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
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
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
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引言中印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印关系经历了波折和起伏,但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印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两国之间的挑战和未来合作的机会。
历史背景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数千年的交流和互动。
然而,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中印关系经历了多次的紧张局势和冲突。
最引人关注的一次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导致了两国关系的严重恶化。
此后,双方在边境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和摩擦。
现状分析尽管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都存在合作,但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面临挑战。
边境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的核心争议之一。
两国在东北部的边界线上存在争议,并且曾经发生过多次边境冲突。
两国政府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但进展缓慢。
经济竞争中印两国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的出口依赖度较高,而印度则希望通过提供投资机会来吸引外国资金。
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经济竞争的加剧。
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中印都是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
中印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两国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两国之间的竞争和争议也可能限制它们的合作和共同利益。
机遇与挑战中印关系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存在着许多合作的机会。
经济合作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
两国可以加强贸易联系,加大互相投资,共同开发市场。
中印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提高两国的经济实力。
边界问题解决中印可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边界争议。
两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边界问题的解决,并寻求建立稳定的边界管理机制,增强互信和合作。
人文交流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非常重要。
两国可以加强教育交流、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结论中印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论文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论⽂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两国⼈民有着⼆千多年的交往史。
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做了不屈不挠的⽃争。
然⽽,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度发⽣困难。
因此,悬⽽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1历史背景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分为西、中、东三段(见“中印边界⽰意图”),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公⾥。
这⼀地区是英帝国主义⼗九世纪六⼗年代为寻找⼀条侵⼊新疆腹地的途经⽽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地图才第⼀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印度版图。
⽬前,除巴⾥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
中段是我国西藏阿⾥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公⾥。
这⼀地区历属西藏地⽅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才被印度侵占的。
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
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
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喜马拉雅⼭脊之间这⼀地区,这块中国领⼟约有9万平⽅公⾥,⾯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争议地区。
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条由双⽅历来的⾏政管辖所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
2中印边界争端的发展过程2.1⼋⼗年代前中印边界争端发展2.1.11951年2⽉初印度军队强占达旺,1953年前后逐渐控制到“麦克马洪线”,1954年成⽴“东北边境特区”,同年4⽉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与中国政府最⾼领导⼈讨论两国边界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3中印关系探讨
战略博弈:国际秩序调整拉开序幕——中国与印度未来关系探讨相比于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整天抱大腿的朝鲜,印度似乎是我们祖国长长的一串邻国名单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存在。
然而,这个拥有11亿人口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已经是我国当今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得不关注的强力竞争对手。
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第三十八个年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日渐消散,开始面对“未富先老”的艰难局面。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完整健全的工业体系,虽然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还有所欠缺,但已经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在一些技术上对国外还有一定优势,如高温超导、聚变技术研究等。
但是当前我国国内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现在的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与西方国家差距不大,西方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正呈现下降趋势,有些公司如富士康甚至已经关停在中国的工厂转而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建立新的生产厂,这无疑是对中国的巨大挑战。
相比之下,印度国内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印度目前是世界人口结构最为年轻的国家,拥有先进的软件产业,同时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印度大有和中国竞争“世界工厂”地位的趋势,而印度和中国之间躲不过去的一道坎就是中印边境问题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
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印度自此之后再未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但印度对军事实力发展是不遗余力的,包括进口韩国K-9自行火炮、向俄罗斯租借“猎豹”号核潜艇并合作开发T-50战斗机等。
虽然印度工业并未能向印度军队提供良好的武器,但是得益于印度的不结盟政策等多种原因,印度可以从世界上多数国家进口武器,因此印军的武器装备较为先进,综合作战实力值得一提。
印度拥有多种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但这也造成了后勤维护复杂、装备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从俄罗斯进口的T-90S型主战坦克上的热成像仪就因为印度的高温天气而故障率居高不下,最后不得不另行进口法国热像仪再装备到T-90S上;“万国牌”的阿琼主战坦克,至今仍然面对着可靠性低下的问题。
中印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印关系形势与政策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印两个发展中⼤国是世界瞩⽬的新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印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民的共同利益,⽽且有利于亚洲乃⾄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下⾯是店铺为⼤家推荐的中印关系形势与政策论⽂,供⼤家参考。
中印关系形势与政策论⽂范⽂⼀: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中印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50年代是中印友好关系的黄⾦时期。
