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XX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XX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XXXX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1.1 项目概述1.2 建设单位1.3 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结论2 项目提出的理由、过程和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经济发展现状3.2 项目前景分析3.3 项目竞争力分析3.4 市场需求分析3.5 项目定位3.6 建设规模4 场址和项目建设条件4.1 场址4.2 项目建设条件4.3 基础设施条件4.4 市政条件4.5 社会经济环境4.6 综合评价5 规划建筑方案5.1 规划设计方案5.2 建筑方案5.3 结构方案6 建筑设备方案6.1 给水工程6.2 排水工程6.3 采暖及换热站工程6.4 建筑电气工程6.5 燃气工程6.6 智能化系统(弱电)7 消防7.1 编制原则7.2 编制依据7.3 消防措施7.4 消防教育和管理8 节能8.1 编制原则8.2 编制依据8.3 建筑节能8.4 节水措施与水环境系统的建设目标8.5 暖通节能8.6 电气节能8.7 机电设备节能9 环境影响与保护9.1 环境现状分析9.2 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9.3 环境保护10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10.1 劳动安全10.2 卫生防护措施11 项目招标11.1 编制依据11.2 招标方案12 项目实施计划12.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2 项目实施进度表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1项目投资估算13.2资金筹措14 财务评价14.1项目运营计划14.2成本、费用和各项税收14.3投资利润14.4财务指标分析15 不确定性分析15.1盈亏平衡分析15.2敏感性分析16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16.1评价结论16.2 建议本项目净用地面积为XXXX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XXXXX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XXXXXX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XXXXXXX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配套公建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

建筑工程小课题研究方案

建筑工程小课题研究方案

建筑工程小课题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建筑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结构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能力成为了当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2. 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加固结构、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目前对于提高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能力的研究仍然面临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研究中针对地震的抗震设计没有实现有效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采用的常见抗震技术效果如何仍然缺乏系统的评价。

3.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结合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常见的抗震技术,并梳理其优缺点。

同时,本研究将提出一种有效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各种抗震技术的抗震效果,并提出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案。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调研相关文献和案例为基础,对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常见的抗震技术进行整理和归纳。

在此基础上,将分析各种抗震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各种抗震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

5.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和案例,梳理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常见的抗震技术,并进行优缺点的分析。

其次,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各种抗震技术在不同工程案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6. 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阶段一(1-3个月):开展相关文献和案例调研,梳理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常见的抗震技术,进行其优缺点的分析;(2)阶段二(4-6个月):开展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各种抗震技术在具体工程案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3)阶段三(7-9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4)阶段四(10-12个月):进行成果的交流和宣传,向业界和学术界广泛推广研究成果。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Use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Xinyi Community■ 诸梦杰 ZHU Mengjie 周静敏 ZHOU Jingmin 王舒媛 WANG Shuyuan摘 要:随着公租房的大力推广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对公租房建设工作的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和反馈,可以推进和保障公租房建设大力稳步发展。

上海作为第一批开展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对公租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文章通过对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住户满意度调查,从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的角度切入,展现住户视角下上海公租房的应用现状,完善住户评价环节,希望能对未来上海公租房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满意度分析;上海馨逸公寓社区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promo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and the multi-angle and multi-direction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n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and guarantee the vigorous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first cities to develop public rental housing, Shanghai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n the community of Shanghai Xinyi Apar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this paper sho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Shangha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and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of residents.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Shanghai.Keywords: public rental housing; build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use evaluation; satisfaction analysis; Shanghai Xinyi Community1 研究背景2010年起,我国公租房成为“四位一体”住宅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第一批积极响应的城市,公租房的建设与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城市居住区中建筑布局自动生成方法与方案评价研究

城市居住区中建筑布局自动生成方法与方案评价研究

/住宅建设/硏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Study on Automatic Building Layout Generation and SchemeEvaluation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城市居住区中建筑布局自动生成方法与方案评价研究*文/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高婉君毛超刘贵文【摘要】居住区建筑布局作为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综合性的决策过程,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所有活动相关。

