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讲评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解析与优秀范文
• 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 无论何种体式,都要求有读者意识。
•
该题延续了2017年全国I卷的优点,又有
创新。内容上突出了时代特点,又避免猜题;
尽管限制点较多,增大了写作难度,但能真正
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平,且能有效地避免套作、
抄袭。给命题考点赞!
•
写作本题,应重点分析其限制性,这是
• 4、情境指令角度
• 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
• 将你所触发的联想和思考,想象它装进 “时光瓶”,待到2035年开启。时间跨度35年, 又必须注意立足点正是此时此刻的考场,应 关注昨天、今天和明天。
• 5、对象指令角度
• 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 2035年那些18岁的一代人,注意,这代人 也有“际遇和机遇、使命和挑战”。
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
• 亲爱的成人们:
•
你们好!我是来自2018年的一个成年人,这封信写给在2035年刚成年的
你们。成年人们,是对你们最恰当的称谓,是对你们的认可,更是对你们的
期望,同时,我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发出号召,希望2018年成年的我和
2035年成年的你们,都可以在我们的时代,与中国一起同行、成长,和中国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
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
差万别。
•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
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
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
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
2018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点评解析和优秀范文:乘风而上梦圆明朝-作文
2018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点评解析和优秀范文:乘风而上梦圆明朝文/陈佳怡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
新世纪的中国在飞速地发展,少不了中国的脊梁在埋头苦干。
而我们正是千禧年出生的世纪宝宝,年恰已成人,同中国在这一新世纪一路前行成长。
在我看来,不管身处哪个时代,青年人都应砥砺前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圆我中国梦。
有梦想是青年人亘古不变的追求。
古时就有夸父逐日;上一世纪,周恩来同志慷慨陈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四运动青年们的口号更是喊得响亮: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
再到现如今,大大小小的中国梦正在路上,岁技校生聂凤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美发项目冠军,言其梦想即让中国美发行业未来有国际发言权……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会有足够的青春力量。
梦想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
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同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路上给人以希望与方向。
倘若没有积极向上的梦想,那在雾气朦胧的森林里便更容易误入歧途,迷失人生方向。
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便铸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中国梦,铸成了我们祖祖辈辈共同拥有的中国梦。
有梦,才能追梦。
不可否认,也许明天就如海子的诗所言: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
在我们成长的这一路,中国也在成长:汶川地震的同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年首次太空授课,年互联网普遍率超世界平均水平……观中国进步之艰难便可知奋斗圆梦实乃不易,故青年更应秉持激情与信念。
从有梦到圆梦,拥有激情会让你更加主动积极地前进与探索,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自信,则让完成梦想的信念更加坚定,更不会轻易放弃。
岁盲人青年王子安凭出色的中提琴演奏技艺收到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让世界看到他的努力。
诚知道路艰辛而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骨气。
诚然,年的一切与现如今大不相同,中国将更加进步,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实现了心中的中国梦,但这并不意味着砥砺前行,圆中国梦这一追求会褪色。
2018高考全国卷1讲评
6.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 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 艺术描写更真实。
现代文阅读三 (第7/8/9题)
• 7.D【解析】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并不能推导出“因而尚未涉足 这些领域”的结论。强加因果。
•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芝坐爽下狱”不能断开,因为“坐”解为 “因犯……罪或错误”,如果是“芝坐爽”,显然翻译不通。所以排除A与D项。 “而口不讼直志”中,“讼”放在“不”之后,是动词,译为“争辩,辩解”,那 么“直志”就应是名词短语,翻译为“正直的志向”?这样前后文不通。再从句式 来看,“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形成对仗,所以最后选C项。
3.B【解析】A项,据原义,选项中的“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指“照着 讲”,“进一步阐发”应指“接着讲”,再据原文第2段的“诸子之学的内 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它们两者在历 史上不是互相隔膜。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原文的意思恰 好是“有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项,“逐渐过渡到”错,应是“照着 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8.C【解析】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 力。“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 场潜力巨大”来自材料一,“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体 现在材料二第2段,但三则材料都未讲到“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 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现代文阅读三 (第7/8/9题) •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
