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版)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学案及课堂检测)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章第2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解析:根据烃 A 的用途可知 A 为乙烯,则 B 为 CH3CH3,
C 为 CH3CH2Cl,D 为 CH3CH2OH,E 为
其中化学反应①为 CH2 CH2来自H2为 CH2 CH2+HCl
。
CH3CH3,化学反应②
CH3CH2Cl。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学以致用 1.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2CH3CHO+2H2O
C.CH4+Cl2
CH3Cl+HCl
D.CH2 CH2+Br2
CH2Br—CH2Br
答案:D
随堂训练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解析:甲烷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
加成反应,故A错误;乙醇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
不属于加成反应,故B错误;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甲烷中的
①CH2 CH2+H2O
②H2+Cl2
③
)。
CH3CH2OH
2HCl
+H2
④CH3—CH3+2Cl2
A.①③
随堂训练
B.②③
CH3—CH2—OH
CH2Cl—CH2Cl+2HCl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课前•基础认知
解析:本题难点是对③的判断,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分子里有一个不
饱和碳原子,该碳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原子团为
系。
(1)加成反应:消耗的Cl2的量由不饱和键的数目决定,如双键
数与消耗Cl2分子数之比为1∶1。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第二节课时2有机高分子材料

探究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问题情境
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上图分别为塑 料产品、合成橡胶产品和用合成纤维制作的航天服。
1.利用教材表 7-1,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查阅资
料,认识塑料的特点及应用,并与同学交流。
(1)写出由有机小分子合成下列塑料的化学方程式。
①聚乙烯: nCH2 CH2
过程建构 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再认识 (1)塑料是合成树脂加入一些添加剂得到的合成材料, 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合成树脂大多是 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 (2)天然橡胶和一些合成天然橡胶具有线型结构,弹性 好,但强度和韧性差;硫化橡胶为网状结构,具有比天然橡 胶更优越的性能。 (3)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大 多通过聚合反应得到。
典例精析
【例】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化学合成材料已经 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生活中常用材料的认识中 正确的是 ( )
A.尼龙、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 B.现在生产的各种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都不可以降解 C.由脲醛树脂制成的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装食物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
解析: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尼龙属于合成纤 维,A 项错误;有些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降解,如乳酸 基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B 项错误;脲醛树脂为 网状结构 ,具有热固 性,一经加工 成型就不会受 热熔化 , 不能热修补,C 项错误;聚乙烯塑料具有良好的热塑性, 可以加热封口,D 项正确。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时 2 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认识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 重要应用,并能结合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2.通过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 素养。
7-2-2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硫化橡胶具有更好强度、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纤维
纤
维
棉花、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羊毛、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黏胶纤维
再生纤维
醋酸纤维
化学纤维
涤纶、锦纶、
合成纤维
睛纶、丙纶、
维纶、氯纶
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和不怕虫蛀等。
3)苯分子是平面六边形的稳定结构;
(1)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苯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其原因是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二.烃
4. 烃的燃烧问题
⑴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规律
点燃
+( + )2
★共价单键可以旋转,
而双键和三键不能旋转。
二.烃
(1)甲烷型:
正四面体→凡是碳原子与4个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时,其空间结构都是四
面体形,5个原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
(2)乙烯型:
平面结构→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与2个碳原子共平面。
(3)乙炔型:—C≡C—
直线结构→与碳碳三键直接相连的2个原子与2个碳原子共直线。
2 + 2
4
2
耗氧量多少取决于 x+y/4,
生成CO2的量的多少取决于
生成水的量取决于的
y/2
x ,
。
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 D)
A.CH4
B.C2H6 C.C3H6 D.C6H6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
知识导航
1
乙烯结构
2
乙烯性质
本节重、难点
新课导入
20世纪60年代,气相层析技术 的应用使人们弄清楚该气体是成 熟果实释放出的乙烯,能促进了 其他果实的成熟
乙烯
新课讲授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乙烯的物理性质
状态
密度 气味
气体
密度比 稍有 空气略小 气味
比例模型
EC=C
<
2EC-C
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比较容 易断裂,即易发生化学反应
新课讲授
乙烯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燃烧)
实验步骤 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的现象
乙烯
新课讲授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燃烧)
实验现象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化学方程式
点燃
C2H4+3O2
2CO2+2H2O
乙烯
实验步骤
氢气
CH2=CH2 + H2
催化剂
CH3CH3——(乙烷)
氯化氢 CH2=CH2 + HCl 催化剂 CH3CH2Cl ——(氯乙烷)
水
催化剂
CH2 = CH2 + H—OH 加压加热 CH3CH2OH ——(乙醇)
新课讲授
生活中所用的食品包化装学袋性有质不同颜色的,你知道制造它们的
原材料吗?如何制取的呢?
