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设计 爱凡杰中学 语文组负责人杨孝枝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孔乙己》教案

初中语文《孔乙己》教案

初中语文《孔乙己》教案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丑恶。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孔乙己’这个名字吗?你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印象?”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10分钟)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三、深入分析(20分钟)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a. 外貌描写:穿长衫、摇头晃脑、手拿诗书等特点,塑造了一个封建书生的形象。

b. 语言描写:孔乙己的言语显得迂腐、可笑,体现了他的无知和封建思想。

c. 动作描写:孔乙己的动作表现出他的自卑和无助,如躲避短衣帮的嘲笑、小心翼翼地数着钱等。

d. 心理描写:孔乙己内心渴望被人尊重,但现实却让他陷入困境,体现了他的悲剧性。

2. 分析小说主题: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丑恶。

四、讨论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孔乙己的形象和主题的?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小说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丑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孔乙己》教案设计

《孔乙己》教案设计

《孔乙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鲁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背景。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思考。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鲁迅和《孔乙己》的背景介绍。

故事情节的概述和分析。

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分析。

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鲁迅和《孔乙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孔乙己》,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5.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探讨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6.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强调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情况。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分析能力: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的分析能力。

深入探讨: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的探讨深度。

3.2 反馈与调整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互动和改进。

4.1 教学资源《孔乙己》原文文本。

鲁迅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3. 能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1. 孔乙己形象的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批判。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作者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的形象的?(3)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什么?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实践运用: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要词汇和句式。

2.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谈谈自己对他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2. 学生能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这篇经典小说,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孔乙己》(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乙己》(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乙己》(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孔乙己》(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孔乙己》(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深入理解《孔乙己》这篇作品,掌握鲁迅小说的风格特点,体会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3.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语言、形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鲁迅小说的风格特点2.《孔乙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3.小说的结构、人物、语言、形象等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作品,以及《孔乙己》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讲解小说的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

2.阅读辅导法:请学生阅读作品,发现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领略鲁迅所描绘的生活现象,深化学生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小说的结构、人物、语言和形象,从不同角度考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投影介绍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作品,特别是《孔乙己》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入本次阅读的主题。

2.阅读:学生自学阅读《孔乙己》,注意结合文学形式和内容去理解作品,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化表达。

3.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小说的不同问题,重点考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人文思想。

4.汇报:每组完成讨论后,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并向其他组介绍讨论的结果,以便交流、比较和补充。

5.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合理表达和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1.针对小说的阅读体会和文化内涵,写一篇总结性的读后感,要求观点鲜明,内容深刻,语言通顺,篇幅适当。

2.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鲁迅小说及其研究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孔乙己》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小论文,要求论述深入,有理有据,语言精准,篇幅30-40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6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6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精选6篇(一)教案范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底层社会人物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并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乙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包括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的手法。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用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公平的待遇?请谈一谈你的经历。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引出本课文的主题。

Step 3: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学生们分组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 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是什么?Step 4:讨论故事的含义和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有哪些不公平的现象?2. 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弃儿?3. 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思想?Step 5: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创作特点和写作手法,如通过描写细节来塑造形象,通过对话揭示社会问题等。

Step 6: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写作手法(15分钟)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

Step 7:课文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思想、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以及学生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作业一:请写一篇作文,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感受和思考。

作业二:背诵和朗读《孔乙己》故事。

公开课《孔乙己》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孔乙己》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孔乙己》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1)介绍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重点:(1)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2)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孔乙己》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主题思想探讨:(1)引导学生从社会角度、人性角度分析作品主题。

(2)学生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孔乙己》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孔乙己》的评论、分析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内涵。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孔乙己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突出其性格特点。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孔乙己》的语文教案设计

《孔乙己》的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孔乙己》的语文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学习《孔乙己》,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孔乙己》的深层含义,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思考。

2. 运用批判精神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丁举人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4.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

2. 分析讽刺手法:详细讲解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沟通等方面。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社会现实,培养批判精神。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课后加强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歧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领会文学作品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孔乙己》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深切同情,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深刻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他的同情。

