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

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因哽废食,还是坚持到底?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处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夹击的窘境。

虽然当前国有企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运转相对较为平稳,但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基础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响,潜藏着融资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尽早采取举措,超前动作,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活化机制,企业前进的道路将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化解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明确提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也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矛盾,“国”字当头,大锅饭难砸、铁交椅难挪,这是不争的事实,职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劳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效益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企将不企”。

这决非危言耸听,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探讨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讨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 前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是持久的动力。

我国国企改革已有三十年历史,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国企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管理原则、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以抓大放小为主要思路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以及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国企改革在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下实现了巨大的改革成就,主要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国有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国有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中浅层次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实质问题依然存在,这影响了国有企业自身素质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

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历史现状及方向,才能深层次挖掘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本文就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 国企改革中面临的问题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制定公司决策和公司政策;二是公司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事实上,许多公司董事会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经理人员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派或指定。

由此产生的董事和经理人员与股东会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丧失,不称职的经营者不能及时罢免,优秀的经营者不能走上经营岗位,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2.2 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比例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权界定不清、决策层权责不统一、内外环境不稳定等。

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导致企业治理混乱,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2:对策:a:明确产权划分: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归属,确保产权的明确性。

b:加强监管:加强对产权归属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治理的稳定性。

c: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决策层的权责,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

三、决策层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缺乏统一决策层,导致企业决策不够集中,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对策:a:明确权责边界:通过明确决策层的权责边界,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和全面授权。

b: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c:强化决策执行力: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四、内外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受到市场竞争、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不稳定的内外环境,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

2:对策:a: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b: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c: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的能力。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权:指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

2:公司治理: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3:决策层:指企业内部决策权的集中机构,如董事会、高级管理团队等。

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剖析

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国企正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由于客观体制上还存着一些漏洞,监督体制不科学或监督不力,相关制度得不到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加强国有企业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亟待关注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财务人员不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企业利益,随意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在:一是为达到企业筹资的目的,不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没有将负债全部记入账内;二是企业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经济目标考核任务,少计成本费用;三是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偷漏国家税收企业纳税意识淡薄,采取一些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办法,以逃避纳税。

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记入往来,以达到少缴税金的目的;二是将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关联方,少缴税金;三是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缴视同销售行为所涉及的相关税费。

(三)违规发放职工薪酬一些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淡薄,为满足企业职工要求,维护自己在职工中的威望,不顾工资总额的限制,采用多种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正常工资外,以发放各种通讯费、交通费、津贴、奖金等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二是利用下属单位,重复发放职工薪酬。

(四)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现象较突出由于企业对货币资金监管不严,致使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货币资金的盘点间隔时间过长,同时又未实行不定期盘点制度,致使货币资金在盘点间隔期间失去监控,出现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问题;二是企业未对工会和下属单位的货币资金实施监管,致使出现挪用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S we e p i n g o v e r t h e M a n a g e me n t I 管理纵横
国有 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思考
孔 庆 燕 兖 州煤 业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济 宁 三 号煤 矿 2 7 2 1 6 9
摘要 : 国有 企业 改制是 当前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 发展 的重要环 节 , 国 企改制的 目的是促 使 企业成 为独 立 的经济 实体 , 成 为 自负盈亏 、 自主 经营 的商品 经营者 , 是 现代 企业制度 改革 重 大举措 。本 文主要 探讨 了国企改制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相 关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市场经 济 ; 企业改制 ; 国有资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 , 在 社会主义市 场建设 中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应充分认识到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 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同时应看到这项工作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 , 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 分 阶段实施。传统的 国有企业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 代企业制度 , 尽管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 , 改制中部分问题得到基 本解决 ; 但一些实质 问题依然存在 , 给国有企业自身素质及国民经济 的整体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 国企改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 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学习 , 如何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 系, 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 充分实现其应用价值 , 实现保值增值等等 。 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才能深层次挖掘国企改
题上 。而改制后 , 很多企业出现 问题 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过程 中 出现了失误。我们也看到 , 许多国企即使改制比较完全 , 但管理没有 跟上, 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 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对策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重要政策,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

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提名,虽然批着“推荐”的外衣,但事实上是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跑跑龙套,走走程序”,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和气一团”,相互制衡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

(二)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 年底,全国2500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50%以上。

这足以说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单一,即使一些股权改制企业,虽然也实行了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主体仍然是国有股,没有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三)国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家精英队伍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存在少数能力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腐败堕落分子,在中央强势反腐背景下,有10多名中央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这些落马企业负责人掌管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个别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其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