印度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个⾮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两国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主权、互不侵犯、互不⼲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迎来了中印友好合作的第⼀个⾼潮。
1954年6⽉,周恩来访问印度,中印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年10⽉,印度尼赫鲁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之后接待的第⼀位⾮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脑。
在4个⽉内实现了两国互访。
尼赫鲁到达北京当天,⽑泽东主席就会见了他,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陪同会见。
4天后,⽑主席再次会见并设宴招待尼赫鲁,,如此⾼规格的接待,说明中国政府对印度及对中印关系的⾼度重视。
1956年11⽉,周恩来再次访问印度,贺龙副陪同访问,也受到印度政府和⼈民群众隆重⽽热烈的欢迎。
在⾸都新德⾥等地,有上百万⼈欢迎周⼀⾏。
到处都可以听到“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意即印中⼈民是兄弟)的⼝号声和欢呼声。
周发表讲话说,我们两⼤民族之间的友谊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是,今天,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中印两国在反帝、反殖和加强亚⾮团结、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等⽅⾯互相⽀持和配合。
在1955年召开的亚⾮会议(即万隆会议)上,中印两国共同努⼒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发扬光⼤,从起初处理中印双边关系的原则逐步发展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不幸的是,中印友好关系的良好势头未能长期保持下去,从50年代末开始发⽣逆转。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影响论⽂2019-07-13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有所疑虑的⽭盾⼼态上。
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正是在这种错综⽭盾的⼼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年⼀直可望⽽不可即。
除了内在⽭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年边境战争。
尽管中⽅对这⼀问题的看法⼀直⽐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当年那场战争的伤⼝⾄今难以愈合。
⼀、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历来⾏政管辖所及⽽形成了受到两国⼈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
这条线,在东段⼤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在中西段,⼤体沿著喜马拉雅⼭分⽔岭⾛向,即我国地图标⽰的国界。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
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是⾮法的“麦克马洪线”。
**年11⽉,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
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当局代表于**年3⽉24⽇,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炮制了⼀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公⾥领⼟划给了印度。
这⼀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缘关系的民族,从⼈种、⽂化、宗教和⽣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与印度民族毫⽆共同之处。
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法的、⽆效的。
英帝国主义也作贼⼼虚,秘密换⽂后⼀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地图直到**年才以“麦线”显⽰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
在印度独⽴之前和独⽴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
然⽽,印度独⽴以后,其扩张野⼼就渐渐滋⽣起来了。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
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
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正文]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
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
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
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
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
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中印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印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印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领土,也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大国。
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但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如何处理好中印关系,加强合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印两国在1950年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波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印两国曾经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在1959年达赖喇嘛出逃印度后,中印关系开始恶化。
1962年,中印爆发了边境战争,双方都有人员伤亡。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都受到了影响。
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双方开始逐渐加强合作。
2003年,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宣言》,成为了战略伙伴。
此后,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二、当前中印关系的现状当前,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2019年,中印两国贸易额达到了约920亿美元。
此外,两国还在教育、旅游、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但是,中印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边境争端。
中印边境线长达3500多公里,在一些地方存在争议。
2017年,中印边境冲突再次爆发,双方都派兵前往边境地区。
虽然随后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边境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中印关系的外交策略当前,中印两国都在积极推动外交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中印两国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外交策略。
对于中国来说,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与印度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边境问题,避免因此影响两国关系。
对于印度来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需要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历经了多年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下,中印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度愈发加强,同时,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矛盾与争议,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合作:中印两国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8年,中印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951.7亿美元,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若对印度继续开放,中国可以借助印度加强与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印两国经济互补。
