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调查内容调整-20180929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8632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e.png)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三查三评是指对某一事项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查是指对问题的产生原因、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问题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调查;三评是指对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进行评估。
整改措施是在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1. 问题产生原因的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采访相关人员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例如,对于某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可以查阅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护记录等,采访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实地观察事故发生的环境等。
2. 问题具体情况的调查:通过对现场的勘查、记录和证据收集等方式,详细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
例如,对于某项目的质量问题,可以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施工记录等,以获取问题的具体细节。
3. 问题影响的调查:通过对相关方面的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评估问题对各方面的影响程度。
例如,对于某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调查相关的环境指标数据,采访居民和企业代表,了解问题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评估内容及方法1. 问题严重程度的评估:通过对问题的性质、规模、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
例如,对于某公司的财务违规问题,可以评估违规行为的性质(如虚报利润、财务造假等)、规模(涉及的金额、人员等)、对公司声誉和经济利益的影响等。
2. 问题影响范围的评估:通过对问题的传播途径、受影响的范围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问题的影响范围。
例如,对于某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评估问题的传播途径(如媒体报道、用户口碑等)、受影响的范围(地区、用户群体等)等。
3. 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评估: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成本、解决时间、解决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例如,对于某政府政策的问题,可以评估解决问题所需的成本(如政策调整的经费、人力投入等)、解决时间(如政策调整的周期等)以及解决效果(如对民众生活的改善等)。
三调联动调查报告
![三调联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d23101783e0912a3162a65.png)
三调联动调查报告三调联动调查报告发挥三调联动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0xx年以来,我县按照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即“三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路子。
一、我县“三调联动”工作现状1、建立组织机构。
20xx年6月,由县维稳办、县政府法制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六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以两办文件全文批转,推动“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方面规范运行,有力指导“三调联动”工作科学开展。
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检、法、司、信访局、县法制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对全县“三调联动”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督办、考评。
2、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了“三调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由“三调联动”办公室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县法院、县司法局和行政执法部门定期沟通信息,通报工作情况。
建立教育培训制度,采用集中培训、交流经验等形式,累计举办培训会3场次,培训人民调解员、行政执法人员共120多人次,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深入开展调解工作。
自去年6月份“三调联动”工作机构成立以来,“三调联动”各组成单位结合各自岗位职能和工作1 眉县“三调联动”工作调查报告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调解工作。
共调解纠纷18起,成功调处13起,涉及金额28万元,案件调处成功率72%。
二、“三调联动”基本做法1.诉前引导人民调解。
人民法院在立案接待时,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告知诉讼风险,将一些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在同一个辖区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先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5887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3.png)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⒈引言本文档是关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的分析报告。
该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结论,以支持决策制定和规划工作。
⒉调查目的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为制定土地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以下方面:⑴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趋势。
⑵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⑶土地管理政策的有效性评估。
⒊调查方法本次土地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土地现场调查和相关数据收集等。
具体的调查方法和步骤如下:⑴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建筑物和水体等。
⑵土地现场调查:对部分样点进行实地勘察,验证遥感解译结果。
