.暴之于民,而 民受之:暴,显 露,公开。
【译文】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 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 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 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 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 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 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 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 文意疏通 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 4、而事治:治,处理 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的好 (21)夫然后之中国: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 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 中国, 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 这里指帝都、国都。 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 5、而居尧之宫:而, 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 如果。 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 6、天与之:与,亲附。 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 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 非天与也。《泰誓》曰,‘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