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课
【学霸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课 蝴蝶的家 必考知识点名师汇编(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讲义第八课蝴蝶的家躲避—躲藏喧嚷—喧闹难为—为难轻盈—轻快柔弱—脆弱猛烈—强烈湿漉漉-湿淋淋躲避—暴露密集—稀疏猛烈—微弱喧嚷—寂静轻盈—笨重柔弱—强壮鲜艳—暗淡黑压压—白茫茫(低沉)的天(密集)的雨点(银色)的雨幕(斑斓)的彩粉(猛烈)的风雨(下雨)的时候ABB 式词语:黑压压湿漉漉明晃晃齐刷刷血淋淋暖洋洋臭烘烘气鼓鼓含“蝶”字的四字词语:庄周梦蝶蝶粉蜂黄蝶使蜂媒招蜂引蝶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
著名作家。
曾任山东省文艺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哭女翻身记》《枯树开花》《山乡女儿》等。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品,讲述“我”为雨中的蝴蝶深感担忧,不断找寻蝴蝶的家而最终无果。
文章篇幅短小,行文简洁,极富童真童趣,同时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写法探究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的设问手法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或结论,自问自答。
本文第3、4自然段都是用设问引出自己的猜想。
作者在述说“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时,用一遍遍的设问引出自己的猜想,表达出浓浓的关爱之情。
1.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世界笼罩在狂烈的风雨之中的景象,也使人感到这样的雷雨天气似乎在有意为难蝴蝶。
2.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赏析】“着急”体现了“我”对蝴蝶的关心,由比可以看出“我”对蝴蝶的喜爱之情。
3.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赏析】“轻盈”体现了蝴蝶的体态,用词生动、准确;这句话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蝴蝶的柔美,再次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怜惜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蝴蝶的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 课《蝴蝶的家》课文原文、学问点及教案课文原文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天是那样的消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处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焦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快,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焦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格外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确定有家。
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赶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
松林里呢,处处是水珠滚坠。
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儿自已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 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焦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焦急了。
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出来,在阳光里飞。
它们是那么快活,那么明媚。
我想,它们肯定是藏在一个隐秘的家里。
它们的家肯定秀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
肯定是这样的。
”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焦急了。
学问点一、多音字嚷:rǎng叫嚷rāng嚷嚷雀:qiǎo家雀儿què雀跃二、词语解释躲避: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八》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语文园地八》中的知识点,包括识字、语句理解等。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语文园地八》这篇课文展开,涉及词语解释、课文理解、课后练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解决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生词和语句结构方面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教师通过朗读课文,解释生词,讲解句子结构等方式,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重点知识点。
3. 课文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等,让学生逐步领会课文的意义和背景。
4. 课堂练习设置一些课堂练习,包括生字造句、课文填空、词语选择填空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5. 语文拓展通过课文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吸收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也需要保持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为学生解惑,提供更好的引导。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语文园地八》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希望通过一堂优质的语文课,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以上便是本次《语文园地八》优质课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课时主题本节课主要学习文章《小巫见大巫》。
2. 课文内容文章主要讲述小巫遇到了大巫,并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对话和互动。
3. 学习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和语言表达。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文《小巫见大巫》课本•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练习册2. 教学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环境•保持教室安静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短的复习。
2. 学习课文《小巫见大巫》(3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文中内容。
3.学生跟读课文,提醒注意语音语调。
3. 文本理解(20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分享理解和想法。
3.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4. 整理总结(1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课文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所学的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对应的练习内容。
•阅读课文几遍,保持熟练。
2. 下节课预习内容•在课本中预习下一篇文章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小巫见大巫》,增强了对语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谢谢各位同学的配合和听讲!以上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时教案,希服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懂得故事主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感悟和表达。
4.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2.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准确度。
3.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能力。
4.进行课文的思辨分析,提高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四年级上册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黑板、彩色粉笔5.朗读比赛奖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重点强调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课文讲解:理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3.小组合作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 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4. 语言运用(20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改编,发挥想象力,重新书写故事情节。
2.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并颁发奖品。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检测1.请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评分评选优秀者。
2.请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测试,检验学生的课文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课文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体验:让学生写一篇感悟课文的文章,包括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七、反思与建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1.复述课文时注意熟悉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
2.学会利用一个熟字加部首的方法识记汉字。
3.认真、正确地抄写词语,注意易错字;认真读句子,学会用简短的话来概括长句子。