⑶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经济和社会数据,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⒋地类变化情况分析⑴城市扩展与农田减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逐渐扩展,而农田面积则有所减少。
⑵生态保护区增加: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保护区建设力度,土地利用类型中的生态保护区面积有所增加。
⑶工业用地增多: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工业用地面积扩大。
⒌地类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⑴环境影响:城市化和工业用地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⑵经济影响:城市扩展和工业用地的增加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⑶社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空间结构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⒍土地管理政策的有效性评估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地类变化情况分析,评估现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⑵生态保护政策:评估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4221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2.png)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地类的变化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各地的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不同地类。
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数据,以及对第三次调查结果的研究,本报告旨在揭示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二、调查背景1.第一次土地调查简介2.第二次土地调查简介三、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2.数据采集方法3.数据处理方法四、土地地类变化情况分析1.农田变化情况1.1 农田总面积变化1.2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1.3 农业生产方式变化2.林地变化情况2.1 林地总面积变化2.2 主要经济林种植面积变化2.3 森林覆盖率变化3.草地变化情况3.1 草地总面积变化3.2 放牧动物数量变化3.3 草地退化情况4.水域变化情况4.1 湖泊和水库面积变化4.2 河流流域变化情况4.3 水域资源利用情况5.建设用地变化情况5.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5.2 建设用地扩张情况5.3 建设用地保护措施分析五、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1.农田变化趋势与原因2.林地变化趋势与原因3.草地变化趋势与原因4.水域变化趋势与原因5.建设用地变化趋势与原因六、结论本报告通过对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土地地类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在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一个关键问题。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附件:1.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2.地图及相关图片3.其他相关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利用政策: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关于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文件。
2.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农村土地经营者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
3.土地所有权:指土地的所有人具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4.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城市工商业转变、城市结构由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负责人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主要数据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负责人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主要数据情况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0f0ae7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5.png)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负责人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主要数据情况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24.10.31•【分类】问答正文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负责人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主要数据情况答记者问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这次调查有什么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数据质量是如何保证的?调查数据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民生福祉变迁?调查结果将如何应用?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负责人日前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工作开展和主要数据情况,接受中国信息报记者采访。
1.问: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答:我国于2008年、2018年开展了两次时间利用调查,为健全社会统计调查体系、开展民生福祉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等提供了统计数据支撑。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上都基于前两次调查进行了优化。
一是调查范围有扩大。
前两次时间利用调查覆盖全国约1/3地区,调查对象分别为1.7万户家庭、3.7万人,2.0万户家庭、4.9万人。
为获取不同地区居民的时间利用信息,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将调查范围扩大至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统一的抽样方法抽选出3.85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共10.7万人参与调查,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国居民时间利用情况。
二是调查对象有拓展。
