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通用版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马奇学区范屯小学王爱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读懂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只有读懂教材,才可能正确理解、把握、使用教材,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与预设,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要读懂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教材,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1、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2、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其载体的数学教材也必然有着自身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和尊重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思维路径渐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一册教材的内容,一个例题的教学目标,于是,教学中经常出现顾眼前不顾两头或找不准起点和落脚点的现象,不是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高就是定得太低。

为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能力教师要通读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知识结构以及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进行全面了解,理清教材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使自己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上整体把握教材结构。

二、善于学习总结,掌握读懂教材的方式方法1、读懂教材主题图是走进教材的重要窗口纵览1-6年级各册教材,在各单元开始部分、例题引入部分几乎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主题图。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任何有效的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其最直接和有效的前提是备好课。

备课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一、统观全局,整体把握在备课中,教师应通读整套教材,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这是前提。

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注重实用性;这是教材的特色。

作为实习生容易理解。

而从整套教材确切了解各个年级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和基本结构,统观全局,明确各部分的地位及其相互联系;在单元之间,单元之内把握教材确实不容易。

数学教材的系统性是很强的,因此,系统把握教材是必须得面对的要求和必须超越的障碍。

二、重点解读,吃透教材在整体认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理清吃透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教材,走进教材。

感受学生理解教材时卡住之处,思维不清楚之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分析属于教材因素亦或学生的基础因素;这就是难点,即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或易错的内容,常有知识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

弄清楚影响学生掌握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原理是什么,思维过程如何;弄清楚关键点,就是教材中对顺利学习其他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突破难点的中介和桥梁;读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其次,站在教师的角度怎么从数学原理和思维过程角度清晰地破解这些难点、重点、关键点,理清楚思绪。

,所以,这个步骤就必须得请教网络上和参考书中名师的智慧了,再自己觉得大体上能把握的前提下,再带着疑问去见指导老师,这样效果显著些。

从教材中出来,综合考虑教学法和教材处理的匹配,考虑学生的可能反映等一系列其他因素,最后达到什么样的“三维”(知识、技能和情感)教学目的,整体备好课。

总之,吃透教材是一系列综合训练,能迅速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水平,“进”得去,“出”得来,能充分读懂教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最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小学数学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小学数学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关键词:读懂教材学生
很多时候,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与学生的现实并不一致,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种“不一致”,而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读懂教材的同时更要读懂学生,既要读懂学生现时的年龄特征,又要读懂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根据本地、本班学生实际,看懂所教学生已有些什么、想要些什么,以此决定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取舍,找到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逻辑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使教学功能达到最大和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一、教材之“简洁”与学生之“茫然”
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线段的认识》一课是这样安排的: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解读文本”。

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

二是“活用教材”。

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

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苏教国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浅谈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浅谈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浅谈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中心小学梁歆怡教材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天要接触的材料,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好它,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能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怎样读懂小学数学教材,用好教材作以下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对相同的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千差万别的理解。

其实,对于数学教材的解读也一样,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这是为什么呢?是人的知识背景、专业底蕴、思维方式、读书方法都不同的缘故。

然而,需要提出的是读懂教材应该是每个教师的本份,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的品质。

我们听过许多教师的公开课,也见识过许多老师备课,发现在怎样读教材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部分教师的理解偏差与处理不当,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貌似课改,实则与课改精神向背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具体表现在:(一)简单处理。

有些教师对教材认识不足,一边慨叹教材难教,一边又草草对付。

基本上是把书上提供的素材或练习搬给学生练习一遍,或如何解答讲解一番。

至于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主题图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为什么出现此练习而非彼练习等等一干问题概不考虑。

真是“以不变应万变”、“看新鞋走老路”。

真正做到了“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改吧”。

(二)盲目拔高。

也有些教师不顾学生实际,片面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群体目标升格为个体要求,导致了新的“繁难偏旧”,减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象算法多样化对于个体来说,只要求其掌握其中一两种基本算法就可以了,并不要求一定要掌握多种算法。

如果把多种算法强加于学生个体,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人为地拔高了学习要求。

(三)过度开采。

很多教师以为,对情境图挖掘得越深,拓展得越宽,其达成的效果也就越好。

殊不知,过分或过度在某一处“狂轰烂炸”,往往使情境图的作用偏离设计的初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不但使教学目标异化,有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难以操作,从而最终影响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教材,对于如何让小学数学教材更具张力,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活用已学知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思考和探索当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读懂并活用小学数学教材,让教学更富有张力。

第一,认真理解教材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往往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丰富,通常包括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运算规律、图形、面积、体积、时间、长度、重量、温度等。

