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延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方法研究

延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方法研究
f o l k l o r e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 Ya n ' a n .
关键词 : 延安; 民俗旅 游资源; 开发模式
Ke y wo r d s : Ya n ' a n ; f o l k l o e r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mo d e o f e x p l o i t a i t o n
摘要 :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极具活力的重要 因素 , 民俗旅游 日益成 为现代旅游的一大热潮 本文通 过对延安 民俗旅 游资
源全面的考察, 着重探讨了延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以期为延安民俗旅游发展的实践提供依据。
Ab s t r a c t : F o l k l o r e wu is r m r e s o u r c e s a l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a n d a c i t v e f a c t o r s i n t o u i r s m r e s o u r c e s . No wa d a y s , t h e f o l k l o r e t o u i r s t b e c o me s mo r e a n d mo r e p o p u l a r i n mo d e 1 T I t o u i r s m.T h i s P 叩e r ,b a s e d O i l t h e i n v e s i f g a t mu o f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ou t is r m r e s o u r c e s o f f o l k l o r e t o u r i s m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古镇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一、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古镇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古镇中的建筑、街道、遗址、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些古迹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过去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民族地区的古镇也有着一些共性。

例如,多数民族地区的古镇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水乡地区,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民俗文化传承较为完整。

这也决定了古镇的旅游开发需要注重保护自然、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内涵,不能过度商业化,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开发。

二、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1.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继承。

因为民族地区的古镇中,存在着大量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或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建筑和景观。

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保护性开发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环境的破坏。

2.历史人文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合民族地区的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文化内涵,旅游开发需要挖掘这些内涵。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都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护文化内涵的实践,可以采用慢旅游模式、文物复原、历史文化体验等方法,让游客可以更好的认识和体验当地文化。

3.景点与商业的平衡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商业和景点的平衡,不能完全追求商业利润而破坏景点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需注重在经济和生态间寻求平衡和发展,让景点和商业相互依存,达到带动数以千计的地方居民增收的效果。

4.联合旅游开发民族地区的古镇大多与周边景点、地方村庄联合开发,以形成丰富的旅游线路。

例如,可以将塞罕坝林区、云冈石窟、草原、湖泊景点等结合起来,共同推出一条与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线路。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 ) 城再 现式 二 古 民俗旅 游资 源之 所 以对游 客有 如此 强 的吸 引
样 的一 所 民居就 是 一 座 微 型博 物 馆 , 展 示 的是 它
具 有浓郁 乡 土气息 的民俗文 化 。 当然 , 开发 过程 中 , 提高 民俗村 对游 客 的 在 为
吸 引力 , 景 点 内可 以增设 以 民族 特 色 生产 生 活 在

选用 本 民族人 为员 工 , 以民居建 筑来 体现 本真 性 , 加 强娱乐 性 、 动性 和可 参 与性 。各 村寨 之 间 以 互
河 流 、 林 带 、 势起 伏 等 方式 自然 分 割 , 内兴 树 地 园

黑龙江 省 民俗旅游 资 源开发 的 三种模 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综 合性 表演场 地 , 民族 特 色餐饮 相结 合 , 与 旅游
园 , 由于黑龙 江省具 有多 民族 聚居 、 但 分布 分散 的 特点 , 以兴建 一 个 东北 民族文 化 园 , 可 以赫哲 族 、
鄂伦 春族 、 温 克族 、 鄂 达斡 尔 族 、 伯族 、 族 、 锡 满 朝
鲜族 尔克孜族 和蒙古族 等 民俗风 情为 内容 , 柯 真
实再 现 他们 的生产 民俗 、 民居建 筑 、 服饰 文 化 、 餐
题 的公 园 , 国 民俗 旅 游 开发 的典 型 代 表 包括 深 我
因其本身神秘性 、 乡土性、 参与性见长的特点 , 更 能 吸 引 和 满 足 现 代 游 客 求 新 、 奇 、 刺 激 的心 求 求
理 。 因此 , 入发 掘和形 象再 现不 同历史 时期 、 深 不
同民族 的 民间风 俗 , 于 丰 富 和充 实 当地 旅 游 资 对
民族韵 味 的文化 内涵 。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大热门。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陕北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展开探讨。