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抽中调查户内15—74周岁常住成员,2018年调查对象为抽中调查户内15周岁及以上常住成员。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将调查对象扩展至6周岁及以上常住成员,增加6—14周岁年龄段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更加全面广泛,对于我国居民在学习培训方面所花费时间的反映更符合实际。
三是调查内容有调整。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将居民一天的活动划分为6个主要活动领域、13个主要活动大类。
其中,在13个主要活动大类中有7个大类设置了细分项,活动类别扩展至34个,调查内容更加丰富细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9cb152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3.p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武静(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针对全国所有土地的调查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调查掌握土地属性和使用情况。
此次调查是对“二调”的补充和细化,由国家对地方提交的调查成果开展核查批复,通过后进行入库交付。
该文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背景,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作业流程,并对其成果核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内业核查;外业核查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17-0117-03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Investigation and VerificationWU Jing(College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461000,China)Abstract: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is a survey project for all the land in the country.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master the land property and use the situation of the land.This survey is supplemented and refined on the basis of the"second survey".The state will review and approve the survey results submitted by the local authorities, and then deliver them to the state after passing the survey.Based on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Meanwhile,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verification of its result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land survey work.Key words: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Internal examination;External examination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事关重大国策制定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全国土地使用情况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在第二次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地类进行补充和细化,进一步完善国家土地基础数据库,掌握国土的使用情况和土地资源变化,为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0522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牛春盈
![0522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牛春盈](https://img.taocdn.com/s3/m/75b9dc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9.png)
05 省级可通过土地调查云与国家同时获取互联网+照片,开展省级全面核查。
06
对地方拒不按照国家核查结果修改的,国家直接修改地类,并发给地方, 限期(15个工作日)内不上诉的,视为地方确认了国家修改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特点四:三次调查采用工作分类
在国标分类基础上,为满足管理需要和减轻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 作量,工作分类是对国标分类进行了适当的归并和增加。
3.调查精度
4.土地利用 现状分类 5.分幅、编号 及投影方式
优于1米分辨率、优于0.2米分辨率。 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200平方米; 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400平方米; 其他地类:600平方米,不得低于1500平方米; 可统一提高最小调查面积。
采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执行GB/T 13989-2012标准。
三次调查前期工作回顾
2016年下半年
总结二次调查经验,征集需求,梳
理调查技术条件,综合提出三次土地调查 任务和技术路线初步建议。
2017年下半年 形成《总体方案》,按照分步报批 的要求,先向国务院呈报开展三调的《请 示》,国务院发文部署三次调查工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2017上半年 开展了三次调查前期研究,土地调查新 技术试点,对任务、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等进行验证。
01
三是三次土地调查对国家级内外业核 查中发现的不实地块信息,由国家组 织队伍依据核查结果,对调查成果进 行修正,并反馈地方予以确认,确保调 查成果的质量。
03
02
成果质量控制de措施:
为防止虚报瞒报建设用地,要求对遥感影像不能十分确定为建设用地的建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的疑问图斑整改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的疑问图斑整改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e0d683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png)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的疑问图斑整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27•【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的疑问图斑整改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目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县级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以下简称“更新成果”)已陆续汇交到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调办”),全国三调办已组织完成部分县级调查单元“更新成果”的内业核查工作,相关核查结果已由核查进度查询系统(https://:4443,登录名和密码不变)反馈,后续完成核查结果将通过该系统陆续反馈。
