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余 论紫砂花盆“枕式千筒”的陶刻艺术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紫砂陶刻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瑰宝,与紫砂壶一样,被誉为中国工艺陶瓷的一朵奇葩。
其陶刻技艺独特、工艺复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四方千筒”则是紫砂陶刻的一种典型形式,在紫砂陶瓷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凸显了紫砂陶刻的独特魅力。
“四方千筒”最早出现在明代末年,形成于清代初年。
它以四面为基本结构,每一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下两部分各为五个圆形筒,中间为一块方形或矩形的扁平面。
在这些筒和扁平面上进行刻画、镶嵌、描绘等多种工艺加工,以形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花纹。
由于每一面都有五个圆形筒,故称为“四方千筒”。
紫砂陶刻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线条为主,注重画法的变化和转角的过渡。
而“四方千筒”作为紫砂陶刻的一种形式,更是将线条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筒或扁平面上的图案都采用了精细而丰富的线条刻画,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线条的变化和转角的处理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层次感,又有动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笔触和用心。
紫砂陶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刻画过程中重视形象的造型和结构的规范。
而“四方千筒”在形象的造型和结构的规范上更是力求精益求精。
每一个筒或扁平面上的图案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注重比例和对称,在遵循传统规范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审美理念,使得作品既有传统的底蕴,又具备现代的气息。
紫砂陶刻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细腻的纹饰和多样的装饰。
而“四方千筒”则将这些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每一个筒或扁平面上的图案都有自己独特的纹饰,精细而丰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装饰效果。
不同的图案和花纹相互交织,构成了紫砂陶刻的独特韵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造器而用,器因人而美︱︱紫砂花盆的造型及陶刻艺术分析
学 的设 计理 念 , 分 析迄今为止传 统样武 器皿仍 然 留存并沿用 的原 因, 从 紫砂作
构 图方法 , 常用于对 圆盆 、 怪盆等 陶艺盆进行装饰 。
紫砂 花盆 的装饰 内容 几乎包 罗万象 , 但通 常要考虑 到 三个 要素 , 那就是 “ 切花 、 切盆 、 切 情” 。大盆 宜远 观 , 小 盆适 近观 , 微 盆 可掌玩。 书 画上 的 山水 、 花鸟、 人物 均可成为装
双刀刻 效果较好 , 相反 , 当 笔 画 变粗 , 就 要 改 用 平 底 或 沙 地
兼容茶 文化, 乃是 从 日用 实用器 衍化而 来, 所 以带有 明显 的人 体 工学要 素 , 将 适合人使用 作为第 一要 素。通过分析 、
比较和参 考多种文献资 料 , 对历代紫砂
作 品的外观造型进行分 析 , 可 以得知 中
紫砂花 盆 的看 法。 宜兴 的紫砂花 盆 自古便 有色 泽深 厚、 稳
重大 方、 透 气结构 好 、 种花 不容 易烂根 等诸 多优 点 , 深 受世
人喜爱。优秀 的紫砂花盆 除 了必须做工精 致、 材料考 究 、 造
型美观 之外 , 花 盆 的装 饰也 十分重 要。紫砂 花盆 的装饰 无
外乎有 以下几 种 : 书 画陶刻 、 彩绘 、 泥绘 、 铺砂 、 绞泥 、 嵌色、 图案 、 凹 凸线 、 瓷釉 、 包金、 镂空、 镶 金银丝 , 在装饰手法上分
刻才 能获 得 良好 的效 果。所 以在 刻画 时, 要适 时地 改 变刀
锋, 因为僵 硬 的刀法无 法使刻 画 出的作 品拥有神 韵。 由此
可知 , 紫砂花盆 的装饰是 一项艺术 性很 强的工作 , 要求制作 者不但 拥有 良好 的手 艺 , 还要具 有一定 的书 法、 绘 画基 础 , 其 中最 关键 的是将书 法 、 绘 画整 合融入创 作 , 多一分不 多 , 少 一分 不少 , 作 品是表现 出书法 味 、 国 画味 、 书卷 味抑或金
浅谈紫砂陶刻技艺
浅谈紫砂陶刻技艺作者:邵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正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别致的造型美、精湛的工艺美以及高雅脱俗的装饰美享誉海内外。
紫砂壶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历史悠久且最常用的当属紫砂陶刻。
关键词:紫砂;陶刻;技艺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6-01紫砂陶刻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渐风行,时大彬之秀丽,沈子澈之浑朴,陈子畦之飘逸,皆负盛名。
而清代陈曼生的横空出世成了紫砂陶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著名的"曼生十八式"切壶、切茶、切情、切理,契合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集诗、书、画、印刻于一壶,嗣后影响了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等一大批书画金石名家笔涉紫砂、怡情陶刻,一时紫砂陶刻作品书画生辉,极大地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艺术品位,这种风尚至今盛行。