当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当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投机行为来谋取个人利益。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及解决途径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及解决途径

现代国企研究 2017. 3(下)12摘要: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得到一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也存在部分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

通常遗留下来的问题涉及组织机构、经营理念等方面,需要企业实施相应的对策进行整改,消除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甚至激化社会矛盾。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国企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制与完善,对于如何解决遗留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整个国企改制的过程中,沉淀在国企内部的弊端与缺陷一直没有完全根除,缺少解决措施将会阻碍国企改制的有序进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整体、长远、稳定发展。

二、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分析(一)理论观念陈旧,国企质量与市场经济理念脱轨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的要求提高之间存在矛盾,对企业所有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竞争力的后果直接取决于所有者的质量,并影响企业的盈利和亏损。

当前国企内部仍存在部分人员在对国企改革的理解上存在质疑,导致对传统陈旧观念保持支持态度,并认为改革是为了改变国有资产的公有制属性。

另外一方面,国企要通过追求盈利性来保证自己的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它又要弥补市场缺陷,服务公共目标,这可能会要求牺牲盈利。

国有企业就会陷入两难——不赚钱则无法壮大国有经济,赚了钱又被指责损害了市场公平和效率。

这就使得国企的盈利性和公共政策性使命存在诉求冲突。

再者由于改制前后的国有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适应新型贷款方式及融资不及时等,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而政府对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的控制,也因责任性不强,无法通过自由竞争促进自身发展,而政府保障老职工利益不得不继续给予资金扶持,导致国企对政府的依赖。

而国企若延续原先的管理模式,所有者将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作为试点的企业无法确立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改制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向正常化、规范化。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改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下面对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避免和借鉴。

一、企业改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改制的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的企业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

意图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将企业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以达到降低购买股权成本的目的,从而侵占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归为已有。

党委、政府为尽快将企业的资产盘活,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是少评估,也是常有的事。

再者对于资产评估机构是否有资质、有能力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能否对无形资产做出准确的评估,缺乏应有的监督。

同时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尽量使所评估的资产价值降低,也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缺乏公开透明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是采用行政手段,与意欲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采取协商转让、零转让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改制;国有股未经批准擅自出售,对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法律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出卖。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进行的,出售程序严重违法,最终导致了暗箱操作,没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国有资产。

而且在实践中,所改制的企业多是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务远远大于资产,这又给了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一些可乘之机,使他们可以不出一分钱,即可用债务抵顶所购企业资产的价值,从而大大获益。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企业改制是指将原有的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等改革为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等的过程。

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转型的关键环节,但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资产流失问题,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益。

本文将从资产流失问题引发的原因及其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资产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流失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1. 资产折价出售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资产,导致资产的贬值。

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尤为常见,尤其是一些资源类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改制后,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低价抢购企业资产来获取私利,导致企业流失大量资产。

2. 合同破产有一些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初拿到大笔定金,最后无法履行合同,最终导致合同破产。

这时候,资产就会流失到购买方手中。

3. 财务不透明企业改制后,由于财务不透明、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资产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取得的资产就会被削减,不能尽可能地获取利润。

4. 利益分配不公由于企业改制后,管理层、董事会、员工等相关方面的利益是不平等的,如果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可以导致公司内部存在利益冲突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绩效水平将会受到威胁,而且资产流失也会变得更加普遍。

二、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资产流失是一种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完善改制政策为了避免企业的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完善的改制政策,而且需要在政策层面上明确规定出售企业资产的价格不能低于市场价。

2. 本着公平原则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确保整个改制过程的公正性,这是避免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

3.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到处行骗,搞假冒、侵权等行为的人要严格惩罚,同时对违法行为者的资产要进行查封、冻结等措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同时要对行为的幕后操作人员也要严厉撤职、罚款等处罚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其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改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企业改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产流失问题。

本文将从资产流失的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是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导致资产被挪用或流失。

同时,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存在着贪污腐败的问题,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个人牟利,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2.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健全也是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关键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容易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例如,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和监管制度,导致资产被低估或者流失。

3.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也是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例如,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环境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的资产流失造成影响。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诈骗和抢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二、资产流失的影响1.财务损失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企业的资产流失意味着企业的财产减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2.影响企业形象资产流失也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

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影响员工利益资产流失也会对员工利益造成影响。

企业的资产流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薪资待遇和员工福利。

三、资产流失的对策1.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管和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防止管理层利用改制机会进行个人牟利。

