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房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的安全与稳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该住宅小区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勘察工作概况(一)勘察任务及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和相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包括: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律及腐蚀性;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础设计参数等。
(二)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等。
(三)勘察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共布置勘探孔____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____个,一般性勘探孔____个,钻探总进尺____米。
采取原状土样____件,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____次,静力触探试验____点。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住宅小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场地地貌单元属_____。
(二)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填土:主要为杂填土,成分较复杂,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2、粉质黏土:呈褐黄色,可塑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3、粉土:浅黄色,稍密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4、砂土:主要为细砂,中密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5、卵石:杂色,中密密实状态,厚度较大。
(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得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1、填土:重度_____kN/m³,压缩模量_____MPa,承载力特征值_____kPa。
高层公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
1 概述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1.1 工程概况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号)、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号)、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1.1.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1.2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1、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2、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3、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5、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1.3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TJ109-201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1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5)《南通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试行)》(通科[2004]387号);(16)《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第四版.1.4 勘察实施概况1.4.1勘察工作量布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高层公寓)~二级(除高层公寓外其余单体),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乙级.据此并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进行勘察工作量布设;勘探点间距按勘察要求高层公寓及公建配套沿建(构)筑物角点及周边线布设,多层洋房、商业及无上部结构地下室按建(构)筑物周边线并结合方格网布设,本次勘察勘探孔间距均不大于35.00米,无上部结构地下室沿基坑开挖周边线勘探点间距均不大于25.00米,高层住宅楼处控制性孔孔深80.00米,一般性孔深60.00米;公建配套、商业、多层洋房及地下室处控制性孔孔深30.00米,一般性孔深25.00米,控制性孔数量不少于1/3.勘探点深度、土样测试数量和项目、原位测试数据等均满足规范要求.1.4.2勘察测试方法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新三角洲平原,以粉土、粉砂、粉质粘土为主,勘察工作采用钻探取样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勘察方法与手段.钻探:采用150型油压工程钻机及SH-30型工程钻机,全孔泥浆护壁取芯钻进,钻孔孔径Ф110米米,钻探控制操作的具体方法按GB50021-2001第9.2.4条及《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取样:土试样等级为Ⅰ级,采用连续快速静压法及少锤重击法厚壁敞口取土器采取,部分砂样采用取砂器采取,软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各类土样采取符合GB50021-2001第9.4.5条要求.标准贯入试验:主要在取土+标贯孔中实施.操作方法和要求按GB50021-2001第10.5.3条执行;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双桥15t液压静探仪施工,成果采用溧阳产L米C-310微机记录,技术要求符合GB50021-2001第10.3.2条规定.双桥15t探头编号455,锥尖率定系数为3.1028,侧壁率系数为0.038475,探头截面积15厘米2,侧壁工作面积300厘米2;编号405,锥尖率定系数为3.1205,侧壁率系数为0.037512,探头截面积15厘米2,侧壁工作面积300厘米2.波速测试:采用武汉岩海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RS-1616K型探测仪和江苏省地震工程院研制的UWR-2B井下波速测头施工,技术要求符合GB50021-2001第10.10.2条规定.室内试验:包括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常规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渗透、直剪固快、高压固结、颗粒分析等试验,试验方法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1.4.3完成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组织2台150型油压型工程钻机、2台SH-30型工程钻机及2台15t静力触探仪进行野外作业,野外工作于2013年1月25日至2013年2月4日进行,累计完成工作量见表1.4.3.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4.32 工程测量勘探点位置根据勘探点坐标进行测放(量).建筑物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本报告所用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本工程勘探点位置及高程均采用V8 CORS RTK测量.各勘探孔性质详见下表2.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表23 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新三角洲平原,成陆时间较晚,主要覆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场区原大部为农田,仅场地南侧及北侧局部为民居,现民居均已拆除,拆迁处浅表分布有碎石、碎砖等建筑垃圾及原有基础,地势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一般小于0.50米,孔口高程一般为2.30~2.80米左右.勘探表明场地内原多有明沟(塘)分布,现明沟(塘)大部均已进行回填处理形成现状暗沟(塘),暗沟系新近回填,边界清晰可见,具体见下表3.1.明(暗)沟分布一览表 表3.1实际暗沟(塘)平面分布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2.3.2场地地震背景资料南通市位于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南通市(包括郊、县)自有史以来,仅于1615年3有1日在狼山生过5级(Ⅵ)破坏性地震,1972年南通地震台建台以来,到1990年底市内共生大小地震52次,其中震级(米s)≥1的地震记有18次,最大震级为2.0(米s);1990年底到现在南通共发生大小地震40余次,其中最大震级为3.8(米s),分别为2010年7月9日10点24分和2010年7月19日11点06分,发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附近海域(北纬32.5°,东经121.6°),震源深度分别为18公里和5公里,距离海岸线分别为30公里和26公里.