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

关宇王丹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能源竞争背景下的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基于最新数据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从技术创新与制度革新路径提出提升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言。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62—01__“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基辛格,1982),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原油的采集与精细加工能力始终是支撑大国经济的基石。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相对落后的竞争力现状,已然成为中国国家能源战略不能承受之“轻。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现状分析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时间区间。在这个时期,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全球经济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高复杂性。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具有如下发展趋势:(1)重大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孕育期根据门施(2009)在《技术的僵局》一书研究,重大基础性创新均孕育于经济萧条期。事实证明,

通过技术进步而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是金融危机下一国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可以预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发达国家将以“低碳经济”、“绿色制度”带动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作为突破口。那么,在未来竞争是,“绿色制造”理念、环境友好的石油装备制造产品不仅在发达国家风行,并逐渐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进一步的,“绿色制造”已经形成巨大贸易壁垒,使得单纯那些依赖低劳动成本、环境破坏型的石油装备制造品难与之竞争。

(2)全球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分工的重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美国家深受其害,全球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大分化、大重组格局中,考虑到中国旺盛的国内需求、中国企业实力受损有限等因素,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可以通过海外收购与兼并等方式,进一步控制海外市场与资源提升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

历经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石油勘探、远程物流等“中国制造”的石油装备产品已经初步在国际市场确立优势。

与此同时,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

制度创新与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国产业竞争力提升不竭的动力。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在于创新。一般而言,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维度。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后日本、韩国等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技术引进与模仿是缩短差距、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捷径。与此同时,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是欠发达国家获得产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赶超的关键所在。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大而不强的“虚胖”现状,深刻暴露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发展的软肋,那么,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两翼,产、学、研、官紧密结合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尤显重要。

并购式创新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海内外企业的方式获得高端技术源,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可行、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具体而言:从产权为手,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协调优势,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进行整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鼓励社会资金特别是江浙民营资本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处置。

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可能被外资控制,就会形成“外大内空”,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局面。中国应完善对跨国并购和垄断的地方法规制约,对跨国并购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审查,确保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安全。

集群式创新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

起,通过分工与协作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

与其它产业相比,中国石油装备制造现有的产业集群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采用行政手段形成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人员、债务包袱沉重,企业内部条块分割,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阻力较大。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应采取以市场化理念实现集群式创新: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石油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级与专业装备制造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软肋。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级人才培养,整合高等院校等相关力量,强化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培养,与此同时,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造就雄厚的后备力量。

制度环境创新研究表明,一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兴起与竞争力持续提升与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体制环境密不可分。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但逐渐取消高昂的行政进入门槛,消除行政性垄断与价格歧视,尊重市场法治是一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