4.下列有关聚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和乙烯是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B.聚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化学性质和乙烯相同 C.聚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等薄膜制品 D.聚乙烯只含碳和氢元素,不易造成污染
【答案】C
【详解】A.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讲 描述运动的第基七本章概念有机化合物
(2)合成纤维的性质和用途 a.性质: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易虫蛀等优良性 能。 b.用途:制作衣物、绳索、渔网、滤布,以及飞机、船舶的结构材料等。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研究
对于苯的结构的研究,历史上有两种典型的表达式,即凯库勒式和鲍林式。凯库勒 认为,苯分子中存在三个双键,虽然它们来回不停地移动,但双键始终是存在的。凯 库勒的观点能解释许多实验事实,但不能解释苯环的特殊稳定性。主要存在两个 问题,一是不能解释苯分子中既然有双键,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和那些能与不 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发生类似的反应;二是按照凯库勒结构式,苯的邻位二 元取代物应有两种,但实验表明只有一种。为此,鲍林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假定苯分 子中双键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双键的位置可以以很快的速度来回摆动,据此鲍林提 出了苯的鲍林式。
3.苯和芳香烃 苯是芳香烃的母体,属于具有环状结构的不饱和烃,其结构式习惯上简写为
。实际上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⑨ 完全相同 ,是介于碳碳单键
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碳碳键,所以也常用 若烃分子中含有苯环,则该烃为芳香烃。
表示。
第1讲 描述运动的第基七本章概念有机化合物
4 |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讲 描述运动的第基七本章概念有机化合物
3.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会迅速对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一 种药剂——氯乙烷(沸点为12.27 ℃)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用乙烷(CH3CH3) 和Cl2反应可以制取氯乙烷(CH3CH2Cl),用乙烯(C2H4)和HCl反应也能制氯乙烷,两种 方法哪种更好? 提示:用C2H4和HCl反应制取更好。乙烷和Cl2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生成物中除CH3 CH2Cl外,还有C2H4Cl2、C2H3Cl3、C2H2Cl4、C2HCl5、C2Cl6等,生成物不纯,产率低。 C2H4和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无副反应,生成物只有CH3CH2Cl。
第7章第2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分子式 结构简式
键的类别
键角
碳碳键长(1010米)
碳碳键能 (kJ/mol)
空间 各原子的位置
乙烷
CH3-CH3 C—C 1.54
乙烯
CH2=CH2 C=C 120º
1.33
348
615
2C和6H不在 2C和4H在同
同一平面上
一平面上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 碳单键键能的二倍,说明 其中一条碳碳键键能小, 容易断裂。碳碳双键使乙 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 质。
催化剂 CH2=CH2 + H—H △
CH3—CH3 (乙烷)
催化剂 CH2=CH2 + H—Cl △,加压 CH3—CH2Cl(氯乙烷)
催化剂 CH2=CH2 + H—OH △,加压
CH3-56题目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3、加聚反应 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分子中碳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 燃烧 CH2=CH2+ 3O2 点燃 2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② 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现象:溶液的紫色褪去 应用:鉴别乙烯与烷烃
【问题】能不能用于除去烷烃中混有的乙烯气体呢?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问题】能不能用于除去烷烃中混有的乙烯气体呢?