要想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首先要认真理解教材的内容,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做到事无巨细,重点突出,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活用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到商店购物时观察商品的定价和打折优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懂得分数的应用;在教学面积和体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测量不同场地的面积和体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四,开展趣味性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做事情往往喜欢新鲜感和趣味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读策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解读策略进行探讨,并希望能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理清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但并非所有内容都是同等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我们首先要理清教材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内容的筛选和压缩,突出重点,减少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一些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启发性提问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或趣味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数学在日常购物、做家务、玩游戏等方面的应用,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采用解说结合示范的方式,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新教材是在新的课程价值取向指导下开发出来的一个大型信息和工作平台,在这里,学生和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共同学习和发展;是对新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化和物质化。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天马行空,完全弃之不顾。

教师应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充分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创造,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我们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

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

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

因此,仅仅看了表面内容就不假思索、大刀阔斧地变更教材,不是一个智者的教育行为。

”听专家所言,常常让我们感到汗颜。

因为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做习题了,对于其中每个环节乃至细节的意图懒于思考,目标的达成自然是有失偏颇。

所以,对我们广大教师而言,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构教材,激活教学资源整合教材,让资源贴近学生。

要让教材成为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的信息资源,那么,信息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与挑战性应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认识小数”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了测量课桌椅的长、宽的操作活动,以认识零点几这样的小数,知道十分几这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一位小数,而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则是通过人民币来认识的。

这两个内容好像是割裂的,是为教学两个不同内容而采用了不同的素材,有不协调之感。

为此,我们在准确解读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与重构。

课始以某个小朋友喜欢喝的酸奶价钱导入,由不同形式的数表示价格,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途径是什么?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欢迎参考。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篇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而上好课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差。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持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是一条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用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数有情境图、例题、练习题几个部分组成。

从层面上看,似乎很简单,而照本授课,效果却很差。

究其原因,原来新教材身后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难发现作者的编排意图,教材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数学本质等。

其实,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生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很大。

可是,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存在着差异,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解读上是肤浅的、不到位的,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导致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基以这些原因,我认为解读教材,要用课程标准理念作支撑点,用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

因为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而课标理念诠释着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据课标理念解读教材,能使教师把握方向,围绕重心,很好地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二、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

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字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解读文字”。

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

二是“活用教材”。

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

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字”。

“解读文字”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字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字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络,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渗透着数学的思想 ... 。

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教材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基础。

有些教材在内容上严谨,但却缺乏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我们需要读懂教材、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一、读懂教材读懂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通常以数学概念引入为主线,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读懂教材还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难易程度。

小学数学教材通常分为上、下册,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将每个章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避免因难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读懂教材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长度、面积、容积、时间、货币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多样性进行理解和掌握。

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实际应用进行考虑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活用教材活用教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和特点,让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活用教材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过程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活用教材。

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示例教学、问答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来传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过程来活用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发布时间:2021-01-12T15:02:57.9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作者:张海燕[导读]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海燕山西省浮山县城关小学 042600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觉得关键体现在我们对数学教材的处理上。

下面我来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用好数学教材。

一、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要做好理解编者的意图,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例如,苏教版教材中对“数量关系”的教学编排的就特别的隐晦,只有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三章(P27-31)安排了2个例题,简单小结了单价、数量、总价和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其它的数量关系都没有涉及。

课本上没有安排,咱们的老师也就不教,导致学生们上了五、六年级了,都还认不准速度和路程,单量和总量。

比如说,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练习二的第4题,第9题、第13题和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混淆严重,理不清数量关系,不知道是该用乘法还是该用除法。

练习二的第4题中,每个车位占地15平方米,这是数学中的单量,在这也叫单面积,单量的标志就是每个的量,而停车场的面积就是总量(总面积),因为单量和总量是同类量,它们描述的都是面积,求停多少辆车是求数量,根据关系式:总量÷单量=数量,判定是用除法计算,可咱们的部分学生总是用乘法计算,这就是数量关系不清楚造成的。

再如:五年级第四单元中的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米,这也是学生常常理不清的地方,其实每段长()米,也就是求单量,单量=总量÷数量,单量和总量是同类量,从单位上可以区分。

六年级上册第48页第14题,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行1千米用汽油多少升?1升汽油可行驶多少千米?这种题目仍然是用单量=总量÷数量这一关系式来解,另外单量和总量是同类量,单位是一样的,学生可以看单位确定总量。

谈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

谈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

谈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众所周知,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

我们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照搬现行教案上课,重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重练习的结果,忽视对教材编排结构、呈现形式和实质的深度解读,忽视数学思想方法和习题功能的挖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师解读数学教材的水平,建议大家要注重以下三点:一、坚持对教材特征的定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

为此,教师在解读教材中的定位应是尊重、开发和扬弃。

1.尊重教材。

教师要尊重教材的权威性与指导性。

教材是由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知识本身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水平精心编制而成的。

它虽不是金科玉律,但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系,以及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要求,还要能够走进教材,与编者在字里行间进行深层对话,反复揣摩教材中的每幅插图、每句话、每道习题,甚至每个词语或符号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力争达到读透教材。

2.开发教材。

现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

某种程度上说,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或引子。

就小学数学教材而言,教材上的内容是面向全省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必然存在差别,而且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教材,就会使数学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教材原始文本的二次开发。