宜兴紫砂原矿上好泥料成就的肌理感,是任何陶瓷材质无可比拟的。
紫砂器皿浑厚大气、相实无华,其素面素心的特性,自古至今让文人墨客为之趋之若鹜,只因为在紫砂坯胎上雕刻铭文只需以刀代笔即可,文人参与十分方便,致使许多诗人、画家对此情有独钟。
清嘉庆年间的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就一代表人物,他善画山水,讲究简单意远,疏朗明秀,诗词文赋造诣极深,而且还是一位陶艺设计家,曾设计质朴简练的几何体;曼生十八式,开创了紫砂壶的一代新风,从而形成了宜兴紫砂的一个独特现象,有文人墨客、金石书画名家参与设计,书法、题诗、绘画、刻画与陶艺师共同完成整件作品,题诗镌刻的内容已提升到文学性的高度,以壶寄情,曾一度发展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境地。
曼生的壶铭极富文学意趣,往往借物寄情,讲究壶形的雅而不俗,因而曼生壶铭有切茶切水及壶形之特点,具备了高雅的文人墨趣。
曼生先生开创了书刻装饰于壶身上的先例,自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内涵及陈曼生时期才完美与紫砂融为一体。
就紫砂陶刻而言,它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
紫砂艺绝伦 陶刻最唯美——浅谈紫砂“荷瓶”的陶刻艺术特色
无穷。 夏 日之 荷 无 疑是 艺 术 家 们 十分 热 衷 的题 材 , 荷 花 清 秀雅
雕饰 , 带 给 人 唯 美 清雅 的视 觉 感 受 。
2 笔墨技法 , 形神俱 佳
紫砂 之 美 , 美在古朴纯净 , 它里外不施釉 , 完全素面朝天 ,
而陶刻就是运 用刻刀在紫砂 陶作品表面赋予 其美 的升华 , 优
美 的 线条 无 论 是 粗 是 细 、 是深是浅、 是长是短 、 是直是 曲, 总 能 在 完 美 的搭 配 和构 思 中创 造 出特 有 的艺 术 效 果 。 陶 刻 以 刀 代 笔. 故 而 强 调 刀 刀见 笔 , 因 而 画 面 的笔 墨感 便 极 为 重 要 。 “ 荷 瓶” 上 的朵朵荷花形 象逼真 , 刀 刻 所 构 成 的线 条 或 流 畅 自然 、 或 峰 回路 转 , 就 像 中 国画 里 的 笔 墨 写 意 , 妙 趣 横 生 。 虽 然 整 个
俱, 意 境 只可 意 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线面整合 , 协调—体
造 型 与 装 饰 应 是 主 与 辅 的 关 系 ,两 者 相 辅 相 成 、相 得 益
彰. 如 果 陶 刻装 饰 是 一次 线 条 的集 合 . 那 么 整 件 作 品便 是 面 的 表现, 线 面必然要整合 , 协调一 体才能呈现 出整体气质 。“ 荷 瓶” 整体造型修长大方 , 瓶身直立 , 肩部微鼓 , 颈部微 收 , 敞 口、
论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的艺术之美和美好祝福
论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 的艺术之美和美好柷福潘宗健【摘要】除了在紫砂壶的装饰上面可以进行陶刻装饰以外,其他的诸如文房用品、花盆、赏盘等等器具上面,都可以把书 法、绘画等形式以刀代笔装饰其上,在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同时,还可以把宜兴紫砂艺人心中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一些感 悟和美好祝福都呈现出来。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宏图大 展》挂盘,就是用传统的,颇见功力陶刻艺术把雄鹰的姿态刻 绘于紫砂之上,从画面的铺陈开始采用枯木,到雄鹰优美的姿 势、嘴巴、眼睛、羽毛等等元素都刻画得非常的到位,把陶刻 技艺之中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细节的刻画都力求精益求精,最后再用文字点题,把这种宏图大展的豪迈气概和美好祝福展示 得非常到位,是一件难得的紫砂文玩精品。
【关键词】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艺术之美;美好祝福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明水秀、风景秀 美之地,在美咖的自然环境之中,也孕育了丰厚的文化 氛围,宜兴是著名的状元之乡,教授之乡,涌现了许许 多多的文化名人,在重视传统基础教育的同时,中国传 统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书 法、美术、篆刻等等艺术形式在宜兴这片土地之上都得 到了长足的有效的发展,除了人们为了修身养性、自娱 自乐以外,还可以通过紫砂这一神奇的载体而成为实用 器和陈列品,获得经济的收入和心灵的满足。
除了在紫 砂壶的装饰上面可以进行陶刻装饰以外,其他的诸如文 房用品、花盆、赏盘等等器具上面,都可以把书法、绘 画等形式以刀代笔装饰其上,在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同时,还可以把宜兴紫砂艺人心中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 一些感悟和美好祝福都呈现出来,在丰富紫砂艺术表现 形式的同时,也把紫砂文化的外延扩大幵来。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就是采用了传 统的紫砂赏盘的形态,圆圆的盘子既可以用来欣赏,同 时也可以当做一件实用的茶具来把玩,也是紫砂文化之 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盘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上面 的刻绘装饰,题材是雄鹰展翅,宏图大展的传统内容,却在画面的布局、刻绘的技法、气势的塑造方面独出心 裁,融入了自己非常鲜明的艺术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艺术 态度,令人观之啧啧称赞。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的代表,而“四方千筒”更是其中的精髓。
四方千筒是指紫砂壶的制作技艺,通过陶刻的艺术表现出的文化韵味。
