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窃读记-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1课《窃读记》【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写人记事。

2.学习倒叙的写作方式。

3.感受作者念书的艰辛,明白得并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念书的精神。

【学习重点】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念书的酷爱,对求知的期望。

作家作品:1.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奶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

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闻名。

她所创建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可谓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课堂点拨】1.“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说明:⑴偷;⑵偷偷地;⑶谦指自己(意见)。

在“窃读记”当选第()种说明,在“行窃”当选第()种说明,在“窃以为不可”当选第()种说明。

2.作者在哪儿念书,在那儿念书有什么不便?3.“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者欢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

并说说你对句子的明白得。

4.这篇文章咱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什么缘故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十年前妈妈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教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刻,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鲁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咱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隔壁人的呵斥声。

她转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当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明白,因此,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可巧打到那个地址。

她固然能够放下电话不睬,乃至也能够训斥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部编版小学语文《窃读记》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窃读记》——体会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表情达意2、达成目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3、学习方法建议:先弄懂什么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再去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描写多要表达的情感。

4、学习形式预告:先找句子,接着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最后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学习任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动作描写一:“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从动词“跨进、踮起、钻过去、挤、寻找”,你体会到什么?动作描写二:“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动作描写三:“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动作描写四:“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句话中作者的动作是什么呢?我们平时站着,什么情况下才会“酸”,需要“支撑、靠”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心理描写一: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心理描写二: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心理描写三:“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你从作者的心理中感受到什么?心理描写四: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又是什么?三、资源链接http://218.75.221.120:1684/wike/preEditWeclass.jspx?courseId=739 &pageNo=1。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窃读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窃读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抓住重点字词,情节是否完整。②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有感情.
由题目 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 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做到言必有据。
研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2。复述课文.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1、有感情朗读.
2、思考 :
①分析文中详写 的主要事例。
②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出示复述要求:①抓住重 点字 词,情节完整。②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曾任《纯文学》主编,被誉为编辑和出版界的“常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是她的小说代表作。
2.读准字音:
撅( ) 煞有介事( ) 踱( ) 威风凛凛( )诅咒( ) 众目睽睽( ) 踉踉跄跄( ) 饥肠辘辘( )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复习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 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不要求逐点答到)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
对子复述练习。
组间交流:
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有感情朗读体现传奇的地方和感人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板书设计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2.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探讨窃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个性化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帮助大家理解窃读行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窃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合法地获取知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窃读记》中林海音的窃读经历和情感体验,探讨了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窃读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窃读记》这篇文章。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窃读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意识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写作技巧:文中“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每一本书”,探讨如何通过“如饥似渴”这样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语言运用:学习“贪婪”、“津津有味”等词语的用法,并能举例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2.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理解窃读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阅读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如窃ຫໍສະໝຸດ 行为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

11《窃读记》林海音【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2、背景资料:林海音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板,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1、给加点字注音: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贪婪.()饥肠辘辘.()踉踉跄..跄()()2、整体感知:①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课文题目中“窃读”的理解?本文具体描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以及渴求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②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不同态度?③写出文章的主旨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

④课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的分析?⑤课文连续设置悬念,这些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妙句赏析:①“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松快的心情。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窃读记》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窃读的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渴望。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和理解文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4.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文章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习惯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读书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词语和句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于阅读和教育的文章和书籍。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阅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节,理解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操练(15分钟)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词语和句子。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窃读记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窃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习并熟练掌握窃读的基本方法.熟悉窃读技巧,学会根据窃读结果照顾文章主旨。

二、教学内容:L窃读的定义及重要性:窃读是通过快速阅读,运用技巧和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文章的最大量信息的读写活动。

窃读不仅可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联系,洞悉文章的脉络,从而更有效地理解文章。

2.窃读的基本原则:(1)多看少做:在窃读时,应让自己多看少作。

避免在文章阅读初期就立刻开始做笔记,以免耽误阅读速度,而影响最终的理解成果。

(2)精扫原文:窃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技术,因此就要求读者在窃读时不能刻意去深究文章每一句话的含义,而是要把握文章这句话表达的总体意思,精准定位文章的体裁、篇章结构和中心意思。

(3)全局联系:在窃读时,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串联文章的结构,看清文章的中心脉络,抓住文章的整体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窃读技巧:(1)认识文章的不同组成部分:如果作者使用段落的形式来呈现文章,一般而言,每个段落都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内容,可以从段首及段尾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2)摘要:在窃读中,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学习者可以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汇总成一句或几句话,从而概括文章的大意。

