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修正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简答1、请比较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你为什么要学习《现代农业经济学》?4、《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第二章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名词解释农业农村农村经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二、简答1、简述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正确解决“三农”问题有何重要性?4、如何理解“三农”问题的实质?5、简述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形成的原因。
2、论述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
第三章农业现代化一、名词解释:农业现代化有机农业技术无机农业技术二、简答及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2、把握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3、简述国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4、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5、论述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一、名词解释农业生产要素规模报酬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进步二、判断题1、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科技成果的推广成效很差。
3、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4、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5、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三、简述及论述题1、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是什么?2、在现代农业中,各生产要素的功能是什么?3、从技术层面看,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有何特征?4、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5、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6、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7、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8、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第五章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一、名词解释题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结构二、判断题1、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农业经济学试卷(B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B 卷)2004 学年第2 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一、概念题(4×4=16)1.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这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负数,或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最低生存费用”那部分农业劳动力。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3.“黄箱”政策是指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政策,在 WTO 农业协议中应减让。
4.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而且环境不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二、填空题(6×4=24)1.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的运动规律、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
2.1998 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落实、、三项政策,以及改革。
3.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包括、、、等四个方面。
4.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可分为和。
一般将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称为。
5.WTO 的农业贸易规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
6.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现代化,的现代化,的现代化,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2.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4.主导产业、建设商品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利益机制5.市场准入条款、削减国内支持、削减出口补贴、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6.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劳动者、农业组织管理三、简答题(6×6=36)1.简述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2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第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第4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B
如果某农产品需求有完全弹性,则其需求弹性值()
A、等于0;B、等于1;C、无穷大;D、介于0和1之间
C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则这种市场称为()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C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卖家只有少数,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少数,卖家众多,则这种市场称为()
D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0.5,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有同一弹性;B、供给完全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有完全弹性
C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2.1,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完全无弹性;
C、供给有完全弹性;D、供给缺乏弹性
A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则说明该农产品()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A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流动,因为收入之间的明显差距”这一观点来自于()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农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农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特征?答:1.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答:1.农业支持其他国民经济部门2.工业反哺农业3农业的贡献?答:1.产品贡献 2.要素贡献 3.市场贡献 4.外汇贡献4农业的功能?答: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 3.粮食安全功能 4.经济功能 5.文化功能5农业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答: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
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学科。
研究对象是1.农产品市场 2.农业生产要素 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4.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第二章农产品供求理论**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形成有效需求和供给的条件是什么?答:农业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条件略。
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1.消费者收入水平 2.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3.中间需求的变化 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理念 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
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是什么?答: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或是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因素有1.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 2.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3.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4.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6.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4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答:1.占用土地面积大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占地小的非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大2.同一种农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 3.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4.农产品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章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根本变化3)、农业发展可持续化:(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同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选用适应农业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是农业的产出和增长简历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使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3)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4)、组织管理科学化:(1)科学的组织生产力,以一定的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2)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生产管理的效率3、为什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额必然趋势?4、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农业资本,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6、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
农业经济学复习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农业经济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包括专业经济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农业产业化:指通过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二、问答题: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上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首要和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离开劳动力,任何生产要素都无法形成。