为解决传统布局的重复性与低效性,本硏究提出一种用于多种类型建筑自动布局的方法。

该方法以经济效益、布局合理性为优化目标,以建筑单体的尺寸、间距、日照、容积率等作为控制平面布局的自变量,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住区的自动布局,根据房地产产品定位理论,确定最优方案设计。

此方法将住区布局问题转化为计算机模型,有效解决人工布局耗时耗力的问题,为决策者和设计师提供可参考的住区布局方案,也为难以定量计算的建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布局;多目标优化;模拟退火算法0引言建筑物作为大尺度的城市要素,是城市的外部特征和表象文化。

居住区建筑布局更是体现城市总体形态架构的重要因素,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同时,建筑布局也是综合性的决策过程,几乎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所有活动相关,如土地幵发、功能结构等,是决定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对城市本身的运行、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o在实践中,建筑布局大多由建筑设计师根据自身经验独自完成,在综合考虑交通、曰照、流线、规范指标等因素后,设计师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性计算和调整。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通过计算机将布局规则和指标进行参数化、模型化、规范化处理,以实现自动布局,且该方法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已十分成熟,如车辆调度、物流等。

C6H-85目前,在居住区建筑布局自动生成研究中,宋小冬等⑵将人工布局经验和计算机自动化相结合,以建筑容积率最大为优化目标,通过Bl_算法和遗传算法实现住宅建筑的自动布局。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实际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实际应用研究

染和破坏 , 在这 种情况下 , 加快生态技 术的研 发和推广 , 对 实现 和挑战 。生态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 , 同
进 一步优化建筑节能 , 并 结 现 代 建 筑 生态 化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作用 。建筑 设计 的进 化过 程与 生 时 需 要 利用 可再 生 资 源 和 节 能 技 术 ,


