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传“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大师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2、我国西周的“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个性发展功能
D.教育功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3、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
A.培根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和创造性
B.长期性和长效性
C.内隐性和间接性
D.延续性和广延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5、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开设插花课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6、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A.培养班集体
B.管理学生
C.教书育人
D.组织班级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7、学校当中良好的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属于()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8、分层次的,一步一步,按程序获得的是哪一种模式()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合作模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学习是()
A.传递―接受
B.情境―陶冶
C.自学―辅导
D.引导―发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暂无
10、真题缺失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暂无
11、教师结合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实践场所具体地给学生提供直接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小组教学
D.班级教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12、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和精神风貌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的教学过程特点是()
A.强制性
B.评价性
C.客体性
D.教育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暂无
13、在学校德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的德育要素是()
A.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B.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14、在一节课内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属于()
A.单一课
B.选修课
C.综合课
D.活动课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15、开学考试成绩能够预测学生入学后的学业成绩,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16、1903年《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学科的诞生,其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17、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18、有关过度学习的研究表明,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应为刚学会的150%。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的时候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6遍
B.8遍
C.12遍
D.18遍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19、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20、教师采用减少课后作业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强化方式是()
A.奖励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21、能够解释“模样示范”教育效应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试误说
B.从众说
C.观察学习说
D.认识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22、对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23、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大于C,这种知识类型是()
A.程序型学习
B.陈述型学习
C.语义知识
D.隐形知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24、用不同的形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来获得概念的方式是()
A.举例
B.比较
C.变式
D.归纳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25、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学习材料的深层意义或添加新信息的意义,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这种学习策略是()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