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静安区是上海市政府所属的一个市辖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使得其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静安区的市政项目景观设计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导则,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加强自然元素的融入静安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公园、湖泊和绿道等,应在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使其与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避免破坏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

二、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静安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应注重传承和展示这些文化元素。

同时,也应充分尊重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设计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

三、提升市政项目功能性市政项目的功能性是其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使用感受,灵活运用景观元素,使其能够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提供便利。

同时,还应注重场地的多功能性,将不同的功能需求融入设计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体验。

四、增加激发活力的元素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环境,更应具有活力和互动性。

可以通过增加艺术装置、互动设施和绿色植物等元素,使市民能够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社区参与,增加社交性和互动性,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交流场所。

五、注重细节的精致化市政项目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应经过精心的梳理和设计。

从道路规划到绿化植被的选择,都要注重细致和精确,使设计更加精致和完美。

同时,还要注重维护和管理,保持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在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中,以上导则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加强自然元素的融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市政项目功能性,增加激发活力的元素,以及注重细节的精致化,静安区的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将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环境。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供指导。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创建一个宜居、美观且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环境。

本导则将涉及以下方面的细化内容:设计原则、植被规划、景观元素、公共空间设计和可持续性要求。

2. 设计原则2.1 自然与人文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人文历史,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使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

2.2 空间层次与组织居住区应具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层次感。

通过设置景观廊道、绿化带和公共广场等空间节点,打造流畅有序的居住环境。

2.3 色彩与材质搭配色彩和材质的选择可以为居住区增添更多层次感。

设计师应合理运用色调搭配和材料质地,使居住区整体呈现出协调和谐的视觉效果。

2.4 布局与功能结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设置公共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设施等功能区域,提升居住区的居住品质。

3. 植被规划3.1 植物选择与配置根据居住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通过植物的组合和配置,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增加居住区的生态价值。

3.2 植物样式与规模植物的样式和规模应与居住区整体规划相协调。

选择不同高度、叶片形状和花卉开花季节的植物,以营造层次感和季节变化的美感。

3.3 绿化带和景观廊道在居住区内设置绿化带和景观廊道,提供居民日常休闲和散步的场所。

通过合理设计,形成通风、遮阳和景观视线的功能。

4. 景观元素4.1 水景设计水景可以为居住区增添凉爽感和美感。

设计时应考虑水体的形式、大小和位置,同时合理规划水源和水循环系统,以保持水体的水质。

4.2 艺术装置艺术装置可以为居住区增加艺术氛围和趣味性。

设计中应合理选取艺术品材质和形式,使其与居住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4.3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在夜晚时可以为居住区创造温馨的氛围。

设计师应考虑照明设备的位置、照明强度和光线分布,以达到舒适且安全的效果。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市的居住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景观设计问题。

为了创造更加宜居、舒适、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本文提出了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一、区域文化元素的融合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当地的历史、建筑、自然、民俗等元素。

例如,在成都市的居住区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川剧、蜀绣等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中设置相关的文化展示、艺术品展示等。

二、生态环保设计理念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保理念,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植被、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性化空间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空间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交和娱乐空间。

四、安全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设计,保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例如,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交通安全、防盗防火、应急疏散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五、可持续发展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为未来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导则,可以为成都市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设计思路,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宜居、舒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1总则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总体环境2.1.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河谷空间景观设计导则

河谷空间景观设计导则

河谷空间景观设计导则一、引言河谷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地形特征,其独特的地势和水系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本文将探讨河谷空间景观设计的导则,旨在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实践经验,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利用河谷空间,打造出美丽而功能性的景观。

二、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河谷地形的起伏和曲折性为景观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可以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平台、景观梯田等手法,让人们能够在不同高度和角度欣赏河谷的美景。

三、保护生态环境河谷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手段,实现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四、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河谷空间通常包含多个景点和观景点,设计师应根据地形特点和景点的特色,合理规划景点的布局。

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园区、游憩设施、文化遗址展示等方式,使每个景点都能够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河谷空间不仅仅是观赏景致的场所,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空间。

