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传记翻译
苏幕遮草梅尧臣翻译
![苏幕遮草梅尧臣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51f894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f.png)
苏幕遮草梅尧臣翻译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①墅:田庐、圃墅。
②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③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④庾郎,指南朝梁代时年少成名的文士庾信。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⑤窣地:拂地,拖地。
窣(sū),突然,出其不意。
⑥王孙:贵族公子。
这里指草。
多年生,产于深山。
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4分)答:“嫩”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1分)与袍色互相辉映,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1分)“老”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
(1分)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
(1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
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
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4分,答出2条即可。
其中手法确认、分析说明各2分)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D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用拟人手法写;草对王孙的埋怨,表达了自己对投身仕途的厌倦。
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0fa6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9.png)
《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梅尧臣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
用询荫为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一府尽倾。
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
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
尝语人曰:“凡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
“世以为知言。
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裹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
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召试,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
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
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梅尧臣传》)译文: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
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
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
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发现。
后来,梅尧臣以父荫而入官,为河南主簿。
当时留守西京的钱惟演发现并惊叹他的才华,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抒发情感。
欧阳修也与梅尧臣结为诗友,并自谦不如梅尧臣的写诗才能。
梅尧臣因受到知名前辈的夸奖与鼓励愈发兢兢业业,潜心苦读,终于在宋代文坛上名声大振。
自宋以来,像梅尧臣那样,专以诗才之名流芳后世的人实不为多。
梅尧臣曾对人说“:大凡做诗,要注意立意新颖,语言考究,发前人所未发,感前人所未感。
而且,能自如驾驭难写之景,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之外深远而美妙的意境。
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梅尧臣传》阅读练习
![《梅尧臣传》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21bcc16a0116c175e0e4859.png)
《梅尧臣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
用询荫为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一府尽倾。
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
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
尝语人曰:“凡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
“世以为知言。
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裹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
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召试,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
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
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梅尧臣传》)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读学土询从子也从子:侄子B.以深远古淡为意古淡:质朴淡泊C.以为知言知:知己D.尧臣益刻厉益:更加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由是知名于时②名重于时如此B.①间出奇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薄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D.①凡诗,意新语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初未为人所知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③欧阳修与为诗友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④世以为知言⑤宝元、嘉祐中,仁宗有事效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 D .②④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
陶者(梅尧臣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者(梅尧臣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051e2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3.png)
陶者宋代: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标签生活、古诗三百首、农民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沾:同“沾”。
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
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
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
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
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
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
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
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
《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
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
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
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
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
![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467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3.png)
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原文】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鲁山: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是说一路上见群山忽高忽低,恰恰与我爱好旷野的情趣相合。
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egra一ve;),心意满足。
