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节日(下)

合集下载

10个关于节日的古诗简短

10个关于节日的古诗简短

10个关于节日的古诗简短
以下是10 个关于节日的简短古诗:
1.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 《七夕》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 《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6.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7. 《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8. 《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9. 《除夜作》高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0. 《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3、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

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精选60首)跟传统节日的古诗之中秋(1~10)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唐)权德舆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5、《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中秋》(宋)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7、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8、倪庄中秋--元好问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9、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0、《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返回中秋>>>跟传统节日的古诗之中秋(11~20)11、《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

中国传统节⽇及古诗中国的传统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化的⼀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的形成过程,是⼀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列举的这些节⽇,⽆⼀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今的节⽇风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民社会⽣活的精彩画⾯。

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到社会⽣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样,是⼈类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多和天⽂、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有关,这从⽂献上⾄少可以追溯到《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年中划分的⼆⼗四个节⽓,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全都和这些节⽓密切相关。

节⽓为节⽇的产⽣提供了前题条件,⼤部分节⽇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还需要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凭添了⼏分浪漫⾊彩;还有宗教对节⽇的冲击与影响;⼀些历史⼈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节⽇,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的内容⾥,使中国的节⽇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都已经定型,⼈们常说这些节⽇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后第⼀个⼤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化有了很⼤发展,这对节⽇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

从此,节⽇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种时尚流⾏开来,这些风俗⼀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雅⼠、诗⼈墨客,为⼀个个节⽇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脍炙⼈⼝,被⼴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渗透出深厚的⽂化底蕴,精彩浪漫,⼤俗中透着⼤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有很强的内聚⼒和⼴泛的包容性,⼀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脉相承,是⼀份宝贵的精神⽂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1. 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节
春节来临喜洋洋,灯笼高挂红火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祝福家家长寿康,国泰民安福无边。

3. 端午节
端午节到喜气扬,龙舟比赛过江湖。

五色丝线缠身体,艾叶香气拂鼻息。

屈原思乡泪满巾,粽子包裹浓情意。

吃了粽子身体壮,健康平安笑开颜。

4. 元宵节
元宵闹市热闹非凡,花灯照亮夜空间。

人人手中握香囊,甜美花生沁口甜。

汤圆润如玉般滑,嚼起来还带甜香味。

赏花灯,品美食,欢声笑语乐陶陶。

12个传统节日古诗时间顺序

12个传统节日古诗时间顺序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元宵节《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寒食节《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节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

《清明祭诗》端午节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节《七夕》白居易唐代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中元节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年代: 唐作者: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八节《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小年《自遣》年代:唐作者: 杜牧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

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除夕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白居易《三年除夜》。

关于12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关于12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关于12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 (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宋)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春节的古诗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文天祥《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凝聚,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历来有不少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吟诗赋词。

这些古诗词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习俗、记录感情的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窗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诗句1. 关于除夕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关于中秋节的诗:《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节的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节日古诗大全60首 节日诗有哪些古诗

节日古诗大全60首 节日诗有哪些古诗

节日古诗大全60首节日诗有哪些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佚名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唐·崔液目录: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郊行即事(程颢)上元夜(崔液)元夜踏灯(董舜民)冬至(杜甫)小至(杜甫)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清明(杜牧)卖痴呆词(范成大)上元竹枝词(符曾)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寒食(韩翃)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诗曰(姜白石)诗曰(姜白石)九月十日即事(李白)节令门(李静山)汴京元夕(李梦阳)中秋(李朴)醉花阴(李清照)诗曰(李商隐)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卢照邻)沉醉东风(卢挚)田家元日(孟浩然)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生查子(欧阳修)八月十五夜玩月(栖白)鹊桥仙(秦观)元夕无月(丘逢甲)七夕(权德舆)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水调歌头(苏轼)中秋月(苏轼)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煎熬(台湾民谣)月夜思乡(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台湾民谣)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元宵(唐寅)蜀中九日(王勃)九日作(王缙)清江引(王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清明(王禹偁)迢迢牵牛星(佚名)九日(文森)端午(文秀)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青玉案(辛弃疾)太常引(辛弃疾)七夕(徐凝)九日(杨衡)七夕(杨璞)寒食上冢(杨万里)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端午日(殷尧藩)京都元夕(元好问)正月十五夜灯(张祜)竞渡歌(张建封)九九歌(中国民谣)压岁钱(吴曼云)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南宋·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节日及其对应的古诗词: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公历4 月4 日-4 月6 日):•《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对应的古诗词,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古诗词中的节日