4.认真、正确地抄写一段话,在抄写中掌握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5.读准词语的读音,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重点1.正确复述课文,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
1.字词积累“识字加油站”中形声字的积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和它们一样。
“词句段运用”中,对于易错字,可以开展“我是小医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这些错别字,采用温馨提示的方法,让学生注意这些生字。
2.语言运用“交流平台”,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注意熟悉课文内容,重点部分要讲得详细一些,次要部分要简略一些,复述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日积月累”中都是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尝试在说话、习作中加以运用。
1.预习提纲(1)复述课文,说说自己复述课文时要注意什么。
(2)从自己的作文本、抄写本上,搜集自己平时写错的生字,尝试找出自己的易错点。
(3)搜集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复述课文时注意熟悉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
2.了解“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都是由一个熟字加部首组成的。
3.认真、正确地抄写词语,注意易错字;认真读句子,学会用简短的话来概括长句子。
一、交流平台1.教师谈话:平时上课时,老师会让大家复述课文,有的同学复述课文有详有略,很有条理,很多同学对此羡慕不已。
其实做到这些也不难,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其中的方法。
2.所谓复述课文,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单元,整个单元以“总结与提高”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含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字母表、字词盘点、句子练习、阅读理解、古诗欣赏、作文训练、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四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前三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但在不同的学生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对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熟练,有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有较大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巩固字母表、字词、句子等基本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增强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与提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字母表、字词、句子等基本语文知识的巩固;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古诗欣赏能力的增强。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文体的古诗的欣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辅助材料:相关阅读文章、古诗、作文范文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语文游戏,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分别从字母表、字词、句子、阅读理解、古诗欣赏、作文训练、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八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8课《蝴蝶的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8课《蝴蝶的家》(教案)一、教学内容《蝴蝶的家》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蝴蝶寻找家园的故事。
通过讲述蝴蝶寻找家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寻找家园的过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蝴蝶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蝴蝶寻找家园的故事。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并总结。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蝴蝶寻找家园的过程。
(3)讨论:蝴蝶为什么找不到家?最后蝴蝶的家在哪里?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易错字。
5. 拓展活动(1)观察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它们的家园?六、板书设计1. 《蝴蝶的家》2. 正文:导入:观察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特点朗读课文:自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讲述大意、讨论问题学习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拓展活动:观察蝴蝶图片、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答思考题:蝴蝶为什么找不到家?最后蝴蝶的家在哪里?3. 画一幅蝴蝶的图画,并用文字描述蝴蝶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蝴蝶的家》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蝴蝶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精美教案
8 蝴蝶的家(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喧”等5个生字,读音多音字“雀”,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2.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重点)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难点)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重点)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配套小学课件)板书设计8 蝴蝶的家下雨着急猜想关爱生命心系自然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不足之处:1.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比较少,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8.*蝴蝶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最后定格下雨的图片。
过渡: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8课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8课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地图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品,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信息,规划出行路线,以及探索未知的领域。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张普通的地图也曾引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
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在19世纪末,德国有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名叫魏格纳。
他从小就对世界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奇特的地理现象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他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的陆地似乎可以完美地拼接在一起。
这个发现让魏格纳陷入了深思。
魏格纳开始研究大西洋两岸的地形,他发现不仅海岸线可以吻合,而且许多大陆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也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也许地球上的各大洲原本是一块连续的大陆,由于某种原因,它们分开了。
这个设想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的各大洲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每个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然而,魏格纳并没有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他决定深入研究这个神秘的设想。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察,魏格纳终于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理论——大陆漂移学说。
他认为,地球上原本只有一块连续的大陆,被称为“泛大陆”,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区。
后来,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潮汐力的作用,泛大陆逐渐分裂成几块大陆,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这个理论提出后,立刻引起了轰动。
许多科学家对魏格纳的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加入到研究行列中。
然而,也有人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
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和科学的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海底扩张的现象,证实了魏格纳的理论。
到了70年代,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板块构造的原理,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如今,大陆漂移学说已经成为地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教案
小学语文四上《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教案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积累运用到习作中。