同时,全国三调办近期陆续下发了公路网数据、河湖岸线和最高水位线数据、湿地比对数据等,指引各地进一步核实实地现状,提高“三调”真实性。
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现就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的疑问图斑整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疑问图斑整改“三调”国家级内业核查包括逻辑筛查、更新图斑检查和未更新图斑检查三部分。
(一)逻辑筛查错误整改逻辑筛查存在错误的,请各地对数据完整性、合规性以及逻辑关系正确性按要求全部修改。
(二)更新图斑核实整改更新图斑存在错误或疑问的,请各地按照“三调”统一时点的实地现状,对核查发现的全部问题逐图斑进行核实修改。
①地类或属性调查错误的,需对错误进行修改;②对调查无误的应补充相关说明材料(如举证照片为菜地,调查地类为水田的,应提供一年内进行过水旱轮作的说明等);③对于要求补充举证的图斑,要做到应举尽举,可采用优化举证方式确定的多种方式进行举证,即遥感影像能反映的地类可使用遥感影像举证、承诺举证、连续图斑分段举证、类似图斑典型举证、局部航飞影像举证等方式进行举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93a9a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5.p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一、前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土地资源数据。
年度变更调查则可以跟踪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就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贡献力量。
二、深入理解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1. 定义及意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查和监测,以获取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意义在于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工作内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调查。
这些内容的调查将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数据。
3. 建议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因数据失真而影响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1. 定义及重要性年度变更调查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和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调查,以及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这项工作对于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实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内容年度变更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土地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的调查。
这些内容的调查将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3. 建议在开展年度变更调查时,需要重视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监测和调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总结和回顾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第二号)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第二号)](https://img.taocdn.com/s3/m/18104f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3.png)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第二号)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24.10.31•【分类】其他正文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第二号)——全国居民主要活动领域和主要活动大类时间利用情况国家统计局2024年10月31日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上都基于前两次调查进行了优化,调查范围首次扩大到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首次增加6—14周岁人员,居民活动类别扩展至34个,并首次采取手机小程序自主填报方式开展调查,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居民时间利用情况。
根据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结果,现将我国居民一天的时间利用数据公布如下:一、分主要活动领域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按一周7天计算[1]的居民每日活动中:在个人生理必需活动领域[2],居民每日平均时间[3]为12小时27分钟,占全天的51.9%[4];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5]为12小时27分钟,活动参与率[6]为100.0%。
在有酬劳动领域[7],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3小时27分钟,占全天的14.4%;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6小时23分钟,活动参与率为54.1%。
在无酬劳动领域[8],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2小时5分钟,占全天的8.7%;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2小时45分钟,活动参与率为75.6%。
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领域[9],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3小时24分钟,占全天的14.2%;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3小时30分钟,活动参与率为97.4%。
在学习培训领域[10],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1小时47分钟,占全天的7.4%;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7小时9分钟,活动参与率为25.1%。
在交通活动领域[11],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50分钟,占全天的3.5%;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1小时2分钟,活动参与率为80.5%。
二、分主要活动大类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按一周7天计算的居民每日活动中:睡觉休息活动[12]居民每日平均时间和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均为9小时46分钟,活动参与率为100.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8a92ca4a7302768f993941.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摘要:国土调查是我国国情国力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通过调查可以获得我国国土主要数据。