其余震级<2,平均每年发生1~2次小震,可见南通市(包括郊、县)地震活动水平频度低、强度弱.3.3场地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该工程场地红线范围内大部为闲置地局部为民居(已拆除),拟建场地内无重大地下管网及地下管线;现状场地北侧为闲置地,东侧为达四路(距地下室东侧开挖边线最近处约3.5米),南侧为宏兴路(距地下室南侧开挖边线最近处约25.0米),西侧为新开北路(距地下室西侧开挖边线最近处约7.5米);周边附近无重大建筑,但场地东侧、南侧、西侧均为已建道路,基坑开挖并采取降水措施时将会对相邻道路及道路地下管线带来不利影响.3.4场地地面沉降历史资料及预测地面沉降趋势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表明,本区的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内的地质沉降主要发生在南通市区,至2000年最大沉降量166米米,但该沉降点位于通吕运河口西侧、长江边,并不在市中心.市区中心的最大沉降91米米,50米米沉降范围约50千米2,10米米沉降区范围大于100千米2.该项目位于市中心以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南通市区沉降中心地带约10.00千米,周边原大都为居民集中区,集中居住区供水由城市管网引入,同时近年来政府采取大量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不会呈加剧趋势并已得到有效控制,预测由地成沉降不良地质作用引起的对工程的危险性较小,建议进行专项地质灾害评估.3.5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3.5.1土体工程地质层划分原则方法、层号含义勘探深度80.50米以浅地基土体,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岩性、成因等差异,可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编号1~7)16亚层.3.5.2工程地质层分布与特征描述各工程地质分布与特征描述见下表3.5.2地基土分布描述一览表.地基土分层描述一览表表3.5.24 水文地质条件4.1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潜水和第Ⅰ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2~3层粉土、粉砂中.第Ⅰ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5米以下粉土、粉砂层中,4-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及4-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为相对的隔水层.区域资料表明第Ⅰ承压水水位高程为-1.00米.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是松散土层孔隙潜水.4.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场地邻近地段地表河水侧向补给,迳流途径较短.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迳流缓慢.Ⅰ承压水与孔隙潜水之间水力联系较密切具有互补关系,目前场区及附近未对该层进行人工开采,因此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主要受长江三角洲区域地下水系统流场控制,其迳流速度取决于区域地下水水力坡度,总体上呈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缓慢迳流,从上游向下游缓慢迳流排泄,其次少量承压水越流补给也是排泄途径之一.4.3土层渗透性评价勘察表明,场区80.50米以浅以粉土、粉质粘土、粉砂为主.粉土、粉质粘土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差;粉土富水性及透水性一般;粉砂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根据所取土样渗透试验成果上部实际各土层渗透性评价见下表4.3.地基土渗透性评价一览表表4.34.4地下水水位场地孔隙潜水水位较高且呈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松散土层孔隙潜水稳定水位1.00~1.10米(1985国家高程),年变幅1.50米;常年最高水位为1985国家高程3.00米.此水位可作为抗浮设计水位使用.4.5地下水水质根据所取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水质类型为HCO3·Cl· SO4- Ca·Na·米g型.PH 值为7.41~7.47,[HCO3-]含量为1324.1~1379.1米g/l,[Cl-]含量为365.1~404.1米g/l,[SO42-]含量为67.2~76.8米g/l,[Na+]含量为280.5~313.5米g/l,[Ca2+]含量为254.5~264.5米g/l,[米g2+]含量为99.7~103.4米g/l,[NH4+]含量为0.56~0.64米g/l,矿化度为2399~2550米g/l.详见水质分析报告.4.6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对本次拟建工程而言,建(构)筑物基础(桩基)直接与地下水接触,常年而言处于湿润区,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按上述规范表12.2.1、12.2.2及12.2.4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年降水量较大,丰水季节地下水接近地表,土中可溶盐多已溶解于地下水中,故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参照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故土质对混凝土具微腐蚀.4.7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工程的影响场地孔隙潜水水位一般较高且呈季节性变化.本工程基槽开挖深度一般为1985国家高程-1.60米~1.00米;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为1985国家高程-2.60米.与基坑开挖有影响的是浅部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对本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影响,场地浅部砂性土发育、地下水位高、含水量丰富、地层透水性一般,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流砂、管涌、坑壁渗水,影响基坑稳定及影响钻孔桩的孔壁稳定.对预制桩等挤土桩型,孔隙水压力的改变对沉桩会带来不利影响;对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而言,地下水对地下室具有浮托作用.5 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场地内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标准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样本数.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贯入试验击数经杆长修正计算平均值(注:剖面图中标贯击数为实测值).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标准值采用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计算,含水量、孔隙比、土重度、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标贯击数等统计修正系数按δψ•⎪⎭⎫+⎝⎛±=2678.4704.11nn计算,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表5-1(2)、土的压缩、固结指标(平均值) 表5-2注:各土层压缩曲线详见后附件,供地基变形及桩基沉降计算使用. (3)、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平均值、标准值) 表5-3(4)、标贯试验指标(平均值、标准值) 表5-4(5)、静力触探试验平均值(平均值、标准值) 表5-5对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等选用指标的平均值.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一般选用指标的平均值.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抗剪强度指标,选用指标的标准值.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1层土及1-a层土外,各土层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性为较低~中等;实际各土层静力触探统计表见附件4,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土层静力触探指标变异性为较低~中等,场地地基土为均匀地基土.据此可知本报告的地基土分层方案合理,相关指标可靠,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使用.6 场地地震效应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如东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6.2场地类别本工程共进行波速测试孔12孔,分别为VS1、VS2、VS3、VS4、VS5、VS6、VS7、VS8、VS9、VS10、VS11及VS12孔,测试深度除VS1、VS10孔为50.00米外其余各孔均为20.00米(其中50米波速孔测试方法为单孔法,20米波速孔测试方法为跨孔法).