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发表时间:2012-04-19T16:18:21.1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张展
[导读]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张展
(响水第二中学,江苏盐城224600)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外部”学习内容,即“考试”内容的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体验与感悟。

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文化,感悟鲜活的时代,进行“一次次生命的历程”呢?
《新课标》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顾黄初老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这一切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给中学语文教师指引了发展的方向。

语文并不是“半亩方塘”,它是有源头的“活水”,它的源头就是生活。

把生活引入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一、课前积累,增加生活厚度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但是,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
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脱离生活,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

《新课标》也指导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激起学习文本的兴趣。

其实语文学习的生活素材到处都是,生活里到处都是语文,比如广告用语、旅游宣传、电视主持人得体的话语、竞争演讲、感谢信、寻物启事,等等,无不给人丰富的语文营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极其详实的素材。

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积累生活,增加生活的厚度。

二、教室布置,营造生活氛围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

任何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

因此,在教室布置上,活化生活场景,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充满生活的情趣。

报刊杂志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学生居教室一隅能知晓国内外大事,看小小报纸能览尽天下风物。

在教室里辟出空间,放进书架,设计班级“读书角”,指导学生养成翻阅报刊杂志的习惯,不失为一条激活语文课堂的好途径。

教室是学生洋溢着温馨生活气息的家,随着季节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板报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美丽多变的四季画卷,活泼可爱的花草动物,先进创新的科技图景……在如此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又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
三、课堂设计,凸显生活底色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

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学习、感悟新知识,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关键就是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悉心筛选、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情绪、给学生以“震撼”的“生活事例”。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入,而且还会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因此,教师可捕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唤醒生活,使语文与有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联系,使语文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要强调“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这真情来自日常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一棵小草、行人的一个微笑、餐巾纸盒上一句温馨的话语、电视屏幕上替妈妈端水的一个镜头。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产生心灵的震撼。

例如,201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学生就很好地联系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环保”“绿色心情”等生活主题。

四、课后练习,紧扣生活延伸
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又是不断深化的,同时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新的学习需要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延伸、拓展。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真正能让语文教学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同时,要善于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打开语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通道,将生活真正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只有这样,才能赋予语文生命和活力,提升学生内心的情志境界,让语文课堂焕发迷人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