2. 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领会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内涵。

(2)讨论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感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强调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感触和启示。

3. 推荐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孔乙己》教学教案设计

《孔乙己》教学教案设计

《孔乙己》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孔乙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热爱,增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体会鲁迅先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passion 和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 学习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领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剖析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2. 深入分析孔乙己与周围人物的关系,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孔乙己相关的研究文章。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出《孔乙己》这篇课文。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孔乙己》,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总结其象征意义。

4.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深入剖析:结合相关资料,深入剖析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passion 和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解读文本。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学教案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学教案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看到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特殊人物。

2. 揭示课题:导入《孔乙己》这篇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概括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化理解。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分析孔乙己的言行举止,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2. 讲解作品主题思想:联系社会背景,阐述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五、情感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类似孔乙己这样的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 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关注社会现象,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作品主题思想。

2. 强调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情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对《孔乙己》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分析孔乙己形象特点和作品主题思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联系社会现象,认识到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作品,避免过于情绪化,提高学生的批判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课文《孔乙己》的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品析文本。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时代的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情节和语言特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和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精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节,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2.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的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语言、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运用文中的语言、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角色的复杂性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孔乙己这一角色有什么印象?他是怎样一个人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有何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未来学习的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孔乙己》原文。

2.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视频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具体行为和言语,深入剖析其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培养同理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掌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教学难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2)深入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作品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

2. 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内涵。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填写学习任务单,梳理人物关系、故事脉络。

3. 课堂讲解:(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2)讲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揭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培养同理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注重分析。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讲解,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强调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及《孔乙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描写,阐述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分析、评价等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背景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阅读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析、评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孔乙己》这篇课文,包括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掌握并运用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解读并分析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和评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认识。

(2)培养学生对社会不公和人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解读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孔乙己这个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

(3)运用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研究《孔乙己》的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准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PPT或投影片。

(3)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和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先阅读《孔乙己》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准备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或投影片,展示《孔乙己》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为学生阅读作品提供背景知识。