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改,改变,变化。
幽径:小路。
迷:沉醉,迷恋。
熊升树:熊爬上树。
何许: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一声鸡叫,暗示山里有人家。
【翻译】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一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独自一个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行走游览的野趣,竟然忘记了已经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陽升高了,霜雪融落了,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一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从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赏析】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
曾任主簿、县令等职,一生贫困不得志。
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浮艳和晦涩两种不一良诗风,主张诗歌应“平淡”而有现实意义,在北宋诗坛影响较大。
他有不少反映人民贫困生活、揭露官吏残暴的作品。
一些写景抒情诗意境较清新。
欧陽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有这样一段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写景的亲切生动。
梅尧臣有《宛陵先生集》传世。
本篇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诗人任襄城县知县期间,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表现的是诗人喜欢游历山水的“野情”。
《梅圣俞诗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梅圣俞诗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400e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1.png)
《梅圣俞诗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一生颇不得意。
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平淡朴实,有矫正宋初靡丽倾向之意,对宋代诗风的转变有倡导和力行之功,甚受陆游等人的推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梅圣俞诗集序宋代: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宋史·焦继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焦继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f67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4.png)
《宋史·焦继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焦继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焦继勋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焦继勋字成绩,许州长社人。
少读书有大志,尝谓人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
岂能孜孜事笔砚哉?”遂弃其业,游三晋间为轻侠,以饮博为务。
晋祖镇太原,继勋以儒服谒见,晋祖与语,悦之,留帐下。
天福初,授皇城兼宫苑使,迁武德使。
安重荣反镇州,安从进自襄阳举兵为应。
晋祖命继勋督诸将进讨。
至唐州南,遇从进军万余,设伏击败之,禽其牙将安洪义、鲍洪等五十余人,得山南东道印,从进单骑奔还。
从进弟从贵率兵千余人,援均州刺史蔡行遇,继勋杀其众七百,生禽百,获从贵,断腕放入城中,从进自此不能复镇。
继勋以功就拜齐州防御使。
少帝即位,从进平,藉继勋威名镇之,徙襄阳防御使。
西人寇边,朝议发师致讨,继勋抗疏请行,拜秦州观察使兼诸蕃水陆转运使。
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及周祖举兵向阙,继勋奉隐帝逆战于留子陂,战不利,遂归周祖。
世宗征淮南,为左厢排阵使,又改右羽林统军、左屯卫上将军,以战功拜彰武军节度。
宋初,召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改右武卫上将军。
乾德三年,权知延州。
四年,判右街仗杜审琼卒,命继勋代之。
时向拱为西京留守,多饮燕,不省府事,群盗白日入都市劫财,拱被酒不出捕逐。
太祖选继勋代之,月余,京城肃然。
太祖将幸洛,遣庄宅使王仁珪、内供奉官李仁祚部修洛阳宫,命继勋董其役。
车驾还,嘉其干力,召见褒赏,以为彰德军节度,仍知留府事。
仁珪领义州刺史,仁祚为八作副使。
继勋以太平兴国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太尉。
继勋猎涉史传,颇达治道,所至有善政。
然性吝啬,多省公府用度,时论少之。
(节选自《宋史•焦继勋传》,有删改)译文:焦继勋字成绩,许昌长社人。
少年读书有远大志向,曾经对人说:“大丈夫应当在异域建立功勋,封为万户侯。
怎么能勤苦于诗文呢?”于是放弃学业,在三晋一带当游侠,以饮酒博戏为事。
《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79b15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d.png)
《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竹閤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
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
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
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
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
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
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
《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dea7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5.png)
《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①吕公弼字宝臣。
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
自宝元、庆历以来,宿师备边。
既西北撤警,而将屯如故,民疲馈饷。
公弼始通御河漕粟实塞下冶铁以助经费移近边屯兵就食京东。
增城卒,给板筑,蠲冗赋及民逋数百万。
②改同群牧使,以枢密直学士知渭、延二州,徙成都府。
其治尚宽,人疑少威断。
营卒犯法当杖,捍不受,曰:“宁以剑死。
”公弼曰:“杖者国法,剑汝自请。
”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
英宗罢三司使蔡襄,召公弼代之。
初,公弼在群牧时,帝居藩,得赐马颇劣,欲易不可。
至是,帝谓曰:“卿曩不与朕马,是时固已知卿矣。
蔡襄主计,诉讼不时决,故多留事。
卿继其后,将何以处之?”公弼顿首谢,对曰:“襄勤于事,未尝有旷失,恐言之者妄耳。
”帝以为长者。
③彗出营室①,帝忧之,同列请饬边备。
公弼曰:“彗非小变,陛下宜侧身修德,以应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
”④神宗立,司马光劾内侍高居简,帝未决。
公弼曰:“光与居简,势不两立。
居简,内臣耳,而光中执法,愿陛下择其重者。
”帝曰:“然则当奈何?”公弼曰:“迁居简一官,而解其近职,光当无争。
”从之。
知太原府。
韩绛宣抚秦、晋,将取啰兀城,令河东发兵二万,趣神堂新路。
公弼曰:“虏必设伏以待我。
永和关虽回远,可安行无患。
”乃由永和。
既而新路援兵果遇伏,诏褒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注]①营室:二十八星宿之一。
译文:①吕公弼,字宝臣。
赐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直史馆、河北转运使。
从宝元、庆历年间以来,一直驻扎军队防备边患的发生。
西北方向的军情解除以后,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军队屯扎在那儿,百姓因供给粮饷很困乏。
吕公弼先是疏通了御河,漕运大批军粮到边塞,然后又通过冶铁收益来补充军饷;并把接近边塞驻扎的(部分)屯兵移撤到京东生活;又增加建城的士兵,供给他们建城的工具让他们修建城池(减少了百姓的徭役);又免除了多余的赋税并减免了百姓拖欠的数百万债务。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7ddf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b.png)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
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
一起学习一下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吧!1 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lǔ shān shān xíng鲁山山行méi yáo chén梅尧臣shì yǔ yě qíng qiè ,qiān shān gāo fù dī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hǎo fēng suí chǔ gǎi ,yōu jìng dú xíng mí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shuāng luò xióng shēng shù ,lín kōng lù yǐn xī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rén jiā zài hé xǔ ,yún wài yīshēng jī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 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3 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鲁山山行》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7c4f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6.png)