二、领土争端: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是双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印度对中印边界线的划定存有异议,印方试图推行“藏南地区自由”和“南藏”地区的独立等主张,该主张与中国的领土完整原则相悖,使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目前,中印两国已经在扣扎朗(中方称为洞朗)地区发生了民兵对峙,这是当前中印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三、文化交流:中印两国存在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如佛教、印度教等,这样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随着中印之间持续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在逐渐增加。
四、国际关系: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印两国在多边组织中的合作和协调越来越密切。
中印两国在气候变化、反恐、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各自在联合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上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论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对复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印两国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同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需要逐步得到解决。
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的对话和合作。
通过平等、互利的谈判来解决争端,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扩大世界贸易,加深区域合作,这样可以促进中印关系持续和平、稳定、健康、发展的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地区的利益。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中印关系随着中国、印度这两个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中国有着引领亚洲的趋势,而印度已经基本奠定其南亚霸主的地位。
中印关系已经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国际关系之一。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基本成为世界大国,两国的关系已经具备大国对话的特点。
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印两国现在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就军事力量而言,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
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从今年的中印关系来看,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印互信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在印度,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有所抬头。
中印互信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
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
”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国存有较大的疑虑。
浅谈中印关系及印度文化
浅谈中印关系及印度文化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
虽然中印之间存在边界争议和政治分歧,但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因素。
本文将从中印关系和印度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印关系是复杂而多元的。
中印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然而,在现代历史中,中印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波折和挑战。
中印战争是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导致了长期的边界争议。
此外,中印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上的分歧。
尽管如此,中印两国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和人文领域。
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增长。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印度制造”计划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此外,两国还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交通、电力和通信等领域的合作。
除了经济合作之外,中印两国在文化和人文交流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基础。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样化文化的国家,对于世界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
印度的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印度佛教和印度教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教的一系列经典和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发展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印度的艺术和文学也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印度的古代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中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印度的音乐和舞蹈也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印度的文化也体现在其独特的宗教和节日中。
印度教和印度的宗教节日如排灯节、哈里·哈的节日等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的一些宗教和节日,如佛教、观音诞等也得到了印度的关注和庆祝。
论中印关系的发展
论中印关系的发展中国与印度是毗邻的两个国家,两国作为同在亚洲的大国,其关系问题一直以来,不仅是两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着眼的所在。
21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多方合作,力求在双方共赢的局面上谋求国家进步,人民富足,两国关系逐渐升温,人们在欢心中印关系平和的同时,不禁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多有揣测。
众所周知,我国与印度两国的关系一直以来既有携手并进,亦有纷争不断的时期。
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中印两国友好的黄金时期。
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在反帝、反殖和加强亚非团结、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等方面互相支持和配合。
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上,中印两国共同努力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发扬光大,从起初处理中印双边关系的原则逐步发展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然而好景不长,众所周知的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帝国主义划分的“麦克马洪线”,中国从未承认其合法性和正确性。
但印度却坚持以此划分中印边界,60年代至80年代早期,中印关系一直在冰冻中。
直到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与邓小平会谈后,决定以“互谅互让,相互调整”作为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边界问题不应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障碍。
至此,中印关系才再度解冻。
双方展开了各种外交活动,中印军方高层互访,中印防务安全磋商机制,海军联合演习,陆军联合训练等等,表明两国在建立政治互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更是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保持着相同的政治立场,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上互相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直到今天,中国与印度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着合作互利的态度,共同进步发展,在整个亚洲国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值得担忧的是,中印的边界关系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在西藏贡堆神山附近,中印双方部队巡逻到扎布拉山口时,都会在一块石头上大做文章:印度兵过来,就用英文写上“India”;而中国军队过来后,就会涂掉英文,用汉字书写中国两个大字……这场斗法年年如此。
中印对峙的议论文
中印对峙的议论文引言中印对峙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研究。
这场对峙不仅涉及到中印两个庞大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也牵涉到了地区稳定、全球格局的变化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印对峙进行分析和讨论,力图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视角。