设计师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适合的运动场地、休闲区域、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选择。

六、注重安全和便利性河谷空间通常具有一定的地形起伏和水域,设计师应注重安全和便利性的考虑。

可以通过设置护栏、引导标识、安全设施等手段,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致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安全和便利的环境。

七、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河谷地区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遗迹,设计师应充分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可以通过景观艺术的表现形式、文化元素的引入等方式,使设计作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增强景观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八、灵活运用水资源河谷空间的水资源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应灵活运用水资源,打造出有趣且具有观赏性的水景。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人工湖泊、瀑布等水景元素,增强景观的水域特色,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

景观设计导则

景观设计导则

景观设计导则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空间和自然要素的规划和设计,营造出与人类活动相适应的美丽景观。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领域,景观设计导则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各种因素,创造出独特、美观、实用的景观空间。

景观设计导则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规划建设公园时,应保留和保护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同时合理布局景观元素,提供多样化的生态功能。

景观设计导则应注重人文精神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出适合人们活动和休闲的空间,因此设计师应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特色和社会需求。

比如,在城市中心设计广场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雕塑、纪念碑等景观元素,体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景观设计导则应注重空间布局和视觉效果的统一。

设计师应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将各个景点和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景观空间具有流动性和连续性。

同时,应注重景观元素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材料和光线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体验。

景观设计导则还应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

设计师应考虑人们在景观空间中的安全和舒适感受,合理设置交通流线和出入口,确保人们的行走和活动安全。

同时,应考虑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合理设置遮阳和防雨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息和活动场所。

景观设计导则应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应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景观设计的形式和风格,推动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同时,应注重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通过绿色植被、节能灯光等手段,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设计导则在指导和规范景观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满足人文精神和社会需求,统一空间布局和视觉效果,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在遵循导则的基础上,通过灵感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美丽、实用的景观空间,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蚌埠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蚌埠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蚌埠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规范》(GB501 80-93)等国家标准、规范,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蚌埠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蚌埠市公园、游园、广场、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绿化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指导原则1.1 同步规划原则。

建设单位在编制总体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2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绿化要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环境和稳定持续的园林景观。

并根据绿地开放程度、人类影响及后期养护管理成本等因素来合理选择植物。

1.3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避免大量人工堆土、开挖沟渠,对原有绿化尽量保留,古树名木必须加以保护。

年代久远的绿地景观改造要保存其流风遗韵和历史文化积淀。

1.4 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蚌埠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草种优先,适当利用栽培成功的外来新品种,丰富绿化树种。

1.5 植物造景为主原则。

尽量减少铺装地建设,突出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结构,并注重植物的色彩及季相变化,适当增加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种类。

1.6 实用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氛围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增加遮荫乔木,提高绿地的实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并充分体现绿地的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在绿地的亭、廊、榭、舫、点石及宣传栏等处,以题匾、诗词、楹联等形式拓展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层次,营造珠城文化氛围。

2、园林景观设计技术参数2.1公园、游园、园林广场2.1.1 公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绿地率控制在65%以上,园林广场绿地率控制在60%以上。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一、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二、屋顶绿化1、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2、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3、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

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

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5、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见下表)6、古树名木保护1)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住宅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导则,供您参考:
1.整体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与整个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同时,需要考虑用地、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景观空间。

2.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居住环境的优美度和舒适度。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色彩、高度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3.景观设施:景观设施包括公园、广场、水景、雕塑、座椅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居民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4.自然环境保护: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如树木、湖泊、山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住宅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生态性。

5.人文关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关注人文关怀,体现对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

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活动空间。

6.可持续性发展: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设计应考虑到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居住区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些导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更好地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

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

附件4 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1)总体要求商业广场景观设计是商业建筑外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商业气氛,通过合理、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商业建筑的室外场所。