我国经过1996年的第一次全国国土调查和2009年的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之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国土资源数据。
不过,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国土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一次的国土调查既是前两次国土调查的延续,也是收获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未来的发展把握方向的一项举措。
可尽管如此,有了前两次国土调查的经验积累,还是不足以完全解决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发生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1常见质量问题1.1原有资料收集利用阶段(1)原有资料利用不足的问题国土三调是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开展的调查工作,需要对原林业、草原、土地、规划、测绘等多部门的资料进行收集利用。
部分调查人员在地类调查时不能认真梳理分析原有资料,仅凭借影像和实地调查认定地类,一方面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造成个别地类认定错误。
例如,影像和实地均为工程填挖形成的推土区,如果不参考原数据,则易认定为空闲地,而根据国土三调要求,则需参考原变更调查数据库按原地类调查,如图1、图2所示。
图1推土区按原地类调查为水浇地图2推土区按原地类调查为农村宅基地(2)原有资料利用过度的问题由于榆中县部分区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实地调查较为困难,部分调查人员过度依赖原有资料认定地类成图斑导致地类认定错误。
尤其是林业部门对林地的认定标准与国土三调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不加分析判断、盲目使用则会造成较大图斑的地类认定错误,如图3、图4所示。
图3林业部门数据认定为灌木林地图4实地调查为其他草地1.2影像解译及图斑采集阶段国土三调的地类图斑是利用国家下发影像套合原变更调查数据库,通过逐图斑分析判读影像上每个地块的纹理、色调、位置、形状,勾绘图斑边界,并依据三调工作分类解译判读图斑地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将通过影像无法准确判定用途的图斑单独标注,由外业实地调查具体用途。
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236f2aeaad1f346933fc8.p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臵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包括: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3cce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6-国土三调成果核查及数据库质量检查(34p)
![6-国土三调成果核查及数据库质量检查(34p)](https://img.taocdn.com/s3/m/86c63d266c175f0e7cd13787.png)
14
地类核查_照片 拍摄照片不合理:
照片对地拍摄
15
地类核查_照片 拍摄照片不合理:
照片对天拍摄
16
地类核查_照片 拍摄照片不合理: 照片只能反映局部情况
17
地类核查_现状 三次调查地类为城镇住宅用地,实际照片为楼房,检查通过。
18
地类核查_现状 三次调查地类为坑塘水面,实际照片为水塘,检查通过。
/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2018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THANK YOU TO LISTEN TO CRITICISM GUIDANCE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数据库质量检查
2
国家修正
国家修正主要针对外业核查中发现的问题,直接组织技术队伍修正相关地 区的数据成果,并形成成果修正和质量检查报告。修正后的成果下发地方。
29
数据库质量检查
3
地方对接确认
地方对接确认主要是地方根据国家下发的质量检查意见修改数 据成果,修改完成后与国家进行质量对接,由国家再次进行质量检 查。同时,针对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成果,地方与国家共同确认。
证照片地类为农作物,审核通过。
26
数据库质量检查
国家级核查通过后,国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各省提交的第三次土地调 查成果进行国家级数据库质量检查。国家级数据库质量检查重点检查数据成果 的规范性、正确性,确保数据成果质量达标,数据汇总成果精确。
国土三调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国土三调现状调查问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6b334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a.png)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国土三调(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国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 您所在地区:A. 东北B. 华北C. 华东D. 华中E. 华南F. 西北G. 西南4. 您的职业:A. 农民B. 工人C. 干部D. 企事业单位员工E. 自由职业者F. 学生G. 其他二、国土三调认知与参与情况5. 您是否了解国土三调?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6. 您是否参与过国土三调相关工作?A. 是B. 否7. 如果您参与了国土三调工作,请您评价以下方面:① 工作内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② 工作时间: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③ 工作待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④ 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8. 您认为国土三调工作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A. 非常有帮助B. 有一定帮助C. 没有帮助D. 产生负面影响E. 不确定三、国土三调存在问题与建议9. 您认为当前国土三调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A. 调查数据不准确B. 调查方法不科学C. 调查人员素质不高D. 调查工作经费不足E. 其他(请说明)10. 针对上述问题,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进?A. 提高调查人员素质B. 优化调查方法C. 加大经费投入D. 加强政策宣传E. 其他(请说明)11. 您认为国土三调工作与民众日常生活有何关联?A. 非常密切B. 较为密切C. 一般D. 不太密切E. 完全不密切12. 您对我国未来国土三调工作有何期待?A. 提高调查精度B. 优化调查流程C. 加强信息化建设D. 提高民众参与度E. 其他(请说明)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认真分析并改进相关工作。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8f9df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2.png)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三查三评是指对某一问题进行三次调查和三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针对三查三评整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问题调查1. 调查目的通过问题调查,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范围和影响,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问题的具体描述、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频率、问题的原因和责任方、问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三、问题评估1. 评估目的通过问题评估,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整改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2. 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估。