陕北的民俗旅游资源陕北地区包括宝鸡、延安、榆林、渭北等地,处于关中高原的北部。

由于处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陕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俗文化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俗文化。

陕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具有完整壁画的宋、元、明、清及民国墓地所在地。

2.独特的自然风光陕北地区自然风光独特,以黄土地貌为主,既有壮阔的黄土高原,也有绵延的河谷、峡谷、丘陵等地形地貌。

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华山,还有维密山、五岳山等名山,有肥沃的黄土平原,渭北和甘谷的葡萄园……。

3.独特的风情民俗陕北地区的风情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融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有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推展,同时亦有大量的地域性极强的节日和宗教文化。

皮影戏、葫芦丝、口技、秧歌、扯铃等具有地域特点的表演和器乐也是陕北民俗的代表,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七夕情人节”。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由于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非常具有开发潜力。

在陕北地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策略和文化宣传手段,已经成为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1. 非公有化经营在陕北地区,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采取非公有化经营。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来经营。

在经营模式上,他们主要采取大力招商、市场推广和物价优惠等策略来吸引游客,掌握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同时,在借助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这种模式开始盈利,快速扩张。

2. 综合旅游开发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也借鉴了大型综合旅游地区的经验和模式。

民俗开发方案

民俗开发方案

民俗开发方案在旅游业中,民俗旅游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如何利用民俗开发出一个好的旅游产品,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介绍民俗开发的方案。

一、挖掘本地特色民俗文化民俗开发的第一步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要充分了解和挖掘出这些文化特点,才能够加以利用、推广。

如何挖掘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访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产和民俗村,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和加工。

这样可以对当地民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发掘出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二、设计民俗文化产品设计民俗文化产品需要考虑三个因素:文化特色、游客需求和商业模式。

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必须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其次,还需要从文化产品的角度来考虑民俗文化产品的设计。

例如,可以将民俗文化图案设计成各种工艺品,让游客将传统文化带回家,这样既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也宣传了本地的文化特色。

三、推广民俗文化产品推广民俗文化产品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

在推广旅游产品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相应的营销手段。

在市场定位的方面,可以通过定位不同的人群来推广产品。

例如,面向大学生推出文创产品,面向家庭推出亲子游产品。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售卖量。

在营销手段的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推广。

如通过旅游宣传画册、微博、微信等平台来宣传产品;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推广产品。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将产品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并加以宣传推广。

综上所述,民俗开发方案需要从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设计文化产品,以及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出发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只有将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才能够最终开发出优质的民俗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本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51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郭智伟 彭于玲摘要:广安地理位置优越,民俗文化丰富,即巴蜀文化、红色文化、红岩革命精神等,广安的民俗旅游成了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了解到广安的地理、社会、精神、游艺等旅游资源概况,找出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资源分散、开发建设不够、知名度不高、人才缺失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提出适合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而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民俗旅游,它不仅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也成了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项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旅游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

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者参观考察,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性的民族文化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拥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安,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南与重庆市接壤,西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与南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毗连,1993年7月设立广安地区,1998年7月撤广安地区设立广安市,现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代管华蓥市,总面积约6344平方千米,是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并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一、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一)物质旅游民俗资源广安拥有国家A 级景区16个,其中1个5A 级,5个4A 级。

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数百万的乡村旅游者。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深度体验和参与,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传,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可以通过体验和展示的方式,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保护民俗文化。

2.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4. 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5.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挖掘特色民俗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时,要深入挖掘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俗饮食等,发掘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资源。

2.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民俗体验游、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如民俗文化展览、宣传片、民俗艺术表演等,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特色旅游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俗餐饮、住宿设施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张永方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在旅游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开封市作为八朝古都,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饮食民俗旅游资源、建筑民俗旅游资源、岁时节日与庙会旅游资源等并且富有原真性、独特性、文化性的资源特征。