指不改变教材原有的教学内容,仅对其板块结构、呈现方式、先后顺序等方面作相应的改变,继而在尊重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二是超越教材原始文本的二次开发。

这是指基于教材原始文本的二次开发有时不能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对问题情境重新设置、教学范例重新选择、反馈练习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重新创编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无论从哪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都必须对原有教材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反复解读,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开发,不能随心所欲,丢掉教材,另起炉灶,绝对不能破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逻辑性的特点。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可以运用实际例子辅助理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重点要抓住解题技巧,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应用,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解题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方法,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有效解读策略、理解内容、抽象思维、实际例子、解题技巧、不同解题方法、总结。

1. 引言1.1 概述小学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时也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解读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剖析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 正文2.1 理解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教材内容,学生才能够在解题时游刃有余。

在学习数学教材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每个知识点的定义和公式,理解其含义及应用范围。

然后要逐步深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不要憋在心里。

除了理解教材内容,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往往涉及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学生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和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解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抽象思维,不要被题目表面的文字迷惑,要学会将问题简化,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理解教材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进一步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广大小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数学教材,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从不同角度读懂小学数学教材【可编辑版】

从不同角度读懂小学数学教材【可编辑版】

从不同角度读懂小学数学教材从不同角度读懂小学数学教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认真阅读了XX市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的《我读小学数学教材》,读完之后,感触很深。

从不同角度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是多么重要的。

现在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理解。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读懂教材,最主要两个字,一个读,一个懂,读了未必就懂,不读肯定不懂。

如果说看了一下教材就理解了,肯定是大话。

读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手段,是懂的前提。

读什么,怎么读,懂什么,怎么教?怎么读?大致有几个观点:一要整体联系的观点,首先要读懂,数学的知识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要弄清前后联系,用整体性的、联系的观点读教材;二要精读教材,读出教材的宽度和深度;三要怀着一种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

读懂了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事半而功倍,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一、通读教材,融会贯通要清楚从学科——年段——学期——单元——每课时的目标要求。

首先要清楚学科教学目标、学科编排体系、学科内容结构;其次要清楚年段教学要求、年段内容结构;再次要清楚学期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然后还要清楚一单元或一部分内容的目标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最后清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甚至关键。

这样才能更好地“懂”教材,才能准确确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由面到点,由表及里。

教师在“读”教材时要清楚教材编写的序列关系。

一单元或一部分的内容乃至一课或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哪些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奠定基础。

教低年级要想高年级,教中年级要前想低年级后想高年级,教小学甚至要想初中。

二、精读教材,准确把握精读教材,立足难点的突破,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材的深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深度;二是思想的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极限思想、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转化、建模的思想以及猜想、验证的方法等。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和反复的操练,贯穿始终的还有数学思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论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通用版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

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

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新意。

2、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

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首战成功"我能行""题目大变脸""挑战自我"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

3、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

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

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4、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经有所安排。

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

教学的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

例如,在教学在“找规律”一课时,我根据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处理,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一是“猜一猜”,根据已有排列发现规律,猜出接下来的图形或物体应是什么样的;二是“说一说”,针对同一个排列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数量、颜色、长短、大小等);三是“摆一摆”,自选材料摆出某种有规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画、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这样的设计,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的课标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思想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

如果说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

教师在备课时只有领悟并掌握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所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冷落了课本,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只图热闹。

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

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

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

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1、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

(1)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或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调查作业,请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过的万以内的数。

结果第二天汇报时,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单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类读数,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有意义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资源。

热点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样对学生也至关重要,更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

例如,现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就可以把一些因为浪费造成的惊人的数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

(3)选择振奋人心、激动不已的场面作为教学的资源。

振奋人心的场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适当的引入,往往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如,刘翔夺冠就是教学“秒的认识”一课的极好素材。

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进行的:(4)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为教学的资源。

少年儿童对自身的生长发育充满了好奇,从人体的奇妙变化的话题入手,极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分之一时,从“胎儿图”、少年图、成年图中头与身体的比例,逐步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体。

2、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结果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有说一共要比赛6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12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3场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同意一共要比赛6场的同学说服了大家,形成了全班统一的结论。

3、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

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

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汇报。

在上课汇报时,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

4、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师播放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截取的“猎豹追捕羚羊”片段,在猎豹即将追上羚羊时,画面静止。

教师提问:你们猜,猎豹能抓住羚羊吗?(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生1:我认为猎豹会抓住羚羊,因为猎豹跑得快些。

生2:我认为猎豹抓不到羚羊,因为它体力不如羚羊好。

师进一步追问:那什么情况下猎豹会抓住羚羊呢?生:当猎豹比羚羊跑得快的时候就能抓住羚羊,它跑得比羚羊慢的时候抓不到羚羊。

教师很自然地说明: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速度。

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喜欢的动物世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5、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其表现为:第一、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利用了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一上课,老师先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是不是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曹冲称象!”。

“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教师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