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平行和相交教案:知识难点攻克备战教材

平行和相交教案:知识难点攻克备战教材

标题:深入浅出——平行和相交教案的知识难点攻克备战教材引言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和相交是基础知识,但常常因为概念不清、应用不当等问题,成为学生难以攻克的知识难点。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和相交相关知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平行和相交定义及特性;二、平行和相交探究题;三、经典习题讲解;四、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广大中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帮助大家轻松备战平行和相交相关考试。

一、平行和相交定义及特性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相交于一个点,如果它们的任意一个角度都是180°,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平行线的特性:-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同一平面内,且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平行线只有唯一一条;-同一平面内,不存在平行于一条直线且与这条直线没有交点的直线。

2.相交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相交于一个点,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交线。

相交线的特性:-相交线之间夹角的大小可大可小;-相交线必定有交点;-两条相交线的交点唯一;-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必定相交。

二、平行和相交探究题1.判断题(1)AB和CD互相平行正确,因为AB和CD的夹角为180°,满足平行线的定义。

(2)直线MN和直线PQ互相平行不正确,因为MN和PQ之间不存在与它们垂直的第三根线,不符合平行线的特性。

2.填空题(1)平面内至少有多少条直线可以与一条给定的直线平行?A.一条B. 两条C. 三条D. 四条答案是D。

由平行线的特性可知,同一平面内不存在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因此至少有四条直线可以与一条给定的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E,若∠AEC=118°,求∠BED的度数。

∠BED=62°。

由∠AEC和∠BEC的和为180°可知∠BEC=62°,且∠AED和∠CEB是相对应角,故∠AED=62°。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几何初步》第五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其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笔记本、直尺、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铁路、公路、河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 概念讲解:3. 性质和判定方法讲解: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板书设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7. 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一条平行线和一条相交线。