(3)注重细节:在窃读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以抓住文章中隐含的某些细微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取文章中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师可以针对窃读的定义,重要性、原则以及技巧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窃读。

2.练习法:学生可以根据讲师的讲解,尝试使用窃读的方法去阅读文章,结合实际练习来检测自己理解能力的提高。

3.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之间就窃读技巧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彼此交流和分享,以期在不断探索中收获成果。

四、教学结果:1.学生能够掌握窃读的概念及其重耍性,并熟练掌握窃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够运用窃读技巧去阅读文章,并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学生能够运用窃读策略去照顾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导学案_0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

2.认真的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重点: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10分钟)。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并识记加线内容。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著有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等。

自学指导二:结合课本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尴尬()()难堪()狼狈()贪lan( ) 威风凛凛()畅xiao()诅咒()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蹭()尴尬:贪婪: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自学检测一:教师提问检测。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0分钟)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窃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2.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经历:第一次:“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

第二次:“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

3.“我”窃读的滋味如何?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课文以为线索,写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的离开和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的热爱和对的渴望。

自学检测二:集中展示,统一答案。

三、拓展延伸:(5分钟)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窃读”行为?“窃”是“偷”吗?2.谈一谈你记忆深刻的读书经历。

四、课堂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至此,我们一定明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五、当堂训练:(3分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至少3句)课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渎记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渎记导学案

11 窃渎记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 联合课文理解要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领会作者的感情。

3、抓住主要内容 , 领会窃读的复杂味道, 感悟作者对念书的热爱, 求知的盼望并遇到感染。

4、学习作者经过仔细入微的动作描绘和心理描绘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 领会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

5、经过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 , 使念书真实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要点】抓住主要内容 , 领会作者的感情 , 意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是如何经过动作 , 心理描绘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 领会念书的意义。

【学习指导】品悟——表达——领会——朗诵【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 , 乳名英子 , 祖籍台湾苗栗县。

父亲母亲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 不久即返台, 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 , 全家乔迁北京 , 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1948 年回到故土台湾。

曾任记者、编写、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 代表队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城南往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

(预习达成)。

(学法:轻声课文 , 圈出生字词 , 查阅工具书 , 注意辨音)1给以下字注音 , 认读 3—5 遍, 再稳固几遍 , 写会为止。

踮()_______腋()______婪()________辘()________ 窃()______撑()________唾()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害怕――贪心——唾沫——识相——恋恋不舍——饥肠辘辘——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读课文 , 感觉盼望。

1、课文中的“我”为何要窃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我”是如何窃读的?(找出“我”窃读的语句, 抓住描绘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谈谈自己的领会。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教案11 窃渎记 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教案11 窃渎记  导学案

11 窃渎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学习指导】品悟——表达——体会——朗读【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队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

(预习完成)。

(学法:轻声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意辨音)1给下列字注音,认读3—5遍,再巩固几遍,写会为止。

踮()________腋()________婪()________辘()________窃()________撑()________唾()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惧怕――贪婪——唾沫——知趣——依依不舍——饥肠辘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读课文,感受渴望。

1、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找出“我”窃读的语句,抓住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窃读记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窃读记 导学案

11 窃读记课题窃读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词汇和相关知识。

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分层记述的结构。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略有改动。

林海音五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为背景和素材写成的。

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散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

读准字音汗涔.涔(cén)窃.(qiè) 读踮.(diǎn)起脚倾.(qīnɡ)盆大雨屋檐.(yán ) 暂.(zàn)时贪婪.(lán) 尴尬..(ɡān ɡà)众目睽.睽(kuí)饥肠辘.辘(lù)踉.踉跄.跄(liànɡ qiànɡ)辨清字形锅(ɡuō)火锅柜(ɡuì)衣柜贴(tiē)贴画涡(wō)旋涡拒(jù)拒绝粘(zhān)粘贴蜗(wō)蜗牛矩(jǔ)规矩沾(zhān)沾边理解词语贪婪:文中形容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窃读记 导学案

窃读记   导学案

初一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时间:年月日学习内容:第11课窃读记学习目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学习一些文体知识,受益终生哦!)1.走近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小英子在北京长大。

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二)自学检测1.查字典记录“窃”词义解释:(1)(2)(3)课题《窃读记》中的“窃”词义应选择()。

2.课文以“”为线索,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课文开头先写“我”放学后地赶往,在那里地阅读书籍的情景。

(三)自学小结: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1.同桌合作,说说作者窃读的滋味是什么?2.作者的快乐是什么?惧怕的又是什么?3.“我”在“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1.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2.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激励着我如饥似渴地窃读,贪婪地汲取知识与智慧呢?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收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四、拓展延伸(学有所用,提升自己)1.填空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填写句子。

