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宇宙探秘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某某省某某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X伟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物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宇宙探秘〕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教师与课代表合作编写的导学案在前一周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根据导学案,利用星期日自学教材,在网上下载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并作好交流发言的准备。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3〕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培养学生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1〕重点:“地心说〞、“日心说〞和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就。
〔2〕难点:“大爆炸学说〞和宇宙中常见物体的大致尺度,三、教材分析教材是从对宇宙的整体理解角度按照由近与远的顺序勾勒出不同阶段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度,编排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星空世界〞、“宇宙从何而来〞这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让学生了解古代我国和西方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第二板块让学生知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第三板块从建立“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角度回答了“宇宙从何而来〞。
并将我国的的载人航天成就写进了教材中的“生活、物理、社会〞,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飞天梦想。
本节课涉与到的天文知识很多,容量极大,根据我的了解,学生对于天文以与航天方面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普遍比教师多。
四、教学方法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与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我让课代表作为本堂课的主持人,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学生探索宇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先在前一周与课代表合作编写导学案,让课代表作好扮演小教师角色的思想准备;并将导学案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学生利用星期日,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下载资料;先在课间小组内合作交流,并推选好的下载资料交课代表,再由课代表根据导学案的编排顺序,将相关的资源拷到讲台的电脑中。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在设计这堂“宇宙探秘”的物理课之前,我深思熟虑了很久。
如何将抽象的天文现象和物理知识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思路。
我期望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同时让他们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掌握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宇宙模型、星图、太空食品等。
希望通过这些实物的展示,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宇宙知识。
我会用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引入课题,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
然后,我会播放一段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接着,我会带领孩子们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例让他们理解这一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之后,我会分发星图给每个孩子,让他们通过观察星图,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的天文特征。
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孩子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星图中的信息。
然后,我会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恒星、行星、星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游戏既能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
我会让每个孩子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秘的短文,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学和感悟表达出来。
这个练习既能让孩子们锻炼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化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观察星空,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
四、宇宙探秘-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四、宇宙探秘-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方式3.了解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引力定律4.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和特征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1.1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指包括一切物质、能量、时空和信息的总体。
宇宙包括了我们所在的星球——地球,以及其他星球、恒星、星系和星云等。
1.2 宇宙的组成部分宇宙的组成部分包括:•星球:像地球这样的星球,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恒星: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的,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天体之一。
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星系:宇宙中数千亿颗星球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星系。
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星系。
•星云:群星的海洋就像激起的波涛,会形成星云。
星云是宇宙中最神秘、最美丽的一种天体,有时被称为宇宙的抚仙颜。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方式2.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银河系的外围,与其他星球、恒星和星系一起,位于宇宙中。
同时,地球按照图示的轨道在太阳周围运动。
2.2 地球的运动方式地球按照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速度为每秒30公里。
同时又自转一周,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不同的运动,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等。
3. 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引力定律3.1 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宇宙中的天体之间,在宏观上会表现出引力相互作用的现象。
比如地球和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都存在着引力的相互作用。
3.2 引力定律引力定律描述了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引力定律: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方程式为:$F=G\\dfrac{M_1M_{2}}{d^2}$,其中:•F表示引力的大小•G表示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是地球和太阳的质量•d表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引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也适用于其他星球、恒星和星系间的引力现象。
苏科版八下物理 7.4宇宙探秘 教案设计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本课是新教材中一节带有科普性质的课。
因为本课涉及的背景资料容量大、知识新,所以若采取传统教法教师现有的知识无法满足课堂的需要,课堂的效率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配合这节课的特点,决定采取网络教学的形式。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制作网页课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这个网页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的,其实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课堂上的所有展开都是以它为基础发散出去的,所以制作时十分注意条理性。
另外,利用网页课件的优势,该课件搜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图文资料、网页地址),尤其注意新信息的搜集,为课堂内容的丰富,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
(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将网页传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浏览网页学习知识。
课上,教师起组织作用,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面前的电脑,围绕课堂,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3)引进竞争机制。
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进行比赛。
这种形式可以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通过努力查到资料,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帮助自己的团队获取胜利,同学会感到一种成就感。
达到在愉快、激烈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秘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查阅,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1、课件制作,准备网络教室。
2、将课件传给学生,进行预习工作。
3、分好小组,便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入课题(3分钟)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微观的粒子世界,今天我们要去探索物质世界的另一极——宇宙。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及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停止过。
初二下物理7.4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
宇宙探秘课题§7.4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重点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难点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
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 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宇宙探秘 教案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难点】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2、宇宙结构的设想【教学方法】阅读观察推理【教学过程】(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新课教学(1)两大学说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2)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一一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7.4宇宙探秘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宇宙探秘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堂以“宇宙探秘”为主题的课程。
设计意图在于激发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一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宇宙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点,如宇宙的起源、恒星的形成等。
因此,我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希望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宇宙模型、星空图、图书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向孩子们展示宇宙模型的图片,引入宇宙的概念,让他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孩子们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并让他们观察星空图,找出自己熟悉的星座。
