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生活安全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安全意识

内容摘要: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就显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常规、主题、游戏、家园合作等形式出发,并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生活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4—5岁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感兴趣,总想去探索、去尝试。然而因为他们还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受到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冲动性、盲目性、甚至危险性,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更是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所造成的,据统计,在中国,意外伤害是4—5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每年约2万名幼儿死亡,平均每天约55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我国城市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率为15.8/10万人,这些数据都说明意外伤害已成了幼儿生命的最大威胁,为了使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本人在教学中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

一、儿童造成意外伤害的原因

1、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

在儿童发生的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体质较弱,体能发育不完善,运动机能差引起的。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大约年增长4-7公分,体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由于儿童的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是由于身体的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若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得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别容易受损伤。

2、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

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如2005年5月,我园的一位大班幼儿站在椅子上,趴在阳台的窗台上张望爸爸,当时他的妈妈正在厨房烧菜,她既没有给窗台加防护栏,也没有叮嘱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不幸从四楼翻下来摔死。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这说明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

3、儿童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

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有的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在开学初,我们进行了安全意识调查,发现在4—5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例如,我园一个中班孩子,在家里玩耍,房内有一个插座,这名孩子觉得好奇,就拿电插座玩,结果造成那位孩子右手严重烧伤。此案例说明,由于成人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儿童没有相应的安全知识,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家长、教师对儿童安全方面的状况缺乏了解,往往过高估计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自认为孩子懂得自我保护,而轻视对儿童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安全意识教育方法措施

(一)环境中培养安全意识

英国著名环境教育学者卡斯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关于环境教育”、“为了环境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中,作为环境教育策略层面的“在环境中教育”尤为适合幼儿阶段的环境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并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幼儿进行商量,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电器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哪种做法对”的图片则是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每天的晨间谈话中,我们还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有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

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会指出、纠正。

(二)常规中渗透安全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要把常规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良好的常规会给自己带来方便与快乐。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平时,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生活上有了依赖心理——自己从不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殊不知,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孩子们有可能遭遇的危险,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幼儿明确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积累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起来。记得刚开学不久,我发现幼儿入厕、洗手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我突然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一米线”显然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在一次入厕时,我发现张浩楠小朋友在等待时对前面的小朋友说:“你洗完我在洗好吗?”前面的小朋友高兴地说:“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轮到张浩楠洗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小朋友,并将这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此后,幼儿入厕、洗手时我常常能听到这句话。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对幼儿进行这些生活小节方面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主题活动中培养安全意识

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生成的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他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如果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必须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琼琼在关门时手被门夹了一下,孩子们看到琼琼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这样关门了。”因此幼儿知道关门、玩门的后果,那么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