在紫砂壶陶刻艺术中,四方千筒是一种非常独特和复杂的技艺,它包括了刀法、勾画、花鸟、人物、题词等多种技法,是一个精通陶艺的艺术家的标志。
四方千筒的工艺,首先需要一个精湛的刀法。
刀法在紫砂壶陶刻中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刻线的粗细、深浅和流畅程度。
优秀的刀法可以使得刻线清晰,线条流畅,凹凸有致,线条的厚薄、长短、粗细处理得当。
这些都需要艺术家对刀法有很深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做到完美的呈现。
四方千筒需要艺术家精湛的勾画技艺。
在紫砂壶上,各种纹样的勾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壶身的整体美感。
走线和压纹都需要艺术家有非常高的技巧和功力才能够做到完美无瑕。
而在四方千筒工艺中,勾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了清晰精美的纹样,整个紫砂壶才能显得更加精致和美观。
四方千筒技艺中的花鸟、人物和题词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法。
在紫砂壶上,花鸟人物的题材是非常常见的,而对这些题材的绘画处理也需要非常精湛的技术和审美。
能够通过陶刻技法精准地勾勒出花鸟人物的形态,加之生动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题词也是紫砂壶上常见的一种元素,它既可以增加壶的文化内涵,也可以点缀整个作品的装饰,给人以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
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
在这个工艺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陶艺家来说,掌握了四方千筒的技艺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传承。
四方千筒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递。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四方千筒的艺术创作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
四方千筒的陶刻工艺还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境,它所诉诸的是一种张弛有度、典雅大方的美学情趣,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四方千筒正是通过陶刻工艺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和情趣体现到了极致。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四川宜宾市南溪区紫砂陶艺产业基地,是中国紫砂陶艺文化的发源地。
在这里,有着一支来自宜宾传统紫砂“四方千筒”工艺家族的陶刻艺术家们,他们手工雕刻的紫砂壶,不仅附带着一丝丝传统技艺,更凝聚着文化韵味。
“四方千筒”,字面意思是“千个筒子流域”,由于这种紫砂壶的造型好似四方筒子而得名。
在这一工艺中,每个陶匠手工雕刻制作的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称它们为“工艺品之王”。
紫砂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陶人用粘土制作瓷器、紫砂陶器。
然而,宜宾紫砂壶之所以在当今国庆陶器市场中备受青睐,不仅是因为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因为独特的陶艺技艺。
事实上,宜宾“四方千筒”工艺的陶艺工人,手工雕刻一个紫砂壶需要经过至少7道工序,而这些工序都需要具备非常高的技艺。
首先,要在工艺师的刻刀下将一个陶锤精制成形,然后雕刻和打磨,使其具备透气透水的功能才能封窑烘制。
每一个工艺师都具备独特的灵气和敏锐的刻刀技能,他们可以根据陶坯的速度和车床的转速来调整刀锋的大小,这是普通工匠无法复制的技能。
除此之外,宜宾紫砂陶艺家族在制作紫砂壶的时候,注重在自然矿产中选材,再以高温破碎、分类、筛选等步骤,生产出一系列精良的原质材料。
然后,经裁切、粘合、打磨等工序,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紫砂壶。
在陶艺工人的手工雕刻和高精工艺下,每一个宜宾“四方千筒”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它不仅带有器物的功能,更把陶艺文化融入其中。
陶刻艺术家们经常在紫砂壶上雕刻传统文化如诗词,花鸟,山水等元素,突出了文化内涵,使其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宜宾“四方千筒”紫砂陶艺家族正是凭借这种高精工艺和文化内涵,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紫砂壶。
它们不仅表现了当地陶艺家族的追求和智慧,也向着世界传达了中国独特的陶瓷工艺和文化精神。
论紫砂赏瓶“踏雪寻梅”的陶刻艺术和人文蕴涵
明代于谦在《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中写道:“满头
(下转第76页)
76
2021年06月 第54卷第3期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
2紫砂冲华器韵壶”的文化意蕴
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抽象文 化必须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必须具有一定 的文化深度和内涵,才能成为经典流传的文化。紫砂 “中华器韵壶”整体风格十分明显,体现出了方圆文 化,方圆文化从古至今都十分受人们喜爱,在很多古 建筑中都体现出了方圆文化,因此出现在紫砂壶上 也并不奇怪了。“方”可以解读为原则性,意味着做人 需要中规中矩、棱角分明,做事情要讲究章法、遵从 规则、尊重规律。“圆”可以解读为灵活性,在为人处 事当中要学会变通,做到随机应变,相处时表现得圆 融一些,注意换位思考。方圆之道,就是我们传统文 化之中比较推崇的行为处事之准则。
参考文献 [1]周象芬.浅谈紫砂陶刻的文化及特性[JJ.佛山陶瓷,2015(12): 74.
