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合集下载

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

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

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工作,为了使广大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扶贫案例。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总结汇报。

案例一:江西省贫困村小龙村扶贫工作小龙村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是著名的贫困村。

中央政府在2013年启动全面扶贫攻坚工作后,通过加大对小龙村的帮扶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首先,通过对小龙村的产业进行发展,引入了产业扶贫,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还投资修建了小龙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和电力等,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些精准帮扶措施,小龙村逐渐走出贫困,实现了脱贫。

案例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贫工作崇左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边远地区,贫困情况较为严重。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针对性地帮助崇左市打赢扶贫攻坚战。

首先,中央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崇左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

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品质。

最后,中央政府加大对崇左市农民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广西崇左市的贫困人口逐渐摆脱了贫困。

案例三:云南省大理州扶贫工作大理州位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是贫困地区。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大理州进行了扶贫工作。

首先,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中央政府注重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这些措施,大理州的贫困人口逐渐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脱贫。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央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成效。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精准帮扶,中央政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带动了贫困人口的脱贫。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中国,精准扶贫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贫困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但是,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

一、案例一:乡村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全国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过去,该县也曾被列入贫困县名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政府引进了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该县从制定顶层规划,到招商引资,再到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重点打造徽派文化和徽商文化等特色文化,搭建徽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竹编、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该县还开展义务植树、清洁河道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2000人以下,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和徽派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案例二:并行扶贫与文化教育2013年,为了解决贵州省赫章县的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行了并行扶贫和文化教育的措施。

该县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土特产产品,造福了农民群众。

同时,该县在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赫章县政府在每所学校设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前教育、乡村图书馆等项目,丰富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开放式平台,依托技术、传媒等渠道,打造信息化服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医、就业等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省赫章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县,2019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案例三: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湖南省株洲市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在株洲市宁乡县却早年被认定为贫困地区。

扶贫的事例

扶贫的事例

扶贫的事例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断有优秀的扶贫事例涌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动的扶贫事例,以期帮助更多的人对扶贫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扶贫产业:富县牛肉面富县是陕西省中部的一座贫困县,该县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以“富县牛肉面”为代表的餐饮业成为了该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该县政府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开设面馆,统一品牌、规范管理、推广市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富县牛肉面”已成为陕西省的品牌名片,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走出国门,进入了国际市场。

二、扶贫教育:福建省“公益助学”福建省一直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之一。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福建省政府推出了“公益助学”计划。

该计划通过民间募捐和政府资金投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奖学金、补助、助学金等资助。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企业、基金会等参与公益事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支持。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累计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超过30亿元的资助,帮助数百万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扶贫医疗:云南省偏远山区光爱医院云南省的偏远山区一直是我国贫困地区的重点,当地缺乏医疗设施、医生匮乏,因此,当地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

光爱医院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成立的。

该医院创立于1997年,由遍布全国的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集资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或者低费治疗、手术等服务。

目前,已经有22万多人在这里获得了医治。

同时,光爱医院也是各类志愿服务的热门场所,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总而言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的支持,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扶贫事例出现,为我国的扶贫事业添砖加瓦。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成功案例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

本文旨在分享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探讨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希望能给其他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精准扶贫模式在贫困山区的应用在贵州省某贫困山区,政府采取了精准扶贫的模式,通过调研并了解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定了贫困线。

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和帮扶措施。

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培训、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一模式在减少了浪费资源的同时,使扶贫资金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案例二:农村电商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扶贫工作中。

浙江省某贫困地区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通过电商的推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网络销售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农产品。

四、案例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在江西省某贫困地区,政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作为卖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政府投资修建了交通设施并改善了农村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通过吸引游客消费,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案例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西某贫困地区,政府创新性地推出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通过成立信用社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保险服务等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创业项目。

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扶贫事例

精准扶贫事例

精准扶贫事例介绍在中国,扶贫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任务。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贫困并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旨在通过更加精确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本文将介绍一些精准扶贫的事例,以展示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成就。

事例一:产业扶贫1.1 产业选择与开发在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产业扶贫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政府会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进行扶贫。

例如,在贫困地区的山区,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果树种植业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果树种植业具有耐寒、适应性强的特点,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并且市场需求大。