针对开封市现有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提出了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民俗博物馆模式、旅游演艺四种开发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开封开发模式
一、开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1.饮食民俗旅游资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封作为豫菜的发源地,饮食文化历史悠长,我国烹饪界的始祖伊尹就出生在今开封杞县。

在北宋时期,开封的饮食文化达到了鼎盛。

开封的诸多菜肴中,最吸引人的有灌汤小笼包、桶子鸡、鲤鱼焙面、套四宝、等。

开封的特色小吃有花生糕、双麻火烧、杏仁茶等。

开封著名的餐饮老字号有:始创于1864 年的“马豫兴”,1882 年的“稻香居”, 1897 年的“沙家酱牛肉”,1997年的“第一楼”等,都是著名的汴梁老店。

2.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旅游建筑从属于旅游资源,开封民俗旅游建筑促进了开封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在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

其中以清明上河园、开封古城墙、大相国寺、开封刘家胡同、山陕甘会馆等民俗建筑最为有名。

3.岁时节日与庙会旅游资源。

岁时节日与庙会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为了纪念重要的日子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俗文化。

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菊城”开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菊花花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金秋时节共聚在开封,徜徉在花海中,欣赏数千种精心培育的菊花,感受开封市花的魅力。

(二)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1.原真性。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开封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本地民俗旅游业的同时,全面深刻地贯彻了这一原则。

如投资21亿元建设环城墙公园,最大程度的保持古城墙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同时,对于有些已经失传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街道名称来印证和记忆历史的存在。

如双龙巷、学院门街、理事厅门街等。

2.独特性。

独特性即独一无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开封市便是有这样的民俗旅游资源。

开封古城人杰地灵,坐拥中原腹地,拥有2700多年的建都历史。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宋
文化特色显著,拥有十分丰富的宋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龙亭、包公府等。

这些拥有宋代印迹的民俗旅游资源带给了游客“梦回千年”的独特旅游体验。

3.文化性。

作为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是构成开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城摞城文化、饮食文化等都是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悠久的建城历史与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它使开封旅游业的发展传承着历史的脉搏并不断增添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开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民俗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的一个类型,它更侧重于为旅游者打造独特的民俗体验,民俗旅游主题公园是指围绕某一民俗文化的主题,模拟和创作一系列带有民俗环境与氛围的旅游项目,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旅游需求的一种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二)节庆活动模式。

节庆是指某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以特定的主题活动方式,包括历史、气候、地理因素、体育竞技、风俗习惯等周期性举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将节庆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即依托某地区的民风民俗,包括该地的生产习惯、艺术活动、民俗节日等有周期的自发的举办大型庆典活动。

节庆凝结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民风民俗的精华,发展节庆旅游活动模式能够使游客更直观的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去,有利于民风民俗的发扬与传承。

(三)民俗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它对于展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民俗博物馆指的是展示民俗技艺、文化、实物等的博物馆。

这种模式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将民俗旅游资源更集中的展示在游客面前,可以通过展示、体验、科技等手段达到民俗融入旅游,旅游传承民俗的作用。

(四)旅游演艺模式。

旅游演艺是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在旅游景区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各种表演活动。

开封《大宋·东京梦华》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象”系列影响,它是位于开封清明上河园内的水上实景演出,利用水系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通过天空、水面、大地三维立体的舞台,将北宋的繁荣盛世展现在游客面前,带给广大游客强烈的视听震撼。

《大宋·东京梦华》的演出带给了游客“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跨时空感受,满足了现代人对高品质文化旅游的需求,同时也加深了游客对开封的旅游印象。

开封市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开封民俗旅游业开发不足,未形成整体优势等。

因此,在发展开封民俗旅游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出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精髓,综合主题公园、节庆活动、民俗博物馆、旅游演艺等旅游开发模式,增强开封民俗旅游业的吸引力,使古城开封长屹在民族文化发展之林。

参考文献:
[1]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04.
[2] 刘凤梅.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1,05.
[3] 杨甜. 龙山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