紫砂作为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材质,具有良 好的透气性,同时古朴的色泽和粗栃的纹理也特别 适合用来陶刻装饰。从紫砂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 和文人雅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紫砂陶刻把中国传 统文化的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 外延。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的推波助澜 之下,紫砂陶刻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手法, “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至今依然让我们能够感受 到生活的气息和哲理的思考。在后来随着紫砂壶的 普及和爱屋及乌,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之外,逐渐成为了一种彰显人们艺术品味和凸显情 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74
2021年06月第54卷第3期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
论紫砂赏瓶“踏雪寻梅''的陶刻艺术和人文蕴涵
周钧林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周钧林(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千筒作为一种身筒造型比较深的紫砂器,在后来的发展中除了被用作花盆,很大程度上是被用来装书画卷轴或者插花艺术等等文房雅玩,成为了文雅之人书房、客厅、会所等场合经常可以看到的艺术品,为紫砂艺术的兼容并蓄和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组紫砂“四方千筒”把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传统紫砂技艺结合起来,以刀为笔、以泥为纸,用陶刻的紫砂装饰形式来描绘传统艺术的绚丽多彩,从而表达心中对于天地精华、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紫砂四方千筒;陶刻艺术;文化韵味中国陶都宜兴之所以名扬天下,从根本上来说是得益于独特的紫砂矿料,这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之上制作而成的紫砂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呈现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众多爱茶之人和紫砂壶友的喜爱和追捧,宜兴也就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五湖四海的紫砂爱好者都会来这里一探究竟,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寻找情感的共鸣。
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国人对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审美的选择方面也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希望和古人一样葆有生活的情趣和文化的品位,于是不仅仅是紫砂壶得到了大家的青睐,与之相关的紫砂不同形式的器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个范围之内特别地流行,比如紫砂千筒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
一般我们熟知的紫砂材质花盆,比诸如其他陶瓷、玻璃等等材质的透气性更加好,吸水性更加强,适合种植一些比较名贵的花草,除此之外,紫砂花盆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把书法、绘画、陶刻等用于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更加充分地利用到平平整整的紫砂花盆上面,从而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和谐,让人们在赏花观树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隽永的书法、精致的绘画等等,真可谓是小中见大、包罗万象。
紫砂千筒作为一种身筒造型比较深的紫砂器,在后来的发展中除了被用作花盆,很大程度上是被用来装书画卷轴或者插花艺术等等文房雅玩,紫砂千筒的四个面都可以用来创作陶刻,兼具实用性与赏玩性,成为了文雅之人书房、客厅、会所等场合经常可以看到的艺术品,为紫砂艺术的兼容并蓄和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摘要】紫砂陶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陶刻艺术和文化韵味而闻名于世。
本文探讨了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首先介绍了陶刻艺术的特点和文化韵味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四方千筒”的起源与发展,紫砂陶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陶刻作品的特色和文化韵味在其中的体现。
文章还探讨了陶刻作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强调了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的独特魅力,对当代陶刻艺术的启示以及保护与传承紫砂文化的重要性。
紫砂“四方千筒”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紫砂,四方千筒,陶刻艺术,文化韵味,起源,发展,传承,创新,特色,传统文化,融合,独特魅力,当代艺术,保护,传承。
1. 引言1.1 探讨紫砂“四方千筒”紫砂“四方千筒”是中国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一个独特流派,其历史悠久,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
紫砂“四方千筒”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刻风格。