①,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11 《窃读记》教案设计

11 《窃读记》教案设计

11 《窃读记》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心理描写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教学难点: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1课时(总第40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预习步骤(一)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二)阅读提示及题注①,了解作者、作品;(三)默读课文,画出并查阅文中不会读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四)听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五)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检查题。

预习测评1、填空。

《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

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

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2、注音:汗涔(cãn)涔蹭(câng)过尴尬(gān’gà) 难(nán)堪威风凛(lǐn)凛众目睽(kuí)睽煞(shà)有介事枉(wǎng)然贪婪(lán ) 废寝(qǐn)忘食饥肠辘(lù)辘弹簧(huáng) 撅(juē)着惯伎(jì)贪懒(lǎn)踉(liàng)踉跄(qiàng)跄诅咒(zǔzhîu)3、释词。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煞,极、很。

介,这。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踉跄:走路不稳。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贯注:集中。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废:停止。

4、划分段落,归纳层意第一部分(1—8)叙述“窃读”遭遇的尴尬与侮辱。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窃读”“踮起脚尖”“贪婪”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情。

(2)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领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理解读书的意义。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过一些特别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窃读记》,作者林海音就为我们讲述了她小时候独特的读书经历——窃读。

那么,什么是窃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思考:课文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例如:“窃读”“踮起脚尖”“贪婪”“惧怕”“屋檐”“酸溜溜”“支撑”“饥肠辘辘”等。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窃读时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语句和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急切地想要读书的心情。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作者把自己比作饿狼,形象地写出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读书时的急切。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窃读记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认识自己。

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陶醉书海,也许你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过,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泪过,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过……陶醉书海,是一种幸福。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因为陶醉书海,竟然去“窃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cén) 尴尬
..(gān gà)
贪婪.(lán) 诅咒
..(zǔ zhòu)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煞.有介事(shà)
众目睽.睽(kuí) 饥肠辘.辘(l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贪婪:贪得无厌。

课文指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广东蕉岭,出生于日本大阪。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叙事的。

第一部分(1—8):书店“窃”读,遭老板嘲笑。

第二部分(9—16):回忆“窃”读的方法。

第三部分(17—29):得到书店店员的关爱。

2.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故事时具体详细地写了哪两件事?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以及当时的心情。

【交流点拨】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得到店员的关心和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3.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窃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请分别概括作者用到的“窃读”方法。

【交流点拨】分别到不同书店读同一本书;假装成其他顾客的家属;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藏在书店角落避免引人注意。

4.通过“我”窃读的经历,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交流点拨】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我”。

(二)深层探究
1.“我”窃读的经历充满了甜与苦的滋味,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点拨】甜:“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渴望得到的书本一旦拥有,便如饥似渴地阅读,满足了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心里很快乐。

苦:“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为了读书,煞费苦心。

四、板书设计
窃放学之后——匆匆赶到书店——贪婪地读着
读藏身于大人之中——感受独特——经历艰辛与惧怕
经借雨天读书——滋味复杂——收获知识和快乐
历夜晚降临——离开书店——浑身轻松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的故事呢?请简要叙述。

【交流点拨】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为了防止疲劳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而清醒,他就又开始努力读书。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连家里人都瞧不起他,于是他发愤自学,每当困倦,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车胤萤囊: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放进布袋里,把它当作灯来照明读书。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小姑娘窃读的各种滋味。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文中有表现力
的语句,进一步品读窃读的小姑娘的复杂心情,和她一起去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1.请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交流点拨】(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跨、踮、挨蹭、钻、挤”这几个动词很有表现力,通过这一细节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窃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书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

”“急忙”一词写出了“我”找不到那本书时内心的焦急心情。

(3)“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

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贴”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窃读”的辛苦。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样“贪婪地吞读下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书的酷爱。

(5)“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咽了一口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2.“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吃饭长大”指的是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读书长大”则是指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在爱中长大的”是指作者得到了店员的关心与帮助,让自己明白这世界还是充满爱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二)技法赏析
文中插入自己窃读的方法以及窃读时的饥饿难耐的回忆片段,这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是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极力渲染了自己窃读之辛苦,强调了自己对书的酷爱。

(三)课堂小结
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板书设计
有表现力的动词
有表现力的语言
比喻的修辞手法
插叙的记叙顺序
四、拓展延伸
林海音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担忧和惧怕,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却仍旧说“我很快乐”。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

【交流点拨】“读图时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了,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