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宇宙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宇宙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宇宙的起源、恒星的形成等。
因此,在课后反思中,我决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讲解,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我还计划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带领孩子们观察星空,让他们亲身体验宇宙的浩瀚和美丽。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关于宇宙的图书,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宇宙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点,如宇宙的起源、恒星的形成等。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这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对于宇宙的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简单的概念和图片,让他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秘-教案设计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3.通过找寻阅读相关的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分子?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多少?2.分子运动理论包括那些内容?3.摩擦起电的定义、实质分别是什么?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二、新课引入:从静电现象,我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逐步了解以上问题。
三、新课教学:(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二)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4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一种叫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进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
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宇宙的膨胀、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2.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膨胀现象的理解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了解;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探索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彩笔和笔记本,绘制自己理解的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 请绘制一幅宇宙模型,并标注主要组成部分;3.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学案新版苏科版7.4(宇宙探秘)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宇宙天体的结构2.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3.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简史二、导学流程2022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期而至,重庆、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全都欣赏到了漂亮的日冕现象,在日全食的时间,整个全日带就像是黑夜,古时候人感到恐慌,认为太阳被天狗吃掉了,而现在我们为能遇到这样的时机感到幸运和无比的冲动,同学们,你们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关于宇宙的神秘,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宇宙神秘吧!活动一:阅读课本P34-35页,了解历史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1. “地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上网查阅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星空世界,学生交流汇报对宇宙天体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哥白尼等人为坚持“真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随着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创立以及望远镜的问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更远更深了,同学们已经了解太阳有八大行星,那么你了解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吗?赶快上网查询资料吧!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四:我们了解太阳是恒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那么恒星就真的不动吗?宇宙中的恒星只有太阳一个吗?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呢?分析:我们了解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亿颗,而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也有1千亿个,那么这些星系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样子呢?赶快查询资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五:阅读课本P36页,了解长度单位之----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1光年,1光年=_____________m活动六:阅读课本P36页,了解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对依据谱线“红移〞现象提出了宇宙产生与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活动七:人类在持之以恒的探究着宇宙,从嫦娥奔月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再到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游览太空,完成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也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智慧和胆识,同学们认识他们〔航天员〕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案 苏科版 教案
2005.10.17,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座“神6”飞船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成功返回
2007.10.24,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2008年9月25号,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并于27号由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壮丽跨越。
盘
点
提
升
小结:三.宇宙探秘
(一)古代人的宇宙观
(二)哥白尼的“日心说”
(三)运动的恒星
(四)无尽的太空
(五)中国人实现“飞天梦“
(六)宇宙的演变
1、谱线“红移”
2、“宇宙大爆炸”学说
星系在远离我们:科学家们用仪器观测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
中国实现飞天梦
1970年4月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11.26,“返回遥感卫星一号”,三天后成功回收卫星。1981年9月20,成功实现“一箭多星”
1999年11月20号,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一”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大约是16l.y
牛郎星到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2l.y
精
讲
释
疑
科学家现在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从何而来?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降低,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他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路程叫光年(l.y);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AU)。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宇宙探密 (3)
教学设计第3节宇宙探秘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器材准备:电影《宇宙与人》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学生简单讲述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
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六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你看到过哪些说法?学生讨论、进行课堂交流。
“盘古开天辟地”——亚里士多德“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日心说”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也渐渐露出了它的不完整性。
3 恒星也在运动人们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手段,用很精确的天文仪器观察到恒星也在运动。
4 太空中有无数星系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太空中有无数星系。
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
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光年(l.y.)——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路程;计算一光年为多长?1 l.y.=9.461×1015m.另一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1.496×1011m5 播放电影《宇宙与人》,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了解。
五、作业布置:电影《宇宙与人》观后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
7.4 《宇宙探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你能从以上的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托勒密)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地心说这一学说从表面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日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量天尺的单位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m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m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四、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我国人们努力的探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遨游115.5小时,并在蒙古顺利着落.五、美丽的星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观测,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现象:星球发出的光谱红移推出:各个星球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五、教学反思。
第三节《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2)
1、科学家通过探究,发觉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
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
B、观看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
C、依照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步变大
D、科学家们自己的明白得和设想
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缘故普遍认同是由于〔〕
A、宇宙急剧膨胀B、板块的分裂移动
第三节《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初二下)(2)
主备人:秦道芳日期:2006-3-14
课题
三、宇宙探秘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科学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
不断深入!
2、感受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进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积极探究宇宙和热爱科学的科学素养!