13.(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 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 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点评解析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 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 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 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 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 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 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 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 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 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可是,在中国走向繁荣之际,我也想你请你不要 忘记,祖国走向强大的路上,不能没有你。中国的美 好之歌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一同谱写的。过去, 祖国养育了你和我,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未来的多 少个十八年,我们也应该携起她的手,走向未来。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 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 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 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 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 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 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 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 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 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 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 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 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作者:佚名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教育专家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做出了以下评析。
整体难度系数?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文?★★★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第二年,全国Ⅰ卷作为标杆性试卷始终走在高考前沿。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着重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应试能力。
全卷分Ⅰ、Ⅱ两部分,22道题目,总分150分。
题型设置和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阅读量稍有增加。
试卷整体上贯彻教育部要求的“一体四层四翼”(一体指高考评价体系;四层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本原则,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决心。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整体上延续了2017年的试卷结构,又略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年全国Ⅰ卷延续了前几年的文体,依然选择小说阅读,但主观题增加1分,共15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与去年相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
3.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晋书》,其选材范围也打破《元史》《明史》的魔咒。
4.古代诗歌鉴赏,与去年相比,该题减少2分,共9分。
5.名篇名句默写,考查形式为理解性默写。
与去年相比,该题增加1分,共6分。
6.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形式有较大变化,一改前几年的出题形式,将3道选择题放到文本阅读中,可谓新颖。
两道客观题也转化为分别考查语言得体及图文转换。
7.作文,共60分。
题目类型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材料作文。
全国Ⅰ卷的试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走探索路:立德树人2018年高考继续深入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凸显高考育人功能。
此次考试也体现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巨大影响,比如:①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如文学类文本题目《赵一曼女士》,通过对赵一曼这位烈士的形象描绘,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尊敬、爱戴;②古诗文背诵占比增加,如古诗文背诵的分数由5分提高到6分。
2018年高考作文讲评
2018年高考作文讲评【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分析材料】材料的第一句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自民间俗话。
意思是大雁飞去留下鸣声,来类比说明人生在世要留下名声。
这句话总写,领起下面内容。
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辩证思考。
综合分析后讨论的问题是人怎样对待追求追求好的名声。
其中,前一小句承接“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赞同“人过要留名”,认为追求好的名声符合事理,写作中要说明追求好的名声的正确性、正当性以及必要性。
当然这里追求好的名声动机纯正,途径正当,举止合度,效果良好,作用积极。
后一小句“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是对“人过留名”持保留的态度。
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成为一种负担,让自己承受不必要的束缚和限制,追求好的名声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
最好指出这种追求好的名声是刻意的,过度的,态度是欠端正的,方法和途径是不正确的。
写作要注意突出这种追求“好的名声”带来的负面影响。
写作的关键词或者说核心概念有“追求”“好的名声”。
“追求”的含义是尽力寻找、探索,是人的主动行为。
但是追求的动机、方法、途径大相径庭,深入分析可以写出深度。
“好的名声”中,名声是指“流传于世的评价”或“名誉声望”,“好的”是修饰限制语。
整体是指被众人和团队甚至是社会广为认同赞扬的思想、言语、行为带来的正面性的评价,有美誉度。
不是仅仅受到少数几个人甚至是特定对象的肯定和称赞。
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好的名声可以“鹊起”,未必是“经过事件、考验或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后形成的一种明确的评价。
”当然“好的名声”可以长存,也可以迅速被人遗忘。
【立意解析】材料是对立型命题,在把握两句话共同点的前提下,最好选其一立意,做到立意鲜明,但行文中注意体现概念的准确,思维的辩证,不走极端。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_5ccca3dd0102y6k8
2018高考全国卷1作文分析及示例
白云居士
一、时代性强
题料和题干既引导考生感悟祖国从2000年到2035年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巨变,又导引考生去追逐中国复兴梦。
真正践行了十九大精神要贯彻到高考语文试卷中去的命题思想。
从而激励新时代青年来时代发展和中国的复兴。
这才是真正开眼看世界开眼看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题目。
二、责任担当性强
