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经典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音订正】
1.给蓝字注音
社稷( jì ) 放桀( jié) 弑君(shì) 獭( tă ) 鹯(zhān)
粢盛( zīchéng) 伐纣( zhòu ) 走圹( kuàng ) 驱爵(què) 三年之艾( ài )
胥( xū)
溺( nì)
2. 通假字
(1)为丛驱爵(通


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通
【译文】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居第二位, 国君是最轻的。因此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就会成 为天子,赢得天子的信任就会成为诸侯,赢得 诸侯的信任就会成为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 危害国家,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 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 了,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这样做了 却还是遭受旱灾或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 稷,重立新的社稷。”
【名言警句】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 ﹒大学》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 议兵》
爱民如身。——汉 荀悦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唐 魏征
民者,天下之本。——宋 苏轼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 魏源
这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 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 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要提出的是, “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 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 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 么样呢?孟子这里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 不过,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 可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 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 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 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 及溺。’此之谓也。”
【注释】 虽欲无王:虽,即使;王,成就王业 畜:通“蓄”,积聚 死亡:被诛杀或逃亡 淑:善 载:句首语助词,无义; 胥:皆。
【译文】
现在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 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即便不 想成就王业,也是做不到的。现今的国君想成就 王业,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猝然间去找干了三 年的艾草一样。久病者如果不事先积攒下一些治 病的艾草,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 时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 忧,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诗经》 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 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即贼和残)叫做独夫。 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 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整体感知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明确:“诛一夫”的行 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残害任和义的国君应该诛灭
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 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 丛驱爵者,鹯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天下由民
君权民授:天意即民意,民为贵。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整体感知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明确: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 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 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 要。
理论主张:民贵君轻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
【注释】 之:主谓间,取独。 与:与,为、替 就:接近,靠近,这里引申为“流向”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 “雀”,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 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由于失 去了他们的百姓;失去了他们的百姓,是由于失 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办法的:得到天下的百 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百姓也是有办法的:得 到他们的心,就能够得到百姓了;得到百姓的心 也是有办法的: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 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 而已。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 兽跑向旷野一样。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 丛木赶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 是暴虐无道的夏桀和殷纣。
整体感知 《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
“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 式。
得民之道:提倡“仁政”
【整体感知】
熟读第4则选文,讨论:
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 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明确: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 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 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 才有这个权力。
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 人 天不言,以行 与事示之而已矣
天下由天
⑵尧荐舜于天而天受 之,暴之于民而民 受之
天从民
⑶天视自我பைடு நூலகம்视,天 听自我民听
【注释】 放:放逐,流放 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 传:传记 贼:名词作动词,残害、伤害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
讨伐殷纣,有这事吗?”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臣子杀害他的国君,可以吗?” 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 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 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社稷:代指国家 是故:因此 牺牲:古:祭祀用的牲畜
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 “按时祭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