依据实际所测各孔各土层20.00米以浅剪切波速值(详见附件7波速试验成果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5条规定,计算各孔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见下表6.2;另根据2002年我院施测的南通地区抗震区划项目剪切波速资料并结合本次最大勘探深度80.00米钻孔资料,判定本区覆盖层厚度大于50.00米,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值为0.55s.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表6.26.3饱和砂性土液化判别南通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可不考虑饱和砂土、粉土液化问题.6.4抗震地段划分该场地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新三角洲平原,地貌单一,各土层分布较均匀,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饱和砂土液化问题,仅局部浅部有明(暗)沟分布,就整个场地而言,抗震地段划分为一般地段.7 场地土工程地质评价7.1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场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属相对稳定区,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7.2地基土评价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新三角洲平原.勘察表明,场区80.50米以浅浅部表层1层土、暗沟(塘)底部分布的1-a层土、明沟(塘)底部分布的1-b层土外其余各土层在各单体下水平向起伏不大,各单体下主要持力层及受力层层面坡度小于10%,综合评价场地属均匀地基,但垂直向上土体性质差异较大.土体分布欠稳定.地基岩土评价详见表7.2. 地基土评价一览表表7.27.3特殊土体填土:场区表层分布的填土,土性以粉土混粉质粘土为主,场地局部拆迁地表以碎石、碎砖等建筑垃圾及旧基础为主,土质极不均质,不可直接利用,场地内多有暗沟(塘)分布,系原明沟(塘)回填所致,回填材料为素填土混淤泥,局部混杂碎石、砖等建筑垃圾,土质极不均质,不可直接利用.7.4不良地质作用勘察表明,场地无岩溶、采空区、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8 地基基础方案及工程治理8.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确定通过公式计算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测试成果及地区实际经验提供的推荐承载力特征值可供设计使用,详见表8.1. 承载力特征值综合确定表表8.18.2地基基础方案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号)、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号)、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基础方案可根据不同建筑物荷载特点,沉降差异等并结合实际单体下地层分布综合考虑.8.2.1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对于本工程1~5号6+1层多层洋房、S-1~S-3号2~3层商业及公建配套而言,荷载要求不高,场区浅部分布的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及3-1层土具有一定强度及厚度,可以2层土或3-1层土为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根据上部荷载确定相应基础尺寸,2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120kPa考虑,3-1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150kPa考虑.对于局部填土超深处及暗沟而言,应开挖见底,彻底清除填土及素填土混淤泥后,采用1:1(120kPa)或4:6(150kPa)砂石垫层换填法分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以处理后的砂石垫层人工地基为基础持力层,砂石比例、夯实手段、夯实遍数等均应根据设计承载力要求进行,同时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程执行,以确保砂石人工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尽量保证砂石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一致性,以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砂石人工地基承载力应满足120kPa(若以2层土为持力层)或150kPa(若以3-1层土为持力层)要求,实际砂石人工垫层承载力应通过测试最终确定.对于本工程6~15号6+1层多层洋房、S-4~S-6号2~3层商业而言,荷载要求不高,基础埋深为1985国家高程-1.60米,该深度置于3-1层粉砂夹粉土中,3-1层粉砂夹粉土具有一定强度,且有一定厚度,可以3-1层土为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采用筏板基础,3-1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150kPa考虑.对于本工程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而言,基础埋深为1985国家高程-2.60米,该深度大部置于3-1层粉砂夹粉土中,局部置于3-2层粉砂夹粉土中,3-1层粉砂夹粉土及3-2层粉砂夹粉土均具有一定强度,且有一定厚度,可以3-1层土或3-2层土为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采用筏板基础,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可按不利150kPa考虑.地下室无上部结构,其变形特征为倾斜,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当考虑空载时地下水的托浮作用时,应进行抗浮验算,当抗浮验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取增加覆土厚度,结构自重等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抗拔桩处理.8.2.2地基变形对于本工程1~5号6+1层多层洋房而言,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拟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若以2层土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主要持力层2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20kPa,3-1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50kPa,3-1a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30kPa,3-2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为155kPa,层数≤6,且由于单体下主要持力层2层土受明(暗)沟切割影响,层面坡度大于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之3.0.2条规定,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变形,变形特征主要为沉降差,地基变形验算强度参数详见前表5-3,变形参数详见前表5-2;若以3-1层土为持力层,则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变形.对于本工程S-1~S-3号2~3层商业及公建配套而言,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拟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若以2层土或3-1层土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主要持力层2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20kPa,3-1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50kPa,3-1a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30kPa,3-2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55kPa,层数≤6,单体下主要持力层层面坡度≤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之3.0.2条规定,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变形.对于本工程6~15号6+1层多层洋房、S-4~S-6号2~3层商业而言,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拟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若以3-1层土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主要持力层3-1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50kPa,3-1a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30kPa,3-2层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为155kPa,层数≤6,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之3.0.2条规定,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变形.8.2.3桩基础方案(1)桩型及持力层选择对于本工程33层高层公寓而言,具有一定的荷载,可直接采用桩基础方案,当考虑到无上部结构地下室空载时地下水浮力对地下室底板影响,可考虑采用抗拔桩进行处理.