政府会提供资金支持、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帮助,帮助贫困农民种植果树,并引导他们发展高效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

1.2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仅仅发展种植业还不足以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将农产品加工成市场上竞争力强的产品并进行销售。

政府会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和销售网络,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类产品,并将其销售到城市和其他地区。

此外,政府还会引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

事例二:教育扶贫2.1 学前教育普及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精准扶贫中,政府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普及。

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服务。

同时,还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2.2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除了学前教育,政府还会关注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问题。

政府会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通过学习技能和掌握一门职业,贫困人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摆脱贫困。

事例三:社会保障扶贫3.1 医疗保障与健康扶贫在精准扶贫中,政府还重视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扶贫。

政府会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

对于贫困人口的大病医疗费用,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支持。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是中国近年来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
1.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该县通过开展“三到乡村”活动,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同时,县政府还出台政策,将贫困人口分为“三类”,给予不同的帮扶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平江县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2.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该县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了多个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等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同时,县政府还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

3.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该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

同时,县政府还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贫困户从山区迁移到城镇,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案例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具体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说,精准扶贫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交流各地精准扶贫经验,小编收集整理的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并接受过实践检验,对指导各地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扶贫小额信贷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贷产品。

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到20XX年底,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283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XX年底的26.7%。

全国共有740万贫困户受益。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20XX年贷款总额5.4 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86%,共支持8181户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黄花菜种植等扶贫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贫困地区,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也存在着地区间推进不平衡、贫困户获贷率低等问题。

工作推进最快的省放贷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 61% ;推进较慢的省放贷则不足 8亿元,贫困户获贷率不足6%。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到户的重要抓手,加强指导和监测评估,解决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 电商扶贫陇南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转化为群众收入。

2015年初,陇南市经批准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

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3篇)

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则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展示了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教育振兴的过程。

二、案例概述案例地点:贵州省某贫困县案例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案例对象:该县全体中小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案例目标: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助力脱贫攻坚。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精准识别,摸清底数为全面掌握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教育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教育扶贫调研。

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摸清了贫困家庭学生底数,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2. 实施教育资助,减轻家庭负担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

同时,对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教师培训、教师支教等工作。

一方面,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为当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4.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教育部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改善办学条件。

为贫困地区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优化教育环境。

同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5. 推进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差距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网络接入、远程教育等资源。

通过远程教育,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 强化就业指导,助力学生就业针对贫困地区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举办招聘会、就业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能力。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1.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扶贫案例中国农民糖业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一,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

该集团与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种植技术指导和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该集团在贫困地区设立了多个农业培训基地,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教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同时,该集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种子和肥料,确保农民能够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此外,该集团还与各地的合作社和农民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通过预约合同和固定的收购价格,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地销售农产品,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同时,该集团积极开拓市场,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扶贫措施,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成功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案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边远山区,贫困人口较多。

为了帮助当地人民脱贫,四川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同时,政府提供贷款和援助,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

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销售额。

其次,政府在当地推广教育扶贫政策,提供免费教育和奖学金,鼓励贫困学生接受教育。

政府还设立了就业培训中心,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讯条件。

修建公路和铁路,方便货物运输和市场流通。

建设电信基站,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

通过这些精准扶贫措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取得了显著成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还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实现可持续脱贫。

总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中国扶贫经典案例
1. 安徽黄山扶贫案例:黄山市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严重的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展旅游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等。

通过这些努力,黄山市成功实现贫困地区脱贫。

2. 湖南永州扶贫案例:永州市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深度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特别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 四川凉山扶贫案例:凉山州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电商扶贫等措施,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通过发展电商扶贫,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4. 西藏扶贫案例:西藏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和交通不便等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交通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生活条件。

特别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面临经济发展滞后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特别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素材

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素材

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素材
1. 中国大陆的千万贫困人口扶贫计划。

此计划通过精准的贫困辨识和帮助,将中国大陆的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的9899万人降低到2019年的548万人,有效的减少了贫困率。

2. 巴西的Bolsa Familia计划。

该计划是巴西政府为了减少贫
困和社会不平等而实施的一项直接转移支付计划。

该计划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教育、保健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了数百万贫困家庭脱贫。