如果说从世纪宝宝诞生到今年的长大成人,作文题主要罗列了我国重大举措和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化,进而引起考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自豪感。
而未来18年我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则需要青少年的担当参与和奋斗。
这样的命题让青年学子既时代社会又联想自我。
三、既有任务驱动又有理性思考和想像
今年全国工卷作文题涉及时间跨度达36年,即过去十八年和未年十八年,题干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想像写出来,想象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青年阅读。
这就需要考生既能对过去18年我国时代社会的伟大变化要有深刻的感悟,理性的思考;又要求考生对未来18年的国家社会人们生活乃至世界变化要有合乎情理的丰富想像。
四、材料限制性和开放性统一
今年的作文题既严格要求学生对时代社会国家个人前后18年的巨变进行思考和想象,以此宏观框定文章的大致走向,又放手让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多角度立意,或展现个人、家国、社会、世界之变化。
2018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通用)作文指导复习课件:“雄鹰”材料作文讲评
1.《荆棘中的玫瑰》:茫茫宇宙,感叹生命的渺小;参天古木,赞叹生命的顽强。赞叹鲜艳的玫瑰,没人想到花瓣上因破雾而出的泪珠;叹巍巍参天大树,没人想到几百个春秋的寂寞。没有苦难无以成长,铭记痛苦。得以前行。它本是翱翔于天际让人肃敬的神鹰,为什么与鸡生长在一起就飞不起来了呢?因为它没有经过雄鹰痛苦的训练。 2.《逆境出人才》: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
20.有一则这样的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买来的宣纸练字,你的进步会更快。” 21.海明威以简约有力的文风著称。他曾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我采用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文章参考
“雄鹰”材料作文讲评
原题回放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困境造就人才》:茶,只有经过沸水的浸泡,才能散发出甘甜与香醇。人生如茶,人也只有在困境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10.《逆境挫折能创造奇迹和成功》:如果想要观看到美丽的彩虹,就不要埋怨天空中布满乌云的阴霾,如果渴望五谷丰登,就不要埋怨寒冷的瑞雪,如果想要领略到登上顶峰时的“一览众山小”的宽广,就要舍弃峰底下优美的风景。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长期安逸、闲适的生活中,必将泯灭心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讲评课件
D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说法错误。原文 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不是“脱 离”。(第四段)
3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 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 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 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 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12
(10) 使结构紧凑。 (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 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 主题。 补叙的作用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 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 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 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 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 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平叙的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 写的眉目清 楚,有条不紊。
13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 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 码破译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 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回去的更多成 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 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 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 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为尚未涉及这些领 域。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单位(学校):作者(教师或学生):电话:QQ:邮箱:微信: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际遇机缘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
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
这是他们的际遇。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解析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是一份重要的考试试卷,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
一、阅读理解本卷的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人生的价值》、《文化的力量》、《科技与人类》和《环境保护》。
这四篇文章涵盖了人生哲理、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做题时应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同时要善于运用阅读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等。
二、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部分是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卷的完形填空文章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成长的故事。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语言运用语言运用部分包括了词语运用、语法填空和改错题。
这部分考查考生对语言规范和运用的掌握程度。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词义辨析、语法结构和句子连贯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注意避免常见的语言错误。
四、写作写作部分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卷的写作题目是《我的梦想》,要求考生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结构合理、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注意避免常见的写作错误。
总结:通过对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份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各个方面的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同时,要注重积累词汇、阅读各类文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对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的解析,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讲