桩型可选用预应力管桩、预制方桩、钻孔灌注桩之一.预应力管桩、预制方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质量易保证、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但挤土效应明显,沉桩会有一定的困难;钻孔灌注桩沉桩较易实现,但基础造价高、施工周期长.根据地区及临近场区现有施工经验、场地实际地层分布并结合建(构)筑物荷载特点,建议33层高层公寓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以6层土为桩基持力层.无上部结构地下室若设置抗拔桩,建议采用400×400实心预制方桩,可处理至3-3层粉砂夹粉土.实际持力层的选择、桩长、桩径等应根据上部荷载情况并严格结合实际单体下地层分布综合确定.根据实际地层特征,各土层桩基设计参数见下表8.2.3-1,实际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静载试验最终确定.各土层设计参数一览表表8.2.3-1(2)单桩承载力估算估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见下表8.2.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表表8.2.3-2上述静压预应力管桩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时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8-1~3中公式进行,公式具体如下:Q uk =Q sk +Q pk = uΣq sik l i+q pk(A j+λp A pl)其中: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当h b/d1<5时,λp=0.16h b/d1当h b/d1≥5时,λp=0.8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q p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周长;A j—空心桩端净面积:管桩:A j=4π(212dd-);A pl—空心桩敞口面积:A pl=214dπ;τi—第i层土厚度;d1—空心桩内径,Ф600米米桩径按AB型桩0.34米估算.上述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时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6中公式进行,公式具体如下:Q uk =Q sk +Q pk = uΣΨsi q sik l i+ΨP q pk A p其中 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u—桩周长;。
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点击此处下载全文)正文目录一、前言..........................................................................................................................................(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三)布孔原则及孔深控制 .................................................................................................................(四)完成工作量 .................................................................................................................................(五)勘察质量评述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五)场地地震效应 .............................................................................................................................(六)不良地质作用 .............................................................................................................................三、场地岩土工程初步分析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二)场地岩土层工程特性初步评价 .................................................................................................(三)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四)基础选型初步分析评价 .............................................................................................................(五)基坑工程初步分析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附图目录图号图名比例尺1 一期初勘钻孔布置平面图1:20002~14 1~1′~13~13′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60015~34 ZK1~ZK20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附表目录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2、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表23、土的工程地质性质[Ⅰ] 附表34、土的工程地质性质[Ⅱ] 附表4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附表56、水质简分析附表6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拟在XX市XX区XX南路邻近XX市中心医院南边兴建住宅小区。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
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
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和该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本次勘察等级进行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拟建工程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街与庆丰街之间,红城南路与科尔沁路之间。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实际审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就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的分析:1、勘察场地选择不合理勘察场地的选择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些勘察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不具备代表性的场地进行勘察,或者是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勘查深度不到位,这样会导致勘察报告的数据不够精确和全面,影响后续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勘察数据精度不足勘察数据的精度也是审查的重要内容,勘察单位应该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有些勘察单位缺乏经验或者技术水平不够高,勘察所得的数据可能出现偏差或者误差,这样会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和安全造成很大的风险。
不同的勘察场地需要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不能一刀切。
常见的岩土勘察方法包括钻孔、钻孔取土样、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等。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勘察方法和设备,保证勘察过程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4、勘察深度不够高层建筑的岩土境况以及地下水位等数据对于工程承载力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很多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时勘察深度不足,无法获取地下深层的数据,这样会给后续的工程建设和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5、勘察报告缺乏综合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本,应该包含勘察方法、勘察结果、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有些勘察报告缺乏综合性,只是简单阐述有关岩土勘察的数据和结论,导致审查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到勘察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中常见问题包括勘察场地选择不合理、勘察数据精度不足、勘察方法选择不合理、勘察深度不够、勘察报告缺乏综合性等。