3.加强安全保卫加强安全保卫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国有企业改制现状及问题 •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 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
改制后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一些改制后的企业虽然有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 往往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没的原因分析
政策法规不完善
政策法规不健全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导致改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争议。
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 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有企业 改制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实践案例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02
国有企业改制现状及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
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改革提高了企业 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财务风险和管理 漏洞。
推进市场化改革
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05
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有企业改制成功案例
背景介绍
某国有企业长期受体制束缚,经营效率低下,需要通过改制来激 活企业活力。
改制措施
该企业采取了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等措施 进行改制。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

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独立经济运行方面的效率和效益已经严重受到了挑战,所以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并制定对策。

问题一: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受到困难,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类型繁琐。

这时候,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必定降低,这就对其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冲击,而一般的民营企业要求管理上更加透明,决策上更加快速。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策一:实施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其实际上就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

由于股份制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明确,而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股权安全,并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特征的发展。

问题二:国有企业制度和人才流失由于国企改制后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导致相关人才在转型期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大量流失,这样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便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借助外部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对策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现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内外部人才的有效引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权益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外部人才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度。

问题三:不良资产较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面临自身资产哥不良的问题,这就给相关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这种压力将会更加显著。

对策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在转型期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方案,通过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以及产品质量续保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国有改制企业困难情况汇报

国有改制企业困难情况汇报

国有改制企业困难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有改制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人才流失等方面。

首先,由于改制过程中的体制转换和管理体系调整,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适应,导致生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经营亏损的情况较为严重。

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改制企业在市场定位、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侵占,企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再者,人才流失问题也是国有改制企业面临的严重挑战,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和技术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下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情况下,国有改制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再者,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国有改制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国有改制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企业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国有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大型国企改制一直都是政府重视的议题,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大型国企改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

大型国企改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一、困难1、应急方式缺陷:国企改革的进展往往与改革政策和形势相关,不同的地区和企业改革的条件不同,因此应急方式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

2、人员培训不足: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中,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缺乏这方面的优势。

3、法律等制度不完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法律制度下的各类法规体系还有许多缺陷,与现代市场经济格不相符,这对于推进改制和转型带来了困难。

4、市场竞争强度过大:市场竞争是现代经济活力的源泉,但对于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国家企业来说,这是双刃剑。

对于他们,重新适应市场并不容易。

二、对策1、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备而不失灵活的改革框架,采取中央政策指导和地方政策配合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市场主体的全面参与。

2、人才培养与引进:倡导知识和人才的社会价值,吸引优秀的人才、专家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工作。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公司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持续培养,帮助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3、市场开放与竞争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市场开放、压缩企业比例等措施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4、改进公司治理和审计: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体制,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治理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改革的有效进行。

总之,大型国企改革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把握改革的意义和方向,以积极的态度与富有前瞻性的方法来制定对国企改革的规划和实施措施,真正做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宋岩单位:研二队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 “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全国国有企业自办的中小学还有1.1万多所,自办的医院6100多所,国有企业每年缴纳的城市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约为500亿元,同时用以办社会的资金支出达到456亿元。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只有通过企业改制,主辅分离,剥离辅业,由政府承担办社会职能,改变国有企业负担较重的局面。

3、国企改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产品和资本供给过剩,在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产供销各环节一体化的大公司结构逐渐丧失活力。

为了竞争的需要,强势企业开始寻找优势组合,进行企业间新的分工和整合。

大企业通过将主业集中到附加值最高的、自己有垄断优势的领域,而将不创造价值或创造价值较低的、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业务,通过剥离等形式转移出去,形成附加价值高、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将一些长期依赖于主业生存的辅助产业进行剥离,通过辅业改制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进一步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逐步培养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主业的做强做大,辅业的放开搞活。

二、国企改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国企改制过程中诸多环节不够规范1、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一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中介机构为产权交易提供虚假评估报告。

少数企业领导人为达到自己低价买断企业的目的,串通中介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违规评估,少评甚至不评应列入改制企业评估范围的资产,造成企业净资产不实,甚至造成企业净资产为负值,人为地降低了企业产权出售的价格,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低价买断国有企业创造条件,取得合法性。

二是改制的企业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

再者对于资产评估机构是否有资质、有能力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能否对无形资产做出准确的评估,缺乏应有的监督。

2、改制过程中产权交易缺乏公开透明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很多都是政府和主管部门采用行政手段,与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采取协商、协议转让,从而实现企业的改制;国有股未经批准擅自出售,对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法律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转让。