其作品除了注重技艺上的精湛,更注重传达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紫砂“四方千筒”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其陶刻艺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展现出了时代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探讨紫砂“四方千筒”艺术的特点和文化韵味,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传统工艺的了解,更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当代陶艺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陶刻艺术的特点紫砂陶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品之一,而其中的陶刻艺术更是其独特之处。
陶刻艺术是指在紫砂陶器上进行雕刻和刻画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陶刻艺术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工艺。
陶刻师需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巧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才能将复杂的图案和纹饰刻画在紫砂壶等器物上,使其更显精美和独特。
紫砂陶刻,紫砂作品的语言艺术——以紫砂陶刻作品“六方花盆”为例
紫砂陶刻,紫砂作品的语言艺术一一以紫砂陶刻作品"六方花盆〃为例周豪【摘要】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内容、造型、色彩、构图等等都或大胆直接或含蓄隐喻的诉说着作品背后的故事。
紫砂陶刻以特殊的语言形式架构起作者与受众之间交流的桥梁,直观、确切的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态度和作品的精神、气韵,从而引发共鸣共情,达到艺术渲染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性U---------------------------------------【关键词】紫砂;陶刻;语言;艺术语言,是一种最为直观与直接的表达方式,最为高效的应用于全人类的沟通交流。
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内容、造型、色彩、构图等等都或大胆直接或含蓄隐喻的诉说着作品背后的故事,以特殊的语言形式架构起作者与受众之间交流的桥梁,从而引发二者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渲染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艺术作品的艺术性。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文字是最直接最清晰的语言表达,因此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文字说明,而这种说明也是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紫 砂陶刻不仅充分发挥了作为装饰存在的美学价值,更是以其以特殊的语言形式起到了作品的说明作用。
紫砂陶刻的初现端倪要追溯到元代,元人蔡司沾《霁园丛话》中“奈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旦吃茶,清隐’草五文字”,是目前为止可考究的最早的在紫砂器上的铭文,但是没有实物,难以深入论证。
后来壶身款识的出现,是真正的紫砂陶刻历史的开端,这就不得不提到供春,供春之名盛在以一款供春壶幵创了紫砂花器时代,被称为紫砂花器鼻祖,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供春还是紫砂陶刻的开山之人。
供春之前,紫砂器上是没有款识的,供春壶的出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遂由 供春跟随的主人吴氏代笔在壶底落款,再由供春本人描刻,《阳羡茗壶系.正始》中有云:“见时大彬所仿,则 可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自此,开始了紫砂壶底落款的创作特征,推动了宜兴紫砂的发展。
款识,是对作者最基本的说明,是紫砂陶刻赋予紫砂载体最初的语言。
浅谈紫砂中的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中的陶刻艺术作者:吴贞裕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7期紫砂自诞生以来。
就倍受世人喜爱,上至达官显贵。
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
而文人雅士对它更是亲睐有加,题诗、赋词、书写、画画,再由一些能工巧匠刻于器皿之上。
以便于人们欣赏,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渐渐地形成了紫砂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刻。
陶刻。
俗称“刻字”、“雕刻”,紫砂泥细而不腻,泽而不耀,又有良好的可塑性,由艺人们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坯上雕刻各种文字和图形。
运用点、线、面的处理、深或浅的刀法,汇集书法、绘画、金石篆刻、文学于一体,是一门综合艺术。
更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及重要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紫砂器皿无论是壶还是瓶或是盆,都不可能是平整的光面。
大部分皆为曲面。
要在一个曲面上表达平面作品,除了需要陶刻之人精湛娴熟的技艺之外。
还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书法上需具备有楷、隶、篆、草等各种书体的基础。
在画面上更是需要掌握花卉、山水、人物、金石等基本技法。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在纸上、绢上、木石上体现,陶艺家们也喜欢表现在紫砂作品上。
运刀用力的自然、轻重、快慢决定着线条的流畅、粗细。
太轻表达不出刚毅,太重又缺柔和,过于死板,运刀需起落准确、明书朴质、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般简洁明了。