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问题的危害程度、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的影响范围、问题的紧急程度等。
四、整改措施1. 整改原则整改措施应符合以下原则:- 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整改,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制定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配置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整改措施的顺利实施。
2. 整改步骤- 确定整改目标:明确整改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整改的方向和重点。
- 制定整改方案: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包括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等。
- 资源配置:确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整改措施的顺利实施。
- 实施整改:按照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机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整改效果评估- 整改后的效果评估: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监测机制建立:建立问题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五、总结三查三评整改措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调查和评估,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整改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整改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不断完善整改措施,提高整改效果。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ca691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4.png)
三查三评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三查三评是指对某一事项进行三个层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针对三查三评的整改措施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二、问题调查和评估1. 第一次查:问题调查在第一次查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问题的性质、原因、影响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可以初步确定问题的具体情况。
2. 第二次查:问题评估在第二次查中,需要对问题进行评估,包括问题的严重程度、紧急性、解决难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问题的优先级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3. 第三次查:整改方案评估在第三次查中,需要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可行性、实施难度、预期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空间。
三、整改措施1. 确定整改目标根据问题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确定整改目标。
整改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相匹配。
2. 制定整改计划根据整改目标,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应包括整改的步骤、时间安排、责任人等内容,以确保整改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落实整改责任将整改计划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每一个责任人应清晰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并按时完成任务。
4. 加强监督和催促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催促。
监督可以采取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确保整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5.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为整改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确保整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6. 完善整改报告整改工作完成后,及时编写整改报告,包括整改过程、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整改效果等内容。
整改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整改情况。
7. 定期评估整改效果定期评估整改效果,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整改方案,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总结三查三评整改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和监督机制,提供资源支持,最终达到预期的整改效果。
三次调查内容调整-20180929范文大全
![三次调查内容调整-20180929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b5147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7.png)
三次调查内容调整-20180929范文大全第一篇:三次调查内容调整-20180929厦门三调培训-相关规范调整(2018年9月25-29日)1、标准规范修改1.1、思路调整1、第三次土地调查从国家角度其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情况;从县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角度讲,更要能够满足地方的管理需要,满足地方空间规划的要求,因此在地类认定时需要充分结合地方已有的管理信息开展调查。