(1)直线AB和直线CD(2)直线EF和直线GH(3)直线IJ和直线KL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内容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解析: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平行线与相交线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运用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讲义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讲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学习目标重点:垂直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用定理或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知识要点 第一节 相交线知识点1.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 1.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2.邻补角(1)定义: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邻补角互补例.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基础练习:1.直线AD 、BC 交于O 点,∠+∠=︒A O B C O D 110, 则∠C O D的度数为 .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拓展练习:AB O CD图1FE OD CB A123 4知识点2垂线及其性质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垂足,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表示方法:用“⊥”表示垂直,读作“垂直于”3、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的画法基础练习:1.过P 点,画出OA 、OB 的垂线.APO BAO P B知识点3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1、垂线段:P 为直线l 外一点,PC ⊥l ,垂足为C ,则线段PC 就是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突破方法: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两条直线从不平行到平行的过程。
-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可能会在具体应用判定方法时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讲义: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知识点拨一.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8,“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难题巧解点拨例 已知:∠B+∠D+∠F=360o .求证:AB ∥EF. 例 如图,∠1+∠2=∠BCD,求证AB ∥D E;典型热点考题例1 如图2—15,∠1=∠2,∠2+∠3=180°,AB ∥CD 吗 AC ∥BD 吗为什么小试牛刀一、选择题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A .4对B .3对C .2对D .1对 2、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A .50°B .55°C .66°D .65°3、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 A .50B .55C .60D .65第2题图 第3题图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A .8角均相等B .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C.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5、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AD=DE=EB,那么A ∠的度数是 BA 、30°B 、45°C 、35°D 、60°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7、已知:如图,AB A 、++=360 B 、++=180 C 、+-=180 D 、--=908、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内部时, 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A =∠1+∠2AB EDCC AB DEB2∠A =∠1+∠2 C3∠A =2∠1+∠2D3∠A=2∠1十∠2 二、填空题1、如图2—30,直线CD 、EF 相交于点A,则在∠1、∠2、∠3、∠4、∠B 和∠C 这6个角中.1同位角有______; 2内错角有______; 3同旁内角有_____; 2、如图2—31,直线a 、b 被直线AB 所截,且AB ⊥BC,1∠1和∠2是_______角;2若∠1与∠2互补,则∠1-∠3=_______. 3、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2—33,∠ABC=∠ADC,BF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 ∥AB .2、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EF ∥CD3、如图,已知DE 、BF 平分∠ADC 和∠ABC ,∠ABF =∠AED ,∠ADC =∠ABC ,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4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5. 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6、如图:已知DEF ABC ∆∆与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在同一条线上D C E A ,,,. 1、求证BC EF // ; 2、求21∠∠与的度数P OFDBEAC Q2 1。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一、考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中考考点之一,常以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出现,通常与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综合出现,在几何计算或证明中涉及,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都能说出来,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具体选用哪个性质和判定不能灵活应用,存在学生审题不严密、说理不严谨和步骤不规范等问题.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以及步骤的书写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②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③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和证明过程的书写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练习题解答的过程,发展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品质;②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梳理;第二环节:精讲例题、合作探究;第三环节:练习;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设计意图:用解决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 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请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缺补漏.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并防止在课前布置学生会抄袭课本内容而不自己动脑整理这一弊端。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重难点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重难点 课件(共27张PPT)
【解析】解:(1)∵AF∥DE, ∴∠F+∠E=180°, ∴∠F=180°-105°=75°. (2)如图8-3所示,延长DC交AF于点K. 所 以 ∠ B - ∠ C G F = ∠ C + 1 0 ° - ∠ C G F = ∠ G K C + 1 0 ° = ∠ D + 1 0 ° = 11 5 ° . (3)∠ADE+∠CGF=180°理由如下: ∵AF∥DE, ∴∠ADE+∠FAD=180° ∵BC∥AD, ∴∠CGF=∠FAD, ∴∠ADE+∠CGF=180°.
• 题3. 如图3-1所示,甲船从北岸码头A向南行驶,航速为18千米/时;乙船 从南岸码头B向北行驶,航速为27千米/时.两船均于6:45出发,两岸平 行,水面宽为31.5千米,则两船距离最近时的时刻为 7:27
【解析】
解:由题意知:
两船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为:
31.5÷(18+27)=0.7 h=42 min,
3. 三线八角的推广
三种类型的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个共同特点:有一条公共边,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就不是这三种类型的角.
角的名称
位置特点
基本图形
图形结构分析
两条被截直线同旁,在截
3
同位角
线同侧
4
内错角
两条被截直线内部,在截 线两侧
3 4
2 1
2 1
形如字母“F”或倒置 形如字母“Z”或反置
点E在直线AB上,点F在直线 CD上,∠EGF=90°. (1)若∠BEG+∠DFG=90°, AB∥CD (2)在(1)的结论下,当 EG⊥FG保持不变,EG上有一 点M,使∠MFG=3∠DFG,则 ∠BEG与∠MFD存在怎样的数 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探究:若移动点M, 使∠MFG=n∠DFG,请直接 写出∠BEG与∠MFD的数量 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量一量: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 角的度数的原理吗?
对顶角相等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例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解:由平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12 43
58 67
所以∠2的补角有∠1,∠3,∠6和∠8.
连接中考
1.(2020•金昌)若α=70°,则α的补角的度数是( B ) A.130° B.110° C.30° D.20° 2.(2020•陕西)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B ) A.57° B.67° C.77° D.157°
DO
C
12 34
AN B
图2
图3
探究新知
将图2简化为图3,ON 与 DC 相交所成的 ∠ DON和∠CON
都等于90° ,且∠1=∠2.在图 3 中: (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互补的角: ∠1与∠AOC, ∠1与∠BOD,
DO
C
12
34
∠互2余与的∠角B:OD∠,1与∠∠2与3,∠∠AO1C与,∠∠4,D∠ON2与与∠∠4N,O∠C.2与∠A3,N图3 B (2) ∠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一课时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核心要点 1垂线的有关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 直角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 的 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 垂足 。 2.垂线的性质: (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 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 AB 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1平行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1平行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板书设计
①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行线的性质:
a.平行线互相平行,不会相交。
b.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c.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d.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e.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外角和相等,两直线平行。
4.学生作业和练习: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是评估他们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可以了解他们对平行线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注意到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主动性,但也有一些学生较为沉默。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角色扮演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发现他们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此外,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以理解,特别是当涉及到斜率的概念时。在应用方面,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平行线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通过提供适当的辅导和示例,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平行和相交》说课稿课件

四年级《平行和相交》说课稿课件
应用实例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跑道长度、判断交叉路口是否安全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 用价值。
巩固阶段
练习巩固
设计一系列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归纳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和相交在几何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05 教学评价
四年级《平行和相交》说课稿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1 3
知识基础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基本性质,对直线的概念有 了初步的认识。
生活实例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平行和相交的实例,如铁轨、
相交的性质
相交线具有交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等 性质。
平行与相交的判定方法
平行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相交判定方法
交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等。
03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PPT展示平行和相交的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物模型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如直尺、书本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平行和相交 的特性。
课堂氛围
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是否有足够的 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是否具备良好 的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有效 地传递知识。
教师素质
教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分析
0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直线、射线的概念及性质。
2.角的分类及性质。
3.线段、角的度量。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与相交线混淆。
2.判定平行线时,对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掌握不牢。
3.不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动机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突出重点,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上适时更新,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板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在初中数学中,线与角的概念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线的相交与平行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主要讨论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目标•理解线与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的相交与平行的特征与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线的相交和平行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与角的概念的理解;•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马路上车辆的行驶状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车辆行驶的路径是否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情况。

–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相交?2.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与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线与角的特点,并引入相关的定义。

3.探究线的相交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相交状态,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线相交时对应角的性质:相邻角、对顶角等,并引入相关定义。

4.探究线的平行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平行关系,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并引入相关定义。

5.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将前面讲解的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结合,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如两条相交线与一条平行线的关系。

6.综合运用与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拓展到更复杂的线与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线与角的概念和特征。

•导引法:通过问题导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合作法:在课程中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教学课件

