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与应对措施
浅析山区公路长大下坡安全综合处置

19 9 8年 到 20 0 2年 共 发 生交 通 事 故 2 5起 , 事 故 死 亡 5 0 7人 , 其 中 绝 大 多 数 发 生 在 由 西 向 东 的 下坡 段 上。事 故 特 点 见 下 表
事故发 生位置 事故原冈 事故形态 事故车辆类型 车辆属地
坡 底 段 6 % 制 动 失 效 5 -% 面 碰 撞 、 尾 大 型 车 6】 3 62 侧 追 ( %中 长途 过境 车辆 (3 10起) (3 7 起) 碰撞 6 % 5 型车 1% 4 5% 5
冲压过程 中冲击能对路基的侧向挤 压作用 ;
做好必要 的防护与加固 。在雨季施工 更应注意使降水迅速排 出
至 路 基 范 围 以外 . 积 水 。如 果 做 到 了 防水 、 湿 . 防止 路 基 不要 保 可 形 成 软 点 可 减 少 囚冰 冻 弓起 的路 面冻 胀 作 用 , 少 路 面病 害 。 也 1 减
建 材 与装 饰 2 1 00年 0 月 4
路桥 ・ 运 ・ 航 交通
浅析 山区公 路长 大 下坡 安全 综合 处 置
岳 明
1 概 述
在 我 国 , 着 国 民经 济 的 ]速 发 展 , 路 通 车 里 程 和 车 辆 保 随 毛 公 有 量 急 剧增 长 , 公 路 交通 的 需 求 不 断 增 加 。减 少 交 通 事 故 , 对 降 低 死 亡人 数 已经 成 为 迫 在 眉 睫 的 事 情 。 平 原地 区 , 路 的 严 重 在 公 安 全 隐 患集 中在 公路 平 交 L ; 在 L岭 地 区 , 路 的 严 重 安 全 隐 _而 I U 公 患 却较 集 中在 连 续 F 路 段 ,特 别 是 大 型车 与超 大 型 车 的 存 在 坡 更 是 增加 了行 车 的危 险 性 。保 证 连 续 下 坡 道 路 的 安 全 性 是 减 少
长大下坡应急预案

一、背景长大下坡位于我国某高速公路,全长约30公里,该路段地势陡峭,坡度较大,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段。
为确保该路段行车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特制定长大下坡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长大下坡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决策。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和处置。
(2)交通疏导组:负责交通管制、疏导和分流。
(3)救援保障组:负责救援力量调配、伤员救治和物资保障。
(4)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和供应。
三、应急预案1.事故预警(1)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长大下坡路段安全隐患。
(2)完善气象预警系统,提前掌握恶劣天气情况。
(3)密切关注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
2.事故处置(1)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交通疏导组根据事故情况,实施交通管制、疏导和分流,确保现场及周边道路畅通。
(3)救援保障组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4)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
3.事故善后(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对受损道路进行修复,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3)对事故伤亡者进行赔偿,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四、应急保障措施1.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五、总结长大下坡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作,确保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长下坡处置方案

长下坡处置方案长下坡是指路段长度超过1公里,坡度大于4%的区域。
长下坡道路交通事故频发,是一个公路交通安全难点。
对于长下坡,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置方案,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性。
本文将提出几种长下坡处置方案。
1. 缩短下坡长度缩短下坡长度是一种较好的长下坡处置方案。
在长下坡区域加设坡度小于4%的缓坡,将原来的下坡区域分成两个部分。
下坡的交通事故率往往比缓坡高。
缩短下坡长度可以减少长下坡区域内的速度,有效降低事故率。
2. 设置减速带在长下坡区域设置减速带,可以减缓车速,降低事故率。
减速带宽度一般在4-6米之间,在下坡的起点设置一个较大的减速带,有利于车辆逐渐减速,减小紧急制动带来的减速惯性。
在下坡路段设立减速带,通常能起到良好的减速作用。
3. 增设交通指示牌长坡路段的车辆往往会出现快速加速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驾驶人对长下坡的缺乏认识。
因此,针对长下坡道路设置交通指示牌,明确标示出道路情况,人为干预驾驶人行为,达到路面机动车辆的顺畅通行。
该方法基本上不费什么代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
4. 进行机械排放措施机械排放指通过路面摆放物理障碍,使车辆降低速度的措施。
在长下坡区域,可以摆放钢筋水泥障碍物或者轮胎障碍物,构成坡路护栏,以此减缓车速,提高安全性。
在机械排放方案中,可以使一些卡车等重负载车辆得到有效限速。
5. 建造逆行通道交通流较大的长下坡区域可能存在下坡时车辆过多又迟迟走不动,逆波水波形成的情况。
此时可以加建逆向车道,缓解下坡车流的压力。
在下坡路段设一定道宽的逆行通道,使车辆流量得到分流,能够提高车辆通过长下坡的速度,同时也能减少下坡路段的堵车情况。
6. 建设加强护栏对于长下坡陡坡较大、路侧存在明显危险的区域,需要集中加强护栏的设置。
有的地方采用了钢筋水泥护栏,效果不错。
加强护栏的设置,能够防止车辆冲出路面外,对车辆超速行驶进行限制。
结论在长下坡路段的处置方案中,应根据道路情况和实际需要,结合道路改造,加设缓坡、设置减速带、设交通指示牌、机械排放措施、逆行通道和加强护栏等多种方法,对道路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
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

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坡路段,如山路、公路等。
在这些路段上,车辆往往会因为惯性而加速。
因此,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
一、下坡路段的危险性下坡路段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刹车距离增加由于惯性的作用,车辆在下坡路段往往会加速。
而刹车距离则会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车辆在下坡路段上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距离过长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制动温度过高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车辆需要频繁使用刹车。