这是检验景观设计的最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审查景观设计的依据。

设计方应着重考虑如下内容:(1)使用功能: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广场设计。

步行街出入口位置要有大型集散广场,根据对广场的区位分析和地块分析得出的主要人流、车流方向确定主次广场,主广场应预留足够场地,以满足大型商业活动使用要求。

考虑到各业态定期或不定期的促销活动,因此,在各业态的主入口和公共区不应布置阻挡人流的固定设施,另外还要考虑物业公司组织的大型促销活动的场所和需求(包括预留水、电、通讯等)。

此要求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单独阐述其设置位置、设置原则以及保证措施。

考虑室外步行街开放的时间段及主要消费人群的活动取向;形成户外休闲活动空间为主的景观空间,在室外步行街局部放大区域预留商户开展户外经营活动的场所,同时预留移动设施供围合空间使用。

所有室外空间必须满足消防安全功能需求。

(2)交通组织:参考交通评估报告,依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各单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从住宅和商业两方面确定机动车、非机动车、消防动线、人流、物流等流线组织,合理确定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地面停车场的出入口(包括各主力店的地上、地下卸货口,卸货区,装卸货物的时间,出租车等候,餐饮娱乐停车区,商务办公停车区)及公交站台设置等等。

交通分析需要在方案阶段对各流线进行阐述。

需考虑集中的非机动车停放范围。

需考虑酒店的车流动线,同时考虑酒店前广场,大巴停放处的位置及流线,酒店物流动线及后勤通道等。

方案深化签批后需在两周内提供酒店大巴和中巴转弯轨迹图(根据万达提供的转弯半径模版)。

所有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都要考虑如何与城市交通的顺利接驳,强调与城市的完整融合,即进入广场的方式要满足可达性和可视性,这是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与城市人行道斑马线、天桥、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地铁站等的完美结合,吸引人流顺利达到广场。

环境管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XXXX正式版 精品

环境管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XXXX正式版 精品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XX正式版)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尽及建造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通过美化居住生活环境,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住区创造条件。

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公共参与,调动社会资源,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安庆城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安庆城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安庆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为进一步提高安庆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园林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根据《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等国家标准、规范,结合《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宜政办秘[2011]73号)和我市实际,特制定《安庆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安庆市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等园林景观设计。

一、指导原则1.同步规划原则。

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纳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

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原则。

以地方特色为灵魂,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

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保护并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和布局。

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

5.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安庆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6.植物造景原则。

尽量减少铺装等硬质景观建设,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芳香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突出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结构,合理配置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突出彩叶树种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四季有花,常年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一、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旨在为设计师和规划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可持续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原则:景观设计应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4.艺术审美原则:景观设计应遵循美学原则,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居住环境。

5.经济适用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经济成本和后期维护,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景观设计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空间布局,划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绿化种植:运用植物进行绿化,营造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类型,丰富绿化层次。

3.道路交通: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便捷。

设置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等设施,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4.水景设计:运用水景元素,如喷泉、水池、溪流等,增强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同时,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水景的正常运行。

5.设施小品:设置座椅、照明、垃圾桶等设施小品,提高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设施小品的设计应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6.标识系统:设置导视牌、路标等标识系统,为居民提供明确的方位和指示信息。

标识系统的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

四、景观设计的程序1.前期调研:对居住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居民需求等情况,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景观设计方案。

明确设计目标、原则和要素,进行初步的空间布局和元素配置。

3.初步设计:对方案进行细化设计,确定具体的景观元素和设施小品的类型、尺寸、材料等。

初步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实用性。

4.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成果,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1: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目的和目标:制定本文档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2. 环境分析2.1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分析。

2.2 人文环境:社区文化、历史背景、居民需求等分析。

3. 设计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

3.2 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3 美学原则:追求艺术性和美感。

4. 空间规划4.1 公共空间:划分主要公共区域(花园、广场、公园等)。

4.2 私人空间:私人花园、露台等规划。

5. 植被设计5.1 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和景观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5.2 植物布局:考虑景观层次和整体效果进行布局。