争议的起因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起源于对边界地区界定的不一致。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印两国就对争议地区分别主张主权,并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军事哨所。
此后,随着双方力量的增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争端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当前的对峙局面。
对峙局势的分析军事对峙的因素当前的对峙局势主要表现为军事对峙,双方军队在边界地区进行部署,并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
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领土争端的升级:双方在对领土的态度上存在分歧,导致了冲突的升级。
2.地缘政治的角逐:中印两国在地区影响力的争夺中产生了冲突。
3.军备竞赛的压力:双方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区安全,所以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
影响的深远性中印对峙的局势不仅仅影响到双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还对全球格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地区稳定的动荡:对峙局势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担忧和影响到地区的稳定。
2.中印关系的变化:对峙可能对中印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到双方的经济、贸易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3.全球影响的扩散:中印是全球两个最大的人口国家,对峙局势的变化将对全球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
分析与观点政治解决的必要性面对当前的对峙局势,政治解决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出路。
中印两国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争取达成和平协议。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可以避免军事冲突的升级和可能的人员伤亡。
地区合作与互利共赢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地区合作,并寻求互利共赢的方式。
通过加强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互信,为解决争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地缘政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印对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第一篇: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戴秉国2012年1月16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印度教徒报》上发表题为《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我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新德里,与我的印度同事举行第15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每次来,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50年代中,中印两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共同倡导了至今仍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今天,面对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世界,作为世界两大文明古国和人口占全球近40%的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又一次顺应时代潮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着快速发展,成长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令人十分高兴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友好合作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两国贸易额2000年还只有29亿美元,2010年就增长到61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0倍。
两国在各种国际多边机制中、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协调配合越来越密切。
去年是“中印交流年”,两国举行首轮战略经济对话、500名印度青年访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印关系又开了一个好头。
中印关系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印度朋友完全可以相信,中国对印度满怀友善之意。
我们在一心一意谋求发展自己的同时,真心诚意地致力于发展同印度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衷心祝愿印度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丝毫不存在所谓中国要“进攻印度”、“打压印度”的问题。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激烈的对抗——论中印关系的未来
激烈的对抗——论中印关系的未来社会学0301班徐恺 3030471018[内容摘要]:作为地区与世界大国的中国与印度的未来关系走向不但是亚洲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热点。
虽然两国关系的缓和与友好是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本文通过对两国历史渊源,边界纷争,现实利益,文化差异及国际力量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的分析,认为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不免是悲观的,对抗将成为今后两国关系的主流。
[关键字]:对抗未来关系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指出:“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
”今天,他口中的也许成为了现实。
印度真的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了,成为了国际社会所广泛重视的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几十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经济大国,作为一个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作为一个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不对它投以百分之百的关注。
作为与印度有着诸多历史恩怨,也是诸大国中唯一一个与印度有着陆上边界的中国比别国更为敏感印度的崛起。
而这两个世界性大国的未来关系走向又让世界感到敏感。
龙和孔雀之间的任何动作都令世界感到呼吸紧张。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当然是每一个国家所希望的,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现实的国家利益决定了邻居间也会有冲突。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了远交近攻,那么现在自然更有可能近邻不如远亲。
龙与孔雀的对抗在不久的将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追溯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特别是自1950年4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两国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印两国就像进入了围城的夫妻,开始了从热战到冷淡的全方位对抗,直至80年代以后才逐渐解冻。
但是到今天两国的友好更多的是面子上的友好,而绝无可能重现五十年代“秦尼——印地巴依巴依”的关系了。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2800字》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综述1.1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进程中印之间的历史关系复杂。
1962年,毛泽东决定开启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印关系冷淡。
1976年,中印双方相互派遣大使,两国关系开始有所恢复。
虽然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美解决,但是从1987年以后,中印每次谈判都能够缓和边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确立了对外发展、促进经济的策略,印度作为接壤中国的人口大国,自然有丰富的市场。
1990年,中印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贸易,中印双方签署《恢复贸易备忘录》,并在当年成功实现了26.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2003年,中印双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2004年,中印贸易达到了136亿美元,展现了极好的合作前景,在这一基础上,2005年,中印双方签署了《中印五年贸易合作规划》,希望以点带面,通过中印实现全亚洲的经济合作。
在有计划、有统筹的合作之后,中印贸易在2006年实现了248亿美元总额,实现了超高的增长率。
2008年,中印双方全年贸易总额实现了518亿美元,十年间贸易总额超过接近10倍。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方贸易也受到波及,2008-2009年中印贸易出现了短暂的下滑。