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3. 讨论与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举例说明并深入探讨。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学设计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学设计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课方案三篇语文《孔乙己》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一. 认识封建教育 . 科举制度的罪恶 , 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二.理解运用相貌 . 语言 . 动作的描绘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领会环境描绘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 学习本文遣辞造句的简炼 . 精准 .教课要点与难点 :要点 : 运用相貌 . 语言 . 动作的描绘塑造人物形象.难点 : 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教课时数 : 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 激发兴趣 , 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 __年冬 , 发布于 __年 4 月的《新青年》 , 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呼喊》.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 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遇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 最喜爱《孔乙己》 . 他为何最喜爱《孔乙己》呢 ?孔乙己终究是一个如何的艺术形象 ?鲁迅先生如何运用巧夺天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以后便可获得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 ,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惨剧是命运的惨剧, 莎士比亚惨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惨剧 , 而易卜生的惨剧是社会问题的惨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 , 是有道理的 . 那么 ,孔乙己的惨剧是什么样的惨剧呢?惨剧 , 常常令人泪下 , 但是 , 读了孔乙己的惨剧 ,眼泪常常向肚里流 , 内心有隐约作痛之感 . 这又是为何呢 ?学习以后我们可获得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有名的著作 , 情深 . 意深 . 委婉 . 深邃 , 一定认真阅读 , 踊跃考虑 , 好好领悟 .二. 检查预习 , 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正确地回答 : 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 ?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归纳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别身份 ?这是一种如何的特别身份 ?学生回答后 , 点明 : 〝孔乙己〞是〝外号〞 , 不是姓〝孔〞名〝乙己〞 .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 , 因为他姓孔 , 他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 ( 粗心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 ), 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 替他取下一个外号 , 叫作孔乙己 . 一个人活在世上 , 连姓名都不知道 , 以〝外号〞代名字 , 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好 , 是一个惨剧性的人物 .文中〝孔乙已经是站着饮酒而穿长衫的的人〞这句话形象而归纳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别身份 . 〝站着饮酒〞 , 说明生活贫穷 , 经济窘迫 , 与〝短衣帮〞同处于社会基层的经济地位 ; 〝穿长衫〞 , 为的是要摆念书人的架子 , 显示比〝短衣帮〞尊贵 .在他身上 , 展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十分显然的特色 , 令人一看 , 印象深刻 . 作者运用了〝画眼睛〞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基本特色 , 做到了〝以一目尽传精神 , 以一斑而窥全豹〞 . 这是贯穿全文的画龙点睛 . 这个形象一出现就展现出惨剧的兆头 .三. 讲读解析第一部分 ( 第 1 节至第 3 节).1.指名朗诵第一部分 .发问思虑 : 孔乙已经是在如何的环境里活动的?学生回答 , 点明 : 活动的环境是清代末年的咸亨酒店 ( 小说点明〝这是凹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 __年上溯 20 多年 , 是_世纪末 , 也就是清代末年 .) 酒店有特别的格局 , 多种的饮酒方式 .这个场所是清末社会的缩影 , 它等级威严 . 冷峻势利 .( 咸:_i n 全的意思 ; 亨 hēng 通畅顺利 . 咸亨 : 出自《易坤》的〝品物咸亨〞 . 旧时商铺老板用这种吉利的字眼做招牌 , 取财路旺盛的好兆头 .) 请同学一一找出阶级差异相比较的词语 , 说明等级威严 .一〝坐〞一〝站〞 ; 一〝里〞一〝外〞 ; 一〝长〞一〝短〞 , 一〝荤〞一〝素〞 ,鲜亮地揭露了贫富悬殊 , 人情冷暖 .2.从哪些语句看出这个场所的势利与冷峻 ?