4.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C ) A.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 成需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作业: 大本:第1课时 小本:第1课时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塑料
聚丙烯
合成树脂
聚乙烯
聚乙烯制 成的食品
包装袋
增塑剂 防老剂
聚丙烯制 成的管道
有机高分子材料
3.橡胶
(1)性能:橡胶是一类具有 高弹性 的高分子材料。 (2)用途:制造汽车、飞机 轮胎 和各种密封材料所必需的原料。 (3)分类 ①天然橡胶:主要成分为 聚异戊二烯 ,其结构简式为
合成天然橡胶,如异戊橡胶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乙烯
1.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点燃
C2H4 + 3O2
2CO2 + 2H2O
【思考】 为什么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因为含碳量高,燃烧不充分;火焰 明亮是碳微粒受灼热而发光。
2.与强氧化剂反应 现象: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结论:乙烯被酸性KMnO4氧化
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
(1)分别点燃两种气体,燃烧时有黑烟的是乙烯。 (2)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能使溶液褪色的是乙烯。 (3)分别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
2.如何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1)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最终氧化生成CO2 和H2O,因此甲烷中混有少量乙烯时,不能仅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可用酸性 KMnO4溶液和NaOH溶液除去。 (2)通入溴水或者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答案:(1)× (2)× (3)× (4)× (5)√
乙烯的物理性质 状态 气体
乙烯
颜色 无色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稍有气味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思考与讨论】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吗?
乙烯(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 乙烯
生活小窍门
把未熟的青香蕉和熟苹果放在 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 放置一段时间,你会发现?
震惊!青香蕉熟了
成熟的苹果会产生乙烯, 果实 中乙烯含量增加时, 可促进其 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 故可以催熟香蕉。
HH
HH
H—C=C—H
同时断键
H—C C—H
Br−Br
Br Br
现象: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或溴水褪色
CH2=CH2+Br2
CH2Br-CH2Br
1,2 – 二溴乙烷(无色液体)
乙烯与烷烃鉴别、除杂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2、加成反应 (溴水、溴的CCl4溶液)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 或 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CH2=CH2 + H2O加催热化,剂加压CH3CH2OH
工业上可利用乙烯与水
乙醇的,加无成色反液应体制取乙醇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2、加成反应
我是溴分子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反应类型
(1)CH3CH3 +Br2 CH3CH2Br+HBr 取代反应
(2)CH3CH2OH +HBr
CH3CH2Br +H2O 取代反应
(3)CH2=CH2 +HBr 催化剂CH3CH2Br 加成反应
(4)CH3CCH3 +H2催化剂CH3CHCH3 加成反应
O
OH
(5)C2H4 +3O2 点燃 2CO2+2H2O 氧化反应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章第2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2课时

和键。如顺丁橡胶的生成:
nCH2 CH2+nCH2 CH—CH3
小结:含两个双键的烯烃型单体加聚时“单变双,双变单,破两 头,移中间,添上括号,n写后面”。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3)几种单体间的共聚。
如乙丙树脂的生成:
。
小结:含有一个双键的几种单体聚合时,“双键打开,中间相连,
添上括号,n写后面”。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解析: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为
,其合成过
程为加聚反应,A 项正确,C 项错误;天然橡胶的分子中仍含
有“
”,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同时也能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故盛酸性 KMnO4 溶液的试剂瓶 不能用橡胶塞,B 项错误,D 项正确。
课前•基础认知
随堂训练
3.烷烃的概念: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 单键 结合成链 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均与 氢原子 结合,使碳原子的化合价 都达到“饱和”的烃叫做烷烃,又叫做 饱和烃 。
4.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 碳碳双键 的烃,属于不饱和烃。 乙烯 是最简单的烯烃。链状单烯烃分子通式: CnH2n (n≥2)。
课前•基础认知
随堂训练
CH2=CH2与CH2=CHCH2CH3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聚合 时生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答案:B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解析:书写时,先将小分子中的双键打开,一个变为
—CH2—CH2—,另一个变为
,然后将其连
接在一起即为一个结构单元:
或
。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分子中的断键原子结合,依次重复形成高聚物,如丙烯的聚合: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 乙烯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 乙烯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认识乙烯的结构及 其主要性质与应用。
1.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乙烯反应的微观特征。
2.知
道氧化
、加成
、2.能从乙烯的微观结构解释其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点拨:高锰酸钾将乙烯最终氧化为CO2,所以除去烷烃中的乙烯时 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加成反应 (1)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__褪__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_H__2=_=__=_C_H__2+__B__r_2―__→__C__H_2_B_r_—__C__H_2_B_r___。
2.乙烯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原理分析 (1)乙烯加成反应的示意图(以乙烯与溴加成为例)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2)乙烯加聚反应的示意图 CH2===CH2 + CH2===CH2 + CH2===CH2 + ……—CH2—CH2— +—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 CH2—CH2—……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新课情景呈现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所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即石油、天 然气和煤。石油和煤又分别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 你知道煤和石油为什么有这样的美誉吗?因为除了作燃料,它们还是生 产许多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
碳、氢原子不处在同一平面上
第七章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一课时 乙烯 超好用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键能
乙烯碳碳双键
1.33× 10−10
615kJ/mol
乙烷碳碳单键
1.54× 10−10
348kJ/mol
对点训练
1.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C2H4表示乙烯的分子式
B.乙烯分子中的4个C—H相同
C.乙烯分子中4个H原子连线呈矩形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中的两个碳碳键强度相同
碳传感仪检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现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检测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二氧化碳。
反应
5C2H4 + 12KMnO4 + 18H2SO4 =
10CO2 + 6K2SO4 + 12MnSO4 + 18H2O
实例 乙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 化学性质—(2)加成反应
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C
如何鉴别乙烷和乙烯?如何除去 Nhomakorabea烷中的乙烯?