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讲第一部分典题再现2018高考语文(全二)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部分我来评分1.《标新立异长风破浪》①以标新立异长风破浪“二战”期间,面对为战机防护加强的考虑,沃德敢于力排众议,而从新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加强弹痕少的部位的防护。
事实证明了沃德的正确,沃德的思考也证明了拥有“标新立异”态度的重要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那么因此得出的观点也会不同。
愚认为,即使出现如同众多专家得出一致结论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如同沃德一般,敢于从另一个角度,立异标新。
人的思想是需要标新立异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方能优劣得所。
西汉巨儒董仲舒,在面对西汉国力强盛之际,这时提出“天人感应”之说,从先秦儒学的不同角度推动了重视个人品德修养风气的形成。
近代思想家胡适,陈独秀等人,敢于破除“旧文学”的模式,分别从文字形式、内容等不同方面来弘扬“新文学”,从而推动了新道德、新风尚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现代市场风起云涌,乔布斯面对过于单调的数码产品,提出了“电器为什么不能是彩色”的质疑,设计了色彩缤纷的电子产品,从而为公司赢得了大份额的市场规模。
国家发展的思想也需要标新立异,从不同角度实现民族复兴。
在近代昏昏暗暗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雄关漫道真如铁”之中,史无前例地开拓工农武装割据和一系列运动战,“蘑菇战”的战略思想,方使中国人民独立于东方大地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新地进行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等体制的改革,日益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逐步带领人民向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讲评(1)
二、材料要求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思考有对过 去的,也有对现在的,更有对未来的,从写作的思考 层面来看,所给材料是有时代跨越的,材料通过一个 “时光瓶”将过去、现在、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就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 有真情实感可言,很好地避免了空泛的套作。而且, 从表达层面来看,联想是充满情怀的,一定包含着对 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感性的,而思考是多角度,有思 辨性的,应该是理性的分析。写作中应该注意感性认 识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三、留待2035年开启。是在和下一代青年一起阅读, 这是一中传承,我们应该思考材料所展现的内涵,哪 些是值得经典永流传的。
点评:写作任务完成清楚,用两个分论点概 括自己所处时代特点,整合材料,紧扣写作 目的,条理清楚。寄语未来,是建立在对历 史分析、概括的基础上的。文章由于对自己 所处时代概括准确,因而,最后的寄语2035 的一代,就水到渠成。 不足:对于2035年年轻一代的特点、他们所 处时代的特点,分析不足,寄语的针对性就 下降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 出生。(当代青年的际遇,在中国是龙年、在世界是新千年) 2008年 汶川大地震(灾难);北京奥运会(追梦、圆梦)。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科技探索)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中国梦、 共同发展)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 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新时代领先世界)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 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 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 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卷大作文评析
2018年全国卷大作文评析全国I卷:关注时代,关注成长2018年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相比2017年稳中有变。
"稳"的方面在于,既延续了任务驱动型的命题方式,又保持了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关注。
"变"的方面在于,相比去年横向的,多点关联的思维,今年更强调纵向的、代际传承的情怀。
题干先是列举了一系列时间节点,始于2000年,终于2035年。
2000年,是大部分考生的出生年;2035年,则是第一个"15年"结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节点。
以此为始终,鲜明地展现出对考生的期许--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个人命运理应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以下的一系列时间节点,无不既呈现出他们的成长,又体现出对时代的密切关注。
汶川大地震,承载着"多难兴邦" "众志成城"的民族记忆;北京奥运会,传递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普世价值;天宫一号,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村村通、精准扶贫,脚踏实地,代表对民生的切实关注;互联网的普及,构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2000年的"世纪宝宝",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理应对此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思考。
在列举时代节点的基础上,题目设计了一个令人叫绝的任务指令:将对此的联想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如果说上述一系列的时间节点体现了思考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足够的自由选材、自由表达的空间;那么"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则充实了题目的导向性,要求考生无论如何选择,均需以未来为指向,以对后辈负责的态度和对时代的担当精神,将对民族的责任、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传承下去。
今年成人的"世纪宝宝",正是即将接过历史接力棒,承担时代使命的一代。
而本次作文题,给予了他们更高远的使命:不仅要接下这一棒,更要有明确的蓝图设计,有将接力棒传递下去的历史眼光。
2018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解析及写作示例(摘转)
2018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解析及写作示例试题分析201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写作内容的延续与创新2017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是给出了关于当下中国的12个关键词,而2018年则是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
从延续性来看,仍然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关注时事。
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世界眼光。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2017年的题目更多的是关注已经发生的变化,如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