不光如此,还需要上下、左右、前后相互协调、互成比例、气韵灵动,方能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见图1),既要表达出山石的气势。
又要表达出草木的柔情,一切景致需有远近、高低之感,层次亦要分明。
细观所刻之山水,用刀细腻准确,山石嶙峋,叠嶂层峦,连绵起伏,天边飘过的云烟。
缭绕其间,遮挡远处的山脉。
近处,突兀的山石上,松树遒劲,给山川带来无限韵味与生机。
刀法的浓淡虚实远近。
使人仿佛置身于天然山水间,最后呈现出一幅清幽雅静之画面,给人一种苍古自在、淡泊明镜之感。
另外,书法与陶刻亦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
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
是陶刻艺人永恒的追求。
论紫砂“兽耳瓶中堂套组”的陶刻艺术和人文雅韵
PURP论紫砂"鲁耳瓶中堂套组"的陶刻艺术和人文雅韵郑存琳【摘要】利用紫砂泥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紫砂花瓶有着非常好的可塑性,在其上面进行的刻绘创作精美绝伦。
紫砂胚体上的刻绘就是以刀代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喜欢见我们古代的那些书法艺术,陶刻艺术,绘画艺术与其相结合,这样原本的紫砂花瓶也不至于太过匠气,将这个实用器加入了人们的审美和艺术的灵魂,并且成为可以陈列在书房客厅的观赏佳品。
这也能反应出创作者所具有的对紫砂技艺的精湛的审美水平,可以说这是文人雅士的艺术品。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套《兽耳瓶中堂套组》也是临摹的古代的经典器皿的造型,在装饰上陶刻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师古而不泥古,运用紫砂的表达方式,施展自己手中的刻刀在浓浓古韵下让这件作品具有了浓浓的人文雅韵。
【关键词】紫砂花瓶;兽耳;陶刻艺术;兽耳瓶中堂套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砂艺术凭借着自己所具有的多姿多彩的造型变化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
我们经过对紫砂壶的仔细研究,能够清晰地从它的形态之美和内涵之美上感受到他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大。
紫砂壶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文人雅士的推崇。
历史上有记载的金沙寺里的供春壶就来自于明代文人吴颐山的书僮所制,而供春壶的造型就是仿照了寺庙中的那棵银杏树上的树瘤的造型经过捏塑所制。
也是因为吴颐山的推荐,紫砂器才得以流行,并且是在文人圈里盛行。
要知道当时的吴氏家族在吴中地区的影响力非常的大。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把玩性,这样的特点使他能够衍生出很多的紫砂雅玩、杂件赏器。
古代就有的紫砂茶宠、水洗、文房器、紫砂挂盘赏盘、紫砂花盆等等,还有就是紫砂花瓶也是其中一绝。
利用紫砂泥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紫砂花瓶有着非常好的可塑性,在其上面进行的刻绘创作精美绝伦。
紫砂胚体上的刻绘就是以刀代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喜欢见我们古代的那些书法艺术、陶刻艺术、绘画的艺术与其相结合,这样原本的紫砂花瓶也不至于太过匠气,将这个实用器加入了人们的审美和艺术的灵魂,并旦成为可以陈列在书房客厅的观赏佳品。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
论紫砂“四方千筒”的陶刻艺术与文化韵味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茶具,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四方千筒”作为紫砂壶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陶刻艺术和浓厚的文化韵味,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和茶艺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本文将从紫砂“四方千筒”的起源、陶刻艺术以及文化韵味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紫砂“四方千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紫砂“四方千筒”的起源紫砂壶源远流长,自明代以来便在中国茶文化中担任重要角色。
而“四方千筒”这一特殊形式的紫砂壶,则可追溯至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他曾经在宜兴制壶,留下“葑门拾览,闲地采获”等若干题款,其中就包括尚元堂主人章镇。
在当时,尚元堂的紫砂壶就以“四方千筒”而着称,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即是其形成的关键时期。
“四方千筒”一词来源于它的造型特点,壶体方正,四立面均分为数个凸起的圆柱形块,形如拼接的千筒,造型独特、别开生面。
紫砂“四方千筒”壶的陶刻艺术是其独特之处,它在传统紫砂壶陶艺之上,有独特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四方千筒”壶的陶刻艺术呈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其工匠们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特质,精湛的捏塑技巧和出色的雕刻功底,将它们塑造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壶身的各种纹样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在陶刻技艺方面,紫砂“四方千筒”壶可谓是独树一帜,为紫砂壶传统工艺增添了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
紫砂“四方千筒”壶的陶刻艺术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紫砂陶艺自古以来与中国文化相辅相成,不仅在造型和工艺上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在陶刻的过程中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诸如雅致的山水、凝练的墨痕、深远的文意,使得紫砂“四方千筒”壶的陶刻艺术别具一格、内涵丰富、浑然天成。
紫砂“四方千筒”壶在陶刻艺术的表现下,更彰显出丰富的文化韵味。