2013年开始,中印双边贸易开始实现了大规模增长,一直到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实现了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我国对印出口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2013-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增长趋势。
2017年,中印贸易不受洞朗对峙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贸易额大增21.4%达到845.4亿美元,增速更是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
尽管2018年中印贸易额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6.8%的增速,贸易额首次突破900亿美元大关,且在2018年,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进口国,印度是中国第七大出口国,中印彼此是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中印关系思想汇报
中印关系思想汇报引言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关系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印关系备受关注,既有合作之处,也存在一些分歧。
本文将就中印关系进行思考和汇报,探讨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挑战,分析当前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政治层面中印两国在政治层面有着复杂的关系。
虽然双方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合作紧密,但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
近年来,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引发外界关注。
双方应通过对话与协商,寻求共同解决之道,在构建稳定与互利的政治关系方面做出努力。
经济层面中印两国在经济领域紧密合作,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然而,贸易逆差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双边关系发展。
双方应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平衡,同时深化双向投资,促进经济互补性,实现共同发展。
文化层面中印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是增进双方了解与友好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促进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双方民众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中印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未来展望中印两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重要责任,双方关系对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印应继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处理好存在的分歧与问题,积极寻求共赢之道,构建互信、互利、互尊的中印关系,为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中印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潜力和重要性的双边关系之一。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处理分歧,共同推动中印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中印关系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上是本文的中印关系思想汇报,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化中印友好合作,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与繁荣发挥一定作用。
中印关系的理解
中印关系的理解《中印关系之我见》中印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啊,就像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邻里故事,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从文化上来说,中印就像两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印度有绚丽的歌舞、神秘的瑜伽,还有那数不清的神庙,每一尊神像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神话故事。
咱中国呢,武术、京剧、书法等国粹同样令人称奇,光是汉字的书写就像一种神奇的艺术魔法。
但这文化宝藏可并不冲突,反倒应该是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好点子来源。
就好比印度美食里的咖喱,要是能和咱中国菜品做些创意结合,说不定能诞生舌尖上的新奇妙口感。
然而,中印之间在边境等问题上偶尔又像两个孩子争地盘。
你瞧,就那么一片边境线土地,两边的士兵有时候严肃对峙得好似比赛谁的眉毛皱得更夸张。
其实啊,这么大片亚洲大陆,有啥事儿非得争那一点儿呢?地儿再大,要是打起来伤到百姓多不值得呀!大家都知道,两国的老百姓可都是盼着过上好日子的,咱们普通人在乎的无非就是锅里有热饭、家里有欢声笑语,谁没事儿天天想打仗呢?在经济贸易方面呢,那潜力可大得很。
印度有庞大的人口,就像是个蕴含无限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大胖子。
咱中国有先进的制造业经验和基础设施建设技能。
这就好比一个擅长做饭,一个满肚子都是胃口,合作起来完全可以打造一场经济盛宴啊。
如果中印之间能顺畅地建立起大规模的经贸往来,那什么公路、铁路、工厂一建,说不定能创造出亚洲经济新的超级引擎。
中印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更像是两只手,合作好了就能在国际事务中稳稳地接力。
就像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这种全球性大问题时,如果中印能够保持一致步伐,先不说能拯救地球吧,至少能给全世界的环保事业打一剂强心针。
国与国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偶尔会有分歧,但只要大家坐下来多谈谈,好好商量着办事儿,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中印两国都有着数千年的智慧沉淀,没必要总是为了一点小别扭搞得脸红脖子粗的。
希望以后中印能少一些边境的“斗气”,多一些贸易场中的“吉利”,大家一起赚钱、一起乐呵,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
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
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
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第二,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中国国内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要发展,有两个紧迫的任务:一是完善自身;二是稳定周边。
稳定周边是完善自身所需的外在保障。
不难看出,突破中印关系发展的瓶颈有诸多效用,直接可以作用到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两地,从而缓解周边安全和内部稳定的压力,有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第三,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有助于实现两国各自战略目标。
中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使命。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广交朋友,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支持与合作。
印度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国家稳定和大国抱负,也需要中国、南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四,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崛起和大国外交作用重大。
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三个区域性的“热点群”之一,人口密集,社会问题突出,具有潜在的“爆炸性”。
中国外交遵循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也向世人宣告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
中国能否在改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作为,能否给世界上近1/3的人口营造和平交往的环境,能否对这一地区的发展稳定起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推动作用,是对中国上述外交政策的考验。
如果做得好,会令世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以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4 我国在印度外交策略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明确定位,促进和解。
一是明确思想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扎扎实实地深化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明确政策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一个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国家来看待,给予其相应的大国地位;三是明确发展上的定位,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友好协商,让步合作,把竞争的方向引到良性发展上,把竞争的危害化解到最小。