古诗词中的节日

古诗词中的节日春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6.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7.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9.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元宵节: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6.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7.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寒食节: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4.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6.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7.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明节: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1、《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4、《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诗词中的节日、人物、地名

古诗词中的节日、人物、地名

古诗词中的节日、地点和人物典故一、古诗词中的节日考点春节(农历一月一日)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诗句展示: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8.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9.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晏殊《辛春日词·御阁》元宵节、灯节(农历一月十五日)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7.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明)《元宵》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宋)《青玉案元夕》9.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唐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

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甲乙:《清明》---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合:请听《中秋月》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 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 己这个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 答对即可)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
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吃腊八粥,盼来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康。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 腊日冻全消。"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鹊桥仙 七夕 鹊桥仙 南宋 范成大 北宋 秦观 双星良夜,耕慵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懒,应被群仙相妒。娟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 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 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 风姨吹雨。 无数。 相逢草草,争如休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见,重搅别离心绪。新 梦,忍顾鹊桥归路。两 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新愁归去。 朝朝暮暮。
(中秋:望月怀远,人月团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除 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双调】折桂令
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 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两篇作品用语相近,但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思想 感情也自有差异。请联系诗人生活背景,知人论世,比较两首 诗思想感情的不同。
辛词:辛弃疾生活在偏安江左的南宋,身为著名的主 战派将领,满头白发的他面对中秋明月,慨叹国事, 内心焦虑痛苦可想而知。最末句意有所指:要除去世 间奸邪,给予百姓以清朗人间。 张词:张养浩身处政治黑暗的元代,备受压抑而深感 愤懑的心情多以消极的态度和曲折的方式表达。他认 为人间不平事层出不穷,无法消灭,但求一醉消极面 对,这是诗人个性使然亦是时代使然。
冬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 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 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 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 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 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2005年高考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古代诗歌中的节日
古代节日
元旦(正月初一) 清明(节气清明) 七夕(七月初七) 重阳(九月初九) 祭灶(腊月廿四)

元宵(正月十五)寒食(清明前) 上巳(三月初三) 端午(五月初五) 中元(七月十五)中秋 (八月十五) 冬至(节气冬至) 腊日(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三十)
社日
七夕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
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 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
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 “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 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 种孤寂心情。
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 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点 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日月都逢九,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此日带 茱萸囊登山、饮菊花 酒可以免祸,于是便 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 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晋)
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
来年开坛又重阳。 畅饮何必陶隐士, 难得佳节入醉乡。
中元:
中元节在中国 的民间又称鬼节。 正月十五称上元 佳节,乃庆元宵, 古已有之; 七月十 五称中元节,祭祀 先人。 道士建醮祈祷, 佛教徒要举行盛大 的盂兰盆会,百姓 于中元节祭祀祖先、 放河灯祈福。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 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 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 以乞巧。
(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
(宋)穿针比巧
供果焚香祝新秋, 庭中比巧月如钩。 年年闺阁乞织女, 男儿何曾求牵牛。
七月七日长生殿,

马嵬(李商隐)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2009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清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 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 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 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范词说“新欢不 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 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1)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
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 苦。 (2)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 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宋)

祭灶
时届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 男儿酌献女儿避。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
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中元节有感 (清) 王凯泰 道场普度妥幽魂, 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 肉山酒海庆中元。

(明)
放湖灯

轻舟荡漾玉波澄,
中元盂兰放湖灯,
梵呗伴得笙管韵, 古寺东山月又升。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 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 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 酒问青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