读文中有关语句 , 领会 :掌柜的对长衫顾主的奉承, 对小伙计的凶脸庞, 对短衣帮〝羼水〞的冷峻 . 〝羼水〞这一细节深刻揭穿老板对穷人榨取手段的拙劣和冷峻势利 . 利欲熏心的本质 . 〝单一〞 . 〝无聊〞 , 〝开朗不得〞 . 冷冷清清的氛围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炎凉的关系.( 对〝幸好〞进行换词练习 , 如〝幸好〞〝多亏〞等 .)3.作者为何要用那么多笔墨来描述环境 ?又为何要写柜台 . 温酒 . 饮酒 ?这样写 , 目的在于揭露主角所处的社会环境 , 创建不一样等的冷峻的氛围 , 预示孔乙己惨剧的必定性 .写柜台与邻近的人们 , 是为描绘孔乙己作铺垫 , 因为从他们的眼里 . 话里能够看出孔乙己是如何一个人 . 勾勒特定的环境 , 特定的社会背景 , 为的是演好社会中这个基层人物的惨剧 .4.就在这冷峻势利 . 等级威严的环境里 , 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场 . 为何小伙计竟然也能够〝笑〞呢 ?是〝欢笑 ?是玩笑 ?是讥笑 ?是耻笑 ?仍是嘲讽 ?就在读者不解之时 , 作者用极省俭 ( 白描 ) 的语言亮出了孔乙己的形象. 三个附带语( 〝站着饮酒〞 . 〝穿长衫〞 . 〝〞 ) 一下子刻画出这个人身上的可笑的矛盾 , 他是这环境里唯一无二的笑料 , 给人以世情凉薄之感 .板书设计 :咸亨酒店 ( 缩影 )孔乙己苦人儿等级威严壁垒分明势利冷峻〝长〞〝里〞〝坐〞〝荤〞站着喝(笑) 而凉薄〝短〞〝外〞〝站〞〝素〞穿长衫孔乙己身上的这种矛盾 , 决定了他的生活内容 ; 他的语言 . 行动 , 又必定使他在鲁镇人们心目中成为可笑的人 . 他为何穿长衫 , 又为何只能站着饮酒呢 ?那就得认真解析了 .四.部署作业1.熟读第一部分 .2.依据鲁迅第一部分的描述 , 用漫画的笔法给孔乙己画像 .语文《孔乙己》教课方案二一.讲读解析第二部分 ( 第 4 节至第 9 节).1.沟通漫画作业 , 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诵第 4 节至第 9 节的内容 , 思虑 :(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 , 他为何会成为嘲讽的对象 ?他人嘲讽他时 , 他如何答对 ?表现出他如何的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 , 点明 : 从他相貌特色看 , 他既贫寒落魄 , 又要摆念书人的架子 , 显示出比〝短衣帮〞尊贵 . 受〝万般皆下品 , 惟有念书高〞的封建思想迫害 , 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 既穷又懒 , 衣服又脏又破 , 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 , 不洗 . 付酒钱时还要〝排〞 . 一个〝排〞字 , 传神地刻画出他显摆的神态 . 〝夹些伤痕〞 , 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色看 , 满口〝之 . 乎 . 者 . 也〞 , 难懂 , 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 当他人揭他〝偷〞的疮疤时 , 他的表现是〝不回答〞 , 忍气吞声 ; 当他人再寻衅时 , 他〝睁大眼睛〞辩白 ; 他人揭露事实后 , 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保护自己的尊严 . 这样抓住特色进行描述 , 使一个心灵遇到欺侮的形象 , 呼之欲出 .性格刻画力透纸背 . 比方 , 在他被欺侮之时 , 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筹 , 知书识理 , 满口〝窃书不可以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文雅 . 可见 , 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能向小伙计说话 ?向孩子们说话 ?孩子对他采纳什么态度呢 ?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应出他如何的思想性格 ?孔乙己感觉孤傲孤独 , 只能和孩子们说话 , 以求得宽慰 . 他社会地位低下 , 和劳感人民同样处于社会基层, 而又因为迂腐和品德不端, 更加低下, 连儿童都看不起他 . 一个〝配〞字 , 极其深刻地揭露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 , 反应了孔乙己的和善 , 也进一步刻画其麻痹不仁, 迂腐可笑. 〝回〞的四种写法 , 其实极少这样用 , 但孔乙己是受科举制度捉弄迫害的知识分子, 常把一些无用的字看作学识与本事, 可见迫害之深 . 热中于富贵荣华, 对小伙计不单炫耀, 并且灌注做掌柜往上爬的思想( 〝多乎哉?不多也〞的来历: 他人说孔子多才多艺 , 孔子说 : 〝多吗 ?不多啊 . 〞)这部分三个细节特色 , ①站 . 穿; ②排 ; ③对于茴香豆 , 活画出孔乙己性格的基本特征: 和善 , 低微 , 迂腐 , 想向上爬又不擅长钻营 , 生计日窘却又贪吃贪喝 , 特别看不起体力劳动 . 作者塑造了这个基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 形象 , 传神 .(3)在写哄笑的场面中 , 作者插叙了什么内容 ?起何作用 ?插叙孔乙己的出身和品德 , 对他的社会地位 . 经济情况 . 受腐化的思想性格作比较完好的介绍 ( 好喝懒做 ; 盗窃 ; 不拖欠等等 ).插叙节俭笔墨 , 用最少的话说明应当说理解的事, 控告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4)读第 9 节 . 从〝但是没有他 , 他人也便这么过〞的语句中 , 领会孔乙己是个不足轻重的人 , 剩余的人 . 话虽一句 , 却无穷酸楚 .二.部署作业 :1.练习四 .2.熟读第 4 节至第 9 节.第二教时一. 讲读解析第三部分 .1.启迪思虑 : 孔乙己好些天来 , 他的遭受如何呢 ?(1)指名朗诵第 10 节 . 正音解词 .打折 (sh ) 服辩 (f bi n)(2)学生回答 : 他被打折了腿 .2.思虑 : 这件事深刻地揭穿了什么问题 ?作者运用如何的描绘手法来叙事写人的 ? 孔乙己不单精神上受欺侮. 伤害 , 并且肉体上遭残害 .文章揭穿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 一个有功名, 爬上去, 骑在人民头上横行霜道, 胡作非为 , 欺负人民 ; 一个没有进学 , 跌下来 , 受摧残 . 