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8《萧山杨梅》语文S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杨梅》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萧山杨梅》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家袁鹰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作者由萧山杨梅引起对小学时代一位语文老师——金老师的回忆。
首先回忆金老师的外貌,再回忆金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和他请“我们”吃萧山杨梅,感谢“我们”帮他整理图书这两件事。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作者回忆的两件事。
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师生之情,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8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板书18萧山杨梅)
“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地方,杨梅是什么,谁知道?根据课题,请你猜一猜,课文是写物、写事、写景、还是写人?
【设计意图】:
理解课题,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课文的内容是写什么的,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到底写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不能理解的词圈上,一会交流。
1.初读了课文后,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写的是谁?(板书金老师)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2.文中的生字认得怎么样?考考你!(出示生字)
3.这些生词谁来读读?(出示生词)这些词你有不理解的吗?文中还有那些词不理解?我们在学文中继续理解。
【设计意图】:
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文中生字、生词的习惯。
训练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字音准确,不添字丢字。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你知道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什么?(板书外貌事例课外阅读吃杨梅)
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的外貌和他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请我们吃杨梅这两件事。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向老师这样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遍?
【设计意图】:
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字词的读音。
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读懂了课文内容,我们再来学一学文中的生字。
(出示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评析]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书写指导。
五、介绍作者。
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袁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他写的《小站》、《白杨》曾被选入小学课本,同学们今后还会学到他的作品。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作家袁鹰在写这篇回忆文章时,已经离开金老师四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记着金老师。
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啊!让我们读课文最后一段,来感受这份深情。
(出示最后一段)
2.作者袁鹰对金老师的想念常常因为什么而想起?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常常想起萧山杨梅。
”“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
3.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为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读中领悟情感,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怀念之情。
并理解文中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
七、小结。
作者袁鹰念念不忘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这是一位长得什么样的老师?他做的什么事让作者袁鹰记忆如此深刻?下节课我们来仔细研究。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师生之情。
2.出示“学法透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学习的生词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生词)
二、导入新课。
作家袁鹰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四十多年了,作者念念不忘的金老师长得什么样?他做的什么事让作者记忆如此深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读书时有明确的目的性。
三、学习二自然段。
这位令作者难以忘怀的金老师到底长得什么样?打开书看第二自然段,找到了就告诉老师。
(学生读句子)这就是金老师!
【设计意图】:
抓住外貌描写句子,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我至今还记得他的长相,却总想不起他的名字,也记不清楚他是怎样教课文了,但是金老师的哪一点给我印象很深?
1.“课外阅读”带给我什么好处?(出示此问题)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相关的重点语句,用心体会。
开始吧!
2.汇报。
出示句子:“金老师将我们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遨游”。
是真的去了天涯海角吗?是什么去了?随什么去的?
理解“领略”。
作者从课外阅读中不光领略了喜怒哀乐,还会领略到什么?
课外阅读让我开阔了眼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我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情感?就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这段。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指导加深体会。
3.“课外阅读”可真好!袁鹰成长为作家与他小时侯的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有密切的联系。
金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出示此问题)老师也想知道,快速浏览四自然段,找到方法就告诉老师!
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
4.你觉得金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板书教学有方)
5.金老师教学有方,让作者记忆深刻;我们学习得法,才能学得更好!我们共同回忆一下三四自然段是怎么学的。
出示“学法透视”:
1)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课外阅读”带给我什么好处?金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如: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3)整体感知事件,体会情感。
如:你觉得金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
学法的总结,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按着这样的学法,学习课文五六七自然段。
针对吃杨梅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读读课文,再和同座在一起研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习吧!
1.归纳问题:
为什么吃杨梅?吃杨梅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模仿上段的学法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2.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吃杨梅?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着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句子:“校园十分宁静,••••••默默地忙着。
”“十分”“只有”写出了什么?
3.吃杨梅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出示句子:“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惬意”。
不仅吃得惬意,还吃得很多呢!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
这萧山杨梅真的好吃啊!谁来读读这句?
“一直甜到心里”的只有萧山杨梅的滋味吗?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4.金老师掏出多少钱,买了多少杨梅啊?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是怎么说的?
理解“尽钱买”是怎么买?(强调“尽”字音)
出示句子:“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
理解“尽量吃”是怎么吃?(强调“尽”字音)
谁来读金老师说的话?
5.此时此刻,金老师多么像()。
(板书亲如父母)
【设计意图】:
学习中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
这样的好老师怎能让人忘怀呢?(板书感激思念)
出示最后一句话:“几十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你您在哪里呢?”
学生齐读三遍!
金老师在作家(袁鹰的心里),在(我们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
【设计意图】:
以读代讲,读中悟情,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七、实践活动。
书中讲到作家袁鹰最早阅读的课外书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冰心的《寄小读者》,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找来读读,定会从中受益的。
【设计意图】:
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