6. 水体设计6.1 水池和喷泉:设计水池和喷泉,增加视觉效果和触感。

6.2 水系规划: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河流和湖泊。

7. 公共设施7.1 儿童设施:设置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

7.2 健身设施:布置健身房、篮球场等。

8. 照明设计8.1 规划照明路线:照明沿街路灯、景观灯等布置规划。

8.2 照明效果:打造夜晚的独特景观效果。

9. 材料选择9.1 地面材料:选择耐磨、易清洁的地面材料。

9.2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耐候性好的材料。

10. 规划实施10.1 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步骤和时间节点。

10.2 资金预算:估计项目所需资金和费用。

附件:设计效果图、施工图纸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利益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指对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3. 规划法:指对城市和乡村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2: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目标。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因此,制定一份《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显得尤为必要。

1. 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至关重要。

人工景观可以通过植树、布置花坛、雕塑等手段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而自然景观则可以为居民提供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

2. 绿化率的提高
绿化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休闲需求和自然生态的保护,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打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

3. 道路与交通的规划
设计中还应考虑到道路交通的规划。

应该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尽可能减少车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同时,对于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的规划也应该予以充分关注,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4. 公共设施的配置
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各种需求,适当配置公园、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为居民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方式。

5. 建筑风格的统一
在设计中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打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区。

总之,《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
虑到居民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打造出一片宜居的居住环境。

温州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导则

温州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导则

温州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导则一、导言温州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导则是为了保护和提升温州市城市景观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规范市政工程景观设计活动而制定的。

本导则以温州市的城市特点和发展方向为依据,导引市政工程景观设计活动,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温州市作为江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导则旨在通过规范市政工程景观设计活动,保护和提升温州市的城市景观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三、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温州市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特点,设计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市政工程景观。

2.以人为本: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应以市民的需求和舒适度为核心,提供优质的公共环境。

3.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温州市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融入城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风格相协调,营造统一的城市形象。

四、内容1.景观规划:对市政工程景观的布局和规划进行科学设计,确定景观的主题和风格。

2.绿化造景:加强市政工程景观中的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水文景观:充分利用温州市的自然水资源,打造水域和水景,增加城市景观的吸引力。

4.交通与道路:合理规划交通和道路系统,提升市政工程景观的交通运行效率。

5.建筑与设施:在市政工程景观中,搭配合理的建筑和设施,丰富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6.立体绿化: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利用立体绿化设施,提高城市景观的品质和美感。

7.艺术装饰:注重市政工程景观的艺术装饰,通过雕塑、壁画等方式,增加景观的艺术性。

8.照明设计:合理规划市政工程景观的照明系统,保障夜间景观的美观和安全性。

9.可持续设计:在市政工程景观设计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措施1.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市政工程景观设计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设计符合导则的要求。

2.鼓励创新设计:鼓励设计师开展创新设计,推动市政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宽敞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制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给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治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进展需求及地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进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幸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爱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关于历史爱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差不多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导则目录一、总体设计要求二、竖向设计三、道路景观四、绿化五、硬质景观六、场地景观七、架空层景观一、总体设计要求1、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科及过下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犁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闹区内商业步行街及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

6、本项目采取组团划分与分期开发,每期组团有各自的主题概念设计创造内向亲和的组团绿化休闲空间和外向流通、立体共享的安全、宁静的户外步行活动公共绿化休闲空间。

7、考虑武汉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园区环境具有四季景观。

二、竖向设计1、整体设计原则1.I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1.2非山地项目的原场地土方、地形地貌尽地利用,减少上地及景观资源的消耗和破坏1.3山地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不是最终的实施地形地貌时,要以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并应时时跟进调整1.4山地项目的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同步协调1.5望向设计要综合考虑上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1.6景观的望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考虑。

2、设计原则2.1分项设计原则见表格三、道路景观1、设计原则1.1明确的导向性通过道路的尺度、路面质地、材料色彩的选择强调道路级别。

1.2强化观景视线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交叉口设置绿地环岛,内种植物,形成重要的视线焦点。