勘察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勘察并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加强勘察报告的撰写,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房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72-2004);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2010 年版)
溶中等发育区,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地形地貌简单,但场地原为斜坡 , 地质环境已遭破坏 , 故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 ;场地岩土种类单一,故地基为简单地基(三
级地基)。综上所述,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有关规范、委托书要求并结合现场踏勘,本次勘察在收集当地建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规范,
15-113 号钻孔:X=2956814.644、Y=362081.269),按甲方现场提供的规划现场测量的控制点 ( 引测点 1:X=2956956.841、Y=362479.148,H=1262.496m; 引测点 2:X=2956766.663、
Y=362246.504,H=1260.468m)进行施放拟建物位置。使用 GPS卫星测量按钻孔布置位置进行测放,坐标系均为贵阳市城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为
6
小时后作第 2 次复测。为较准确提供场地水文地质参数,预估基坑开挖时涌水量,在场地中部位置选取
ZK15-30 号钻孔作抽水试验 , 以确定地下水水量、渗透系数等水文地
质参数。
本次勘察时采集场区南西侧泉点水样 1 组( 2 件),共 2 件,进行水质分析。
7、岩土卓越周期测试
5
在场地内设置三个测点 A、B、C,采用 RSM—24FDE型工程检测仪、 65 型拾震器,于 2012 年 3 月 20 日凌晨进行。每个测点均按东西、南北、垂直三个方向安装传感器并
杭州余杭区某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XX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大厦工程位于XX市XX区XX,XX省道与XX街交叉口以北,XX实验学校以南的地块内。
拟建工程包括酒店式公寓、酒店办公楼各一幢及裙房。
有关工程的其余情况详见表1。
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拟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为: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地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2.查明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必需的岩土技术参数;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4.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6.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建议本工程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基础持力层;7.提供地层的渗透性等特征,提供基坑围护设计的必需参数,对基坑围护和工程降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拟建建筑物规模,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执行以下主要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5.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8.浙江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探孔由我院根据有关规范布设,按建筑物轮廓线,共布置20个勘探孔(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由于场地南面原有建筑和中部的简易房未拆迁,部分孔进行了少量位移。
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本次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旨在对施工地点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评估地基稳定性和地质条件,为住宅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勘察目的1.了解施工地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特征,评估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特性;2.确定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和崩塌等;3.为住宅楼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基处理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4.提供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建议,以提高住宅楼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效率。
二、工程背景本次住宅楼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商业中心、学校和公园等基础设施。
施工地点位于地势较高的丘陵区,地表覆盖着一层较薄的表土,下方为黏性土层和砂质黏土层。
三、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1.地质勘探:采用钻探和观测井等方法,对地下岩石、土层结构和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钻探深度达到设计要求;2.取样分析:对钻探取得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包括颜色、密度、含水量和颗粒分布等;3.地面地质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地貌观察和地质构造测量等,用于确定地质灾害风险;4.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安装监测井和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
四、勘察结果与分析1.地质情况:本地区地质构造稳定,主要含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等岩石。
地质构造总体上属于均匀、连续的堆积相,岩层呈水平分布,对地基稳定性影响较小。
2.土质情况:表土层为黄色粉砂土,厚约1m,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排水性。
下方为黏性土层,含水量较高,属于高液限粘性土。
黏性土层下方为砂质黏土层,质地均匀,含水量较低,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3.地下水位:经过长期监测,地下水位处于浅层埋深,波动幅度较小,对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地质灾害风险:经过地质调查和分析,施工地点周围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迹象,也没有历史地震的记录。
因此,施工地点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五、评估与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分析,本次住宅楼工程地基较为稳定,施工风险相对较低。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一、引言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保障建筑安全、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审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警惕和解决,可能会对建筑的安全性产生潜在隐患。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常见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
二、常见问题分析:1. 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勘察过程中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地质信息或者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测的地质灾害。