环节三:词句段运用:易错字1.独立抄写。
2. 自行改正。
3.拓展交流。
教师活动:1. 前侧活动。
(1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抄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词。
(2)在全班做好统计,将书写有误的汉字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全班学生梳理几种易错的情况。
学生活动:1. 学生独立抄写词语。
2. 学生自行改正写错的字词。
3.学生交流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
2.学生自行改正写错的字词。
3.拓展交流易错字:引导学生交流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
活动意图: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提高写字能力。
通过自我审视,同伴互助,达到巩固习得的识字方法。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阅读课文。
巩固作业:抄写词语。
提升作业: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外阅读中的词语。
6.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备课教研教研签字组组室活动意图:分享优秀作品,既能让写出优秀作品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能给书写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借鉴,让他们交流观察方法,凸显同伴引领的功能,有助于所有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
环节三:日积月累1. 自学自悟。
2.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语,师检查反馈时,重点关注“眸、凛”的读音。
2.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大致理解。
3.引导学生选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学生活动:1.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语,再在小组内展示读。
2.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说想到的画面,也可以说说通过某个词语会想起谁,可以是生活中熟悉的人,也可以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3.全班交流,分享积累的词语。
4.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人的外貌、精神品质或其他方面的四字词语。
活动意图: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和体悟方面能力的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2.能够表演课文,体会蝴蝶的生活。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语言语调。
4.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对蝴蝶的爱护之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表演课文,感受蝴蝶的生活场景。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准确把握语言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道具:蝴蝶模型、音响等。
3.材料:学生课本、教师课本、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蝴蝶图片,引出蝴蝶的话题。
2.让学生谈谈对蝴蝶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注重语调指导。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逐句解释生字词。
第三步:分组表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部分。
2.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
第四步:讨论交流1.整合全班学生表演的内容,串联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就蝴蝶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第五步:操练训练1.练习课文中的朗读,注意语调、情感表达。
2.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增强语言交流能力。
五、达标评价1.观察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2.针对学生的朗读和对话表达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在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生活,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蝴蝶的美好世界,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口语交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谈》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口语交谈的基本要素- 学会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语交谈的基本要素- 学生通过研究课文中的对话,了解口语交谈中的问候语、介绍自己、询问他人情况等基本要素。
-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练运用这些基本要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社交场景模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交场景模拟,如在商店购物、道别等情境中进行口语交谈训练。
- 学生通过模拟对话,研究如何使用适当的口语表达方式,加深对口语交谈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教师展示几个常用的问候语,引导学生了解口语交谈的基本要素。
2. 研究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课文中的对话,重点理解对话内容和表达方式。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模拟课文对话中的情境,自由发挥进行口语交谈。
4. 社交场景模拟:教师设计不同的社交场景,要求学生进行模拟对话,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口语表达方式。
5. 练巩固:设计口语练题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练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听说能力。
6.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口语交谈要素,并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技巧。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在角色扮演和社交场景模拟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可以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学资源- 课本: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后期评估。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谈》教案的概要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 区分形近字,积累形近字。
3.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4.练习书写,提高书写速度。
5. 通过感悟、体验朗读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 区分形近字,积累形近字。
3. 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不足之处: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6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篇1教材分析:人类的一些创造创造都来源于自然界,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动物的活动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而创造了一些东西。
《人类的“老师〞》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创造飞机的曲折过程。
创造飞机才100年,但在这之前,人们想都不敢想。
科学家们从鸟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飞机,又从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质量。
课文还介绍了人们从鲸的形体受到启示,改良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用手握鸡蛋,发现鸡蛋不易碎受到启发,建筑师设计出了“薄壳结构〞的建筑。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一些不明白的词语或专用术语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局部。
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紧扣重点语句,挖掘课文内涵。
教具准备:课件、词语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一、揭题激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要求: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
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品味小女孩的“可怜”
默读第1至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来说 说你对小女孩的总体印象吧!
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
可怜
又冷又 饿
痛苦
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 这个小女孩的感觉。
这是一个( 有着金黄色卷发的很美丽 )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 的小女孩。
请找出这一部分中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或几句 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铜脚
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 好的东西,而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 不存在。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简要说
说课文内容吧!
