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复习共21页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1张PPT)

抗击太平军的湘军首领
中外 —曾国藩 反动 势力 勾结
“洋枪队” 头目华尔 李秀成画像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列强侵略激化阶级矛盾 2、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3、开始: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 1、军事: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2、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三、天京陷落 1、事件:政变→陷落 2、制度:《资政新篇》 3、意义:对内反封建、对外反侵略
知识拓展 曾国藩与赵烈文预感清朝的危亡
太平天国失败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 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 文说:听北京来的人说,都门的形势很不好,经 常有明火执仗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 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现 在国家统一已经很久了,以后势必会渐渐出现分 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社会风气也没 有大的变化;如果中央政府不先烂掉,就不会出 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我估计,将来的结果必然 是中央政府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分裂割 据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到来,大概不会超过50年。 历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 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 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内容: 平 分土地和产品
目标: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 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研读
《凡分天田朝,田照亩人口制,度不》论对男妇, 未算其来家社人会口作多寡出,了人废多除则多
私分,有人制寡后则平寡分均,社杂会以财九
富 设等同彼。耕处的想…,不设是此足…建想处,凡立,不则天足迁下由在,此田于小则处,生这迁。天产一彼凡下处天人,
①逼
⑤疑
④杀

②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共33页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共33页文档
高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与 《资政新篇》有什么 异同?
类别 背景
《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
1856年天京变乱后的 衰落时期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 资本主义经济 振兴太平天国 未能实行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 改革性质 缺乏 未能付诸实施
经济主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 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 张 目的 结果 实质 群众基 础 作用
《原道醒世训》
你如何评价“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矛盾激 化的结果。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太 平太国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含 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透 过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它既 有提倡平等的一面,又有反清、反传统 文化的内容。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天国梦起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自然灾害 矛 盾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全盛:1856,西征、东征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
1853,定都天京、北伐

1859年,《资政新篇》
开始:1851,金田起义
前后14年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四、天国梦思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 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 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 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 同耕。„„„„每户留足口粮, 其余归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 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土地分配: 平均分配
内容
产品分配: “圣库制度”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定都天京
(1)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 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虽然冯云山、 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 人 定都天京 (2)19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 路,沿长江东下
(3)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 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时间 1853年
基本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土地
2.《资政新篇》
背景
(1)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 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提出者 洪仁玕
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 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 付诸实践
3.天京陷落 (1)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太平天国运动被看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准备阶段”,因此说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斗 争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担负 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它的领导阶级是农 民阶级。
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背景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 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 夺利
时间 1856年秋
概况 影响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 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 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李秀成(1823—1864)
李秀成,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广西藤县人。贫苦农民出身。1851 年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机智勇敢, 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 将领。1858年与陈玉成功破江北大 营,并取得三河大捷。次年封忠王。 1860年又与陈玉成等大破江南大营, 攻占常州、苏州等地,进军上海。 次年会师武昌失期,转进浙江。 1862年,回援天京。1864年,天京 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太平天国运动复习课件

b.《资政新篇》
材料一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 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 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 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鼓励发明创造,实行 “专利”;并 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主张兴办学校、开设医院„„提倡 移风易俗、革除社会恶习等等。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文化 交流和平等往来,鼓励外国人在华投资,但不准外国人干涉 内政。另外,在外交关系中禁止使用“鬼子”、“夷”等侮 蔑性的字眼。 ----选自《资政新篇》
知识体系回顾
• • • • • •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 • •
一、原因 1、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 3、思想基础 二、经过 1、前期斗争: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政权—1856年,通过北伐西征,军事全盛,政权 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太平天国的衰落:1856年,外部强大外敌出现,内部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重建领导核心,颁布《资政新 篇》—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三、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
重点问题回顾
•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标志、 失败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 2、《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原则、核心内 容、性质、评价。 • 3、《资政新篇》的性质、内容、评价 • 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及局限 • 5、太平天国哪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 • 同: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没有能够实行;
异 背 景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时期
《资政新篇》
衰落时期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一轮复习)资料

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一轮复习)资料

例题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两者的共同点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 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性 例题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 政新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西征
为巩固 天京大 本营
1853 赖汉英 石达开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夺取清朝半壁江山,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 时期。
军事资料陈列室
北伐西征东征
太平军北伐
定都天京
太平军西征
永安建制
东乡称王
金田起义
太平军前期军事形势图
天津
二、 过程
兴起:金田起义(1851)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天京
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 京(1853年)
天京陷落,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 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哪些?有何局限性? 作用: 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 侵略者; 提出了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 革方案。 局限: 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 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能领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第3课_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1页)(历史总复习)