(2)加强交流,增进友好。
我们应把与印度国内的非官方交流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拓宽与印度国内社会各阶层的接触面,大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强信任度,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第二,找准并巩固中印战略合作点。
战略合作点是我国与印度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环节。
找准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点,有利于两国政府顺利展开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点,有利于深化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互利双赢,深化经贸合作。
两国政府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给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经贸往来是我国与印度深化合作的基础。
(2)协调磋商,推动政治合作。
政治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开展一切合作的基础,也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
(3)扩大交往,寻求新的合作。
笔者认为当前加强能源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深入发展友好关系的新战略合作点。
第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殖民主义给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带来的不幸。
它埋下了冲突的祸根,造成了我国与印度的长期不和,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又是加深信任、改善关系、全面合作的良好契机。
(1)落实协定,推进边界谈判。
当前,迅速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谈判磋商,为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的政治契机。
(2)突出重点,解决西藏问题。
正确对待“西藏问题”是中印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
第四,营建良好的国际关系。
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我国与印度深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外部条件。
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也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印二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强势,印度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壮大,中国的硬件设施完备、体育产业发达,印度的软件业强大、金融体系完善。
历史上,中印二国互相影响,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丝绸之路联络了中印贸易。
但中印之间也存在地缘政治的差异,1962年中印战争以后,二国关系进入漫长的冰期,客观上中国对印度次大陆一直存有戒心。
文化上中国处在东亚连接纽带,中印二国政治制度迥然不同,一个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党专制国家,一个为世界上人数最大的民主国家。
未来二国经济的互补性也存在挑战,不到十年中国的服务业将赶超印度,不久的将来印度的制造业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2010年中印庆祝建交60周年,两国迎来提升关系的新契机。
建交以来,尽管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反复,中印关系仍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积极协调与合作。
随着中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步上升,两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成熟稳定并迈上新台阶。
第一,实质性减少两国互信赤字。
邻国间相互猜疑和防范是国际政治中难以避免的现实,不独存在中印之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中印双方如能增加各层级实质性交流,更均衡全面地了解对方信息,消解一些由来已久的错误印象和判断,将使两国的合作更加顺畅。
互信可以催化出巨大的生产力,而国家间关系也能从看得见的合作中累积信心。
第二,加强友好协商,推动边界问题早日解决。
中印边界问题是殖民主义者遗留给双方的包袱,成为不时挑动两国人民神经的一根刺,也时常被外部用来挑拨两国关系,牵制两国政府较多精力。
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双方需要相向而行,打破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两国人民的枷锁。
当然,边界问题并非中印关系的全部内容,在两国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背景下,漫长的边境地区在很长时期还是保持了和平与安宁。
第三,充分发挥双边交流机制和冲突预防机制的效用。
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
从世界范围讲,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
从地区安全角度讲,它对亚太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政治上,中印关系远不如中俄关系亲热;经济交往与两国实力不能匹配。
本文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如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不可忽视的边界问题等。
关键字: 麦克马洪线战略位置竞争与合作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又有所疑虑的矛盾心态上。
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正是在这种错综矛盾的心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
除了内在矛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1962年边境战争。
尽管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比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三、两国的竞争毋庸置疑,作为两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同时又是两个山水相连的邻国,存在某些利益差异甚至利害冲突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分歧和竞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印之间的竞争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
在国际地位上,印度希望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至少是亚洲的中心,所以必须要超越中国。
在经济上,中印之间的对比越来越让许多印度人心里不安。
但两国的合作会带来美好的前景,要防止恶性竞争。
(一)是关于市场地位的竞争。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印度的承认。
因此。
中国的商品流入经常受到反倾销调查。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建立健康良好的、睦邻合作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维护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利条件。
我们相信,只要两国政府有诚意、有魄力,有智慧,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
中印两国应该登高望远,增信释疑,同推共促,为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印两国的关系不算太好,双方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分歧。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为它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对手”。
中国在印巴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始终采取“劝和”的态度,不肯像俄罗斯那样偏袒印度。
特别是,中印之间曾经兵戎相见的历史问题和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更严重地妨碍着两国的相互信任。
“中国在西藏部署了对准印度的核导弹”,其实,中印双方并不存在相互构成威胁的对抗关系,但两国要做到相互信任并在国际上实行联手合作也很困难。
近两年来,中印关系开始得到改善,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但一系列的分歧和争议并未得到解决,两国仍难开展亲密合作。
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面临着一种发展困惑。
一方面,两国领导人乃至广大有知之士均认识到发展中印“伙伴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与全球意义,也是两国实现战略崛起的必需;但另一方面,中印“伙伴关系”却长期面临着战略互信赤字的困扰,深化乏力。
如何化解这样的困顿,亟需破除迷信,突破窠臼。
综上所述,在双边层面上,两国领导人及其他军政高官的密切交往与民间社会的交流不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使得两国关系主要还属于领导或官方推动型,而非民意推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