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刹车片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制动效果。
如果刹车片失去了制动效果,也会造成交通事故。
3、车辆失控由于惯性的作用,车辆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很容易失去控制。
如果驾驶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发生车辆失控的情况。
二、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
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是指车辆之间保持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制动或避让。
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应该根据车辆的速度和坡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应该是车速的两倍。
例如,如果车辆的速度为60km/h,那么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是120m。
此外,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还应该考虑到路面的情况。
如果路面湿滑或者有雪,那么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加大。
三、下坡路段的安全驾驶技巧除了掌握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还应该掌握下坡路段的安全驾驶技巧。
下面是一些安全驾驶技巧:1、减速慢行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应该尽量减速慢行。
这样可以减少车辆的惯性,从而避免刹车距离过长。
2、降挡制动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应该尽量使用发动机制动。
这样可以减少刹车片的磨损,同时也可以避免刹车片因温度过高而失去制动效果。
3、避免急转弯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应该避免急转弯。
急转弯会使车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车辆失控。
4、保持车辆稳定在下坡路段上行驶时,应该保持车辆稳定。
如果车辆出现抖动或者偏移,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车辆失控。
长大下坡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措施

2 综合治理措施2.1 设置反坡路段对于高速公路连续长坡行车安全问题,最大纵坡、最大坡长、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都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值。
长坡特别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上坡会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行车安全性降低;而下坡会使制动过热、制动效能减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当局部路段不得已设计连续长坡时,设计人员应尽量考虑在有地形条件的地方设置反坡,将连续长坡分成数段,设置反坡的纵坡建议应在1.5%左右,坡长也不宜过小,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宁武高速公路K71+258反坡段(-1.5%/958m)设计情况见图1。
2.2 设置避险车道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是提高连续长大下坡段行车安全有效的工程措施。
在恰当位置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其它车辆的干扰,又可以让驶入避险车道上的失控车辆安全减速、平稳停车,减少了伤亡及车辆的损坏程度。
国内目前已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使用效果表明,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可有效降低或消除刹车失灵等失控车辆(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事故危险程度。
为防止车辆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宜考虑在长、陡下坡路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位置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避险车道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图1共设置的4处避险车道。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应注意:(1)紧急避险车道的线形应采用直线,入口前应保证足够视距,保证车辆能高速安全驶入。
避险车道长度必须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要求的规定值。
(2)避险车道路面材料全段应采用等粒径材料(砂或者碎砾石均可)路面,路侧和车道末端的砂堆采用袋装砂或用废轮胎堆放,并在路面下设置排水盲沟和土工织物等排水设施,以使砂床保持干燥,保证消能效果。
(3)避险车道右侧应设置专用的救援车道,以提高故障车撤离的速度避免二次甚至三次事故的发生。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处置技术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处置技术
一、减速控制
在连续长大下坡路面,车辆的制动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减速控制措施。
可以通过设置减速带、减速标线等方式来提醒和强制车辆减速,以确保车辆在下坡过程中的安全。
二、紧急避险车道
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如果无法及时减速或制动失灵,可以在紧急避险车道上安全停车。
因此,连续长大下坡路面应该设置紧急避险车道,并在沿线进行指示和标明。
三、路面材料选择
路面材料的摩擦系数对车辆制动性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应该选择摩擦系数较高、耐磨耐压的路面材料,以提高车辆在下坡过程中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四、交通监控系统
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况和车流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等突发情况。
此外,通过交通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测道路设施的运营状态,确保设施的可靠性。
五、限速标志设置
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流量,应该设置合理的限速标志,以提醒和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