资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改造传统产品和产业,创造新的产品和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农业内部吸纳;就地或者就近向乡镇企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向大城市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市场。
3、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
4、家庭农场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按经营方式分为:不雇工和雇工;不雇工:管理简便,组织成本和监督费用小。
雇工:按经营内容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专业型:产品单一。
(2021年整理)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农业经济学习题【精选文档】
农业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特点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 D )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B。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C。
农业生产的周期长D.资金需要量小2。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阶段开始于( D )A。
1978年B。
1990年C.1989年D。
1992年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A )A.日本B.美国C。
法国、德国D。
加拿大4.下列哪一个不是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C )A.企业资金按股形成B。
企业利润按股分配C。
企业财产属全民所有 D.职工工资按劳分配5.农业合作社最初产生于( C )A.中国B.中等发达国家C.欧美发达国家D。
欠发达地区6。
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D )A。
适应性 B.可塑性C。
独立性 D.依赖性7。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A )A.降水B。
地表水C.地中水D.地下水8。
级差土地收入第一形态产生的原因是( B )A。
对土地的投入水平不同B。
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C。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D。
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9.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①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劳动消耗;②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B )A。
①不正确 B.①正确C.①和②相互矛盾D。
①和②都不正确10。
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是指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与生产经营成果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衡量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 C )A.产值资金率B.资金利润率C。
流动资金占用率 D.流动资金周转率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 D )A。
靠近饲料原料产地 B.集中于粮食大省C。
西北牧区 D.适应养殖业分布12。
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A )A.化肥B。
农药C。
农业机械 D.农膜13。
根据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是( D ) A.价格下降,供给量不变 B.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C。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章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根本变化3〕、农业发展可持续化:〔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同当代人与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选用适应农业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是农业的产出和增长简历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使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3〕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4〕、组织管理科学化:〔1〕科学的组织生产力,以一定的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2〕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生产管理的效率3、为什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额必然趋势?4、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农业资本,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6、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7、试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1〕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生物创新技术2〕实行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3〕注重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4〕强调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相结合5〕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6〕逐步推荐你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7〕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六章可持续发展是指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使用技术改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与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1、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有哪些?1)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即通过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围绕农业自然再生产特性来组织生产,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它主要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实现现代经营方式,实现生产的集约化.3)生态环保型可持续生态农业.这种模式主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强调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试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P94〕1)人口战略措施2〕资源战略措施3〕环境战略措施4〕科技战略措施第七章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与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与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数量的土地规模,或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制约,通过主要生产环节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布局的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合服务社会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他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级差地租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与滩涂等.特点: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2、什么是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你认为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粗放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和活劳动分散的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的依靠自然力和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途径:〔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集约提供各种必需的条件〔4〕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3、试分析农业集约经营中土地报酬的变化趋势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一可变投入不断追加到另一固定数量的投入上时,该可变投入要素逐渐由稀缺到充裕,最终会使后一单位的得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出比前一单位低,也就出现提低报酬递减规律.第一阶段是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可变要素与固定投入要素的配合比例逐渐合理,总产量与平均产量同时递增,直达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第二阶段是平均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到边际产量为零,在这一阶段总产量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高点,但平均产量递减;第三阶段是可变要素投入过多,要素比例不再合理,总产量开始递减的阶段.4、开展农业规模经济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2)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首要条件3)农民眷念土地的传统观念逐渐改变,并在农民种建立起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4)由较为完善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和物质技术装备体系,能够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5)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为从事规模经营的单位和农户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的服务5、你认为在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X农地产权,建立和完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全方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完善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的"恋土〞情节5)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够参加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里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于农业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不当而造成的,是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1、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1)农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农业劳动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与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3)农业生产依附于土地的特点常使农业劳动力具有分散性,但在农田基本建设,抗御自然灾害等活动中,又必须采取集中劳动的模式4)农业劳动的多样性、季节性、多变性与地域差异性,要求农业劳动力必需多种技术和技能5)农业劳动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常使付出同样多的劳动获得不同的劳动成果2、农业劳动力从几方面影响农业生产?1)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老丁组织形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提高农业生育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是什么?