2、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程序是,地方先进行地类认定及调查,完成后提交国家核查;核查通过后地方再进行数据库建设用数据库成果上报。
3、地类认定的原则三调是综合的基础性调查,原来二调做错的、漏掉的一律按实地现状开展外业调查,管理类的信息全部在属性标注、独立的图层中标识。
1.2、规范调整一、图斑标注变化1、所有耕地图斑都需要进行细化标注(根据影像或者附近的地类判断,原只需对基本农田范围外的河道、湖区、林区、牧区、沙荒进行标注);2、GCCD、XSCD标注,需根据林业部门的调查资料进行套合标注;3、MKGY(煤矿工业)修改为MTGY(煤炭工业);4、工业用地细化标注增加“光伏工业”;GFGY二、耕地种植属性1、耕地种植属性增加LM1。
即对耕地上种植速生杨、构树、桉树等不利于耕作层保护的树木,按耕地调查,标注为林木1(LM1)属性;三、工作分类变化1、工作分类增加湿地(00)一级类,8个二级类0303(红树林地)、0304(森林沼泽)、0306(灌丛沼泽)、0402(沼泽草地)、0603(盐田)、1105(沿海滩涂)、1106(内陆滩涂)、1108(沼泽地);2、整个工作分类为13个一级类,55个二级类;3、地类名称变化;4、地类调整,并新增05H1(商业服务业用地)、0508(物流仓储用地);0508主要指物流公司的仓储用地;对于工厂的仓库,按工业用地认定。
1.3、规范发布1、10月底、11月会下午正式的《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及《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目前正在部标准委员会审核,将会以行标进行发布。
最新整理关于国务院第三次督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关于国务院第三次督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588e9b964bcf84b9d57b9d.png)
最新整理关于国务院第三次督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国务院第三次督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府办:根据《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准备工作的通知》(x政办明电〔〕100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局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扎实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地税系统深刻认识、主动适应地税工作新常态,深入落实“善治、法治、共治”的治税理念,积极应对上年收入增长高基数、“营改增”扩围等困难形势,坚持依法征收,1-8月份,全市地税部门入库税费收入72.2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税收收入47.4亿元,下降10.9%,剔除“营改增”因素,实际增长2.9%;非税收入3.4亿元,增长11.4%;社保费收入21.4亿元,增长19.0%。
(一)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备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支持和服务“走出去”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创新发展。
1、加强业务宣传培训。
组织开展对外投资税收政策学习,多途径了解“走出去”企业和外贸企业在政策咨询辅导、优惠政策落实、涉税争议处理等相关情况,找准企业涉税需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积极主动与商务部门联系,及时获取“走出去”企业和外贸企业相关涉税信息。
加强与国税部门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国地税合作规范,深化国地税合作,逐户核实企业信息,健全完善“走出去”企业和外贸企业税源管理档案。
3、积极开展调研服务。
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和外贸企业调研服务,积极主动了解“走出去”企业和外贸企业投资经营状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间搭起沟通桥梁,提高对外投资经营水平。
(二)化解房地产库存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认真贯彻落实《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x政〔〕56号),积极兑现房地产“去库存”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三调培训-相关规范调整(2018年9月25-29日)1、标准规范修改1.1、思路调整1、第三次土地调查从国家角度其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情况;从县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角度讲,更要能够满足地方的管理需要,满足地方空间规划的要求,因此在地类认定时需要充分结合地方已有的管理信息开展调查。
2、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程序是,地方先进行地类认定及调查,完成后提交国家核查;核查通过后地方再进行数据库建设用数据库成果上报。
3、地类认定的原则三调是综合的基础性调查,原来二调做错的、漏掉的一律按实地现状开展外业调查,管理类的信息全部在属性标注、独立的图层中标识。
1.2、规范调整一、图斑标注变化1、所有耕地图斑都需要进行细化标注(根据影像或者附近的地类判断,原只需对基本农田范围外的河道、湖区、林区、牧区、沙荒进行标注);2、GCCD、XSCD标注,需根据林业部门的调查资料进行套合标注;3、MKGY(煤矿工业)修改为MTGY(煤炭工业);4、工业用地细化标注增加“光伏工业”;GFGY二、耕地种植属性1、耕地种植属性增加LM1。
即对耕地上种植速生杨、构树、桉树等不利于耕作层保护的树木,按耕地调查,标注为林木1(LM1)属性;三、工作分类变化1、工作分类增加湿地(00)一级类,8个二级类0303(红树林地)、0304(森林沼泽)、0306(灌丛沼泽)、0402(沼泽草地)、0603(盐田)、1105(沿海滩涂)、1106(内陆滩涂)、1108(沼泽地);2、整个工作分类为13个一级类,55个二级类;3、地类名称变化;4、地类调整,并新增05H1(商业服务业用地)、0508(物流仓储用地);0508主要指物流公司的仓储用地;对于工厂的仓库,按工业用地认定。
1.3、规范发布1、10月底、11月会下午正式的《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及《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目前正在部标准委员会审核,将会以行标进行发布。
2、军事用地调查实施办法在10月份会有文件下来,到时按文件开展军事用地调查。
之前定的是军队自主调查,目前肯定是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调查。
3、自然资源调查(不是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事情)目前国家正在定标准、制度,具体是国家干,还是地方干未定。
4、各省的遥感监测影像国家已经基本收集到位,省级部门可以向国家要;同时,各省级的控制界线国家10.1后将下发,县级控制界线由省级负责绘制。
5、可调整地类认定,国家后面会有具体发文,明确地类认定方式及要求。
6、11月份,数据库标准和建库指南会发布;2、任务与内容变化2.1、调查任务变化1、专项调查增加“浅海湿地调查”。
依据海军航保局提供的最新海洋基础测绘成果,查清沿海零米等深线到零下6m等深线之间浅海水域的数量和分布,作为浅海湿地录入调查数据库(单独图层),并做好数据接边,以形成完整的湿地调查成果。
2、在原现状调查、权属调查、专项调查基础上增加“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作。
在开展三调的同时,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工作,按照三调的分类标准和相关要求,做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湿地调查、水资源调查、海洋资料调查的数据汇总工作,并将相关调查成果整合进三调成果中。