3、认识人类探究宇宙的艰巨历程,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表达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
归纳:科学的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宇宙。
过渡:今天,我们沿着人类宇宙探密的历程,感受人类认识宇宙的艰巨、成果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二、新课程序:
板书课题:三、宇宙探密
示标:简要揭示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一:依照教材图7-17概貌了解和讨
论我们的宇宙。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宇宙,并简要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C、混合气体的凝聚D、一开始就具有的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讨论: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我们有哪些感想?我们又能够为祖国的航天科学做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宇宙是一个的天体结构系统。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及的
3、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产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
教后记
探究活动三:恒星也在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 宇宙探秘教案1 苏科版 教案
课题§7.3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3)初步领略宇宙的神奇,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对宇宙有初步的认识;⑵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和观看图片,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
【难点】宇宙中常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1.同学们称看一些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你能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想一想】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点拨】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教师介绍】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索更小的微粒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7.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和7.4节“宇宙探秘”。
7.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主要内容包括: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7.4节“宇宙探秘”主要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宇宙由大量的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组成。
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状态,随后不断膨胀。
3. 宇宙的演化:宇宙经历了从高温、高密度到低温、低密度的演化过程,其中包括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宇宙的组成、起源和演化过程,提高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
2. 探索更小的微粒:(1)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讲解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组成。
(3)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宇宙探秘:(1)介绍宇宙的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2)讲解宇宙的起源,介绍大爆炸理论。
(3)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子的结构:原子核 + 电子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 / 碳12原子质量2. 宇宙探秘:宇宙的组成: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概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宇宙探秘》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宇宙知识,培养大家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天体的观测方法,加深对天体特征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掌握知识。
3.重难点:航天技术原理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
设想:邀请航天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航天技术的前沿动态。同时,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航天博物馆或科普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航天技术原理,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5.掌握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动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天文定律,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通过此类题目,提高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6.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选择一位航天英雄或一项重要航天成果,撰写一篇介绍性文章,不少于500字。文章要突出航天英雄或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体现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学生畅谈自己对宇宙的疑问和兴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宇宙起源与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宇宙探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要紧的观点和理论。
2.明白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讲〞,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3.明白恒星是运动的,太空由许多的星系组成,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及差不多知识。
4.大致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5.通过有关宇宙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宇宙的爱好,体会人类在探究过程中的困难,了解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方法。
重点难点(1)天文学中的两个长度单位
(2)恒星、行星和卫星,星团和星云
教材
分析
教学
方法
从图书馆、因特网和学校的数据库中收集有关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究的资料。
教具气球、打气筒、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学生查阅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
二
教学过程
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探究从未停止过,同样对宇宙
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深入。
观看图片,让我们认识到从古
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究着宇宙。
①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②〝神州六号〞的发射时刻?
③人类认识宇宙是如何样的过程?
观看课本P34图7-18和7-19,了解古代我国和西方
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1.盖天讲:
〝天圆如张盖,地点如棋局〞
2.浑天讲:——汉.张衡
〝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古代西方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3. 托勒密的地心讲:
宇宙结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行星体系
4. 哥白尼的日心讲: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进展着,随着农作物的生
产,地域间进行贸易,航海交通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步发
觉地球是圆的。
天文学的进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
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①最早人们认什么缘故是宇宙的中心?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受动身,认为地球是静止不
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嫦娥奔月〞
〝神州五号〞发射。
宇航员登上月球。
〝东方红一号〞
2005.1012
生:敦煌星图。
由〝盘古开天〞形
成的。
是由上帝制造的。
天圆地点。
地球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讲〞,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讲。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讲。
这一学讲认为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讲从表观上讲明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制造人类、地球必定在宇宙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刻长达1 300余年。
②这一学讲是不是正确?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通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觉托勒密的地心讲有全然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讲。
在他阐述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他对星空,专门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运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一—日心讲。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许多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讲得到了进一步进展。
由于日心讲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惧手段逼迫布鲁诺舍弃日心讲,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通过了长期的观看、总结、运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讲。
其中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望远镜的进展对日心讲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专门地位的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一般行星。
〝地心讲〞差不多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讲〞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慢慢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③宇宙中的星体到底是如何样的呢?
④恒星是不是静止的?
⑤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
⑥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
⑦它们之间的距离远不远?
我们明白天体之间相距专门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一、光年l.y.: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通过的路程
1 l.y.=9.461×1015m 不正确。
阅读P35-37课文
不是,是运动的。
由群星和充满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结构系统。
1 000亿个。
生:专门远。
二、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AU=1.496×1011m
地球到织女星的距离约24.5 l.y.,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16 l.y.,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2.1 l.y.。
⑧太阳系有哪些行星?
三、太阳系:
由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
现在人们差不多差不多了解了太阳系的结构,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宇宙。
太阳系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接着人们发觉了银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开始人们认为银河系确实是整个宇宙,现在我们明白在银河系外还有专门多星系。
⑨我们的字宙是从何而来的呢?
⑩大爆炸宇宙模型是如何样描述宇宙起源的?
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像,这种状态极不稳固,最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刻、空间。
宇宙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那么相应下降。
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科学家们在观看星系的光谱时发觉了什么?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阅读课本第36—37页。
宇宙产生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谱线红移现象。
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颗粒都在远离它。
三、摸索与作业补充练习,评判手册
四
教
学
后
记
第三节《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初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