3. 孟加拉国的乡村创业援助项目。

该项目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培训和咨询等支持,帮助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创业,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

该项目在帮助数百万人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4. 尼泊尔的雇用公共工程项目。

该项目通过提供临时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提供工资和保障,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该项目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吉尔吉斯斯坦的支付结算领取项目。

该项目通过将现金直接支付给贫困家庭,帮助他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该项目在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是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在于让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面,我们来看看
一些精准扶贫的案例。

案例一:山区教育扶贫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磨村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庄,当地
的群众生活非常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精准的教育扶贫措施,通过为当地小学捐赠图书、电脑等硬件设备,并派遣一批优秀的
教师进行义务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当地孩子的教育水平。

这种行之
有效的教育扶贫措施不仅让当地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也为整个家庭
带来了新的希望。

案例二:农村产业扶贫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贫困户贾明,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贾明从听信政府的农业技术培训之后,开始尝试种植水稻,这样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之后,贾明陆续
利用自家的废弃山坡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创办农家乐等多种经济
形式,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也慢慢地带动了周围的农户逐步脱贫。


明这个例子不仅是对政策的宣传,更是对农村产业扶贫这种新的发展
模式的有力验证。

案例三:城市就业扶贫
大连市的王先生,人在大连市,却在世界各地旅游。

那是因为王
先生在当地就业扶贫局的帮助下加入了当地旅游部门,作为意大利语
导游的每月收入过万元。

政府还特地为王先生购买了千万的意外保险,保证他安全出行。

以上三个案例都证明,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真正达到破解贫
困攻坚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幸福的味道。

我们应当
引导更多的人群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建设更美好的
社会。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在中国,扶贫帮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许多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扶贫帮扶案例,探讨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二、案例一:教育扶贫2.1 立项背景贵州省某山区是一个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教育扶贫的计划。

2.2 实施过程政府投入资金,兴建了新的学校,并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此外,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政府还修建了道路和桥梁。

2.3 成果评估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地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这些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三、案例二:产业扶贫3.1 立项背景湖南省某村庄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区,农民们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政府提出了产业扶贫的计划。

3.2 实施过程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农民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此外,政府还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们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务。

3.3 成果评估在产业扶贫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学会了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这些改善使得村庄的发展得以加快。

四、案例三:医疗扶贫4.1 立项背景山东省某地区医疗条件落后,贫困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

为了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水平,政府提出了医疗扶贫的计划。

4.2 实施过程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了医疗设施和设备。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医疗团队,定期前往贫困地区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4.3 成果评估通过医疗扶贫计划,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医疗建议,减少了因病致贫的风险。

医疗扶贫的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五、面临的挑战和建议5.1 挑战•资金不足:扶贫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有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这样的负担。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中国在农村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

通过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教育改善等多方面的措施,许多贫困地区实现了脱贫摘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几个代表性的农村扶贫工作成功案例进行介绍。

一、新安江农业大数据扶贫项目新安江农业大数据扶贫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旨在通过高科技手段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并打造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服务。

通过项目的实施,该地区的贫困户逐渐脱贫致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二、广西环江县特色农产品扶贫项目广西环江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山区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

广西环江县特色农产品扶贫项目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并脱贫致富。

该项目主要支持土特产横琴黑猪、槟榔、巴蜀黄毛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并通过电商渠道推广销售。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云南柿子树扶贫项目云南柿子树扶贫项目是由大型企业冠名赞助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实施的一项扶贫工程。

该项目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柿子种植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支持。

通过项目的实施,许多贫困户通过柿子种植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并逐步脱离了贫困状态。

四、四川凉山州教育扶贫项目四川凉山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教育水平长期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发展机会。

为此,四川凉山州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提供奖学金和免费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仅仅是几个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还有许多类似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国政府一直把农村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精准扶贫的案例

精准扶贫的案例

精准扶贫的案例介绍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准确定位贫困人口、明确扶贫目标、精确实施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准确性,以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精准扶贫案例,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案例一:村民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背景某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贫困县,许多村庄仍然存在深度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决定通过精准扶贫来改变这一状况。

实施过程1.首先,政府通过调研了解贫困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的贫困户和贫困原因。

2.政府与当地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负责带领贫困户开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3.合作社组织培训班,提供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能力。