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审查勘察范围是否完备,对于勘察范围不足的情况需要督促勘察单位进行补充勘察。
2. 地质数据不准确:地质数据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地质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后期的施工难度增加或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地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存在偏差或者不准确的地质数据需要与勘察单位进行沟通并要求修正。
3. 圈定不合理的建筑地基基础类型:建筑地基基础类型选择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出现安全问题。
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建筑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要求勘察单位给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修正。
4. 对地下水位的评估不足: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建筑的地基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地下水位的评估需要足够的重视。
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审查地下水位的评估情况,如果评估不足需要要求勘察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合理的评估方案。
6. 勘察单位资质不够: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可能会出现资质不够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不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勘察单位的资质情况,对于资质不够的单位需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7. 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然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时可能并没有充分应用这些新技术,这可能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不高。
珠三角地区小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某小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汇报1工程概况XX企业拟在XX市XX路旁兴建XX工程,拟建建筑物为6幢20-30层楼房及附属2-5层楼房,为框架构造楼房,建筑总高度99m,设1层地下室,开挖约4.00米,场区交通便利,大型施工设备可进场施工,场地东面为河涌(与基坑边线相距约12~18m),南面为空地(他人用地),西面为规划道路,北面为规划道路,拟采用桩基础,拟建场地内地下无管线埋藏,上空无高压线通过。
2勘察工作2.1勘察目旳、任务和根据XX企业委托我企业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目旳是为了查明场地内旳岩土类型、分布、岩土性质、地下水基本状况及鉴定场地类别,对场地旳稳定性、合适性、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对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和不良地质作用旳防治等提出提议,提供合理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为基础旳设计、基坑支护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根据。
按规范及甲方、设计方规定共布置69个钻孔,其中控制性孔32个,一般性孔37个。
本次勘察以勘察协议及下列规范等为重要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23)(2023年版)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23)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23)省标《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23)省标《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91-2023)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23)省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23)省标《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20-97)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23)行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23)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23)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23)本次工程勘察质量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规定,所提交资料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基坑设计和施工旳岩土工程根据。
某地块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规范》 (GB 50007-2002)中 5.2.4 公式 fa=fak+ηbγ(b-3)+ ηdγm(d-0.5) 计算,建
筑物持力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下表。 天然地基承载力验算表 假设基 假设基底 基底附加 底埋深 压力 Pk 应力 P0 (m) 6 (kPa) 560 (kPa) 470 经修正后地 持力层及编 基承载力 fa 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号 (kPa) 第③层黏土 318 不满足
基本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2 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据区域构造地质资料,场区无断裂通过,亦无新构造活动迹象,区域及场地的稳 定性较好。场区地基土主要由第③层硬塑状黏土、第④层可塑状黏土组成,这 2 层土 分布连续,迭加厚度大,土层内未发现土洞、软弱夹层等;下伏基岩面埋深 18.9m~ 27.80m,基岩面以平缓或舒缓波状为主,局部发现溶洞、溶槽等岩溶发育,白云岩溶 洞裂隙水水位埋深较大。因此,场地及地基稳定性良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3.3 地基土岩的承载力特征值等工程特性参数确定 根据现场钻探揭露,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岩石抗压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成果资料,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建筑勘察经 验,综合确定建筑场地内各地基土岩层承载力特征值等工程特性参数的建议值。 各土层主要参数建议值
1 该层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白云岩溶洞、溶隙中,初见水位埋深 18.90m~27.70m(标 高 72.14m~61.52m),稳定水位埋深 11.50m~16.20m(标高 75.60m~80.14m)。该层水 稍具承压性,并与孔隙水随旱、雨季相互补给。 2 据柳州市地下水动态系统观测资料, 本场地丰水期地下水水位标高可达 80.00m, 旱、雨季地下水位最大变幅可达 7m~10m 左右。 3 该层地下水水与柳江河水有互补的水力联系,其水位的升降受柳江河水位变化
[河北]高层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详勘)fmh
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T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项目编号:10-007K勘察资质证书:甲级xxxx2010 年2月24 日建设单位: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T项目编号:院长:处长:审定:审核: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勘察资质证书:甲级2010 年2月24日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T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1 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场地自然地理概况2 勘察工作概况2.1 目的任务2.2 工作依据2.3 工作方案2.4 工作完成情况3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3.1 地层时代成因3.2 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4 地下水简况及水土的腐蚀性评价4.1 水位变化规律4.2 土的腐蚀性评价5 岩土参数分析选用5.1 室内试验5.2 原位测试6 地震效应6.1 抗震设防烈度6.2 场地类别6.3 场地卓越周期6.4 抗震地段划分7 场地地基条件分析评价7.1 场地条件7.2 