途径:1)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2)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4)消除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措施:1)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3)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第九章1、农业资金的内涵?农业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个人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与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广义的农业资金实际上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财物和资源的总和,并且总是以一定的货币、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形式存在.在既定的农业资金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各种资金要素的相对价格,以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组合进行生产.2、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3、什么是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的特征是什么?农业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从预算中列支的,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各项支出.农业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特征:1)农业财政自己的来源是国家预算拨付2)农业财政资金支持的对象时农业3)农业财政资金的最终目的低促进农业现代化4、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第十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农业投入产出效益和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额份,即在总产出增长率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1、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内容:1)农业科学技术只是物化为生产资料,表现为油性的动植物新品种、新的农业投入物、新设备和新设施等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包括新的耕作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险和加工技术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和应用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特点:系统性、渐进性、外生性、周期性、复杂性2、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1)技术自身发展的推动2)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追求产量目标、追求质量目标、追求利润目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3)农业外部发展的推动:农村展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3、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拓展经济盈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2)代替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农产品质量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5)提高农业效率4、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背景有所不同.这些国家面临的既不是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也不是由此而决定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是人口膨胀和农业相对停滞的双重压力.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土地的开垦潜力已经到达极限,边际土地报酬递减,现有的粮食产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在此背景下,只能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和采用高品质良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创新道路. 从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来看:首先,农业技术创新通常由资源禀赋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长信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农业技术创新的活动朝着能够节约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求其次,分析和把握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农业技术创新方向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最后,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2〕土地资源的状况〔3〕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4〕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与由此决定的为农业部门提供现代生产要素的能力等第十一章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供给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农产品供求平衡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1、什么是吉芬效应?产生吉芬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是指抵挡生活必需品农产品,其价格上升而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贫穷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少购其他商品,而多购这种商品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有哪些?1)需求弹性是一个无量纲的两,具有广泛的可比性2)农产品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是负数3)需求弹性因不同的物品而异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需求价格完全无弹性、需求价格完全有弹性、需求价格单一弹性、需求价格富有弹性需求价格缺乏弹性5、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它对农产品市场有哪些启示?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离饱和点越远,需求的收入弹性就越大;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接近饱和点,需求的收入弹性就越来越小;当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点时,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零;过了饱和点后,对于非正常的农产品来京,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就为负,即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对这种农产品的消费数量绝对减少.在开发农产品市场的同时,还要注意新产品的开发,要把市场开发和新茶品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即在一种产品进入市场饱和期就要开发新产品,用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取开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开发的水平不断提高.6、农产品需求价差弹性在什么情况下为正值、负值和0?请分别举例说明?互替关系的农产品正值〔面粉和大米〕互补关系的农产品负值〔咖啡与糖〕两种互替农产品的质量悬殊,因而价格相差悬殊〔白酒和茅台〕7、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产品的替代数目与替代程度、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农产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8、农产品供给的特点:有限性、周期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受政府调控##较大9、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农产品的价格2〕农业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3〕农产品生产者数量4〕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5〕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政策等10、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是什么?种类有哪些?1〕占用土地大的弹性小,占用土地小的弹性小2〕经济发达地区共计弹性大,落后地区供给弹性小3〕农产品价格上升是供给弹性大,下降时供给弹性小4〕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11、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农产品生长周期的长短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3〕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其的长短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试述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P211〕12、收敛蜘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发散性蜘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和封闭性蜘蛛网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等构成的综合体农产品集贸市场指在县城以下,以农产品交易为主,兼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综合或专业、常年或季节性的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的、公开性的、规X的进行农产品批发交易,并且有信息、结算、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的场所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做成的,在一定时间、空间里有所需要的运转的农产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的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运输交通加工设施等物质,能量,人员和通讯网络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情报信息的手机、加工、整理等功能的有机整体,并处于整个农村经济系统环境之中.1、农产品市场体系有哪些要素组成?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2、农产品集贸市场有哪些作用?1〕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引导市场化,促与农产品产出增长2〕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服务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3〕扩大商品流通,是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重要载体4〕能够培育农民,是农村市场主体的主要阵地5〕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促进小城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农产品差价指同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农产品比价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农产品收购价为标准价格进行比较.工农产品比价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交还的价格比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的价格相当于多少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价格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收入效应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就是说,如果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将增加,从而也将增加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是指主导企业与加盟者之间的持续契约关系,连锁的分店仍然是独立的法人。一般将主导企业视为总部,而将加盟者视为特许分店或加盟店。根据特许合同,总部必须提供一项独特的商业特权,如商标、产品、公司象征等给加盟店使用,并给予员工以训练、商品供销、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的指导和协助,加盟店除享有总部赋予的权利外,也要付出相应的回报并遵守总部规定。