对 于 我 国 而 言 , 在节 能减 捧 政 策 大 力推 广 与 实 旌 的 背 景 之
l 绿 色 建 筑 的概 念
下 ,建 筑 行 业 为 了 能够 最 大 限 度 的 满 足 节 能 减捧 政 策 当中 对 于
在 我 国现 行 ‘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G B - 5 0 3 7 8 ) 当中, 对 于绿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将绿色建筑作为 色建筑给 予了明确的界定标准: 即绿色 建筑是指 , 在建筑 的全寿 关 键 性 的 手 段之 一 。据 相 关 统 计 资 料数 据 显 示 : 在。 十 二 五 发展 命 周 期 范 围之 内 , 能够 实现 对 包 括 能 源 、 土地 资源 、 材 料 以及 水 期 问, 加 快 绿 色 建 筑 节 能发 展 的条 件 也 比较 成 熟 , 需 要 自启 蒙 探 资 源 在 内各 种 资源 的最 大 限度 的 节 约 ,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 , 减 少 索阶段转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可 以说是前 生 态 污 染 , 提供一种适用、 高效 、 并且健康, 能够 与 自然 和 谐 共 生
念融入建筑设计过程 当中, 此项工作设计刘不容缓的。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 况, 以绿 色建筑节能设计 为研 究对 象, 首先针 对绿 色建 筑的概念进 行 了简要分析 , 进而概括在绿 色建 筑节 能设计过程 当中所需要 遵循 的几点基 本原则 , 最后 以黔 西南 州为切入点 , 就绿 色建筑节能设计主要方 法的 实际应 用进行 了阐述 , 希望能够为 实践 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住宅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住宅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住宅建筑论文参考文献一、住宅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住宅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6期.胡文发.郭淑婷.[2].中庭式住宅建筑热压通风的预测模型研究.《湖南大学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z1期.蔡向荣.王敏权.傅柏权.[4].高层住宅建筑南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水量配比特性研究.《太阳能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4期.魏生贤.李明.林文贤.季旭.余琼粉.罗熙.龙星.[5].住宅建筑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数学模型.《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2013年2期.郭震.袁迎曙.[6].住宅建筑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规律试验研究.《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2012年4期.郭震.袁迎曙.[7].空调运行模式对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影响.《重庆建筑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2006年5期.朱光俊.张晓亮.燕达.[8].北京市多层住宅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6期.吴星.张智慧.肖厚忠.[9].基于综合降荷的住宅建筑窗水平遮阳方式优化设计.《太阳能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11期.张甫仁.[10].绿色住宅建筑与普通住宅建筑适用性对比研究基于武汉城区的调查. 《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6期.何一慧.孙兆谦.二、住宅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被引次数:14作者:赵夏.建筑技术科学太原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2].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喻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庆大学2011(学位年度)[3].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生态效率度量方法研究.作者:昂双龙.管理科学与工程东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4].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罗玉轩.土木工程管理大连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5].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城市住宅建筑能耗特征分析与节能评价.被引次数:24作者:陈淑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湖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6].住宅建筑估价中广义成新度的综合评价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赵磊.技术经济及管理长安大学2012(学位年度)[7].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政策建议.被引次数:2作者:顾亮杰.工程经济与管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学位年度)[8].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特性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夏如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学位年度)[9].钢结构住宅建筑在邯郸地区的推广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乐.建筑技术科学河北工程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住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被引次数:25作者:白云龙.项目管理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学位年度)三、相关住宅建筑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methodologyforestimatingthelifecyclecarbonefficiencyofareside ntialbuilding.D.Z.LiH.X.ChenEddieC.M.HuiJ.B.ZhangQ.M.Li《Buildingandenviron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Jan.[2]EvaluationofthethermalperformanceofaThermallyActivatedBuilding Systemaccordingtothethermalloadinaresidentialbuilding. SangHoonParkWoongJuneChungMyoungSoukYeoKwangWooKim 《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Apr.[3]Useofreferencebuildingstoassesstheenergysavingpotentialsofther esidentialbuildingstock:TheexperienceofTABULAproject. IlariaBallariniStefanoPaoloCorgnatiVincenzoCorrado《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May[4]ApplicationresearchofECOTECTinresidentialestateplanning. LiYangBaoJieHeMiaoYe《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Apr.[5]Anewcalculationmethodforshapecoefficientofresidentialbuildingu singGoogleEarth.FengQiYixiangWang《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Jun.[6]Effectofbuildingregulationonenergyconsumptioninresidentialbuil dingsinKorea.DoosamSongYoungJinChoi《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7]Impactofusingcoolpaintsonenergydemandandthermalcomfortofaresid entialbuilding.DianaDiasJoaoMachadoVitorLealAdelioMendes 《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Design,processes,equipment,econom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2[8]Astudyondifferentnaturalventilationapproachesataresidentialcol legebuildingwiththeinternalcourtyardarrangement. AdiAinurzamanJamaludinHazreenaHusseinAtiRosemaryMohdAriffinNilaKeumal a《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Apr.[9]Correlatingenergyconsumptionwithmultiunitresidentialbuildingch aracteristicsinthecityofToronto.MarianneF.TouchieClarissaBinkleyKimD.Pressnail《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Nov.[10]Effectofadjacentshadingonthethermalperformanceofresidentialbu ildingsinasubtropicalregion.A.LS.Chan《Applied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四、住宅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浅谈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赵成磊.王颖.李晶晶,2013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天普太阳能空气热水器在住宅建筑相结合中的应用.郭玉兴,20132013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3]非幕墙式住宅建筑外保温系统的优化与选择.李先立.李小荷.徐欣,2014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4]住宅建筑能量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研究.陈淑琴.沈恒根.李念平.关军,2010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5]平板太阳能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与结合.袁家普,20122012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二十年纪念会[6]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刘志明,20122012全国水泥企业节煤节电新技术交流大会[7]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在中国的探索之路及未来可能性.凌佩雯,2011《中国的设计与创新》2011年学术会议[8]沈阳某住宅建筑方案优化及恒温恒湿设计.郭庆娜.张永宁.薛志锋,2012北京制冷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9]分散式水源热泵空调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刘军,2012四联智能·2012第四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10]美国垂直保温夹心墙板在非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宗德林,2012第二届建筑工业化技术论坛。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我国正在经历着从未有过的住宅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时期,公共建筑的需求量似乎已经不处于主导地位,住宅也逐渐成为人民消费和投资的最大商品。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开始慢慢的提高,而且消费者在若干年的发展中已逐渐成熟起来,对住宅消费的观念转向开始追求和注重住宅的品质。