地基条件8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8.1 天然地基8.2 地基处理8.3 桩基础方案8.4 基坑边坡分析8.5 施工环境分析9 结论建议9.1 结论9.2 建议附图、附表序号图表名称张数图表编号图幅A3 A41 勘探点一览表2 KTB01-02 ◎2 建筑物与勘探点位置图 1 PIM-01 ◎3 工程地质剖面图22 POM01-22 ◎4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 TJB01-02 ◎5 探井试样分层统计结果总表 2 TYTJB01-02 ◎6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2 BGB01-02 ◎7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1 DTB01 ◎8 分层土工试验结果总表7 FCB01-07 ◎9 钻孔综合柱状图27 ZZT01-27 ◎10 三轴剪切试验成果图表7 SZ01-07 ◎11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e-p) 16 GJ01-16 ◎12 钻孔波速测试报告 3 BS01-03 ◎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T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前言1.1 工程概况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开发建设T工程,委托xxxx院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以评价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论证基础方案,提供结构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山西高层建筑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工程编号:DⅢ2011-044)(综合类甲级040006-kj)山西华晋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八月十二日项目负责:报告编写:技术负责:审核:审定:总工:经理:法定代表: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3、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7、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及评价8、基坑开挖与降水9、结论及建议图表部分:1、勘探点一览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标准贯入试验分层一览表4、综合固结试验曲线5、水、土腐蚀性试验报告6、岩样试验报告7、土层剪切波速度和卓越周期测试成果8、土工试验报告图表部分:1、综合图例2、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工程地质柱状图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述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拟建场地位于山西省盂县孙家庄镇高家庄村,东侧相隔300米为双阳线,北侧为高家庄村,交通便利。
本工程由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本工程野外钻探及测试工作于2011年6月28日开始,至2011年7月25日完成;室内试验于2011年8月5日完成并提交成果报告;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等工作2011年8月12日完成。
1.2拟建建筑物参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平面位置图,拟建建筑物1#、2#、3#楼座平面尺寸57m*12m,地上为17层,2层地下室,4#楼座平面尺寸43m*12m,地上为18层,2层地下室,详见“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顺序建(构)筑物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预估基础埋深(m)预估基础型式备注11、2、3#楼-2~1750剪力墙8筏板基础24#楼-2~1853剪力墙8筏板基础3商铺29框架 1.5独立基础注:场区2#、4#楼±0.00标高为924.00,1#楼±0.00标高为923.50,3#楼±0.00标高为924.50。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旨在对地区的岩土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指导。
通过本次施工勘察,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以及岩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勘察地点及背景本次勘察地点位于市区,该地区是一片开发较为活跃的地段。
施工工程类型主要为高层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察工作的重点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施工安全。
三、地质调查结果经过详细的地质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该地区土壤以黏土为主,黏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2.存在少量的砂质土壤,但其分布较为局限,主要位于地表较浅的部分;3.地下水位较深,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应的排水措施;4.山体较陡峭,存在一定的滑坡和岩体崩塌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
四、岩石特性分析经过对勘察区域内岩石进行采样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勘察区域主要为砂岩和灰岩,岩层整体较坚硬,适合进行基础工程;2.岩石中存在少量的软弱层,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断裂和滑动;3.研究了岩层的稳定性,对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和测算;4.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岩体支护方案,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岩体稳定性。
五、安全评估与建议根据以上勘察和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1.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固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2.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地下水防渗、岩体支护等;3.施工期间要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灾害隐患;4.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的岩土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六、总结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对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和岩石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勘测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该报告能够为下一步的岩土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房屋建筑岩土工程进行专项勘察的结果总结和分析,旨在为该工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工程背景三、勘察内容1.地质勘察通过对工程地块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和勘测,确认工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
观测到工程地质构造为上覆层为粉砂土、砂质黏土和粘土,下覆层为岩石基岩。
地下水位较深,对施工影响较小。
2.建筑物勘察对工程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和地下管线进行勘察和分析,检测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施工提供合理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参数。
3.岩土力学参数测试通过对岩石基岩和上覆土层的岩土力学性质进行测试,确定结构设计参数和基础施工方案。
测试结果显示,基岩具有较高的抗压力和抗剪强度,上覆土层的稠度适中。
四、勘察结果1.地质环境工程地块的地质环境较为稳定,地下水位较深,施工期间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无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2.建筑物状况经过勘察和检测,建筑物结构稳定,无明显的安全隐患。
基础土层的稠度适中,可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3.岩土力学参数岩石基岩和上覆土层的岩土力学参数测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可以为结构设计和基础施工提供有效的参数参考。