第3课_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1页)(历史总复习)

二 定都天京 3、北伐和西征
江北大营 天京
江南大营
太平军 清军据点
1853年5月,李开 芳等率2万多人北伐, 企图挺进华北、攻取北 京。北伐军一度逼近天 津,但奋战两年后全军 覆没。
背景: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 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 威胁天京。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导言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
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
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 第


3 2 1
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 课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货币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版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CONTENTS
教学目标
1.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通过太平天国 运动形势图和大事年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定都天京 三.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 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 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 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 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陷落
三 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 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 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 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 围十余里,官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 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 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 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

太平天国运动+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太平天国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颁布纲领性文件一、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引发了银贵钱贱的货币危机。

③战争费用和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百姓负担加重。

④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宗教因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将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提出“拜上帝教” 的教义,为起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动员的方式。

二、过程(1)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1851 年9 月,太平军攻克永安,进行初步政权建设。

洪秀全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基本上确立了太平天国的初期官制。

(3)突围北上:1852 年 4 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之后一路北上,攻克全州、湖南道州、郴州、长沙等城市,萧朝贵在进攻长沙时阵亡。

(4)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朝政府对峙的政权。

之后,太平军又分兵东下,占领了镇江、扬州等地,形成了对天京的拱卫之势。

(5)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军因偏师深入,孤立无援,全军覆没;西征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攻占了汉口、汉阳和武昌,并取得了湖口、九江大捷,给湘军以重创。

1856 年 6 月,太平军攻破了清政府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南面、北面的威胁。

(6)天京事变:1856 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的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这一事件被称为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斗争:天京事变后,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以扭转危局。

太平天国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并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共20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共20张PPT)
峰; 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 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 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
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腐朽享乐
打败湘军水师,进军 江西
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 山,进入全盛时期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
1)主要内容 ”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全盛时期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 C.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空想性)
自然灾害频发
B.社会治安混乱
2.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C.土地兼并严重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空想性)
D.官吏贪暴腐败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2.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 (共18张PPT)

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 (共18张PPT)

考点3:《资政新篇》 材料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 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 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 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摘编自《资政新篇》 1、据材料指出《资政新篇》的目的,归纳其主要内容。 (1)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1859年颁布) (2)内容: A.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B.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D.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1)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主要内容
A、土地分配:(核心内容)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 配土地。 B 、产品分配: ①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考点2:《天朝田亩制度》 3、你认为它有实施的可能吗?为什么?该如何评价它? 评价: (1)性质: 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也是农民阶级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革命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思想结晶; (3)空想性: 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落后性: 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1、上述材料摘自哪一文献?它的性质是什么?它反映 了农民怎样的愿望?
(1)文献:《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2)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前期)
(3)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 得土地的愿望。
考点2:《天朝田亩制度》 2、据材料回答太平天国颁布该文献的目的是什么?其 主要内容有哪些?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 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 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 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 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4.‚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 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 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 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学考复习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考复习课
义的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时间 将领
战况
作用和意义
北 伐
林凤
1853年5月
祥、 李开
北伐军曾攻到天津郊
区,终因孤军深入, 供给困难而失败
牵制了大量清军,给清 朝造成严重威胁

西 征
赖汉
1853年5月
英、 石达

夺取安徽、湖北一些 重镇;在湖南与湘军 交战失利;在江西大 败湘军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扩 大了太平天国的地盘
临时政府) C.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D.1940年汪精卫建立的伪南京国民政府(也称汪伪政
权)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 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
个体的小生产者之局限
三、《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颁布者(个人或团体)
内容
土地分配: 原则、方法 产品分配: 原则、方法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1、1864年洪秀全病逝
2、1864年天京陷落
标志
主观:① 农民阶级的局限 性 根本原因
3、失败的原因
② 战略上的失误(北伐孤军深入)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失败的不同点
一个因素:外来入侵。 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转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1851年秋,永安封王,_初__步___建立政权。
3、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与清朝对 峙,_正___式__建立政权。
4、1853年—1856年通过北伐、西征、东征达 到全盛时期。
3、影响: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资政新篇》 颁布者:洪仁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