1.3便捷的连通性休闲性人行步道、同道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

2道路类别3道路材料4道路装置4.1道牙4.2边沟4.3路障、车档4.4隔离带、环岛4.5减速装置4.6入口装置4.7竖向设计坡度:四、绿化1、绿化分类表2郑州地区常用苗木种植品种3树移植3.I苗木实施阶段的工作植的位置:种植总图2.1.3确定移植的时间春季、秋季、夏季或冬季表一:苗木规格内容4 选苗阶段的工作4.1 对移值树木的选择选定移植树木后,应在树杆北侧用汕漆做出明显的标记。

以确定树木的朝向,同时对树木挂牌、编号并做好登记,并保留照片。

4.2 移植前的准备工作确定所移树木后,提前不少于15大采取缩根(断根)措施。

4.3 移植树木均要求带上球挖掘。

表二移植树木的要求5树木种植阶段的工作5.1 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5.2 定位——入场前需要验收重要乔木点位,按设计位置挖种植穴,并需确认施工通道。

5.3 支撑——地上树干支架固定;立支柱要理深立牢,绳与树干相接处应垫木;所载大树在浇定根水前,找3根2/3树高长度的木杆或竹竿(不要使用因病虫害致死的枯枝做支架),树干三点支撑固定,上端绑牢,下端撑入地内,防止上向外松滑。

5.4 修剪表二移植后对苗木修剪的要求五、硬质景观1 整体设计原则1.1 除满足使用功能外,应其有一定的景观价值。

1.2 与周围环境共同塑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

1.3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考虑夜间照明。

2 雕塑2.1 设计原则2.1.1 雕塑要能够融入到住区周边的整个居住环境中。

与环境相协调而不感突兀。

2.2 雕塑类型2.2.1 创作犁必须选择学业雕塑家来创作,具备原创性、创新性2.3 雕塑设置原则2.3.1 题材:适合居住氛围,题材轻松愉快,避免过下另类与严肃2.3.2 风格:不可过于具象,取材尽量源自自然,对自然事物做适度变形,使其具备趣味性和可参与性,风格上提倡朴素感2.3.3 材料:选择接近自然的材质,具备质感,不建议采用过于城市感或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眩光)的材料,如不锈钢2.3.4 尺度:尺度应适合放置雕塑的场所,避免过大或者过小,关注近人尺度的质感、纹理以及细部变化2.3.5 功能:雕塑应根据在住区中所放置的位置不同而具备不同功能。

如入口处雕塑应该能够展示小区的形象。

2.3.6 参与度:居住区雕塑应该具有变化和动感,具备可参与性(可摸、看、听,可让人体感知与参与),尽址减少纯观赏性而无功能的东西。

2.3.7 放置位置:宜放置在偏公共区域,不建议放在过于私密的空间里。

3 树池3.1 分类2.1.1 水中树池、平地树池3.2 树池的基本设计原则2.2.1 树池深度确定原则为至少深干树根球以卜'250MM2.2.2 树池算),苡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4-、砾石等材科,也可选择具有图案拼装的人2.2.3 工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状,停车场处2.2.4 箅子应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

2.2.5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3.3 池技术要点2.3.1 考虑防水处理2.3.2 所种植植物应选择有一定耐水性的植物2.3.3 池应该比陆上树池要略大,宽度I.5-3.0米之间,根据具体情况(树的高度以及景观需要)确定3.4 平地树池技术要点2.4.1 表面覆盖物树箅下面、覆土表面可选川卵石、碎石、木屑、树皮、陶粒作为覆盖物,起到保水和清洁、美观的作川2.4.2 附着功能设置:高于地平的平地树池应该结合座椅考虑,形成树池与座位功能相结合的景观。

树基底以地被植物或灌木覆盖,高于地面的树池可以取消树池箅子。

4自行车架注慎:用双层自行车架,存取不方便。

自行车(摩托车)停车车架尺寸5 台阶2.1.1 尺寸:室外台阶每级高度不超过150mm,路步进深宽度宜在350mm2.1.2 设置:台阶投影长度3nl(投影距离、即步行卜步之内)应设置休息平台一处。