五、勘察结论1.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环境较稳定,无明显的地质问题。
2.建筑物状况建筑物结构稳定,无安全隐患,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建议加强对土层稠度和基岩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报告总结本报告对房屋建筑岩土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测试,结果显示该工程地质环境较为稳定,建筑物结构稳定,岩土力学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层稠度和基岩的监测和控制。
本报告将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以上为本次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概要,供参考。
详细情况请查阅完整报告。
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片麻岩)(图文)
荣XX市皓程国际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正元建设工程XX公司20__年3月荣XX市皓程国际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3KC勘103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总经理:总工程师:审定人:张利生审核人:刘书义工程负责人:罗亚飞提交报告单位:山东正元建设工程XX公司勘察资质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勘察证书编号:建设部150008-kj提交报告日期:20__年3月20日目录一、前言 (1)(一)项目概况 (1)(二)勘察依据 (2)(三)勘察任务、目的及要求 (2)(四)勘察等级 (3)二、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一)勘察方法 (4)(二)测量方法 (5)(三)勘探工作量布置 (5)(四)勘探完成工作量及完成日期 (5)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一)地形、地貌 (6)(二)水文地质条件 (6)(三)拟建场地周边环境 (6)(四)场地地层结构 (7)四、场地地震效应 (8)(一)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8)(二)地震液化分析 (8)(三)场地类别划分 (8)(四)抗震地段划分 (8)(五)场地特征周期 (8)五、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8)(一)岩土工程性质评价 (8)(二)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9)(三)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9)(四)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10)(五)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10)(六)抗浮水位 (10)六、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11)(一)天然地基 (11)(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桩基础 (12)七、基坑开挖支护与地下水控制方案 (13)(一)基坑开挖、支护所需岩土参数 (13)(二)基坑支护方案论证分析及建议 (13)八、结论与建议 (14)图表部分1 图例图A2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B3 工程地质剖面图图C1~C84 钻孔柱状图图D1~D165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1份6 水质分析报告1份7 土样易溶盐检测报告1份8 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1份9 固结试验成果图1份10 剪切试验曲线图1份1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1份12 根据物理指标计算混凝土空心桩单桩承载力1份13 波速测试报告1份14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1份一、前言(一)项目概况受XX市皓程XX公司的委托,山东正元建设工程XX公司(XX公司)承担了XX市皓程国际广场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结论及建议
第一部分:文字
一、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环境及拟建工程概述(二)勘察目的及任务(三)主要勘察技术依据(四)勘察方案和工作布置(五)施工情况及完成工作量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气候条件(二)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三)地质构造(四)岩土构成与质量特征(五)不良地质现象(六)水文地质条件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二)地震效应评价(三)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四)岩土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基础评价四、地下室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开挖支护意见(一)边坡特征(二)岩土指标(三)边坡稳定性评价(四)支护建议
第二部分:图表
第三部分:附件
一、工程概况
(一)场地位置环境及拟建工程概述拟建贵阳市白云区麦架公租房建设工程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麦架镇医院西侧约45m处,场地东侧为文化路及建新路交叉口,场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21502.43m2,总建筑面积58885.98m2。
规划主要布置有1#-15#共15栋建筑物及D1帅D2#两栋配套用房,包括地下车库、金融邮电、社区服务、配套啇场用房及住宅楼。
另有规划市政道路从场区东侧、南侧、西侧及北侧通过;工程建设随山就势按多场坪布置。
贵阳市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业主)委托我公司对该公租房工程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根据业主要求,工程建设分期进行,故分期提交勘察报告。
本次勘察只针对其中的15#娄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拟建15#楼位于拟建公租房小区的北部,平面形态呈复杂不规则多点分布,是由16层塔楼、一层公建配套及一层地下室组成的集商业、住宅、停车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层多功能建筑。
拟建15#楼呈多场坪布置,拟建15#楼高层及相邻公建配套设计士0.00标高为1263.45m,相邻14#楼北侧拟建15#公建配套设计士0.00标高为1261.90m,拟建15#楼北西侧场平设计士0.00标高为1263.15m,拟建15#楼南侧场平设计士0.00标高为1263.00m,设计-1F底板标高1258.35m。
米用剪力墙结构,拟米用柱下独立基础,最大荷载6500KN/柱。
拟建项目具咼度较大、荷载较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特征。
拟建物基坑按垂直开挖时在四周将形成总高3.55〜8.75m的基坑边坡,边坡坡顶为自然斜坡、农田以及待拆民房,无相邻建(构)筑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拟建物北侧和东侧设计布置有小区道路,距离拟建物边轴线5.00〜8.50m,设计小区道路在拟建物建成实施,故本次基坑临时性边坡不需考虑小区道路的影响。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受贵阳市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15#楼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阶段)。
根据勘察委托,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要求,根据拟建物结构、荷载特点,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区,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地形地貌简单,但场地原为斜坡,地质环境已遭破坏,故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场地岩土种类单一,故地基为简单地基(三
级地基)。
综上所述,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根据有关规范、委托书要求并结合现场踏勘,本次勘察在收集当地建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规范,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研究的问题为:
1、地基问题:查明并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地基岩土强度。
2、岩溶问题:查明岩溶发育情况、规模、分布等特征,并评价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建议。
3、地下水问题:评价地下水对拟建物基槽开挖的安全影响及其对混凝土与钢筋的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