《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晁迥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自其父佺,始徙家彭门。
迥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稍迁殿中丞。
坐失入囚死罪,夺二官。
真宗即位,用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擢右正言、直史馆。
召试,除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
知审官院,为明德、章穆二园陵礼仪使,同修国史。
献《玉清昭应宫颂》,其子宗操继上《景灵宫庆成歌》。
帝曰:“迥父子同献歌颂,搢绅间美事也。
”史成,擢刑部侍郎,进承旨。
时朝廷方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迥手。
尝夜召对,帝令内侍持烛送归院。
方盛暑,为蠲宿直①,令三五日一至院;迥辞以非故事,乃听俟秋还直。
仁宗即位,迁礼部尚书。
居台六年,累章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给全俸,岁时赐赉如学士。
天圣中,迥年八十一,召宴太清楼,免舞蹈。
子宗悫为知制诰,侍从同预宴。
迥坐御史中丞之南,与宰臣同赐御飞白大字。
既罢,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帝访以《洪范》雨阳之应。
对曰:“比年变灾荐臻,此天所以警陛下。
愿陛下修饬王事,以当天心,庶几转乱而为祥也。
”及感疾,绝人事,屏医药,具冠服而卒,年八十四。
迥性乐易宽简,服道履正,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
真宗数称其好学长者。
杨亿尝谓迥所作书命无过褒,得代言之体。
喜质正经史疑义,摽括字类。
有以术命语迥,迥曰:“自然之分,天命也。
乐天不忧,知命也。
推理安常,委命也。
何必逆计未然乎?”(选自《宋史·晁迥传》,有删节)【注】蠲宿直:蠲,除去,本句大意,免除晁迥晚上在殿堂值班。
译文:晁迥字明远,世代都是澶州清丰人,从其父亲晁全开始,全家迁移到彭门。
晁迥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不久升任殿中丞。
由于将监牢罪犯判为死罪有所过失,被解除二官。
真宗即位,由于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的推荐,提升为右正言、直史馆。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4442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6.png)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
祖端,相太宗、真宗。
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
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
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
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
”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
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
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530a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北宋诗人梅尧臣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注释⑴范饶州: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
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时范仲淹知饶州(今江西鄱阳)。
⑵荻(dí)芽:荻草的嫩芽,又名荻笋,南方人用荻芽与河豚同煮作羹。
⑶杨花:即柳絮。
⑷不数:即位居其上。
⑸莫加:不如,比不上。
⑹封豕(shǐ):大猪。
⑺怒目:瞪着眼睛。
吴蛙:吴地青蛙。
《韩非子·内储说》记有越王伐吴,见怒蛙而行礼事。
⑻“庖(páo)煎”句:说如果烹调得不得法。
⑼镆铘(mò yé):古代宝剑名。
⑽资齿牙:犒赏牙齿,这里指吃。
⑾党护:袒护。
矜夸:自夸,这里指对河豚夸赞不绝。
⑿美无度: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
⒀死如麻:死去的人像麻一样多。
⒁咄嗟(duō jiē):叹息。
⒂“退之”二句:退之即韩愈。
韩愈贬官潮阳,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云:“唯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⒃“子厚”二句:子厚,柳宗元。
柳宗元谪柳州,韩愈有《答柳柳州食虾蟆》诗,中有“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句。
⒄舛(chuǎn)差:差错,危害。
⒅曾:岂,难道。
⒆“甚美”句: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甚美必有甚恶”,意谓美与恶往往互相依附。
称,相当。
译文春天,水边的小洲生出了嫩嫩的荻芽,岸上的杨柳吐絮,满天飞花。
河豚鱼在这时候上市,价格昂贵,超过了所有的鱼虾。
河豚的样子已足以让人觉得奇怪,毒性也没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鼓动了大腹好像一头大猪,突出双眼,又如同吴地鼓腹的青蛙。
东溪(梅尧臣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溪(梅尧臣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068fc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44.png)
东溪宋代: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标签写景、古诗三百首、山水译文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
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
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
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
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
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
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
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
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
“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
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4cf743f121dd36a22d8261.png)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北宋诗人梅尧臣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假设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假设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注释⑴范饶州: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
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时范仲淹知饶州〔今江西鄱阳〕。
⑵荻〔dí〕芽:荻草的嫩芽,又名荻笋,南方人用荻芽与河豚同煮作羹。
⑶杨花:即柳絮。
⑷不数:即位居其上。
⑸莫加:不如,比不上。
⑹封豕〔shǐ〕:大猪。
⑺怒目:瞪着眼睛。
吴蛙:吴地青蛙。
《韩非子·内储说》记有越王伐吴,见怒蛙而行礼事。
⑻“庖〔páo〕煎〞句:说如果烹调得不得法。
⑼镆铘〔mò yé〕:古代宝剑名。
⑽资齿牙:犒赏牙齿,这里指吃。
⑾党护:袒护。
矜夸:自夸,这里指对河豚夸赞不绝。
⑿美无度: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
⒀死如麻:死去的人像麻一样多。
⒁咄嗟〔duō jiē〕:叹息。
⒂“退之〞二句:退之即韩愈。
韩愈贬官潮阳,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云:“唯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⒃“子厚〞二句:子厚,柳宗元。
柳宗元谪柳州,韩愈有《答柳柳州食虾蟆》诗,中有“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句。
⒄舛〔chuǎn〕差:过失,危害。
⒅曾:岂,难道。
⒆“甚美〞句: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甚美必有甚恶〞,意谓美与恶往往互相依附。
称,相当。
译文春天,水边的小洲生出了嫩嫩的荻芽,岸上的杨柳吐絮,满天飞花。
河豚鱼在这时候上市,价格昂贵,超过了所有的鱼虾。
河豚的样子已足以让人觉得奇怪,毒性也没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煽动了大腹好似一头大猪,突出双眼,又如同吴地鼓腹的青蛙。
烧煮如果不慎重不得法,吃下去马上丧命,就像遭到利剑的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