与此同时,住宅的优化设计有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终于体现了住宅设计的重要性,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在解决以及不断完善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住宅设计,更好的为人所用,创造优质的住宅产品,提高人居环境是现今建筑师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即如何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在迅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人居发展”两大目标。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住房发展,多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在过去的一个历史时期,为了克服住房极端短缺的危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9.09.24•【文号】建科函[2009]235号•【施行日期】2009.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建科函[2009]235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交通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我部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有关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进行了完善,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张播、刘燕辉、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由杨建荣、李晓锋、曹阳、陆俊俊、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赵锂、李建琳、吕石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王昌兴、韩继红、姜兆黎、赵平、冯跃等负责完成;“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林波荣、燕翔、谭华等负责完成,“运营管理”部分由王占友等负责完成。

住宅可行性研究报告

住宅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给排水设计方案
项目采用集中供水和排水系统,确保水源质量和排放达标。给排水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环境保护要求,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
(4)供电设计方案
项目采用双回路供电,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供电设计方案考虑节能降耗,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
(5)供暖设计方案
项目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供暖系统选用高效、环保的设备和材料,确保供暖效果和节能性能。
1.技术上,项目采用的技术方案合理,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
2.财务上,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资金筹措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财务可行性。
3.风险上,项目面临一定的风险,但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政策研究,及时调整项目策略,以适应政策变化。
4.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包括项目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管理风险涉及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效率;财务风险包括资金链断裂、成本控制不当等;法律法规风险则涉及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资金充足,合理控制成本,并遵守法律法规,以降低运营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
标识
二、技术可行性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某城市的新开发区,占地面积XX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XX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分为多个分期进行开发,本次评估主要针对第一期住宅项目。
2.技术标准与规范
项目设计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参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等标准进行设计。在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电、供暖、通风、消防等方面均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技术的成熟度和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可能存在不成熟的风险,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也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为此,项目应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材料,并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以降低技术风险。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方案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方案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1.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 (4)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原则与方法 (4)2.1 绿色建筑评价原则 (4)2.2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5)2.3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5)第三章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准 (6)3.1 设计理念与目标 (6)3.2 设计标准与规范 (6)3.3 设计评价方法与流程 (6)第四章建筑施工阶段评价标准 (7)4.1 施工管理要求 (7)4.2 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 (8)4.3 施工环境与资源利用 (8)第五章建筑运营阶段评价标准 (8)5.1 运营管理要求 (8)5.1.1 建筑运营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建筑运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8)5.1.2 建筑运营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以保障建筑运营的高效、安全、环保。

(8)5.1.3 建筑运营管理应实施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8)5.1.4 建筑运营管理应定期对运营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运营管理水平。

(8)5.2 能源与资源消耗 (9)5.2.1 建筑运营阶段能源消耗应遵循节约、高效的原则,采用节能技术、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9)5.2.2 建筑运营阶段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9)5.2.3 建筑运营阶段水资源利用应遵循循环、高效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9)5.2.4 建筑运营阶段应合理处理废弃物,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9)5.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5.3.1 建筑运营阶段应加强对室内外环境的监测,保证环境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经济评价研究》