农产品供给变动
农产品的供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量,是指在每个价格下供给量的全部关系,供给是由整个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述的,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农产品供给量的变动
农产品供给量是在某一特殊价格上为销售而提供的具体的农产品量,由既定的供给曲线的某一点来表示。当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移动,这种变动称作供给量的变动。
规避风险功能
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是以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手段的。套期保值之所以有助于回避价格风险,其基本原理就在于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套期保值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上的这种价格关系,取得在一个市场上出现亏损,在另一个市场上获得盈利的结果。另外,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二者的基差趋于零。两个市场在最终价格上的趋同性也使套期保值交易行之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需求有完全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
D
如果某农产品需求弹性为1,则说明该农产品()
A、需求有同一弹性;B、需求完全无弹性;
C、需求有完全弹性;D、需求富有弹性
A
如果某农产品需求弹性为无穷大,则说明该农产品()
A、需求有同一弹性;B、需求完全无弹性;C、需求有完全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
C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这种观点来自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B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这种观点来自于 ( )
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D
在寡头垄断市场,()
A、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
B、众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买者或卖者都无法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C、卖家只有少数,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少数,卖家众多。
D、某种商品,卖家只有一个,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一个,卖家众多。交易的价
D、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升高。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促使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是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这一观点来自于()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B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农业劳动力流动,取决于原住地的“推力”、迁入地的“拉力”这2种力量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来自于()
第4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第6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D、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A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流动,因为收入之间的明显差距”这一观点来自于()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A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迁移成本=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这一观点来自于
第2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第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第4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第6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是进行生
产所必需的有形和无形投入。
完全竞争市场
众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买者或卖者都无法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许多农产
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单项选择题
B、农产品与工业品的比价,长期趋势是工业品的比价升高。C、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必然趋势。
C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
A、种植业,养殖业,渔业;B、土地,劳动力,资金;C、化肥、农药、农膜;D、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B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0,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有同一弹性;B、供给缺乏弹性;C、供给有完全弹性;D、供给完全无弹性
D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0.5,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有同一弹性;B、供给完全无弹性;
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D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某种商品,卖家只有一个,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一个,
卖家众多。交易的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垄断者,则这种市场称为()
B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施莫克勒用于说明其市场需求诱导技术进步理论的是()
A、技术进步源于人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地迸发。
D、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 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
D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这种观点来自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C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则这种市场称为()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C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卖家只有少数,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少数,卖家众多, 则这种市场称为()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第6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C、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第2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第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第2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第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第4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
B
一、多项选择题
D、大米价格每上涨0.08%,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1%;
E、大米价格每下降1%,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0.08%;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D
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环节是()
A、生产、运输、储藏、销售B、收购、运输、储藏、销售C、收购、运输、批发、销售D、生产、运输、批发、零售
B
农业技术进步的3条道路主要是指()
A、中国道路,美国道路,俄罗斯道路;B、美国道路,俄罗斯道路,英国道路;C、美国道路,欧洲道路,日本道路;D、印度道路,法国道路,美国道路
C
在完全垄断市场,()
A、卖家只有少数,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少数,卖家众多。
B、某种商品,卖家只有一个,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一个,卖家众多。交易的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垄断者。
C、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
D、众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买者或卖者都无法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
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有完全弹性
C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2.1,则说明该农产品()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 Nhomakorabea全无弹性;
C、供给有完全弹性;D、供给缺乏弹性
A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有同一弹性;B、供给完全无弹性;C、供给有完全弹性;D、供给缺乏弹性
C
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完全无弹性,则其供给弹性值()
格基本上取决于垄断者。
C
在垄断竞争市场,()
A、卖家只有少数,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少数,卖家众多。B、众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买者或卖者都无法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
C、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
D、某种商品,卖家只有一个,买家众多;或者买家只有一个,卖家众多。交易的价
B、美国人力稀缺,所以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劳动力。日本人多地少, 所以农用(生物)化学技术(化肥、农药、良种)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土地。
C、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D、B和C
C
屠能在《孤立国》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认为, 农业应以城市为中心, 做如下分布
()
A、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D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认为()
A、地区分工取决于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在分工中占优势。
D
B、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
C、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 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A
在地域分工中,“城市周边地区以其到城市距离的远近来进行不同的农产品生产”,这种观点来自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D、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认为()
A、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B、地区分工取决于各地区的生产效率,效率高的地区向效率低的地区输出产品,效率低的地区向效率高的地区输出劳动。
C、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