丁举人有地位 , 有势力 , 天性残忍 , 手段狠毒 , 私设公堂 , 草菅人命 , 先〝正名〞 , 后动刑 , 接着再慢慢地摧残 , 显然吃人 , 却不担吃人罪名 , 冷峻而残酷 .作者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 从饮酒的人与掌柜的对话中叙事写人.3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是如何的情形 ?与第一次出场比较 , 肖像 . 声音 . 神态 . 动作有何变化 ?(1)指名读第 _节.(2)抓要点词语说明 .( 板书)他人对他的嘲讽 . 哄笑 . 谈笑仍旧是同样 , 无丝毫同情与同情 , 有的是冷淡 . 寡情与势利 .4.教师点明 : 从欠钱未还 , 从提到而不谈到 . 不看到 , 写出孔乙己的凄惨结局 ; 经过〝我〞的估猜 , 写孔乙己的不见经传逝世 , 格外酸楚 . 无人过问 , 又无的确信息 ,〝大概〞〝的确〞 , 写出其惨剧结局的必定性 . 孔乙己在讥笑声中登上生活的舞台 , 又在嘲讽声中走开了生活的舞台 . 社会这样冷峻 , 令人不寒而栗 .二.总结.1.请同学就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进行归纳 .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残害下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迂腐, 好喝懒做 , 偷窃 ,中封建思想意识的毒而不自觉 , 毫无社会地位 , 但精神上又靠近不了〝短衣顾主〞 , 脱不了那件长衫 , 成为鲁镇的剩余的人 , 废物 . 他身上的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独有的语言行动 , 成为可笑的人 . 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 . 科举制度迫害的基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孔乙己这个被压迫被伤害者 , 作者对其迂腐 , 坏习惯进行了批评 , 对其和善予以一定, 对其凄惨遭受寄托同情 , 哀其不幸 .作者经过对孔乙己命运的描述 , 控告封建社会的罪恶 , 揭穿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抽打丁举人之类的冷峻残酷 . 作者平平庸淡写来 , 刻画得绘声绘色 . 放在社会惨剧里写出农村落魄文人的性格惨剧 , 笔触平庸 , 寓意深刻 . 整个惨剧是在人们的笑声中进行的 , 既是社会的惨剧 , 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惨剧 . 文中没有翻江倒海的冲击 , 可人们读后却感觉内心有阵阵的隐痛 . 作者运笔的确收到巧夺天工之效 .2.领会细节描绘的作用 . 文中的细节描绘 , 令人物性格突出 , 形象鲜亮 . 相貌 . 语言 . 动作的描绘均做到个性化. 用词精准 , 令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三.部署作业1.看幻灯 , 叙述故事情节 , 叙述时注意运用传神的词句 .2. 抓住孔乙己肖像特色和语言动作, 解析他的思想性格 .3.谈一点读后的感想 .教后 :1.讲〝咸亨〞含义很有必需 , 表示酒店老板买卖兴旺 , 财路旺盛的梦想 , 能给学生以当时社会的实感 .2.学生念书比过去认真, 没有一个同学把〝孔乙己〞误以为是真切的姓名, 并且较快地领会到一个人活在世上 , 他人不知其姓名 , 只用外号来取代 , 必定命运凄惨 .有同学联系到《阿Q正传》中的阿 Q.3.有同学提出 : 〝短衣帮〞的〝唠絮叨叨〞不好 , 指引他们读课文 , 弄清作者的企图 , 不是写短衣帮的不好 , 而是揭穿老板的贪心 , 冷峻 .4.要学生辨〝踱〞的含义 , 领会安闲自在 . 意得志满的神态 .5.〝幸亏〞换词 , 学生换了〝幸好〞〝幸亏〞〝还好〞 .6. 有同学说孔乙己这个人应当用〝穷酸〞二字来归纳, 理解得较好 .7.把〝不屑置辩〞与〝排〞放在一块儿讲 , 一神态 , 一动作 , 均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自命高傲 , 有异曲同工之妙 .8.〝不屑置辩〞与〝颓唐不安〞是绝妙的比较 .9.〝笑〞是文中艺术化的一种手段 . 孔乙己的可笑 , 是为了抨击令人麻痹的封建文化和吃人的封建制度 .10.频频写〝笑〞 , 表现了高明的艺术才能 . 孔乙己生活的环境冷峻 , 遭受凄惨 . 作者以〝笑〞贯穿全文 , 使惨剧的内容在〝喜剧〞的氛围中进行 , 悲喜互为映托 , 增加了惨剧的色彩 .语文《孔乙己》教课方案三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 理解.累积阔绰. 颓唐.间或.不屑. 置辩等词语.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领会小说精良委婉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惯用人物的相貌 . 语言 . 动作描绘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 理解社会环境描绘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研究小说人物的性格 , 领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认识作者对腐败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峻的社会的揭穿和批评.教课要点1.掌握小说主题 .2.解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 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 . 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 教课难点联合时代背景 , 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教课方法1.朗读法2. 怀疑研究法3. 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设计鲁迅先生曾这样回复一位朋友 , 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 , 他自己最喜爱的一篇是《孔乙己》 .