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19 春酒

教师寄语:我们是母亲放出的风筝,飞得再高,永远脱离不出母亲的视线;飞得再远,永远有那份牵挂在母亲心田。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2、体会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诗一般的优美的语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 ①宵②荔③杞④槛

⑤颊⑥炮⑦剔⑧醅

2. ①形容领先。

②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自家酿的酒。

④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3. 散文琦君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4. 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看谁找得多)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5. D

探究案

问题一: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 示例: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这四件事。

本文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中巧设文眼,却不露痕迹,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我”在许多年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思乡”展开。

2. 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春酒的味道,更怀念其中浓浓的人情美和风俗美(“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喝春酒会酒的风俗)。这样的春酒岂不醉人?这样的思乡之情岂不动人?而这种令人动心动容的情感在现实中无以寄托,令人惆怅。

3. 语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举动:通过自酿八宝酒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问题二:作者思乡的情感还通过哪些细节传递出来?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从描写母亲、花匠阿标叔和“我”的文字中寻找)

(1)母亲:“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作用:表现母亲的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格外兴高采烈。”

作用:表现花匠阿标叔的热情大方。

(3)“我”:“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作用:表现“我”的童真童趣,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问题三:提示:应紧扣文章主题,充分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好能联系当时台海形势及国际局势来谈。

问题四: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

迁移拓展:略。

检测案

一、积累运用。

1. A

【解析】B项中的“炮”应读páo;C项中的“颊”应读jiá;D项中的“剔”应读tī。

2. A

【解析】此项属望文生义。“如法炮制”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不是“发射炮弹”的意思。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3. 在家乡喝会酒的情形。

4. 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

5. 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善良大度、很有灵性、充满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6. 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7. 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二)

8.本文通过叙写童年时在山里捉毛蟹、吃毛蟹的往事,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

9.①以“一碗入梦”为题,想象奇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标题即是文章内容的总括;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