《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经济评价研究》

《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经济评价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节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住宅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建筑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屋面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对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进行经济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现状分析武汉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住宅建筑的屋面需要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然而,目前武汉地区住宅建筑的屋面材料多为传统材料,如水泥瓦、沥青瓦等,这些材料的隔热性能较差,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冬季室内热量散失严重。

此外,武汉地区的住宅建筑屋面还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能耗问题。

三、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技术及经济性分析针对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的节能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节能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改进屋面设计、加强屋面施工质量控制等。

其中,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板、矿棉板等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波动,提高居住舒适度。

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够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同时降低建筑成本。

四、经济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为了对武汉地区住宅建筑屋面节能进行经济评价,本文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投资回收期法等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采用节能技术前后的屋面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其次,根据节能技术的投资额、节能效果、能源价格等因素,计算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以评估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

最后,构建经济评价模型,对不同节能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以武汉市某住宅小区为例,对不同屋面节能技术方案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的屋面节能技术方案在保证居住舒适度的同时,能够降低建筑成本和能源消耗。

基于Vague集模糊理论的节能住宅方案评价研究

基于Vague集模糊理论的节能住宅方案评价研究
f e ul n etr frhg n r c n m t . n g svn ei h e fcof rb i n s adtee s . ui dap oc o nw b i ig f aue o iheeg o u pin E r -aigds ni tek y atr o ulig. n hr i n n e p rah ds y s o ey g s d o f i ta a f ci l sesteeeg f c nyo s e t ei .T e =z er sap i vla h eie t nr fcec h t n e et eyass h n r e ii c r i ni ds C f v y e fed a l n g h f yt oyi p l dt eau eters ni eeg e i y h e o t d a l y f n i p orm ae nV g est hecne t temehdadagrh rai ini ep a e ea .hn ters e t rgo,e u rga bsdo au e.T o cp h to oi m lz o xli di dti te.h ei ni po E c f o n l t e a s t n n l d a l s z t nss m i et l h dad tew i t ofce t o ahidc o i yt s s bi e n h eg e insf e nia r o e a s h cf i c t
E l a i h s de ta e g — v n va u ton of e Re i n i l t En r y Sa i g Bui n s Ba e g t l g s d on Va ue Se di
X/ F i y e ,L U e L U l0 E e - u I W i I ,“

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

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

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是评价一个住宅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涵盖了诸多方面的要素,包括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环境保护、居住舒适度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住宅项目的品质和价值。

第一章: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高品质住宅对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以次充好的低品质住宅项目,给购房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高品质住宅综合评定标准势在必行。

第二章:建筑设计一个高品质住宅项目首先需要具备优秀的建筑设计。

这包括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和空间利用等方面。

外观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具有独特而美观的特点。

内部布局应该合理科学,并兼顾居住者的个人需求。

此外,住宅项目还应该充分利用阳光、风景等自然资源,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三章: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衡量一个住宅项目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个高品质住宅项目应该具备优秀的施工质量,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

建筑材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并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环境保护高品质住宅项目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

这包括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方面。

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节能、节水、减排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实施。

此外,高品质住宅项目还可以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环保水平。

第五章:居住舒适度一个高品质住宅项目应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采光和通风等方面。

室内空气质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并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进行保障。

噪音控制方面,住宅项目应该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此外,采光和通风也是提升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住宅项目应该合理设计窗户和通风系统,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4/65/66/6项目序号操纵项专业序号一样项专业序号优选项专业是V否X是V否X是V否X运营治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治理制度。

建筑业主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业主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业主2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业主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纳的技术先进有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刻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治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差不多配置。

电气业主3 制定垃圾治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操纵,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纳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幸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业主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纳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

建筑业主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建筑5 物业治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

业主6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业主7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修理、改造和更换。