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述的这个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我们叙述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 ?请看课文 .二.朗读 , 整体感知文意学生默读课文 , 初步感知文意 .三. 研读课文 , 理解文意( 一 ) 学生朗诵第一段 .1.发问 :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址和时间 ?明确 : 地址 : 鲁镇咸亨酒店 ; 时间 :这是20多年前的事2.咸亨酒店饮酒的人有哪几种种类 , 各有什么特色 ?( 从衣服 . 地址 . 方式三方面启迪答问 )3.〔发问〕 : 短和长 , 外和里 , 站和坐等对峙词语反应了什么 ?明确:反应了等级威严 , 贫富悬殊 , 阶级对峙 . 增补说明 :踱写出了长衫顾主耻高气昂.安闲自得的神态 ;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二) 学生朗诵第 2.3 段.1.发问 : 掌柜对长衫客 . 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一样 ?这说明掌柜是如何的人?明确 : 掌柜对长衫客 : 全力迎合 , 恭顺服侍对短衣帮:不讲情谊,恣意盘剥对小伙计 : 残忍无情 . 说明掌柜虚伪 . 势利 . 冷峻 , 媚富欺贫 , 利欲熏心 .( 三 ) 学生朗诵第 4 段 , 联合理解解析一解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发问 :孔乙己是站着饮酒而穿长衫的的人, 他终究属于哪一类顾主 ?这说了然孔乙己的什么特色 ?明确 : 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威严 , 隔着鸿沟 . 孔乙己站着饮酒 , 说明社会地位低下 , 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 , 总想保持念书人架式 , 却贫寒落魄 , 不可以踱入房里 , 与长衫并起并坐 . 短短一句话点了然孔乙己的身份 . 地位和性格特色 .( 四) 学生朗诵第 5 段1.发问 : 小说如何仔细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 , 这些描绘说了然什么 ?明确 : 身材很高大表示本来拥有糊口条件 , 青白神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示他饱受生活摧残, 常遭欺辱欺侮 . 乱蓬蓬的花白胡须点明他已经是行将就木 . 长衫脏而不洗 , 破而不补 , 又不愿脱去 , 表示他好逸恶劳 , 落魄不堪 , 自视高傲 .2.发问 : 孔乙己说话为何满口之乎者也 , 教人半懂不懂 ?明确 : 说明他长远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 迂腐之至 .( 五) 学生朗诵第 6 段发问 : 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成心大声嚷, 讥笑他偷东西时 , 他如何对待 ?明确 : 他先故作冷静 , 排出九文大钱 , 一个排字既表现他窘迫而穷酸的真相 , 又对酒店卖弄分文许多 , 自己是规矩人 . 也表现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喜悦而炫耀的神态 . 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 , 进行争论 . 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况难堪 . 又羞又恼的神态 . 争论原因是窃书不可以算偷 , 窃和偷本是同义词 , 这反应他死要面子 . 自欺欺人 , 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 , 也反应了他的自命高傲 , 迂腐穷酸 .( 六 ) 学生朗诵第 7.8 段1.发问 :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儿童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明确 : 教茴字的四种写法 , 见小伙计绝不热情 , 便长叹痛惜 , 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识视如至宝 , 说明迂腐不堪 , 中毒甚深 . 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和善诚恳. 不看对象 , 多乎哉 , 不多也的词句信口开河 , 说明迂腐可笑 , 麻痹不仁 .2.发问 : 如何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 ? 为何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 , 没有帮助 , 却一味哄笑取乐 ?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惨剧有什么特别的艺术成效?明确 : 第一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迫害,被科举制度残害,不会营生,迂腐麻痹 , 假文雅 , 他的像貌 . 行动 . 语言是可笑的 , 写孔乙己的可笑 , 本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利嘲讽和嘲讽 .其次是他人对孔乙己的讥笑. 反应人们的冷淡麻痹 .( 七) 学生朗诵第 9 段发问 : 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构造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 这段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 . 这句平平庸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郁的感情 : 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 , 又怒其不争 , 以画龙点睛之笔 , 深刻揭穿和控告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 八) 学生朗诵第 10 段1.