它所融合的中国传统陶艺、文人雅趣、茶文化等诸多元素,使得紫砂“四方千筒”壶充满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中国传统陶艺文化中,紫砂壶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最爱。
试论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的融会贯通 , 作 品“ 宝相 壶 ” 的陶刻诗文即为例证 , 提 增 作 品 的 审美 雅 趣 。 紫 砂 文 化 传 承 是 历 史发 展 的必然 , 当今 的 陶 刻 语 言 同样 多姿 多彩 。 关 键 词 陶刻 装 饰 ; 技 法 与 艺术 ; 文 化 传 承 与包 容 ; 宝相 壶 ; 审美 雅 趣
垂直略显外 翘 , 整体呈现珠 圆玉润之美感 。 如何选择合适的陶
刻 题 材 为 作 品增 添 文 学 意 境 , 首 先 需 对 壶 名 的释 义 有 所 了解 . “ 宝相 ” 原为对玉 的美称 . 玉 又是通灵 祥瑞之 器 . 紫 砂 比 喻 珠
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精妙 。
自紫 砂 陶器 的产 生 就 伴 随着 陶刻 形 式 的 出 现 .它 与古 代 陶 器 刻 文 同 为一 种 模 式 ,也 是作 者在 所制 陶坯 上记 载姓 名或
2 2 2 0 4 1 8 5 辈
江苏陶瓷 J i a n g s u C e r a m i c s
F V e b 0 r 1 u . 4 a 8r y . N o . 1
,
2 01 5
试 论紫砂 陶刻装饰艺术 的文化传 承
万 志 余
( 宜兴 2 1 4 2 2 1 )
宜 兴 紫砂 陶历 经 数 百 年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造 型 与 装饰 两者 构 成 了作 品 的 主体 , 无 论 是壶 、 瓶、 盆、 盘、 壁饰或其它类雅玩 、 杂件 , 这 一 艺 术 形 式 代代 相传 , 从 而 积 淀 了 深 厚 的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其 中 陶刻 技 艺 的 广泛 运 用 , 为 作 品 增 添 了美 学韵 致 与 文化 元素 . 这 也 是 紫 砂 艺 术历 久 弥 坚 的 发 展 规 律 。
陶刻与书画——浅析紫砂挂盘《秋山读易图》之创作
陶刻与书画——浅析紫砂挂盘《秋山读易图》之创作
万志余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2(56)5
【摘要】紫砂陶刻与中国书画有着相当深厚的渊源,用陶刻的艺术形式在紫砂器上呈现出传统的书画题材,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新的画面呈现,将书画艺术,陶刻艺术共同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让中国传统文化之光更为闪耀。
【总页数】1页(P174-174)
【作者】万志余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J314.8
【相关文献】
1.紫砂花瓶的造型与陶刻装饰——浅谈《秋山图》紫砂瓶的气韵
2.紫砂陶刻浅思——紫砂"合欢"的陶刻创作
3.浅论紫砂陶刻构图——作品"金雀群栖图挂盘"创作感悟
4.紫砂陶刻浅思
——紫砂"合欢"的陶刻创作5.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陶刻"巨幅"紫砂陶板画创作心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砂艺术,唯美陶刻
紫砂艺术,唯美陶刻作者:陆颖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4期摘要在紫砂艺术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之中,陶刻艺术已经成为了紫砂作品之中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法,不仅有着广泛的题材,更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能够呈现在紫砂作品之上,而且在陶刻的过程之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能够与壶身巧妙地贴合在一起,整体的技巧更是要十分的熟练,从而充分地彰显出陶刻艺术的精髓。
本文便主要针对陶刻艺术,以紫砂“象耳四方瓶”为例,探讨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紫砂艺术;陶刻艺术;象耳四方瓶在装饰紫砂作品的时候,紫砂艺人要能够对紫砂泥料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以及泥色的变化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更好地将装饰的效果表现出来,除了造型自己本身的装饰之外,紫砂艺人还会采取一些其它的艺术技法来进行装饰,就比如泥绘、镶嵌、陶刻装饰等等,而要说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装饰技艺那便是陶刻装饰,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紫砂艺术中的特色之一,陶刻的手法可谓是十分的独特,将笔换成了刀,同时也将其它的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就像书法、绘画、金石等等,因此,陶刻艺术所带给人们的韵味便十分的超脱且传神。
在紫砂作品之中,不管是哪一种陶刻装饰都有着各自的魅力,散发着艺术之神韵及文化之意境,整个作品的气质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沛、完整,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紫砂作品“象耳四方瓶”(见图1)可谓是端庄大气而又雅致,瓶身上所陶刻的山水图案以及书法更是有着十分高远的意境,在整体艺术魅力的提升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就以此作品之中的陶刻装饰来谈谈陶刻的艺术魅力以及特色。
1 陶刻内容清雅唯美在紫砂陶刻之中有着极为广泛的题材内容,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都能够成为其中的一种素材,且都能够为整个作品增添生动及情趣,可谓是魅力无穷。