水暖电气合计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样项数优选项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 4 2 3 3 2 4 -★★ 5 3 4 4 3 5 3★★★ 6 4 5 5 4 6 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判体系2020版〔草稿〕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1/62/63/64/66/6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建筑方案功能分析

建筑方案功能分析

建筑方案功能分析建筑方案功能分析是对建筑方案进行详细的功能研究和评价,旨在确定建筑方案是否符合项目需求和设计目标。

下面将从空间功能、交通功能、安全功能、环境功能和可持续性功能五个方面对建筑方案的功能进行分析。

首先是空间功能。

建筑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适当的空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功能分析需要评估建筑方案的各个区域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需求。

例如,住宅建筑方案需要提供合适的卧室、浴室、厨房和客厅等生活空间。

办公建筑方案需要提供合适的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和接待区等办公空间。

其次是交通功能。

建筑方案需要提供合适的交通流线,确保用户能够自由流动并方便地访问到各个区域。

功能分析需要评估交通流线是否合理,并考虑是否有必要添加辅助设施,如电梯、楼梯和走道等,以提供更好的交通便利性。

再次是安全功能。

建筑方案需要考虑用户的安全需求,如防火、防盗和自然灾害防护等。

功能分析需要评估建筑方案在安全方面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可行,并提供合适的建议。

例如,在住宅建筑方案中,需要考虑使用防火材料和设置防盗门窗等安全措施。

第四是环境功能。

建筑方案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功能分析需要评估建筑方案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例如,建筑方案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和水资源回收系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最后是可持续性功能。

建筑方案需要考虑长期的可持续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功能分析需要评估建筑方案的可持续性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建筑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功能分析是对建筑方案进行详细的功能研究和评价,从空间功能、交通功能、安全功能、环境功能和可持续性功能五个方面对建筑方案的功能进行分析。

通过功能分析,可以确定建筑方案是否满足项目需求和设计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5篇)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5篇)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5篇)建筑可行性讨论报告篇1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建筑物的颜色、质感以及其形式体现出来的。

其中,建筑物的颜色是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具表现力、最具造型活力的因素,假如能够合理的利用颜色,可以将人引入联想,产生更高层次的美感追求。

建筑颜色不仅能够体现出建筑的人文特征,同时还是城市时代风貌的见证,它与众多其他建筑因素相互作用,对建筑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物理作用、标识作用、装饰作用、情感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建筑颜色的作用做了浅析,然后再对建筑颜色美学的应用做了较为简洁的讨论。

1、建筑颜色的作用关于建筑颜色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洁的分析和阐述:其一,物理作用。

建筑颜色的物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热工方面。

众所周知,不同颜色明度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率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明度越高,其反射率越大,汲取的热量也就越少。

反之,汲取的热量就越大。

依据这种原理,在设计建筑颜色时,可以将颜色作为调整温度的因素,关心建筑物汲取热量或散热。

其二,标识作用。

建筑颜色有着区分建筑物、强调建筑物的作用。

颜色能够传达出多种信息,可以区分建筑物的部位、用途、材料、结构、功能等,同时还能够起到划分空间、引导视线的作用。

假如建筑物的颜色共性鲜亮,就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三,装饰作用。

作为建筑的美化手段之一,颜色自古有之,颜色能够传达出建筑物所蕴含的感情,同时还能够营造气氛。

就以人们所熟知的北京故宫而言,其主流颜色是黄色和红色,这类颜色所传达出的是庄重和宏大,烘托出作为帝都的庄重形象。

同时,通过颜色的装饰,还能够将建筑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也能够让建筑物显得更为突出。

另外,颜色还具备伪装形状、掩饰缺陷以及调整比例等一系列作用。

其四,情感作用。

颜色的情感作用,主要是基于人们对颜色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应而形成的。

颜色带给人们的情感感受主要有远近、轻重、软硬、冷暖等,通过心理上的反应再作用于人的生理,进而产生生理变化。

关山国际花园小区2号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17)