4.政府提供贫困户的信息,吸引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市场和资金支持。

5.合作社帮助贫困户改进耕种方式、种植高效农作物,并协调贫困户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6.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实现了脱贫。

成果1.通过合作社的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产量上升,销售额增加,家庭收入改善。

2.种植经济作物和有机农产品,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增长。

3.贫困村庄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案例二:教育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发展背景某省是中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决定通过教育扶贫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实施过程1.政府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2.提供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计划,包括书籍、交通、伙食等方面的补助,以鼓励贫困家庭送子女上学。

3.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4.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给贫困地区学生。

5.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跟踪帮扶,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

成果1.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大幅提高,辍学率明显下降。

2.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师资力量稳定增长。

3.通过教育扶贫,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精准脱贫案例

精准脱贫案例

精准脱贫案例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精准脱贫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

第一组案例来自云南省某贫困县,该县采取了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措施。

通过调研分析,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当地适宜发展的产业,如茶叶种植、畜牧业等。

在扶贫过程中,县政府注重培训贫困户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二组案例来自贵州省的一个贫困村,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

该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区,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是贫困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修建了一些特色民宿,开发了一些特色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推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也能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三组案例来自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该家庭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实现了脱贫。

这个家庭以前靠打工为生,收入很低。

后来,他们通过政府的帮扶,学习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始种植水果和蔬菜,养殖家禽。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上案例表明,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

只有找准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发挥其优势,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同时,政府的帮扶政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政府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村施策,找准扶贫的突破口,切实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村级扶贫项目典型案例

村级扶贫项目典型案例

村级扶贫项目典型案例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小山村,名叫石头村。

这里以前那可真是穷得叮当响,村里到处是破破烂烂的石头房子,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一、特色产业扶贫:从“石头缝里抠出宝”这几年村里搞了个超级棒的扶贫项目,让石头村彻底变了样。

这个项目就是发展特色山货种植。

为啥选这个呢?因为石头村虽然土地不肥沃,但山上的野果子却长得特别好。

于是,村里请来了农业专家考察,专家一看,这地方适合种核桃、板栗还有野生猕猴桃呢。

说干就干,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们都发动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可犹豫了,这能行吗?以前可没种过啊。

村主任就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还带头把自家的地都种上了这些山货。

慢慢地,村民们也跟着种起来了。

为了种好这些山货,合作社请专家来给村民们培训。

从怎么选苗,到怎么施肥、浇水,再到防治病虫害,村民们学得可认真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核桃树、板栗树都挂满了果实,野生猕猴桃更是漫山遍野都是。

这些山货可都是宝贝啊,市场上很受欢迎。

二、电商助力:山货飞出大山。

山货种出来了,怎么卖出去呢?这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就发挥大作用了。

几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搞起了电商。

他们在网上开了店铺,把村里的核桃、板栗、野生猕猴桃都拍成了美美的照片,还写了很诱人的介绍。

没想到,这山货一上网,就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以前,村民们要挑着山货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卖,还卖不上好价钱。

现在可好,坐在家里,通过电商平台,就能把山货卖个好价钱。

而且,订单越来越多,山货都供不应求了。

这电商啊,就像给石头村装上了翅膀,让山货飞出了大山。

三、旅游扶贫: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随着山货出了名,石头村的绿水青山也被外面的人发现了。

村里的自然风光那可是美得不像话,山上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清澈的小溪。

于是,村里又搞起了旅游扶贫项目。

村民们把那些石头房子重新修缮,打造成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

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住在干净舒适的民宿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还可以去山上采摘山货,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扶贫领域案例警示教育(2篇)

扶贫领域案例警示教育(2篇)

第1篇1. 案例一:某县扶贫干部违规发放扶贫资金案例简介:某县扶贫干部在扶贫资金发放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扶贫资金发放给亲朋好友,造成国家扶贫资金流失。

警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扶贫干部要严守纪律,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

2. 案例二:某村扶贫项目虚报冒领案例简介:某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主任与施工方串通,虚报工程量,冒领国家扶贫项目资金。

警示:扶贫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严禁虚报冒领、骗取国家扶贫资金。

村主任等基层干部要严守职业道德,确保扶贫项目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3. 案例三:某市扶贫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案例简介:某市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只注重完成上级任务,导致扶贫工作效果不佳。