而2018年的题目却是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二、写作语境的延续与创新交际语境最近几年备受命题人的青睐,这既可以避免以往那种“无病呻吟”式的滥抒情,又可以避免“空发议论”式的说假话,当然主要是防止宿构。
可以说,2018年的作文题目很好地延续了从2015年开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思路,并且有所突破。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2015年全国一卷出现了给事件中的任一方写一封信,使得当年的考生着实不适应,许多老师在2016年的备考中着重复习书信,结果2016年考出了《赏与罚》的漫画,又使得一部分考生措手不及,就在大家都觉得高考作文命题又回到材料作文的老路时,2017年却出现了非常明确的交际语境的写作要求,“给外国青年介绍你所认识的中国”,不仅给出了交流对象,连交流内容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因此在2018年高考前,我一再告诉学生,今年的高考作文应该还是会在交际语境上做要求(请看6月4日我的公众号,有比较详细的对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的分析)。
分析今天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给2035年时18岁的人读”,这就明确地指出了作文的写作对象。
创新部分,2017年是要求写给外国青年;2018年是要求写给17年后新一代青年。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浅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浅析2018年高考语文卷,极具匠心。
试浅析如下:一、整张试卷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由国家到个人,起承转合,逻辑严密,首尾呼应,充满了正能量,可以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大文章。
起:开篇,论述文阅读“诸子百家”,是古代中国,讲述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一个文明古国;后面的文言文《鲁芝传》中的鲁芝,一心为国,表现了先人伟大的人格精神。
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承:紧接着小说《赵一曼》,是新中国,告诉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量子科学”,是当代中国,介绍了中国取得的以“量子科学”等尖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转:古诗《野歌》从国家转向个人。
诗歌一反人们心目中郁郁寡欢的李贺形象,塑造了一个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希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提出了谆谆教诲:处于伟大时代的年轻人不要为一时一事所挫、而应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结合李贺的事迹,出题者似乎在告诉考生:正确对待高考,无论结果如何,关键是要有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信念。
合:最后作文“给2035年的一封信”,在这里历史、当代与未来,国家与个人融为一体,让我们思考在这个前无古人,后可无愧于来者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极具思辨性。
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
二、卷中的其他试题同样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既考查了能力,又极接地气。
1.默写。
对《师说》最后一段的考查,出乎人意料。
全国猜默写出题方向,很多专家说肯定考和传统文化、优秀品格、伟大精神有关的诗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忽视甚至直接不背最后一段。
出题者偏偏考查了这一段。
这一段有什么意义呢?它的意义就是考验了我们的学习品质和备考品质,划重点是行不通的。
2.语言运用部分的病句、成语、补写句子融为了一个题,选材时效性强。
3.得体题应用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题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分析
命题形式:材料作文
试题特点:材料+提示语+要求
材料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列举了世纪宝宝出生18年来中国在新时代里的一些标志性大事件;一部分是下一个18年国家所给出的目标和愿景,中间用了省略号。
提示语部分:先看前两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两句话就把世纪宝宝与国家、与新时代关联起来了,意在希望考生审视“这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以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时代的关系;这两句话之后有一个问句——“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那么世纪宝宝(考生)应该联想和思考什么呢。
综合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愿景和提示语可以得出应该联想和思考到以下几点:
1. 世纪宝宝这代人(已过的18年、未来的18年或整个人生)已有和将来会有怎样的机遇和机缘、挑战和使命?
2. 世纪宝宝怎样看待自己这代人的机遇和机缘、挑战和使命?
3. 世纪宝宝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追梦、圆梦18年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经历、
体验和感悟?
4. 世纪宝宝在经历一个18年后又怎样面对下一个18年或者整个人生?
提示语的最后一句明确了写给谁看——2035年时18岁的那代人,这就要求行文要有读者意识,世纪宝宝要不仅考虑给2035年时18岁的那代人说什么,2035年时18岁的那代人想听什么?还要考虑如何说有代际身份感却没有代际隔阂而达到有效交流沟通的目的;同时“联想和思考”的内容又有了扩展——下一个18年国家和时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世纪宝宝和2035年18岁的那代人又会经历什么?各自应该怎样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追梦、圆梦┄┄
以上几点是审题的关键,如果作文写的内容在以上联想和思考的内容以内都应该是切合题意的,值得注意的是作文中一定要有“我”,要凸显世纪宝宝自我对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紧密相连的体验和认知,一定要写出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关系,可以从“新时代与我”,、“国家与我”、“中国梦与我”等角度来写,还可以写2035年35岁的我给18岁新一代人的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在人生的第二个18年或整个人生中顺应时代潮流与国家民族共同成长与发展┄┄
总之,文章要么给2035年18岁那一代人以丰富经历的体验,要么给他们以情感的共鸣,要么给他们思想上的启迪,这样才能达到有效交流沟通的目的。
文章如果单纯写“国家发展、时代进步”或单纯写自己成长而不关联到国家、时代,严格来讲都是偏离题意义的,没有体现读者意识也是不合要求的。
当然,阅卷场上也会根据考生答卷的实际情况在尺度上做相应的调整。
对19年备考和教学的启迪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延续着去年以来的“立德树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体现着高考的考查、选拔和引导课程改革的功能。
因为时间关系,下面仅从这道作文题引导课程改革这一角度谈谈个人一些浅近的认识。
一是针对当代学子核心价值缺失的弊端,引导课程改革要“立德树人”。
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的基础上,反思自我写出“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认知,写出自己和同代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些要求不就是在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强烈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等核心价值观吗?