但现实中有很多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进行的,出售程序严重违法,最终导致了暗箱操作,没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国有资产。

3、改制过程中逃债、漏债现象依然严重。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工作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房地产、工商、税务等政府主管、职能部门脱节,致使这些主管、职能部门不能参与企业的改制工作。

特别是对原企业的担保债务尚未得到全部落实的情况下强行注销登记,新企业虽然接收了资产,但又不承担责任,使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债权实际被悬空,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二)国企改制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1、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

董事会不清楚该干什么;监事会形同虚设,监督权落空;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后责任不明确;董事会运行机制不健全,只对董事长负责,而不是共同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成员和经理班子高度重叠,决策和执行责权不分;董事会成员全部由内部人员构成,不利于科学决策。

这些问题中,董事会功能不到位是根本所在,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和高层经理选聘、评估、激励功能发挥不到位,必然导致要么被架空,要么过多干预日常管理与执行事务。

归根结底,企业沿袭了由“家长”说了算的习惯做法,还没有过渡到科学的治理结构上来。

2、股权设置不够科学。

股份制公司对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来讲还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事物,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

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产权关系没有落到实处,股东与职工的概念混淆。

有的改制企业职工出资入股后成为股东,就认为,既然成了股东,当然要成为企业职工,厂里无权进行正常分流,因此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企业改制后要在内部实行的许多方面的改革困难重重;有的企业存在“股份制大锅饭”,就是企业股权过于平均。

企业中的员工和高级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持股数量相差很小,实际上是“大锅饭”的另一种吃法对企业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都没有好处。

(三)企业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根本转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主要是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

而科学管理管理体系则在于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当中,我们常常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产权关系等问题上。

而改制后,很多企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失误。

我们也看到,许多国企即使改制比较完全,但管理没有跟上,仍然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领导决策的随意性,没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市场意识淡薄,客户服务意识差;战略研究很少,公司运作限于事务和“救火”;组织结构未实现扁平化,管理链条冗长,管理效率低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劳资管理上而不是人力资源开发;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停留在会计记帐上而不是公司理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体系漏洞百出,成本费用控制不力;科技投入少,产品更新换代慢,竞争力弱;营销定位不明确、营销功能仅限于“关系销售”而不是“品牌营销”;信息管理落后,计算机使用水平低,电子商务的理解仅限于建个网页等。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并不必意味着企业的成功,能否成功还与管理等多种要素相联系。

因此, 产权改革固然重要,但彻底改造企业内部管理也非常重要。

三、对国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一)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督,使企业改制过程更加规范1、完善社会中介市场,加强行业监督,保证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约束,已经成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要加快理顺评估机构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评估机构和人员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引导并培养一批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规范服务,坚持公平性、客观性、独立性的原则,收费合理的中介机构;要通过立法和执法,建立健全评估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加以引导和规范;有关部门要做好对中介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对中介机构执业能力、道德水准的审核、选聘,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介机构,以此带动整个中介行业的进一步规范,防止国有资产在中介机构层面缩水。

2、在严格执行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的同时,对小企业有一定的灵活性。

严格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实行进场交易,能够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进场交易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由传统的“行政决策定价”转化为“市场规范定价”,使产权转让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从进场开始到交易完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有效化解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又能依法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

但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形态多样、情况复杂,不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都要求进场交易,有可能出现交易低效及不便、成本过高等问题。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进场交易本质上是要求企业信息公开,所以,企业产权转让在符合信息充分公开的条件下,对小企业在程序的简化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方面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国有产权转让的效率和成效。

3、职能主管部门加强对改制的监督和服务。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房地产、工商、税务等政府主管、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工作, 对企业债务等进行跟踪服务,监督企业改制后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在市场竞争中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从严格意义上讲,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包含了狭义的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董事长或经理权利及监督方面制度安排,同时也概括了公司的各项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经理聘选与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公司管理结构、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有关的其它制度。

显然,不同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不仅因产权安排的不同而异,而且因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的不同而异。

因而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会由于治理机制的不同而存在经营绩效的差异,也就是说私有企业中会存在效率低下的企业,国有企业中存在经营效率好的企业。

用什么来判定企业治理机制的好坏呢?那就是要推进市场竞争,竞争不仅能够判定企业治理机制的优劣,而且给企业以改善治理机制的压力,促使它们提高效率。

2、既要关注“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又要防止“股权平均化” 对于“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国资委、证监会已出台有关规定,本文不再细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