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答案:(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2):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

2.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导理论,代表人物与理论思想

(1)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

(2)或然论(白兰士)

(3)生态论(巴罗斯)

(4)文化景观论(索尔)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流派

答案: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关注点

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

(3) 空间分析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点:five focus

(1) location (2) regions (3)place (4) movement (5)human interatons 5.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2)社会学(3)空间模型(4)系统分析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1)城市与区域规划(2)经济区域与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

二.人口地理学

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

特点

(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特征:A 低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

B.大分散,小聚居

C.人口迁移,扩大范围

(2)农业革命-人口特征:A.高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

B.出现定居的出落

C.出现劳动分工和阶层的分化

(3)工业革命-人口特征:A.人口密度变大,出生率由上升转下降,死亡率下降 B.人口迁移规模大

2.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3试论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与成因

(1)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

(2)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

(3)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

(4)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

(5)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

4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1)自然因素(2)人口构成(3)人口政策

5.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6.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

(1)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种。人口构成的差异会造成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异。

(2)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4)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三.聚落地理学

1.简述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聚落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地区的)

(2)聚落的自然地理条件

(3)聚落的形态

(4)聚落的分布

2.简述城市化得动力机制和城市类型

动力机制(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4)、知识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兴动力。

城市类型(1)向心型和离心型城市化

(2)自力型和它力型城市化

(3)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化

(4)突发型和渐进型城市化

3.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1)中心城市化阶段

(2)郊区城市化阶段

(3)逆城市化阶段

4.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城市体系: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

等级规律: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金字塔

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机构的有关理论(三个模型)

(1)同心圆模型(E.W.Burgess,1923 )

(2)扇形模型(H.Hoyt,1934 )

(3)多核模型(Harris,Ullman,1945)

6.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乡村人口的变化,乡村环境,乡村产业结构、劳动、职业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乡村的居住、交通、服务供应、文化教育等

四.行为地理学

1.解释环境感知和地理物象

环境感知: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与居住地、工作地/学校场所、可利用的交通手段相关

(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与消费者自身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相关

(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与工作时间、距离、交往对象、活动性质相关3.举例说明人类迁徙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距离偏移:迁移空间行为有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

方向偏移:由于迁移行为受迁移机会、地点和环境效应的影响,迁移活动在某些方向会比在其他方向去移动得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