对 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顶 ②有公共顶点; 角 ③没有公共边
图形
2 1
13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互补
①都是两条直线相交 ①有无公共边;
而成的角;
②两直线相交时,
②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对顶角只有两对,
③都是成对出现的。 邻补角有四对.
再见
B.100
A
D
C.130
D.150
O
C
E
B
如图,直线AB、CD交EF于点G、
解:∵∠2=∠ 1 ( 对顶角相等 )
∠1=70 °( 已 )
E
∴∠2= 70 (知等量代换)
1G A
B
又∵ ∠2=∠° (已知)
2 3
∴∠3 3= 70 ( 等量代换 )
C
D 4
∴∠4=1°80°—∠ 3 = 110 ° ( 邻补角的定 ) 义
A C
B
O D
∠AOB= 180° −∠AOC(邻补角定义) ∠AOB= 180° −∠BOD(邻补角定义) ∠ AOB =∠COD(对顶角相等)
转化思想
总结深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
平行
对顶角
邻补角 位置关系
相等
互补 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观察 思考 探究
数学思想
方程思想 转化思想 类比思想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 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走进数学
请同学们观察,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
有哪几个?C
2
B
1 o3 4
两线四角
A
D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另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尝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2相交与平行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2相交与平行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2相交与平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2《相交与平行》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交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规律,抽象出概念,并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具,以及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新知。

4.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核心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主要介绍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一章节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对直线的基本认识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直线性质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及其性质2.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及其性质3.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性质及其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描述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总结相交线的性质。

(2)让学生通过画图、讨论,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精品教案)《相交与平行》讲课稿

(精品教案)《相交与平行》讲课稿

(精品教案)《相交与平行》讲课稿收集整理的《相交与平行》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举行教学的。

直线是能够“无限延伸”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

看到“直线”立即就想到“无限延伸”,惟独如此才干正确推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依然平行,幸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推断的现象。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

关于明白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与本节有紧密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敢于大胆猜想,能比较好的举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2、学习本节内容学生也许存在的困难:1)关于一些几何术语也许明白别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平行”等。

2)将举行分类时忽略了直线能够无限延伸导致分类标准乱。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明白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究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应用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

过程与办法目标: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用合适的办法作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差不多直线的平行线。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经过观看、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进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日子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
【知识点拨】
一.余角、补角、对顶角
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
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则∠2=∠3.
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
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
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8,“三线八角”的识别:
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
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
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难题巧解点拨】
例1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例2如图,AB 、CD 两相交直线与EF 、MN 两平行直线相交,试问一共可以得到同旁内角多少对?
例3已知:∠B+∠D+∠F=360o .求证:AB ∥EF.
例4如图,∠1+∠2=∠BCD,求证AB ∥D E 。

【典型热点考题】
A B

D C A
B C
例1 如图2—15,∠1=∠2,∠2+∠3=180°,AB ∥CD 吗? AC ∥BD 吗?为什么?
例2 已知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a ∥b ,a 与c 相交于p ,那么b 与c 也一定相交.请说明理由.
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
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 (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2、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 )
A .50°
B .55°
C .66°
D .65°
3、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o ∠,则AED '∠等于( )
A .50o
B .55o
C .60o
D .65o
第2题图 第3题图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 ( )
A .8角均相等
B .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
C.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5、如图,在ABC V 中,已知AB=AC ,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 ,AD=DE=EB ,那么A
∠的度数是( B )
A 、30°
B 、45°
C 、35°
D 、60°
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
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 ) C
A
B D
E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7、已知:如图,AB//CD ,则图中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α+β+γ=360︒ B 、α+β+γ=180︒ C 、α+β-γ=180︒ D 、α-β-γ=90︒
8、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内部时, 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 =∠1+∠2 (B)2∠A =∠1+∠2 (C)3∠A =2∠1+∠2 (D)3∠A=2(∠1十∠2) 二、填空题
1、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45AOB =o
∠,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17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o
,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___o
2、如图2—30,直线CD 、EF 相交于点A ,则在∠1、∠2、∠
3、∠
4、∠B 和∠C 这6个角中.
(1)同位角有______; (2)内错角有______; (3)同旁内角有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3、如图2—31,直线a 、b 被直线AB 所截,且AB ⊥BC ,
(1)∠1和∠2是_______角;
(2)若∠1与∠2互补,则∠1-∠3=_______.
4、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
三、解答题
O B A 22o
α
1、已知:如图2—33,∠ABC=∠ADC ,BF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1=∠2.
求证:DC ∥AB .
2、在3×3的正方形ABCD 的方格中,∠1+∠2+∠3+∠4+∠5+∠6+∠7+∠8+∠9之和是多少度? 解:
3、已知:如图,CD//EF ,∠1=65︒,∠2=35︒,求∠3与∠4的度数. 解:
4、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B ∥CD?
5、如图,已知DE 、BF 平分∠ADC 和∠ABC ,∠ABF =∠AED ,∠ADC =∠ABC ,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
1
4 3
2 A D
C B
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 ∠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DEF ABC ∆∆与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在同一条线上D C E A ,,,.
3
2
1n
m
b
a
(1)、求证BC EF // ; (2)、求21∠∠与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