关山国际花园小区2号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17)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关山国际花园小区2号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学生姓名入学年月导师姓名、职称所在院、系一、立论依据(所选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单项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了解我国有关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有关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

此次毕业设计我做的课题为关山国际花园小区2号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这不仅能使我学到设计中的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能让我了解现代框架结构的特点,使我对建筑结构可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建筑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以满足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中,建筑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者规范了人们的部分公共行为方式,当然,技术的进步也给能源的消费提供了种种可能。

在设计时自觉地利用开再生能源,以及通过种种潜意识的设计,影响人们的能源意识,引导人们的能源消费模式。

然后再从建筑设备技术的角度考虑建筑的能耗特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在住宅楼的开发方面,最近十多年以来,除了以往一贯强调的品质、设施、配套、设计风格、销售方式、管理模式等等因素之外,也出现了普遍比较重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的倾向,即:一、住宅区楼的开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其中包括住宅区与城市的关联,住宅区与邻里的关联,住宅区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如何能够利用房地产开发来更大的保持自然生态,而不是破坏生态的平衡,是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住宅区开发时提出的课题。

二、住宅的开发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如何能够通过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促进新的生活水平的目的。

特别是如何能够创造新的住宅生态圈,住宅的开发,不是仅仅提供住宅,而是提供一种具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住宅区密切关联,是住宅开发观念上的一个升华。

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探索

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探索

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实践。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现有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然后基于XXX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验证。

最后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应用建议。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为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方法,有望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提升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探索、现有评价方法、XXX理论、案例分析、改进、优化、总结、展望、建议、应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这样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更科学、更客观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更好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索,提出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指导意见,为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现有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基于XXXX理论(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评价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最终,通过对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建筑工程提供支持。

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

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

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所提出的建筑方案进行全面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这种评估通常涉及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并考虑了如土地利用、空气质量、水资源、噪音和废物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会考虑建筑设计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该评估将研究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楼面面积,并评估其对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如果建筑设计需要拆除现有建筑物或要求开发未被利用的土地,则评估将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其次,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还会关注建筑设计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这将涉及评估建筑所引入的排放物,如空气污染物、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气味。

评估还将研究建筑物的空气循环系统和通风设计,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和舒适性。

在水资源方面,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将考虑建筑设计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这将包括评估建筑物的用水量,以及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的潜力。

评估还将检查建筑设计对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的能力,以减少对当地自来水资源的需求。

另外,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还会研究建筑设计对噪音的影响。

评估将评估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噪音产生的潜力,并提供噪音控制方案,以确保建筑和周围社区的舒适性和安宁。

最后,在废物管理方面,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将检查建筑设计对废物产生和处理的影响。

评估将研究建筑物所需材料的来源、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量,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废物处理过程。

评估还将评估建筑设计对废弃物的分拣、回收和处理的能力,以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环境影响评估旨在全面评估建筑设计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通过这种评估,设计人员和开发商可以识别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3T15:12:46.1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蔡建珅
[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现代住宅建筑数量逐年增多,提高住宅建筑空间利用率。

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多,相应提高了对于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实际要求。

就住宅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设计方案是其建设施工重要的基础依据,不仅影响着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同时决定着建筑的精神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内容。

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施工,同时达到各方主体的建设施工要求,就必须在正式施工前,从众多建设设计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笔者即从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入手,就其方案评价体系和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策略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现代住宅建筑数量逐年增多,提高住宅建筑空间利用率,解决城市居住拥堵问题,给予城市居民更优化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于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就住宅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设计方案集中体现了建筑功能、资源消耗、环境效果等多方面建筑因素,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最终的性能质量和综合收益。

因此,在工程正式建设施工前,建筑企业需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案,在众多建筑设计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文即围绕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就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相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就房地产开发而言,住宅小区是整个行业的热点内容,而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就是小区开发的基础环节和先决条件。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决定着建筑自身的质量和性能的优劣,同时影响着建筑对于环境的破坏效果,以及工程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建筑企业需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方案对比和挑选,最终确定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并严格遵照方案要求落实建筑施工工作,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基础。