发问 : 掌柜突然说 : 孔乙己长远没有来了 ,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 突然 , 说明有时想起 , 他在掌柜等人脑筋里印象不深 , 不过因为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 , 承接上文 ( 没有他 , 他人也便这么过 ), 又惹起下文 ( 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2.联合理解解析二回答明确 : 侧写孔乙己因盗窃被打成残废 , 用竟和反问句突出丁举人的凶横残暴和狠毒 . 小说写一个念书人毒打另一个念书人 , 再次点出孔乙己惨剧的社会本源是封建科举制度 . 丁 . 孔二人 , 同是念书人 , 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 科举中 , 一个爬了上去 , 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 , 成了狠毒的吃人者, 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 , 成了可怜的牺牲品 , 这就深刻揭穿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 九 ) 学生朗诵第 _段发问 :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一样 ?请从肖像 . 声音 . 神态 . 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 .以上对照 , 说了然封建制度不只戕害了他的思想 , 并且残害了他的肉体 . 孔乙己已经不可样子 , 四周的人们仍对他讥笑 , 这反应了人们的冷淡无情 . 麻痹不仁 .( 十) 教师朗诵 _._ 段1. 发问 : 写长远没有看到孔乙己, 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明确 : 详细写出了孔乙己已逐渐被人忘记, 点出了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2.发问 : 我到此刻终于没有见 -- 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 . 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 ?明确 : 因事隔 20 多年 , 无人切实讲过孔乙己死的信息 , 只能推断 . 说的确 , 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受来看 , 死亡是必定的 . 又因为在社会上毫无地位 , 根本无人重视 , 即便死了也是静静的无人关怀的 . 小伙计确信其死 , 但又一直没有听到的确靠谱的信息 , 因此说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 .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五篇教课方案一般包含教课目的 . 教课重难点 . 教课方法 . 教课步骤与时间分派等环节 . 初中语优异教课方案方案最新版 5 篇教课方案是一个系统规划教课系统的过程 , 教师如何写教课方案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课方案方案模板五篇教课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课对象的特色 , 将教课诸因素有序安排 , 确立适合的教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模板五篇想获得高分 , 教课方案有关考点一定要特别熟习, 如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 . 教课依照和教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孔乙己爱凡杰中学语文组负责人杨孝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社会的冷酷的,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意义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教法:引导法,点播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三五互动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教师提示:(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2)深入探因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

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

“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

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写人物片断练习。

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

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

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

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示:(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悲哀;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

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

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

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

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

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