反观我们这些年来的只为追求分数的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早就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而无所不为,他们丝毫没有认识到个人成长和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深刻关联关系,没有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高晓松怒批的那位“一没胸怀天下。
二没改变国家的欲望”的清华博士生就是明证,国家最好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精英”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大量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崇洋媚外的“精日分子”了,所以教导年轻一代认识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培养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信心,树立与国家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和紧急。
由此观之,这道作文题正是精准把握了当前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缺失,深意在于引导当前教育要让年轻一代“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有着国家民族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并能顺应时代潮流坚持道义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考查当代人才应有的能力,引导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作文题一是窃喜,二是认为这道题出的很不好,原因是被很多人“押中了”。
其实所谓的“押中”都是没押中,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涉及的材料曾经出现在自己训练的命题里,却没有发现“提示语”表明的要求与自己的命题是绝然不同的,也就是“写什么”“写给谁看”的要求是绝然不同的,这就好比有两个人先后拿着相同或相似的布料来找裁缝做衣服,一个要求做一件马褂,一个要求做一套西服,你能说两个顾客要做的是同样的衣服吗?不要因为作文命题使用了“熟悉”的材料而惊诧,更不能因此断定命题是失败的。
因为作文命题中使用的材料为考生所“熟悉”而不“陌生”是作文命题公平性应有的体现,这样才能保证人人有话可说;同时作文命题中使用的材料为人“熟悉”是当今时代的必然,因为当今是资讯发达时代,知晓各方面的信息是必须的,否则你就脱离了时代(当前很多学校禁这禁那,把学校变成信息孤岛,把学生隔绝于社会之外等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卷的这道作文题命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材料为考生所“熟悉”,但是作文在要求“写什么”和“写给谁”上却是“陌生”的,不仅有效的防止了宿构,更能考查当代人才必须有的关键能力。
首先,考生能不能从似曾相识的命题里把握到这个题目含有的“陌生”的命题意图,会不会“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而准确定位“写什么”。
其次,考生有无大的格局和思维把握到国家、时代的发展脉络,有没有理性辩证认识到国家所面临的灾难、问题等挑战;有没有充分的能力认识自我,能不能理清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关系,能否意识到自己应承担怎样的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否反思到个人的成长与选择是否对应着国家的宏大梦想、顺应着时代的潮流┄。
再者,文章是否体现读者意识,而且这个读者是“未来的”,这就要求考生对未来要有合理的预见推测能力,要有与2035年时18岁那代人的角色换位思考的能力,要有根据读者角色特点及需求找到高明的表达方式等能力。
由此看来,这道题虽然人人都可能有话可写,但真要写出切合题意又有读者意识的好文章难度是很大的,能写出“陌生”(有独到的体验、见解,合适的表达方式)效果的文章的考生更一定是这届考生精英中的精英。
高晓松批评的那位清华高材生本科读的法律,硕士读的金融,博士读的新闻传播,却不知道自己该找一个什么工作,这位高材生明显缺乏上面“其次”中所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当代社会多么重要啊,可是我们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如此,想想这些“教育成果”我们能不冷汗直冒,但同时又为有这样正确导向的高考题而击节叫好吗?
三是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固步自封,严重脱离社会和时代的种种负面结果,引导课程改革跟上时代步伐,在体现语文课程性质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当今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但是我们很多学校以学生会沉溺于玩手机、玩网络游戏为理由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人为地把校园与社会隔绝起来,把当今的校园环境变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校园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也停留在那一个时代,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生跟社会脱节、跟时代脱节而百无一用。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和结果就得使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今后语文高考题专治不读书(不看电视、不上网、不听广播、不看报纸)的毛病”,今年一卷作文题涉及的内容不在教材中,也不在几本练习册中,所考的能力也不是学好教材和做好几本练习册能培养的,它需要开放的语文教学。
试想,我们有限制地、有序地让学生使用手机、使用网络、看电视、读报纸,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见多”才能“识广”,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多了就会产生碰撞,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时我们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理解信息、审辨信息、批判性地选择信息、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上,学生就能自主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情感世界、语言系统和能力体系。
如果把学生的“视界”限制在几本教科书和练习册中,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大情怀、大理想?学生又怎能在国家发展、时代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发展自己?这些不仅关乎到考生能否应对高考作文,也关乎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和幸福,更关乎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