特别是在连续长大下坡路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限速值。
六、坡度调节
对于较陡的下坡路面,可以通过设置挡块或调整路面材料等方式来调节坡度,以减少车辆在下坡过程中的速度和负荷。
七、防撞护栏设置
在连续长大下坡路面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该设置防撞护栏或警示标志,以提醒和限制车辆的行驶轨迹,防止车辆失控或冲出路外。
八、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声音、光信号、短信等)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提醒其前方道路的情况和风险。
特别是在连续长大下坡路面,预警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提前了解路面情况和车流情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论文之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简介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司机与乘客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的交通安全隐患公路连续长大下坡是指公路在一定区段内存在连续的下坡路段,因为地形的原因或道路设计问题,这种地形导致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下:1.速度失控:由于道路的下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加速,使司机难以控制车辆速度,导致车辆失控。
2.制动失灵:在过山坡或下坡路段,车辆制动失灵易引起交通事故。
3.车辆脱离控制:在下坡路段,车辆如果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转弯,或因其他原因失去控制,容易造成车辆脱离控制,产生严重事故。
4.频繁变道:在对下坡的控制欠缺时,司机往往会频繁变换道,这使得其他车辆难以预测其行驶路线,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针对公路连续长大下坡的交通安全隐患,必须从多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以确保道路交通能够更加安全顺畅地进行。
道路设计的优化1.限制车速:根据下坡路段的坡度、长度和路况等情况,合理地设置限速标志,限制车辆的速度。
这样一来,可以使司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自然条件造成的不利影响。
2.确定百米数:在设置限速标志时,考虑到司机会通过观察百米数以了解车速情况,可以在下坡路段每200米左右标记一个百米数,提醒司机注意车速变化。
3.设计防护栏杆:在下坡路段的边缘设置防护栏杆,以避免车辆误入Danger Lane,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车辆技术的升级1.增加制动防抱死装置: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司机主动踩刹车过于紧急,车辆的制动会失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制动防抱死装置可以保证制动的平稳输出,防止车辆制动失灵。
2.安装车身稳定控制装置:车身稳定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车辆的侧滑,保证车在下坡滑行时稳定性,有效地避免车辆脱离控制和丧失速度控制。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通用版)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通用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通用版)摘要: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字:高速公路连续下坡交通安全保障坡长坡度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一些特殊困难路段不得不采用连续长下坡。
从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运营情况来看,连续长坡对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行车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
据相关资料表明,近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攀升,远高于普通公路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连续长下坡路段往往是重大、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多发段。
因此,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难点,合理掌握技术标准,灵活设计、创作设计,使公路设计融入自然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功能、服务水平及行车安全性,也充分展示高速公路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1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1.1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与其所处的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长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与应对措施
摘要:由于山区地形和经济等条件限制,长下坡的出现不可难免。
但是长下坡路段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地段,且一旦发生事故,多是车毁人亡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给社会和各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因此,对长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图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长下坡;事故原因;应对措施
1引言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
在这些地区的公路存在着大量连续下坡路段。
连续下坡路段的突出特点是,虽然单个坡长、坡度符合设计规范,但道路在连续几千米至几十千米范围内使用连续下坡的纵断面线形。
这种连续下坡路段经常成为事故多发路段,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
有关坡度坡长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研究。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事故多发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初步提出应对措施。
2 长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