2.1.3 照明:台阶处照明建议采用侧壁灯,或安放在台阶两侧的草坪中,如果不是因为台阶过宽而导致照明不足,不要将照明安置在台阶正垂直面(踢脚灯)2.1.4 材料:台阶面避免使用抛光石材,应对石材进行防滑处理,既防反光,也防滑6 坡道6.1 人员流动较大的坡道,且侧而高差超过0.7m时,其侧而应设护栏设施或辅以栏杆、花池、花台等。

6.2 坡道面材应采用耐磨材料和防滑措施。

在比较长或较陡的坡道上(坡道高度小于0.3m可两侧设挡台)应考虑使用带坡台阶,可在两段坡道之间设3-4级台阶,以减缓坡度满足不同年龄人的要求。

6.3 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扶手或挡台内侧边缘距离)。

6.4 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

7 护栏扶手7.1 方便老人和残障人员使用,供轮椅使川的坡道应设为0.65m与0.85m的两道扶手7.2 设计原则7.3 护栏充分考虑护栏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观,常用材料有铁艺、实木、混凝土等。

建议采用防腐木材,金属构件尽量采用装配。

如能用其他防护措施替代栏杆,则尽量不设置。

7.4 推荐组合:木桩一麻绳;混凝土一铁链;铁艺一木扶手(扶手根据需要设置。

扶手断面尺寸需要根据功能确定相对于室内扶手,尺度应适当放大)8 公用电话亭和报亭8.1 建议:8.2 建议直接采购成品,由电话和报刊经营单位负责免费制作。

8.3 设置时两点注意事项8.4 注意电话亭报刊亭自身色彩要与小区周边环境相协调与统一,在联系安装过程中需要由设计部对亭的形式、色彩、功能等方面进行确认。

8.5 话亭报刊亭应设置于小区的公共区域,避免设置在组团或其他私密区域之中而导致对居民生活带来干扰。

9 围墙9.1 围墙设计原则在沿路设置围栏时,为确保道路两侧的环境美观,应在围栏前设置绿化。

10 公交车站10.1 点位设置:需要与政府部门(一般为公交公司或者交通局)沟通,以准确确定车10.2 站站点位置。

站位设置应接近小区的公共区域,既方便小区业主抵达车站,又能减弱站点对于小区生活的干扰,减少对下私家车流与人流的不良影响。

10.3 设计制作:为尽快引入公交车线路提升小区交通品质以及有效控制整体景观效果,最好由各地公司在与政府沟通过站点位置后自行对公交站点进行设计与制作以及建设。

六场地景观2休闲场所具体分类有广场、道路节点、带状绿地。

城市特征绿地3 娱乐和商业场所3.1 儿童游乐场3.1.1 儿童游乐场设计要点3.1.2 儿童游戏场一般为开敞式。

游乐场地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侵袭。

应与住区的上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车噪声的影响并保障儿童安全。

3.1.3 儿童游戏场设置应离11居民窗户10m远为宜,以避免儿童活动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3.1.4 儿童游戏场可按0.1~0.2 m°/居民计算。

3.1.5 儿童活动场内的活动设施要防止宠物进入与破坏3.1.6 儿童游戏场类型与规划要点。

3.2儿童游乐设施技术要点。

3 树池3.1 分类2.1.1 水中树池、平地树池七架空层景观1 架空层定义:普通住宅首层用来做为入户的交通空间、供组团内居民活动以及面向小区开放空闻的组团外围的公共活动区域。

址作为户外公共区域景观的延伸及由室外进入室内的过渡空间。

另外住宅和商业街的骑楼、过街楼也可纳入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范围。

1.1场地及功能划分1.2设计要点1.2.1 1照明设计方面应考虑顶棚、墙面的夜间活动照明设置,以简洁实用为宜,同时可考虑景观小品和植物的泛光照明。

1.3 软景设计].3.2架空层绿化以耐荫及喜阳的植物搭配种植为宜,喜阳植物尽量靠近架空层外围布置,耐荫植物则官种植在架空层的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