警示:扶贫工作要深入基层,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扶贫干部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4. 案例四:某县扶贫干部收受贿赂案例简介:某县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收受施工方贿赂,为施工方谋取利益,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警示:扶贫干部要严守廉洁自律底线,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贿赂。

要严格执行国家扶贫政策,确保扶贫项目质量。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扶贫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违规发放扶贫资金、虚报冒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损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的警示教育,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1. 虚假扶贫案例:- 案例:某地扶贫项目验收时,发现上报的扶贫项目并未真正实施,而是虚构出来的。

- 教训:必须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形式主义扶贫案例:- 案例: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如为了完成扶贫任务而简单发放扶贫物资,不注重提高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交流各地精准扶贫经验,小编收集整理的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并接受过实践检验,对指导各地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扶贫小额信贷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贷产品。

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到20XX年底,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283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XX年底的26.7%。

全国共有740万贫困户受益。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20XX年贷款总额5.4 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86%,共支持8181户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黄花菜种植等扶贫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贫困地区,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也存在着地区间推进不平衡、贫困户获贷率低等问题。

工作推进最快的省放贷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 61% ;推进较慢的省放贷则不足 8亿元,贫困户获贷率不足6%。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到户的重要抓手,加强指导和监测评估,解决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 电商扶贫陇南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转化为群众收入。

2015年初,陇南市经批准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

两年来,该市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通过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和电商入股带动,促进电商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到20XX年底,全市共发展网店超万家,两年网络销售农产品64亿元,718万人实现就业。

其中, 750个电商扶贫试点贫困村开办网店980家,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

陇南电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

设立电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村网店建设、网货开发、教育培训。

二是建立网店带贫机制。

通过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方式,以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网上代购等服务。

三是加强电商技能培训。

组织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进村入户,帮助村民学电商、开电商、用电商,让贫困农户享受到新技术发展成果。

四是完善电商发展产业链。

加快完善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产业链,提高电商运营效率,吸纳贫困农民就业。

五是培育农特产品网销品牌。

许多做电商的农民开始注册商标,对产品开展食品安全QS认证,提升了当地农副产品品牌知名度。

六是完善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

实现硬化通村公路一万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9.7°%,全市行政村宽带覆盖率80.8%。

陇南电商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是基本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两年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45元增长到6108元,增长了 40%,电商对增长的贡献率为43.4%。

贫困人口通过电商2015年人均增收430元,20XX 年人均增收620元。

二是提升了减贫成效。

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4.4万人下降为20XX年的 36.9万人,减少42.7%。

贫困发生率由26.04%下降为14.86%,下降了 12个百分点。

三是促进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提高了他们的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

四是促进了双创。

学网、触网、用网成为农村的新时尚,返乡青年、回乡大学生、农村致富能人等竞相创业开办网店。

由于电商扶贫成效显著,陇南市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20XX年10月被授予电商扶贫示范市称号。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电商扶贫带贫作用,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明确今后3年对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全覆盖。

3 旅游扶贫河北省涞水县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几年来,该县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许多群众脱贫致富。

但景区周边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并没有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

为带动这些群众脱贫,20XX 年涞水县采取了专门办法。

一是精准分类。

将野三坡景区33个贫困村按区位分成三类:景区核心村1 个,景区周边村18个,景区辐射村14个。

33个村的贫困人口分为三种类型:没有劳动能力的(1328人)、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就业技能的(835人)、有就业技能且有意回乡创业的。

二是精准施策。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县政府从旅游扶贫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投入景区建设。

旅游公司每年从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作为资产收益,对扶贫对象进行帮扶。

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各村成立旅游合作社,政府统筹使用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帮助每个村统一规划建设扶贫农业观光园、扶贫生态停车场、扶贫经营一条街,安排贫困村民就近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

对回乡创业的贫困人口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其回乡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已有 159名贫困人员回乡创业,也带动了其他贫困群众增收。