为确保设计方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注意加强体系系统性和全面性控制。

通常来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经济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以及社会效益评价三方面内容。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就需要相关专家通过打分的方式,对设计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

但这种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评价结果与专家参考的资料和自身专业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如设计方案与专家熟悉的专业和领域向贴近,则评价结果就较为准确,相反则准确性较差。

二、模糊评价法及其应用分析
(一)模糊评价法概述
模糊评价法具体是指在建立不确定模型基础上,针对不定性因子进行评价和分析和数学方法。

就建筑设计方案评价而言,应用模糊评价法并不能直接获得具体的问题或改进措施,但通过对不同的因素进行不同赋值的方式,对不定项目进行评价,可获得相对科学的趋势参考,同时可针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大概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为后期的设计优化提供可靠、有效的数学依据和参考。

另外,模糊评价法可有效避免因人为主观因素带来的干扰和误差,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和科学,故而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模糊评价主要依靠模糊数学模型实现,模型涵盖建筑设计涉及的所有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功能、质量、环境影响、经济效益、以及施工难度等等,通过部分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式,查找方案中的错误并完成最佳方案的挑选和确定。

(二)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
模糊评价模型是实施模糊评价的重要的基础,就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而言,其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模糊模型的建立和选取和评价因子与参数的计算两个部分,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和选取分析
应用模糊评价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通常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上述公式中,R代表最终的评价结果;W代表不同影响因素对应的权重参数,依次记作W1、W2、W3、W4;Y代表与W含义相对的模糊评价无纲化结果,依次记为Y1、Y2、Y3、Y4。

对于建筑设计方案而言,其含有部分较为特殊的指标,如环境影响指标、施工质量指标、美观指标等,此类指标无法获得具体的数据表示,在实际操作中,需针对硬性指标进行相应的模糊化处理,从而完成赋值评价。

具体的赋值操作需严格遵照“5级标记赋值标准”进行。

“5级标记赋值标准”具体是指人为对一些非数值性数据进行分级和评价,并使用分级平均数作为该数值的代表参与后续计算的赋值方法。

首先,操作人员需根据由好到坏的标准对非数值因素进行评价和分类,得到的评价结果分别用“极优秀、优秀、良、及格和不及格”各个等级表示。

其中,“极优秀”表示住宅建筑设计相关内容与建筑施工标准规定和建筑建设实际要求相一致,无需进行修改或变动;“优秀”表示住宅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符合建筑施工标准规定和建筑建设实际要求,客观存在一定的瑕疵和不足,经过改进后可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良”表示住宅建筑设计相关内容基本符合建筑施工标准规定和建筑建设实际要求,经过改进后可以达到建筑设计要求;“及格”表示住宅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贴近建筑施工标准规定和建筑建设实际要求,客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能及时改正,就会造成设计失误影响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及格”表示住宅建筑设计相关内容与建筑施工标准规定和建筑建设实际要求不符,存在大量问题,必须重新进行设计以达到建筑设计实际要求。

2、评价因素与参数的计算分析
评价因子和权重参数的确定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数理分析的方式完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需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建筑设计方案中包含的重大影响因子进行确定,并以此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针对相关专家学者、施工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建筑使用单位进行发放,最后使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完成评价因子和权重参数的确定。

以某建筑企业为例,其在评价因子和权重参数的确定阶段,共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53份,其评价因子和权重参数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模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参数一览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方案是住宅建筑建筑施工重要的基础参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功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需全面提高对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重视,加强现代模糊评价方法的应用,综合提高设计方案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建勋,李小立,李向阳等.华茂房地产项目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2]罗玉轩.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朱宏伟.建筑设计方案评价选优的多目标决策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4]李双红,王剑.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层次群决策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5]俎运涛.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