2. 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 如
O
O H
H
3
C
C H
H
2
N
H
2
3
C
C H
N
O
2
实例1 乙烯燃烧
操作 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火焰颜色及是否有黑烟
现象 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反应 C2H4 + 3O2
点燃
2CO2 + H2O
实例2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操作 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二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业要求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工业制取原理和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其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3.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
4.了解烃的概念与分类。
5.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
知识梳理
一乙烯
如上图,无公害的塑料小鸭子,是由工厂先制取乙烯,再制取聚乙烯,最终到小鸭子,那么乙烯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实验7-2]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实验7-3]
(3)聚合反应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由于发生加成反应而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也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
催化剂
程式为:n CH2===CH2――→
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是由较小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
例如,聚乙烯分子可以用来表示,其中重复的结构单元“—CH2—CH2—”称为链节,链节的数目n称为聚合度。
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单体,乙烯就是聚乙烯的单体。
4.乙烯的用途
(1)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烃的分类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丙烯、聚四氟乙烯等
2.橡胶: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合成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
3.纤维:
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等。
人造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等。
合成纤维:腈纶、涤纶、锦纶、维尼纶等。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黑烟?
提示因为甲烷分子里含碳量低,燃烧充分;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
2.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但是用浸泡过酸性KMnO4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请你解释其原因。
提示水果释放的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3.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CCl4溶液褪色,二者的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二者褪色原理不同。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发生氧化反应,KMnO4将乙烯氧化成CO2;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因此CH4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引入新的杂质),应用溴的CCl4溶液除去。
4.鉴别乙烯和甲烷有哪些方法?
提示鉴别乙烯和甲烷的方法
5.用什么方法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能使用H2或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吗?为什么?
提示用溴的CCl4溶液除去。
因为Br2与乙烯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气液分离。
不能用H2或酸性KMnO4溶液。
因为H2的用量不易控制,乙烯不能完全除去或引入新的杂质H2;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产物是CO2,引入新的杂质CO2。
6.用乙烯和HCl的加成反应与乙烷和Cl2的取代反应都能制取氯乙烷,哪个方法好?提示乙烷与Cl2的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生成物不纯,而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可制得较纯净的氯乙烷,较好。
课堂检测
1、判断题
(1)烃的分子式为C3H6,符合通式C n H2n,故该分子属于烯烃()
(2)某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烯烃()
(3)某无色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烯烃()
(4)甲烷和乙烯都属于烃,前者属于烷烃,后者属于烯烃()
(5)甲烷和乙烯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而且燃烧时现象相同()
(6)以石油为原料可以获得乙烯()
(7)乙烯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1)×(2)×(3)√(4)√(5)×
(6)√(7)√
2.刚摘的猕猴桃往往青涩难吃,但将熟透的红苹果与它共同装入袋内,三天后就香甜可口了,原因是熟透的苹果挥发出的乙烯对猕猴桃起了催熟作用。
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中所有原子都共平面
C.乙烯的产量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D.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也可作水果催熟剂
解析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共平面,但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BrCH2CH2Br(1,2-二溴乙烷),其结构相当于乙烷分子中的两个H原子(位于不同的碳原子上)被Br原子代替,每个碳原子与其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结构,1,2-二溴乙烷中的8个原子不共平面。
答案 B
3.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解析由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可知乙烯比乙烷活泼,A正确;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B项不正确;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项不正确;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易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易发生取代反应,D不正确。
答案 A
4、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①②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