课文先写小女孩( 卖)火柴, 再写小女孩( 擦)火柴, 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请你根据课文的大致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给课文 划分段落并补充段意。
组词:似乎 知乎
课堂演练 一、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拖鞋 慈爱 蜷着 B.维一 简直 擦燃 C.暖和 曾经 冻疆 D.火焰 腊烛 喷香
二、连线我是小能手。
金黄的
铜器
暖烘烘的
可怜的
火柴
香喷喷的
小小的
女孩
明晃晃的
闪亮的
铜把手 亮晶晶的
蜡烛 火炉 烤鹅 星星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 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了卖 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
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里的“谁” 会是哪些人?
朗读指导
读出小女孩的 悲惨境遇。
看似简单的两个“谁”, 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 柴,没有一个人给她硬币, 小女孩的寒冷除了来自天气, 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识别文言虚词“之”,“乎”,“者”。
2.学会用“之”,“乎”,“者”进行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虚词“之”,“乎”,“者”的识别和使用。
2.理解课文,“桃花源记”。
难点:1.识别文言虚词“之”,“乎”,“者”的语法和意义。
2.理解古文,掌握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A部分:导入(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字:之、乎、者,询问学生这三个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2.学生自主作答,和大家讨论。
B部分:讲授(1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桃花源记”的一段文字,并读给学生听。
2.教师解释文言虚词“之”,“乎”,“者”的语法和意义。
3.教师让学生根据文言虚词造句,并进行词语对比。
C部分: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练习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正确的文言虚词,并合理组成句子。
2.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交流。
D部分:巩固(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含有文言虚词的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2.提问学生句子的意思,理解情感内涵。
E部分:讲评(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并指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为学生总结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构成句子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文言虚词“之”,“乎”,“者”的语法和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其构成句子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进行了互动和提问,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化内涵的感受。
但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高度抽象的文言语汇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挑战,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做好温习、复习与拓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八》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八》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语文园地八》是部编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主要内容涵盖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等语文知识点。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步骤与方法1. 热身环节利用一段简短的广播体操或歇后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课题通过图片、视频或小故事等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3. 讲授与互动•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介绍诗歌或散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含义;•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发言机会,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写作题目或小组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手段与评价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PPT、多媒体设备以及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四、课后反思与展望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结合学生表现以及学情变化,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向,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语文园地八》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章 作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章作文》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章《作文》内容进行教学安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方法,并通过写作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作文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欲望。
2. 讲解作文的定义和基本要素:介绍作文的概念,并解释作文所需的要素,如标题、开头、结尾、主题等。
3. 理论研究: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4. 练:安排写作练,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要求进行作文创作。
教师可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和范文,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5. 交流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学生完成的写作练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改进建议的有效性教学资源- 优秀作文片段展示- 作文写作提示和范文- 学生写作练纸和笔教学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和故事,拓展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组织作文比赛或写作分享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继续做写作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要求学生读一篇优秀作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章《作文》教案,请按照教案内容进行教学安排和实施。
祝您教学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教材解读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课文简说。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第二单元:“人物画廊”。
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深入
体会小说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关注小说的结构和篇章布局,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
小说的语言往往是鲜活的而又经过精心锤炼,学习时要细细揣摩。
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
个教点的联系。
故事发生在1910年。
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
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
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
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
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
浑然一体。
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
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P35 ②照样子,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答案:暖和(温暖) 誉写(抄写) 昔日(往日) 眺
望(远眺) 附近(周围) 周游(遍游) ③填入适当表示动作的词语答案:晚饭后,爸爸在(看
/读)报,妈妈在(织/打)毛衣,奶奶安闲地(倚/躺/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每当这时,我会给爸爸(沏)茶,替妈妈(切)西瓜,最后帮奶奶(捶)背。
智慧宫下面都是老师的美称,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答案:老师是(园丁)——关怀学生,无微不至。
老师
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是(春雨)——关心体贴,润叶细无声。
老师是
(春蚕)——吐尽银丝,为他人御寒。
老师是(蜜蜂)——忙忙碌碌,采花酿蜜,培育下一代。
老师是(梯子)——默默无闻,帮助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2?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
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
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
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
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
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
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
的艰辛与挫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
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
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
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抓关键词(句)。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等。
因为是关键词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抓住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四、相关链接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
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
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
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
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
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
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