(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调查,我们只需要收集和上图,单独图层)2.2、调查内容变化1、增加“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内容,目前国家正在定标准、制度,具体是国家干,还是地方干未定。
2、增加地类样本采集。
即对本区域涉及的所有地类,选取典型地块进行地类样本采集,以规范和统一土地分类标准。
3、增加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和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的数据汇总工作,并将相关调查成果整合进三调成果中。
具体上图要求以后续发的相关技术规范为准。
4、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农村农业部、部整治中心正在编制,后面会下发下来,目前调查工作不管。
(国土其他部门开展,我们只负责收集上图)5、水资源调查。
查清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的数量及分布,以三调成果为基础进行数据提取,一定要听取水利部门的意见、相关资料进行认定及属性赋值。
(单独图层,收集上图)6、海洋资料调查。
查清大潮平均高潮位线与零米线之间的土地利用情况,单独建立图层,目前水利部正在调查,后续按三调标准将图层转入。
(单独图层,收集上图)3、资料收集及下发1、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增减挂勾等国土部分的数据必须要收集到,方便后面的外业调查及内业判定;2、常水位线资料由水利部分提供。
3、批准未建设用地范围、基本农田数据等三调成果提交后,国家核查无误,根据部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关图层数据进行下发。
4、基础数据下发变化下发的图斑由原来一类不一致图斑变化为A、B两类,A类为不一致图斑;B类为地类一致图斑。
4、内业预处理变化4.1、采集及地类认定1、地类认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影像识别,而是带管理属性的识别过程。
比如抛荒耕地,即使长了点草,长的有点高,仍应按耕地认定。
整个认定的过程一是要按照原始地类做参考;二是要根据已收集的土地整治、基本农田等管理信息做参考。
2、原数据库中的可调整地类,建议尽量去K,标注种植属性;保留K的后续需要进行文字材料说明。
3、光伏板用地,不管有没有手续,全部按工业用地调查,标注为GFGY(光伏工业)。
4、田坎不允许以图斑的方式进行上图。
5、204、205原调查范围较大,按实际分类进行地类认定,有建筑的部分按0602、0603、09进行认定,并标注204、205属性;其他部分按实地利用现状认定,不需要标注城镇村属性码。
6、土地分类认定,城中村是指农民建房部分,已经建了高楼的按相应的建设用地分类认定,图斑按所有权界线描述进行分割,并赋值相应的权属性质。
7、对于公路用地的认定,不能是宽度小于等于8米的就一定是农村道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交通部门的道路网业认定公路用地。
8、线性图斑的宽度认定,正确的做法是外业量算,而不是内业根据影像进行丈量。
9、权属调查工作。
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原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中的界址走向说明进行界线上图,上图的成果只是应用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原登记成果不做更新,由登记部门进行管理。
同时,权属调查建议只到村级,不要细化到组级(到组级,地类图斑会非常破碎),宗地根据组级权属形成村级的权属界,原组级权属界线独立存放一层,满足管理需要。
对于发生变化的宗地,需进行外业权籍调查,并将成果提交给登记机构。
实际操作中建议对部分宗地进行调查,形成相应的权籍调查成果,满足验收。
4.2、不一致图斑提取1、非重点区域慎重提取不一致图斑,如山区等人不容易到达的区域。
不一致图斑重点提取城镇村周边等交通条件比例便利的区域。
2、农用地变未利用地的慎提取,该类图斑变化需要写报告,逐级汇报。
3、城镇村范围内的图斑不用提取(国家不调查)。
5、城镇细化作业思路1、整体作业流程:资料收集=》转换校正=》绘制城镇村范围界线=》勾绘框架数据=》土地利用细化=》内业校正=》外业校正2、资料收集及校正(1)1:2000影像。
从农业局、测绘局、城建局收集;重新飞。
收集首先转换至2000,然后与5000影像进行镶嵌。
(2)地籍图收集。
收集后首先进行2000转换;然后和2000影像套合,偏移通过找相对点进行校正,使其与2000影像保持一致。
(3)城镇规划数据。
收集后首先进行2000转换。
3、绘制城镇村范围界线(1)根据遥感影像绘制;(2)标识城镇村代码及名称;4、勾绘框架数据主要对城镇范围内的路(主、次、支路,交通部门有数据)、水、绿化数据进行勾绘。
5、土地利用细化首先利用已有地籍数据,然后是城市规划数据,然后是地形数据。
其中地籍数据、规划数据可以为边界、胜任提供参考,地形数据主要利用其注记进行地类认定。
也可利用百度地图、GOOGLE地图上的注记确认土地分类。
6、内业校正在细化的基础上,可协调局方、土管所、街道对地类进行确认,确定各地块的土地分类。
7、外业校正对内业无法确认的地块进行现场调查,认定土地分类。
6、图斑标注变化1、未耕种的耕地,长了些草,但田坎还在的,原库是耕地的,一律按耕地进行调查,标注为WG(未耕),XG(休耕)属性标注必须依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标注。
2、种植草坡的耕地,按耕地调查,标注为LH(绿化)。
村庄周边的广场原来可以认定为耕地,标注LH,现在需要调查为0810(公园与绿地)3、原地类不是耕地,现为园地、林地等图斑,不允许标注耕地种植属性。
4、对于LQYD标注属性,有两个条件,一是原地类为林地;二是在林业部门的林区范围内。
但有一种情况可以不管原地类为林地,即种植的是油茶(南方较多),可直接标记为LQYD,主要原因是原林业部门认为其为林地,而农业部门认为其为园地。
7、调查举证变化7.1、要求及原则1、外业调查为逐图斑实地调查,重点针对三类图斑。
(1)地类在内业无法准确认定的;(2)图斑边界在内业无法准确勾绘的;(3)地方认定的地类与国家认定不一致的;2、外业调查时,对于现场无法明确确认其土地分类的,需要做表格记录及拍照,内业根据外业调查资料及已有的管理资料再来进行地类认定。
3、图斑举证成果提交至国家举证平台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举证照片,如果照片有误导致不通过,通过在线举证(即视频的方式,要预约)的方式进行举证。
4、对于国家不一致信息认定错误的图斑,原则上不允许将错就错(当然如果地方要将错就错,国家也查不出来)。
5、样本采集,一是直接在影像上进行截取;二是实地拍照两种方式。
7.2、具体方法1、重点地类(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内部二级类发生变化的、农用地变未利用地的)变化图斑原则上由地方全部实地举证。
2、城镇村建设用地内部细化,不需要举证,由县级进行自查,省级抽检30%-50%,国家不管;但在数据采集时原则上城镇村细化不要细化为耕地、未利用地。
3、军事用地不需要举证。
4、农变未、耕地降级的地类变化,需要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情况说明文字材料,对变更的原因、面积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5、军事用地调查。
整个军事用地分为军用土地范围(即大的军事用地范围)和军事设施用地(建筑部分,包括营房、训练场等),现阶段调查以内业判断为准,对于已经建设的部分按军事设施用地调查,其他部分按实地现状调查。
6、原203大部分地区都画大了,本次调查要根据实际利用现状勾绘203的范围。
7、基本农田范围内可以保留可调整地类,保留的可调整地块必须是经农业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后,能恢复生产的地块。
对于目前是耕地的,一律按耕地调查,不能按可调整地类调查。
具体后续国家会有发文8、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按实地利用调查。
需要提醒局方:一是批而未用的范围界国家只认国家的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所以未备案的赶紧备案;二是对于原来已经发了土地证的(如90年代、20XX年),但实地未利用的,一律按实地地类调查,后续执法监查时做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