总的来说,造成长下坡路段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汽车、驾驶员和道路等方面,本文将重点分析道路方面的原因。
并从坡度、坡长和线形三方面来说明。
2.1坡度方面的因素
目前,国内给出不同的纵坡坡度对事故有不同的影响为:
(1)当i=-1%~2%时,纵坡对事故率无影响,即K=1;
(2)当i=2%~9%时,K=-0.36+0.76i-0.04i2;
(3)当i=9%~11%时,K=1.4+0.2i;
(4)当i=-1%~-11%时,K=0.16-0.88i-0.04i2。
其中,K为纵坡影响系数;i为道路纵坡,上坡取+,下坡取-。
可以看出,同样的坡度下坡时事故率高于上坡方向,下坡方向当坡度代数值在
-1%~-11%范围内,坡度越陡事故率越高,不过事故率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在-11%附近增幅接近于零。
根据相关交通事故的调查资料可知,随着坡值的增大,交通安全性降低,当坡值>5%时,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均值。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特别强调越岭路线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坡值不应大于5.5%。
2.2坡长方面的因素
下坡的坡值过大、坡长过长对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车辆刹车系统的影响。
车辆在长时间的下坡过程中,需要不断刹车,从而使刹车毂的温度不断上升,性能不断衰减。
当刹车毂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车辆的刹车系统就会失灵,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国尚无公认的对连续长下坡路段界定的定量规定。
在长安大学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西部课题《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中,根据汽车制动器温升模型和制动器的温度阈值,推荐采用表1所列的平均纵坡与坡长建议值,作为各等级公路越岭线中“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定量规定。
表1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界定
2.3线形及其他方面
长坡路段本就具有高危险性,若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则会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在长下坡路段设置急弯甚至连续急弯等不当线形;
(2)转弯处视距不良,例如绿化树对视线的遮挡;
(3)标志、标线缺失或损坏或设置距离不当,对驾驶员起不到警示提醒作用;
(4)路侧险要,无护栏或护栏防护等级不足。
3 应对措施
长大纵坡路段的设计应使坡度、坡长尽可能的减小;并尽可能将平面线形设计为直线,迫不得已要设置弯道时,要设置明显的标志以提醒驾驶员提前做好准备,若路侧险要,一定要设置护栏,并经常检查已确定道路的各项设施完好。
除此之外,在应对长下坡事故问题方面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3.2.1 设置避险车道
紧急避险车道设置在有长大下坡、较易发生严重事故路段的道路上,为失控车辆所设置的紧急避险通道。
避险车道分为3种类型:重力式、沙堆式、制动式,而制动式是近年来较为多用的一种,它克服了沙堆式坡床的缺点,也不受限于是否有便于利用的旧路。
避险车道一般设置在连续下坡路段或陡坡路段与小半径平曲线相接处,在车辆驶入小半径曲线前,宜沿曲线切线设置避险车道和连续长下坡的下半部。
并应前1km、前500m处设置警示标志。
避险车道与公路行车道之间的夹角尽可能小,在曲线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时应尽量以切线方向切出,在直线路段上时,避险车道的驶入角不应过大,一般小于5°,以免失控车辆产生横向滑移而引起侧翻。
另外避险车道平面和纵断面线形都应该是直线。
2005版的《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给出了可供参考的避险车道长度,依据公式:
式中:v1为车辆驶出速度,货车辆按100km/h、110km/h计;v2为通过坡床缓冲后由强制减弱装置消止的速度,km/h;R为滚动阻力,以当量坡度百分数表示;G为坡床纵坡,以代数值表示。
避险车道由于地形、经济等限制达不到需要长度时,可在避险车道的顶部设置防撞消能附属设施,如在端部设置砂袋或废轮胎。
合理设置端部防撞消能附属设施是非常关键的。
3.2.2设置专用减速带
高速公路专用减速带的原理是主动在连续长大下坡的行车道上设置专门设计的减速带,当汽车以较高速度通过时会产生激烈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会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自觉、主动降低车速,达到提高此类特殊路段行车安全的目的。
综合考虑车轮和减速带切入点之间连接的平顺性和车轮驶过减速带时的振动效果, 肖润谋等人将减速带的长、宽及断面高度分别设计为700、500、35mm,斜边和地面之间的夹角为14°。
布置方案分为3种:三实三虚、二实四虚、一实五虚。
投入使用后,大型车辆冲上避险车道时的速度降低了14km/h,平均救援时间缩短了50min,说明减速带对大型车辆的速度控制效果明显。
4 结语
本文重点从道路本身方面对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其中设置避险车道和专用减速带证明效果明显,但还应在这两方面做积极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减轻驾驶员人身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减轻长下坡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贺玉龙,孙小端,刘小明,等.紧急避险车道在美国山区公路上的应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9).
[2] 陈兴旺.鼓式制动器制动温度场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6.
[3] 胡功宏,高建平.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9).
[4] 运伟国,李彬,叶燕仙.紧急避险车道在长大下坡道路上的应用[J].公路工程,2007,32(4).
[5] 林晓阳.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应用[J].交通科技,2007(4).
[6] 汪锋.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置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05(3):9-10·
[7] Smith D,Hallmark S,Knapp K,et a1.Temporary speed hump impact evaluation[R].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2002.
[8] 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1).
[9] 李险峰.紧急避险车道监控系统在龙长高速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8).
[10]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