在众多的题材中,山水画是艺术家们十分喜爱的一种,因为人们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不仅能够放松心情,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胸襟思想、理想抱负,从而也就产生了一系列与山水画相关的紫砂作品,就好比这款紫砂作品“象耳四方瓶”一样,整体的瓶身直立且宽阔,为陶刻装饰创作了良好的留白与背景,紫砂艺人在上面陶刻了蜿蜒曲折的溪流、层岚叠嶂的山峰,两者交相辉映,整体的画面流畅而又顺滑,每一处的细节都颇费思量,每一处着力都浓淡相宜,从瓶肩到瓶底蔓延了整个瓶身,还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勾勒,真可谓是刻刀所到之处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宛如自然天成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人们壮观唯美的视觉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紫砂花盆“枕式千筒”的陶刻艺术
万志余
(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花盆将陶艺与花艺集于一体,体现了现代人追求自然清新的居住环境,追求雅致浪漫的生活方式,定格了时代风采、时代精神。
本文以紫砂花盆“枕式千筒”为例,以陶刻装饰为重点,浅谈其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陶刻;枕式千筒;高山流水
宜兴有“陶的世界”之称,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匠人的智慧传承下,发展出精彩纷呈的造型装饰艺术体系,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陶刻作为其中重要的装饰技法之一,集金石书画于一体,提升了紫砂的品味,彰显了紫砂的艺术魅力,使其雅俗共赏,倍加受人喜爱。
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书画是古代文人个性的体现,是风骨的表达,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对陶刻的欣赏,不单是对书画的欣赏,也是与陶刻者精神层次上的交流。
“枕式千筒”(见图1)作为一款紫砂花盆,其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紫砂花盆是紫
砂陶艺与花艺的结合,体现了现代人追求自然清新的生活环境,追求浪漫优雅的生活
格调,令人神往。
花盆造型设计既要结合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又要具有艺术创新
和人文创意,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既能与所种植物相得益彰,又能表现出独特的人
文内涵。
“枕式千筒”是一款兰花盆,四方形身筒、四条棱线刚直利落,其线条自然
收放、线面挺括周正,彰显出刚劲之气;盆身契合兰花的生长特点,十分高挺,足以
衬托兰花的高雅;底部为榫足,四方侧角架起盆身,挺拔有力。
此盆整体造型简约大
气,体现出刚正有力、高雅端庄的气质,流露出几分傲骨、几分矜持,让人自然而然
联想起兰花的清幽。
人文内涵是提升紫砂花盆艺术效果和整体价值的关键所在,陶刻装饰提升了此盆的品味,彰显出人文魅力,可谓作品的点睛之笔。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陈曼生出任溧阳县宰,即兴设计了诸多紫砂壶式并绘制成图,由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凤年为其制作,并请友人装饰,刻以书法和绘画,诞生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并开创了诗文书画与紫砂陶艺相结合的先风。
自此,紫砂陶刻艺术百花齐放,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陶刻的技法表现出传统书画之韵,将陶艺和书画艺术相结合,倾注了作者塑造作品美的心力。
此盆盆身一面刻绘山水,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
欣赏此幅陶刻,让人仿若身临其境,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
此幅陶刻作品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展现出艺人深厚的刀法和浑然天成的书画功底,赋予了作品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威武雄壮的气概。
花盆另一面以篆书刻字,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
此幅陶刻以“高山流水”为主题,呈现出高峻巍峨的自然风景,其构图大势逼人,用刀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独特的风格,为花盆作品锦上添花。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将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古人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花称之为“王者之香”。
中国人崇文尚儒,在美学取向上讲究清雅、端庄、淡泊、宁静、圆融、高洁的情趣和意境,在讲究形态美的同时,更追求内涵美和精神美。
而国兰无疑是被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部美德,自古以来,国兰文化重精神、重理想、重信念。
人们以兰怡情、以兰明志、以兰立德,与兰相伴,绘就了国兰文化厚重的人文色彩。
用紫砂花盆栽兰花,既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为生活增姿增色,又美化了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环境的品质,优化了生存空间,同时,紫砂花盆也是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艺术品,点缀生活的同时,让人在无形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给人以积极的精神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盆的认识还局限在实用功能上,对它的观赏功能、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近年
来,在无数紫砂艺人的努力下,人们开始强调花盆的个性化和精工细作,并改善了花盆制作的造型和装饰工艺体系。
其中,陶刻装饰将金石书画集于一身,为紫砂花盆锦上添花,为养花种草平添了几分乐趣,让人们认识到紫砂花盆独一无二的艺术性,体现了紫砂陶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