野三坡旅游扶贫,建立了把贫困人口带起来的外力机制和让贫困人口动起来的内力机制。

20XX年,33个试点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2.26万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做到景区带动贫困村、能人带动贫困户,推广涞水县旅游扶贫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把贫困户带动起来、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把文化特色弘扬起来两带四起来经验,让旅游发展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4 扶贫车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地处黄河滩区,全县有贫困村129个,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

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加工的传统。

前几年,有些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村里,搭起小窝棚招揽群众务工。

2015年起,菏泽市因势利导,对这种小窝棚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扶贫车间。

截至去年12月,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 1803个,有383家企业入驻,直接安置和带动191341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 57685名群众脱贫,其中妇女49724人、残疾人 519人、60岁以上老人8653人(含80岁以上的69人)。

鄄城县扶贫车间的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力推,多方援建。

鄄城县通过县财政扶持、第一书记和县直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方式,利用闲置民房、小学旧址、村级活动场所旧址等,在每个行政村都新建或改建了 1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

二是明确四项要求。

即:扶贫车间内贫困人口用工占比不低于30% ;车间离村公路不超过200米;靠近村幼儿园、小学、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实行弹性工作制,务工贫困群众送完孩子、伺候完老人、干完农活后,再去车间打工挣钱。

三是对经营扶贫车间吸纳安置贫困人口较多的企业,给予用电、租金等方面的优惠,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并由金融机构对其量身定做贷款支持方案。

鄄城发展扶贫车间,群众在村里接单搞加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还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困难,探索出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

一是消除了贫困群众等靠要依赖心理,增强了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

二是留守妇女有了工作,专心生产、增加收入的多了,串门聊天、玩扑克打麻将的少了。

三是扶贫车间成为村民交流重要场所,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

四是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节约了建设成本,降低了用工成本,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赢。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发挥东西扶贫协作制度优势,引导一批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西部贫困地区,在交通便利、有独特资源禀赋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建设分布式扶贫就业车间,更多地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5 构树扶贫2015年,浙江金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贵州省务川县参与构树扶贫试点,投入资金3700 万元,建成年产4000万株杂交构树育苗基地、年产3万吨构树饲料加工厂、5000只构树羊示范养殖场各1个,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

两年来出售种苗4000万株,生产饲料3万吨,出栏构树羊3000多只,实现利润1600多万元。

目前,务川县已有3家企业参与构树扶贫,种植杂交构树2万多亩,组建了 53个农民构树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1721户6845人,户均增收1800元。

截至20XX年底,贵州、安徽等11个省区市的35个县开展了构树扶贫工程,构树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构树是我国原生树种,早在《山海经》和《诗经》中就有记载,蔡伦造纸用的主要原料就是构树皮。

目前全国推广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构树新品种。

杂交构树有三个特点:一是生长快,产量高。

种植当年就可收割,第二年起进入丰产期,每年能收割35茬,亩产鲜叶及嫩枝8吨左右,可连续收割1520年。

二是粗蛋白含量高,用途广泛。

构树叶粗蛋白含量达26%,粗脂肪达5.2%,高于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19%,粗脂肪2.6%)。

构树叶、树皮、果实可以开发利用,用于饲料、造纸、饮品、制药等。

三是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

杂交构树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抗污染和病虫害,在荒山荒坡和石漠化、盐渍化区域都能生长。

杂交构树有三大作用:一是能够解决粗蛋白饲料。

杂交构树经发酵加工后,是养殖猪牛羊鸡鸭鹅鱼等畜禽和水产品的优质粗蛋白饲料,适口性好、转化率高、产出的肉蛋奶品质优。

每亩构树饲料可分别饲养2头牛、6头猪、10只羊。

我国是粗蛋白饲料进口大国,大豆、鱼粉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80%和70%,紫花苜蓿进口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构树饲料是进口蛋白饲料的理想替代品。

二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杂交构树在跑水、跑土、跑肥严重的石漠化区域种植,绿化效果明显。

目前,全国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涉及贵州、云南等8省(区、市),十三五期间,国家确定了 200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其中有140个县是贫困县。

构树扶贫工程是脱贫攻坚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是产业扶贫的好形式。

种植杂交构树当年就有收益,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高于全株青贮玉米1435元/亩、紫花苜蓿1800元 /亩,可稳定收入15至20年。

贫困农户还可以通过养殖、务工等方式从构树扶贫工程中获利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